06.26 學習鄭德榮,立德樹人譜華章

鄭德榮所有的博士生都記得,第一堂課,先生從不講專業知識,而是告訴學生,作為黨史學者,應該樹立“理想、勤奮、毅力、進取”的治學精神,堅持“嚴謹、求實、探索、創新”的治學方法。他要學生們時刻記住,黨史學者的理想,是以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為標準的,一切的研究成果都要為歷史負責、為黨和人民服務。(6月26日 共產黨員網)

著名中共黨史專家、毛澤東思想研究專家,中國黨史學科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全國優秀教師,東北師範大學榮譽教授、原副校長鄭德榮,信仰了60多年的共產主義,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如今安然去世,留給我們的思考太多。作為一名博士生導師,面對高學歷的博士生們,依然沒有忘記“紅色基因”的植入,秉承“品德第一,專業次之”的教育理念,以對歷史、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譜寫著一曲曲紅色之歌,奮進之歌,教育之歌。

九十餘年的生命歷程中,鄭德榮經歷得太多,但他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負責從未改變,“紅色理論家”是其一身的真實寫照。不管是學術研究,還是科技探索,最終的目的還不是服務於黨和人民。任何脫離了這個標準的思想、行為都是極端錯誤的。“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者必養其心”,在祖國的教育百花園中,每一位園丁,都務必要像鄭德榮那樣,從“根”與“心”入手,為花朵、學子們樹立起值得看齊的標杆,也為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育原則的根本遵循,那就是立德方能樹人。

早年曾聽過一堂地方黨委書記的黨課,簡直就是照本宣科念黨史,融不進自己的思想內涵,聽起來索然無味,其教育作用可想而知。後來才知道,這位基層領導自己缺乏的正是那份紅色基因,對黨缺乏感情,只是偶然的機會成為了基層領導。試想,這樣的同志就算有一定的專業水平,骨子裡就缺失了信仰,叫他如何擔當得起上“黨課”的重任。而作為黨史學者,如果把自己等同於普通的知識分子,不用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來要求自己,又怎麼來保證“紅色理論”的傳承與發展呢!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對於教師(導師)的作用,古人就把“傳道”放在了第一位。鄭德榮對博士生的引領,從“理想、勤奮、毅力、進取”的治學精神和“嚴謹、求實、探索、創新”的治學方法入手,就完全抓住了“根”與“心”。具備了這樣素質的人,在此基礎上再去學習、研究“專業知識”,其效果就會事半功倍,且能從中感受到探索、奉獻的樂趣。應當說,鄭德榮嚴謹的治學作風和永不停息的奮鬥精神,已經滲透到了他的骨髓。“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永續精神,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他的道德文章、行為思想高尚完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中共黨史著名學者逄先知、李君如、張啟華等老先生對鄭老得評價恰如其分。這正如鄭老得名字,有了高尚的“道德”,才可能有閃光的“榮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九十二歲高齡的鄭老,生命的最後幾天還在醫院的病床上和學生修改論文,真正詮釋了“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深刻內涵。“以德育人,立德樹人”,鄭老的一生給廣大政治、科學、教育、文化工作者以及黨員幹部們樹起了光輝的榜樣,我們當敬仰之,學習之,踐行之,譜寫生命的華章!(文/何竹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