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銳參考|戳穿“中國威脅論”!中國軍力發展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強大正能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按照建設與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的戰略要求,積極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國軍力發展引起世人高度關注,西方一些政客、媒體極力渲染“國際秩序面臨中國威脅”,發起新一輪“中國威脅論”的攻擊。批駁這種陳詞濫調的無稽之談,戳穿這種“賊喊捉賊”的欺人謊言,迴歸本源、以正視聽,有利於增進國際社會的理解與信任,營造有利於國家和平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良好外部環境。

锐参考|戳穿“中国威胁论”!中国军力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正能量

6月15日,中國海軍第二十九批護航編隊濱州艦停靠德國基爾軍港,開始進行友好訪問。(王勍 攝)

歷史和現實的必然選擇

國防和軍隊建設是國家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基本權利和應盡責任。

近代以來,中國備受西方列強侵略欺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國無防、軍力孱弱。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清軍在區區數千人組成的英國“東方遠征軍”面前一敗再敗,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此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又先後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以堅船利炮一步步打開中國國門,逼迫腐朽的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賣國條約,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陷於水深火熱之中。清政府倒臺後,新舊軍閥你方唱罷我登臺,混戰不休,無暇外顧。國民黨政府忙於內戰,荒廢建設,有國無防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在抗日戰爭中遭受山河破碎的悲慘境遇。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努力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徹底改變了有國無防的歷史,使“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百多年來的歷史深刻昭示我們,沒有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就要遭受侵略和欺凌,就不可能實現國家的獨立、自由和繁榮。

當今世界,和平發展是時代主流,但世界並不太平,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在威脅和平穩定,局部戰爭與武裝衝突時有發生,恐怖主義還在不斷蔓延。就中國而言,也面臨著諸多現實安全和發展威脅,迫切需要我們大力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

首先,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需要。中國是陸海兼備的國家,陸地邊境長2.2萬多公里,大陸海岸線長1.8萬多公里,陸上與14個國家接壤,海上與6個國家隔海相望,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之一。目前,中國與一些國家還存在領土糾紛和海洋權益爭端。

其次,是遏制“臺獨”等分裂活動、維護國家統一的需要。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尚未實現完全統一的國家。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邁過的一道坎。當前,“臺獨”勢力分裂活動日益猖獗,國家統一面臨現實緊迫威脅。我們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推進和平統一,絕不會讓任何一塊領土從國家的版圖上分割出去,絕不會讓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染指中國的神聖領土,也絕不會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再次,是保衛發展權和海外利益的需要。當前,中國遭受大規模侵略的可能性不大,但國家發展利益受到制約與威脅相對上升。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海外利益日益擴大,海外機構、人員和資產遍佈世界各地,“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海外能源資源、戰略通道安全等海外利益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國際和地區局勢動盪,恐怖主義、海盜活動等威脅嚴重。應對以上安全挑戰,離不開強大軍力的支撐。

中華民族復興可靠保障

軍事服從政治,戰略服從政略。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面,根本目的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強保障。

一是中國夢需要強軍夢支撐。國富必須軍強,軍強方能國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對軍隊來說就是強軍夢。在世界並不太平的今天,沒有強大國防和軍事實力的國家,即使經濟發展再繁榮也不能稱其為真正的強國,還有可能成為他國覬覦的目標、欺壓的對象,這樣的教訓古今中外比比皆是。新中國經歷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現在正處於由大向強躍升的關鍵時刻,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與此同時,遇到的阻力和壓力也前所未有,特別是在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單邊主義愈演愈烈的形勢下,沒有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和平發展就沒有可靠保障,中國夢也不可能實現。我們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努力實現強軍目標,用強軍夢有力支撐中國夢的實現。

二是軍力發展適應國家經濟科技實力增長。經濟科技實力是發展軍力的基本依託,經濟科技實力增強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發展就有了可靠保障。當今世界,各國軍力都隨著國力增長而增長,國防費投入不斷增加。據統計,2018年,全球國防費將增長3.3%,達到16700億美元,為冷戰後全球國防費的最高水平,其中美國國防費佔40%。亞太地區近幾十年來經濟持續增長,各國也相應提高國防費投入,加大現代化武器裝備採購力度,不斷增強軍事力量。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規模已超過12萬億美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國家經濟科技實力快速增長為軍力發展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提供了支持。

三是堅持富國與強軍相統一。兵不強不可以禦敵,國不富不可以養兵。富國和強軍,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中國堅持走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道路,既不走文盛武衰、國富兵弱的老路,也不走窮兵黷武、大搞軍備競賽的邪路。我國在長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一條軍民融合式發展、實現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路子,站在國家發展戰略高度籌劃設計國防和軍隊發展戰略,合理確定國防和軍隊建設佈局,把國防現代化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全局之中,使軍力發展與國家現代化進程保持一致。

堅持防禦性國防政策

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崇尚優秀文化歷史傳統,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和防禦性國防政策,實行積極防禦戰略方針。包括軍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發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搞軍備競賽。以上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之一。

一是中國軍力發展長期滯後於國防需要,落後於世界軍事強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國防和軍隊建設服從與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大局,貫徹軍隊“要忍耐、過緊日子”的要求,軍費投入比例不斷壓縮,軍力發展速度和規模保持在較低水平,滯後於國家安全發展需要。上世紀90年代開始,面對世界新軍事革命蓬勃興起和霸權主義遏控打壓,中國逐步加大國防投入,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在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顯著進步。但無論是與國家經濟科技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相適應,還是縮小與世界軍事強國的差距,中國都迫切需要全面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步伐。

二是中國軍力發展嚴格控制在安全與發展利益實際需要的範圍。中國致力於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努力把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與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穩定緊密結合起來,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緊密結合起來,做到軍力發展保持在與國家安全發展利益相適應的合理水平。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裁減軍隊員額170萬的基礎上,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鄭重宣佈,再裁減軍隊員額30萬。長期以來,中國國防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左右,遠低於世界平均2.5%左右、美俄等軍事大國3%以上的水平。這些都充分彰顯了中國不稱霸、不擴張的對外政策。

三是中國始終堅持慎用武力的剋制態度。秉承五千年文明歷史積澱的“以和為貴”“親仁善鄰”的優秀文化傳統,汲取近代以來飽受侵略和戰亂的歷史教訓,我國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衛防禦立場,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和熱點問題,極其慎重對待使用武力。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顛覆別國合法政權,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新中國成立以來,與個別鄰國發生的邊境衝突,都是在領土主權、海洋權益和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侵害、和平手段全部用盡的情況下,迫不得已進行的自衛反擊。近30年來,我國隨著國力增強而相應發展了較為強大的軍事力量,但始終致力於使用和平方式解決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在使用武力上始終保持著極大剋制。

始終做世界和平建設者

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堅決而忠實地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和戰略要求,積極參加國際維和、海上護航、反恐合作、應急救援等,努力為國際社會和地區安全提供公共產品,始終是堅決維護世界和平的強大力量。

一是服務走和平發展道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責任擔當。中國倡導推動共建、共享、共贏的“一帶一路”建設,意味著中國絕不走“建立殖民體系、爭奪勢力範圍”的大國崛起老路,意味著中國發展的軍力不會成為對外擴張的工具,而是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注入的強大正能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已寫入中國共產黨黨章和中國憲法,並被聯合國所尊重所採納。這為中國軍力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為中國軍力運用提供了戰略指導。

二是堅定維護國際戰略平衡與穩定。兩軍關係是兩國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和保證兩國關係正常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當今世界,大國之間是合作還是對抗,是共贏還是零和,牽動世界未來發展,攸關人類前途命運。中國著眼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積極發展中美建設性軍事關係,力爭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中國致力發展與俄羅斯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在關乎全球戰略穩定的重大問題上始終緊密協作。中國還積極發展與歐盟、印度、東盟等戰略力量的夥伴關係,為維護國際戰略平衡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中國始終把捍衛自身利益和維護世界和平的基點放在自身發展上,重視加強戰略威懾力量建設,為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提供可靠的戰略保證。

三是推進國際和地區安全合作。中國倡導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積極推進國際和地區安全合作,共同應對國際和地區安全挑戰。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安全體系,堅持在聯合國框架內處理和解決國際和地區安全熱點問題。中國同100多個國家和區域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不斷充實夥伴關係的安全合作內涵。中國秉持親誠惠容理念,從周邊國家起步穩步推進命運共同體建設,積極加強亞洲相互協作和信任措施,擴大上海合作組織安全合作,提出中國—東盟“2+7合作框架”,不斷鞏固周邊睦鄰友好合作局面。積極參與阿富汗、朝核、伊朗核、敘利亞、南蘇丹等問題解決進程,同各國合力應對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絡安全、難民等全球性挑戰。

四是積極履行大國責任和國際義務。中國堅持把自身安全發展與世界和平發展緊密聯繫起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國際關係民主化、法治化方向,積極引導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積極參與太空、網絡等新興安全領域規則制定,推動實現國際公平正義。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提供維和經費第二的國家。中國艦艇編隊連續7年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先後為6000多艘船舶安全護航,其中半數為外國船舶。中國還宣佈建立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加入聯合國維和待命機制並組建常備成建制維和警隊及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努力為維護世界和平提供更多公共產品。

(作者為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