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拍卖+高粱双反”背景下玉米期价何去何从?

前言自4月12-13日2018年临储玉米拍卖活动在“千呼万唤”中开启,“临储玉米拍卖”成为国内玉米市场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总体看来,本轮拍卖展现了明显的“双高”性,即高成交率和高溢价。临储首周投放市场近700万吨,成交626万吨,成交率达89.65%,部分粮源溢价达200元/吨以上,超出市场预期。第二周拍卖仍然延续前期火爆的交易心态,4月19日临储拍卖295万吨,成交269万吨,成交91.15%,溢价比第一周有所上升。4.26-27日还将继续投放700万吨临储玉米。同时,随着首拍的结束和后续高投放量拍卖的即将展开,国内玉米市场各方购销心理及市场价格也将发生悄然变化。

1短期:玉米价格不宜过份悲观

临储卖粮大量流入市场尚需时日。同时前期价格持续下降导致部分基层、贸易商惜售,尤其华北深加工企业厂门到货量逐步萎缩,由于先前一波备货加工消耗殆尽后,近期部分加工企业开启新一轮备货,进而导致部分地区出现相对集中采购状态,叠加用粮企业的刚性需求,尤其对于优质玉米的需求不减(有传言称此次临储拍卖玉米质量存疑),且美国高粱 “双反”调查初裁结果对于市场情绪的刺激, 短期玉米价格深度下跌的空间不大,临储拍卖玉米投放前期即临储卖粮大量流入市场之前价格或将趋于平稳,预期短线玉米1809合约在1700—1760元/吨呈现震荡整理形态。

图1:临储玉米拍卖交易情况(包括分贷分还玉米)

“拍卖+高粱双反”背景下玉米期价何去何从?

2中期:供应压力渐增,需求难以较大改善

面对庞大的玉米库存,临储泄库的决心坚定。4.26-27日将继续投放700万吨临储玉米,此外,13年分贷分还玉米拍卖可能在本周终结。目前临储玉米库存总量仍在1.5亿吨左右,根据目前拍卖节奏2014年玉米拍卖预计可持续到6月底,随着已成交的拍卖粮后期将陆续出库,临储卖粮将大量流入市场,市场粮源将逐渐充裕。此外,从季节性因素方面来看,华北黄淮麦收前当地市场一般将迎来一波卖玉米小高峰,后市玉米供应压力逐步增强。

需求方面,猪市仍然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猪价整体暂仍弱势调整,生猪与能繁母猪养殖亏损严重,当前生猪与能繁母猪养殖分别亏损270元/头与325元/头左右,养殖风险大,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而不少饲料企业玉米库存可维持一个月以上的用量,入市采购意愿不强,而玉米淀粉深加工企业利润处于盈亏平衡附近,多有意向仍观望临储玉米拍卖情况,目前入市采购心态也较谨慎。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高粱 “双反”调查初裁结果对于市场情绪的刺激从而可能对国内饲料板块价格产生短期利好,但是由于今年2月开始中国针对美国高粱进行双反调查,大部分美国高粱船期将有所提前,大多集中于上半年集中到港,这对5、6月份国内玉米消费也会产生一定冲击。因此,后市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难以有较大改善。

“拍卖+高粱双反”背景下玉米期价何去何从?

“拍卖+高粱双反”背景下玉米期价何去何从?

总结

当前,政策性玉米“泄库”较为迫切,随着拍卖持续,临储卖粮将大量流入市场,后市供应压力逐步增强,而在下游需求难有大的改善的背景下,玉米后期拍卖成交、溢价等预计将会逐渐走低,在买卖心理博弈之下,中期来看,预期期价呈现震荡偏弱行情,1809合约有望向下测试1700元/吨一线,届时玉米市场价格将趋于国家调控的预期范围,建议做好风险防范,及时关注期临储玉米拍卖成交及溢价情况,这将对其行情走势带来进一步指引。

长期来看,当前玉米临储库存依然高达1.5亿吨左右,国家去库存决心坚定,从政策面角度来说,在国家主动去库存的进程中,玉米价格长线依然维系震荡偏强格局。

“拍卖+高粱双反”背景下玉米期价何去何从?

免责条款

本报告基于安粮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公开信息和资料,但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可随时更改报告中的内容、意见和预测,且并不承诺任何有关变更的通知。本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内容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来判断是否使用报告所载之内容和信息,独立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