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你吃了虧,得到福了嗎?

你吃了虧,得到福了嗎?

大部分中國人都會聽到吃虧是福這個詞。在西方也有類似的話,痛苦不是白白忍受的。但是我們真的瞭解什麼是吃虧是福嗎,是不是仍然在誤解吃虧是福,仍然把這句話當成是弱者的自我安慰!如果沒有真正瞭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那帶來的結果只能是虧吃了,福沒有得到。

吃虧是福,是我們老祖宗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絕不是阿Q精神。但是如果沒有真正理解這個詞,又會帶來種種的問題。比如怯懦的人,常常以吃虧是福來安慰自己。可有些時候心裡並不情願,發現漸漸成了一種負擔。實際上,從佛教的角度來說,吃虧是福是一種豁達的心態,能夠坦然接受眼前的不如意,不比較、不計較,在利益衝突時甘願犧牲自己成全他人、犧牲小我成就團體。有這種心態的人,表面上看起來損失利益,但其實是在為自己培植福德。這個心是關鍵,如果缺乏這種心,僅僅吃虧,是不能轉化為福報的。所以,在生活中找到並明確內心的宗旨是第一位的,如果內心的大方向不清晰,生活中就會常常感到矛盾與困惑,僅僅想用一些道理來安慰自己也起不到太大作用,很勉強。

你吃了虧,得到福了嗎?

作為一個佛教徒,當遇到讓自己吃虧的事情的時候,要有如理如法的思維,首先要接受,先要認命,然後再思考如何對待,如何解決,這就是改變命運。不然的話,虧吃了,福報反而沒有積攢到。首先認識到因果是真實不虛的,從無限的生命來看,這次的事吃虧了,可能是以前世欠對方的,如果我們能平靜對待,不再過多糾結,那和對方生生世世的糾纏就到此為止了。那麼從積極的方面考慮,也為未來種下好的因,結個善緣。能化解自己內心不好的感受,這樣的話,吃虧了,才會積累到福報。這樣的話,忍受的痛苦才能給未來帶來更大的利益。如果僅僅是吃虧了,自己不做聲,內心卻非常糾結,那就是吃虧了,沒有得到任何福。這就是吃虧是福背後的道理。多學習佛法,會讓我們在行善的時候更有力量。甘願做、無怨言、不糾結、坦然歡喜,雖不求之,必積厚福;如果是被迫吃虧,憤懣不平、悶悶不樂,甚至怨天尤人,那不是積福,反而更加損福。

你吃了虧,得到福了嗎?

從佛教的角度來說,別人怎麼對自己,與自己過去的業力有關,與當下他人的心有關;自己怎麼面對、怎麼做,與自己的著眼點有關。看得更遠些,吃虧是福,少爭一口氣,贏得天地寬。當然這是一個人心上的功夫,而不是表面的被迫放下。願意吃虧與勉強吃虧,心態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包容而廣大,後者斤斤計較滿腹抱怨。心量有多大,福報就有多大。怨天尤人是損福報的行為。 願意吃虧的人,終究吃不了虧,吃虧多了,總有厚報;喜愛佔便宜的人,定是佔不了便宜,贏了微利,最後失了大貴。如果我們內心有智慧,懂得自己行為的意義,就不會計較付出多少,也不會掛礙他人的看法,這不是懦弱,是度量。古人云“吃虧是福”,有度量、肯吃虧,定有大福報,眼光不能太短淺。若內心排斥而表面勉強去做,心有不甘,稀裡糊塗,這樣的行為做了也沒多大意義。當我們面對不如意的外境的時候,能坦然接受,並轉化為生命成長的經驗,這樣的痛苦忍受的才有價值,這樣的虧吃的才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