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新业态 以科技创新“挖潜开荒”

科技创新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探行发展方向从以传统产业为主向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转变、经营模式从以销售产品为主向更加注重服务转变、生产产品从低端价值链向高端价值链转变、生产方式从单纯产品制造向互联网+ 制造转变……

新都在依托科技创新增强产业动力之路上稳健而为

新业态  以科技创新“挖潜开荒”

经过多年发展,新都已形成机电制造、家具、食品饮料、医药、包装印刷五大传统支柱产业,但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冲击下,传统产业增长乏力,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都从优化产业结构、技改挖潜等领域推行多种举措,实现以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传统产业能级,实现传统产业的量质齐升

产业结构在变化,企业盈利在回升,增长潜力在释放,近年来新都传统产业转型成效显著,也涌现出了一批以创新驱动为着力点、以转型升级为突破口,成功突破发展瓶颈、逆势而上的典型企业,诸如成都达利食品、四川鸿昌塑胶、成都传化物流基地、家具产业园,他们已经在转型升级中走在前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他们的示范引领带动下,新都正在释放着区域发展的活力。


成都传化:
与时代同行,智能物流成新引擎

智能物流,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需要,也是发展智能制造的需要, 这将是经济新动能的关键所在。

作为引领新都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龙头企业”之一,成都传化物流在转型升级中融入时代发展的主题——广泛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高效连接人、车、货,立足杭州,联通全国,并全面推动一系列创新产品落地,从总体上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如今正逐渐成长为一家生态型、平台型、科技型、服务型、从事“智能物流+ 产业互联网+ 物流金融”业务的创新企业。

每天早上六点以后,位于新都的如同一座智慧小城的传化公路港就开始热闹起来。

车、货与人在这里汇集,附近90% 的公路货运信息在交易大厅实时滚动,有的等待着短途同城配货,有的需要长途运输送往全国各地,有的只在这里中转。

大量的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在成都传化物流“大脑”——智能物流信息系统汇集,汇成大数据,并与传化物流集团布局在全国各地的公路港相连。

新业态  以科技创新“挖潜开荒”

成都传化物流基地

成都传化物流公路港潘中华副总经理表示:

“成都传化物流公路港已成为成都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公路物流高地即城市物流中心,目前成都传化正结合成都市产业空间布局,以成都为支点建设中国西部物流业务枢纽, 规划布局‘一核两中心’——‘一核’ 即打造传化智联西部运营总部,‘两中心’分别为建设东部、北部两个物流中心,并最终以成都为源点构建起‘西部物流网’,助力成都成为西部‘物流大脑’,托起一个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

走向制造强国,核心在于生产端的智慧物流体系。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成都传化物流未来的业务组合

线上+ 线下,物流+ 互联网+ 金融的立体布局。提供金融及生态增值业务, 让制造更智能;提供干线物流O2O、城配物流O2O,让物流更高效;提供物流基础设施服务、专业物流服务, 让城市更便捷。

与时代同行,不停挖掘创新动力,成都传化物流的创新发展不仅标志着成都推进区域新型物联网产业发展,打造智慧制造全生态体系的创新探索,它也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又一重要基石,为新一轮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鸿昌塑胶:把创新融入到每一个环节

作为新都区传统企业,四川鸿昌塑胶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研发、设计及制造,产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制造企业。自1994 年成立以来坚持发展自有品牌的销售策略,然而在传统制造业进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鸿昌也面临着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售价下降等压力。

新业态  以科技创新“挖潜开荒”

鸿昌塑胶园由制造向“智造”转变

巨大的转变从2010 年初开始, 在“互联网+”、传统与创新、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新经济模式下,鸿昌开始进行业务模式、营销模式的创新改革尝试——通过由制造向“智造”转变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着力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成为了新都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之一。

  • 鸿昌通过技改扩能重塑生产线, 由原来一人一台机,改良为一人值守三到八台机器设备,不仅节省了用工数量,而且生产成品率大于98%,大大降低产品报废率。

截止目前,鸿昌塑胶累计淘汰高耗能、低产值生产线10 余条,并重新引进了高效智能化的进口设备。

  • 通过深耕新产品开发应用, 鸿昌持续研发出低成本、高品质、高性能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如在国内最早开发了拖把脚踏式旋转脱水装置,是日用塑料制品业中清洁用品分类跨时代的进步;自主开发了模具编程后处理软件,提升了模具设计和制造水平。

  • 通过优化传统业务流程,鸿昌塑胶对研发链、生产链、供应链和销售链等进行改进和重构,其中从2012 年开始致力探索建设公司大数据信息化集成应用平台,依托线下实体门店和京东商城、天猫超市1 号店等线上平台的市场产品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把握市场热度和产品反馈,对新产品研发提供最快捷的信息支撑,缩短研制、开发周期,实现资源整合,提升成果转化效率。

近年来, 淘汰低质重复产品80 余种,研发适销的新产品100 余种,有效降低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

  • 通过“互联网+”变革传统商业模式,鸿昌塑胶积极运用互联网+,利用京东商城、天猫超市1 号店、亚马逊、易讯、苏宁易购、天猫商城等热门第三方交易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营销通路实现了传统和电商的新型商业模式。

在多措创新并举下,今天的鸿昌塑胶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了行业内的地位,研发出了符合消费者个性化、时尚化、高端化的各类家居日用单品三千余个,拥有国内外各种专利200 余项“美丽雅”品牌更是荣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成都达利:以传承和创新激活传统食品行业

由制造向“智造”不单是鸿昌塑胶的成功实践,成都达利食品也同样为自己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同时,在适应大健康时代的消费新需求趋势下,达利食品不停挖掘创新动力, 不断研发符合消费者个性化、时尚化、高端化的各类营养健康的休闲食品与饮料,来适应消费者更优更新更健康的消费升级需求。

位于新都区斑竹园镇的成都达利食品有限公司

始建于1998 年9 月,现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食品、饮料主要生产商之一。拥有33 条国际化标准的食品、PET、三片灌饮料生产线。单厂生产能力达到日产量1000 吨产品。

走进成都达利工厂内部,在豆本豆生产线现场,看见选豆、泡豆、磨浆等如此繁复的生产过程,却没有在生产线上看到与之匹配的工人。而所有的一切,几乎都是依靠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来完成的。

公司负责人介绍:

达利食品每年都会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同时,确保每一条新建的生产线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以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用工。

近年来,达利食品集团每年用于生产技术改进和工艺革新的资金占销售总额的3% 以上。

在新需求、新消费、新趋势下食品行业的创新与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在取得骄人成效的荣光背后,达利没有固步自封,并不断寻找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随着大健康产业的不断推进,这家缔造了达利园、好吃点、可比克、和其正、乐虎以及花生牛奶等知名品牌的食品业巨头,精准洞察行业商机,

瞄准千亿蓝海市场空间提前规划布局,重磅推出豆本豆豆奶, 强势进军豆奶产业。

成都达利公司负责人介绍,豆本豆产品包含三大系列,分别强调“原味”、“不添加”和“有机”等健康概念。达利相信豆本豆产品以其先进的工艺和符合国人追求“天然、绿色、健康”需求的产品,将抢占豆奶市场的“半壁江山”。

  • 首先,原料与市面上的其他豆奶品牌不同,严选非转基因大豆,不添加食用香精、防腐剂、乳粉。

  • 其次,豆本豆采用国际领先的工艺如微米级研磨机、卧螺分离提纯技术,保证生产出来的豆奶营养保留完整,无豆腥、无豆渣豆涩,口感真正浓、醇、香。

  • 第三,豆本豆采用利乐无菌包装罐装,保证豆奶达到常温长期保存。

“豆本豆”牌系列产品自2017 进入市场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业界解读认为达利此举未来势必对中国液态豆奶行业带来颠覆式革新,重新改写中国饮品的市场格局。


成都家具产业园:提档升级,规划打造智慧家居生活新城

自2006 年成都家具产业园区开始建设起,经过多年运作,香江全球家居CBD、家和家园、爱灯堡西部灯饰采购中心、中润欧洲城、家百年等知名品牌和企业先后入驻园区,为园区注入了强大活力。

现已形成高端制造区、现代商贸区、综合配套区和创新平台区四大板块,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家居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全能园区。

  •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创新发展。

记者了解到,这11 年来,成都家具产业园区先后积极开展品牌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平台建设战略等,通过用国际化视野和先进发展理念引导企业不断创新升级,实现品牌化、艺术化和高端化发展,在树立园区制造企业标杆形象上的同时,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样本,提升了区域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成长的烦恼”正在凸显:

如今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站在“互联网+”和“工业4.0”的风口,如何在新经济趋势中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单一的生产性功能园区”向“智慧家居生活新城”转变,是园区面临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 困境孕育新生,创新推动转型。

“创新,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发展主题, 唯有创新,才能长远发展。”园区相关负责人说,在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为适应当前产业发展和产业机构调整的趋势,推动成都家具产业园存量更新、转型升级,今年开始园区将以构建国际智能家居研发制造中心为主线,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集聚创新资源,筑强产业链、生态圈,努力实现“三个目标”:

  1. 一是淘汰调迁一批低端、低质、低效的“僵尸”企业,为智能家居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项目腾挪要素资源空间,换出新产业、新活力和新发展动能;

  2. 二是积极引进培育一批优、大、强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重点扶持3-5 家设计研发能力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高、税收等综合贡献大的领军企业;

  3. 三是补齐产业链短板,配套完善生态圈功能。针对园区家具产业缺失链条和薄弱环节,将主动引入泛家居产业联盟、香江“独角兽牧场”、“真知码”物联网系统等产业延伸业态,充分利用“蓉欧+”等国际通道,推动园区向专业化、智能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另外从产业生态圈建设角度,将重点建设创意设计研发中心、集中喷涂制漆中心、原辅料加工贸易中心、智能化家居制造中心、供应链流通管理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七大功能平台

新业态  以科技创新“挖潜开荒”

成都家具产业园区

创新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本地企业的自觉行动,目前,新都传统产业在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下,已形成产业集聚、集群和延伸发展的良好态势。

据悉,新都2017 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22.7 亿元,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7 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522 亿元。

连续23 年被评为“四川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区县”, 入选2017 年全国工业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强区、综合实力百强区。

在这些数字背后则是新都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核心战略和总抓手,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充分激发经济活力,最终实现了经济稳中有升。如今,面对新常态,万亿级,新都将再出发!

喜欢就关注产城杂志

分享城市经济发展建设中的方略与细节

来源丨《产城》杂志一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