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哈密瓜掛果了

羅甸縣逢亭鎮床井村的哈密瓜掛果了,每個有兩個拳頭這麼大,再過一個月,哈密瓜就能夠成熟上市了,看到這個景象,床井村群眾心裡樂開了花。

羅甸縣位於黔南州南部邊陲,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有貴州“天然溫室”和貴州的“西雙版納”之稱,是貴州省蔬菜、水果主要產區之一,由於氣候適宜,2017年,張揚農業培育的新品種“絲路曉蜜”落戶於床井村,成為了當地的主要產業之一。

哈密瓜掛果了

哈密瓜掛果了

5月16日,記者來到床井村,一座座溫室大棚映入眼簾,五月的床井驕陽似火,溫度高達30攝氏度以上,大棚內的溫度更高,床井村第一書記石文廣說:“哈密瓜是喜熱的水果,如果溫度低於16攝氏度,它就會停止生長。最近這段時間,大棚內溫度平均都在30度左右,這樣的溫度能夠使得哈密瓜的口感更好。”

溫室裡,早期栽種的哈密瓜已經掛了果,由於還沒有熟透,哈密瓜的顏色還是青綠的,當它變成淺橙之後,哈密瓜就可以成熟上市了。在大棚外邊,記者看到不少剪掉的哈密瓜,逢亭鎮副鎮長歐天立告訴記者說:“這些都是長出來的多餘的瓜,因為每一根瓜疼只能允許長一個瓜,所以多出來的就需要剪掉,保證每根瓜的良好長勢。”記者在大棚內確實沒有看到瓜藤垮掉、哈密瓜壞掉的情況,大棚內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據來自新疆的農業技術員閆道成介紹,種植哈密瓜的技術比較複雜,為了保證哈密瓜的質量,每根瓜藤只能培育一個哈密瓜,而多結出來的果子就要打掉,讓養分集於一個果子上,也能保證瓜藤不會因承重的問題而垮掉。藤蔓長長一點,就要用夾子把它固定在架子上面,閆道成還說,哈密瓜的灌溉技術也十分講究,由於哈密瓜不適宜生長在潮溼的環境內,所以他們運用小水管滴灌技術進行,在基地內建設了5個水池,再將大水管從水池中引來水,分到每個小水管當中,這樣既能保證哈密瓜生長所需要的水,也能夠避免環境潮溼的問題。

哈密瓜掛果了

由於種植技術複雜,所需勞動力多,在哈密瓜種植基地內,每天都有200多人到此務工,每天的工酬為100元,哈密瓜基地的建設為當地群眾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大棚內,每天都能夠看到工人們忙碌的身影。

蒙小蝶是床井村布吉組的村民,今年2月份來到哈密瓜基地上班,主要負責澆水、打節等一些日常管護工作。蒙小蝶說:“我很喜歡現在的這個工作,工資和我以前在福建那邊打工每個月得到的差不多,離家又近,不用一年都回不來一次家。”蒙小蝶上個月的工資收入近3000元,這在於當地村民來說,已經是一筆比較客觀的收入。

在床井村還有一批來自瑤山組整體搬遷到鹽寨安置點的移民, 共27戶103人,為了解決這一部分人員的就業,哈密瓜種植基地優先讓其務工。劉仲富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去年五月份搬到移民區的,哈密瓜基地建設以來,他和妻子就到此務工,兩個人每個月共有5000多元的收入。劉仲富說:“以前在瑤山那邊,山路難走,出行一趟很不方便,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依靠的就是種地,一年到頭也不見幾個錢。如今搬到這裡來了之後,環境也好,上班也近,收入也好,比在老家裡強多了。”

羅小樓也是從瑤山組搬遷過來的貧困戶,今年45歲,家裡有個孩子在上大學。每個月都要給孩子生活費,這對於原本就以務農為生的羅小樓一家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哈密瓜基地建成之後,羅小樓和妻子就到這裡來務工,每個月都能拿到5000多元,這些錢除了補貼家用,也不用再為每個月孩子的生活費發愁。羅小樓說:“我家姑娘還是比較乖的,以前沒有錢的時候,她在學校裡面就半工半讀,自己去掙生活費,我們總是擔心影響她的學習,現在好了,我們能夠給她一些生活費,她也能夠好好學習了。”

除了提供就業崗位,為了發展經濟,床井村還以每畝1200元的價格流轉當地群眾的土地,種植上了砂糖橘、臍橙、蜂糖李等經濟林木,將要打造成為山下有瓜、山腰有果、山頂有樹的景象,促進群眾增收的同時,又美化村莊環境,因為流轉土地,當地群眾每年能夠拿到平均8000多元的土地流轉費,當果子成熟之後,村民還可以將果子採摘來賣,無形當中也增加了經濟收入。

哈密瓜掛果了

床井村的哈密瓜分兩季節栽種,第一季是今年3月開始,第二季到10月份,上市的時節跟新疆地區的哈密瓜上市季節是錯開的,所以,床井的哈密瓜不愁銷路。閆道成說:“我們的絲路曉蜜,走的是高端水果路線,銷售的渠道在正是開始投產之前就已經和廣州等地的商家對接好了。羅甸縣的氣候非常適合絲路曉蜜的種植,從我們去年試驗種植的結果來看,我們的哈密瓜從產量到口感都非常好。”

床井村位於逢亭鎮東南部,距離鎮政府6公里,耕地面積1500畝,全村有468戶1700人, 2018年計劃脫貧52戶197人。

2017年9月23日,哈密瓜產業啟動開工建設目前,已累計投入850萬元,流轉當地群眾土地708畝用於種植,涉及227戶953人。基地的建設豐富了鄉村振興戰略示範點內涵,按每年種植兩季,畝產量3000公斤,畝年產值6萬元,基地年總產值將達4248萬元。紅水河公司將獲得每畝每年8000元分紅,除掉支付土地租金1200元,扶貧子基金還本2300元,付息1100元,村級統籌費760元,利益聯結貧困農戶每畝每年還可以分紅2640元,按照現行的貧困標準,可輻射帶動群眾560人。

產業發展起來了,環境更要跟上,除了哈密瓜的種植,床井村還多方發展,在退耕還林、環境整治等方面都做得比較好。移民搬遷安置後,當地政府在瑤山栽種蜂螗李93畝,實現易地搬遷安置群眾全覆蓋,解決了搬遷安置群眾的後顧之憂。同時抓危房改造、抓三改建設,沒有了農村髒、亂、差現象,床井村每家每戶門前都種植了三角梅,庭院打掃的乾乾淨淨,這裡也成為了鄉村振興戰略試點村,目前全村實施三改28戶117人。為使得哈密瓜產業更好的發展和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修建了0.42千米的產業路,同時還新建公共廁所。

蜜瓜掛果了,產業興起了,鄉村美麗了,老百姓的心裡更甜了。

哈密瓜掛果了

來 源 | 黔南日報

作 者 | 蒙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