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哈密瓜挂果了

罗甸县逢亭镇床井村的哈密瓜挂果了,每个有两个拳头这么大,再过一个月,哈密瓜就能够成熟上市了,看到这个景象,床井村群众心里乐开了花。

罗甸县位于黔南州南部边陲,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贵州“天然温室”和贵州的“西双版纳”之称,是贵州省蔬菜、水果主要产区之一,由于气候适宜,2017年,张扬农业培育的新品种“丝路晓蜜”落户于床井村,成为了当地的主要产业之一。

哈密瓜挂果了

哈密瓜挂果了

5月16日,记者来到床井村,一座座温室大棚映入眼帘,五月的床井骄阳似火,温度高达30摄氏度以上,大棚内的温度更高,床井村第一书记石文广说:“哈密瓜是喜热的水果,如果温度低于16摄氏度,它就会停止生长。最近这段时间,大棚内温度平均都在30度左右,这样的温度能够使得哈密瓜的口感更好。”

温室里,早期栽种的哈密瓜已经挂了果,由于还没有熟透,哈密瓜的颜色还是青绿的,当它变成浅橙之后,哈密瓜就可以成熟上市了。在大棚外边,记者看到不少剪掉的哈密瓜,逢亭镇副镇长欧天立告诉记者说:“这些都是长出来的多余的瓜,因为每一根瓜疼只能允许长一个瓜,所以多出来的就需要剪掉,保证每根瓜的良好长势。”记者在大棚内确实没有看到瓜藤垮掉、哈密瓜坏掉的情况,大棚内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据来自新疆的农业技术员闫道成介绍,种植哈密瓜的技术比较复杂,为了保证哈密瓜的质量,每根瓜藤只能培育一个哈密瓜,而多结出来的果子就要打掉,让养分集于一个果子上,也能保证瓜藤不会因承重的问题而垮掉。藤蔓长长一点,就要用夹子把它固定在架子上面,闫道成还说,哈密瓜的灌溉技术也十分讲究,由于哈密瓜不适宜生长在潮湿的环境内,所以他们运用小水管滴灌技术进行,在基地内建设了5个水池,再将大水管从水池中引来水,分到每个小水管当中,这样既能保证哈密瓜生长所需要的水,也能够避免环境潮湿的问题。

哈密瓜挂果了

由于种植技术复杂,所需劳动力多,在哈密瓜种植基地内,每天都有200多人到此务工,每天的工酬为100元,哈密瓜基地的建设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大棚内,每天都能够看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蒙小蝶是床井村布吉组的村民,今年2月份来到哈密瓜基地上班,主要负责浇水、打节等一些日常管护工作。蒙小蝶说:“我很喜欢现在的这个工作,工资和我以前在福建那边打工每个月得到的差不多,离家又近,不用一年都回不来一次家。”蒙小蝶上个月的工资收入近3000元,这在于当地村民来说,已经是一笔比较客观的收入。

在床井村还有一批来自瑶山组整体搬迁到盐寨安置点的移民, 共27户103人,为了解决这一部分人员的就业,哈密瓜种植基地优先让其务工。刘仲富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去年五月份搬到移民区的,哈密瓜基地建设以来,他和妻子就到此务工,两个人每个月共有5000多元的收入。刘仲富说:“以前在瑶山那边,山路难走,出行一趟很不方便,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的就是种地,一年到头也不见几个钱。如今搬到这里来了之后,环境也好,上班也近,收入也好,比在老家里强多了。”

罗小楼也是从瑶山组搬迁过来的贫困户,今年45岁,家里有个孩子在上大学。每个月都要给孩子生活费,这对于原本就以务农为生的罗小楼一家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哈密瓜基地建成之后,罗小楼和妻子就到这里来务工,每个月都能拿到5000多元,这些钱除了补贴家用,也不用再为每个月孩子的生活费发愁。罗小楼说:“我家姑娘还是比较乖的,以前没有钱的时候,她在学校里面就半工半读,自己去挣生活费,我们总是担心影响她的学习,现在好了,我们能够给她一些生活费,她也能够好好学习了。”

除了提供就业岗位,为了发展经济,床井村还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流转当地群众的土地,种植上了砂糖橘、脐橙、蜂糖李等经济林木,将要打造成为山下有瓜、山腰有果、山顶有树的景象,促进群众增收的同时,又美化村庄环境,因为流转土地,当地群众每年能够拿到平均80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当果子成熟之后,村民还可以将果子采摘来卖,无形当中也增加了经济收入。

哈密瓜挂果了

床井村的哈密瓜分两季节栽种,第一季是今年3月开始,第二季到10月份,上市的时节跟新疆地区的哈密瓜上市季节是错开的,所以,床井的哈密瓜不愁销路。闫道成说:“我们的丝路晓蜜,走的是高端水果路线,销售的渠道在正是开始投产之前就已经和广州等地的商家对接好了。罗甸县的气候非常适合丝路晓蜜的种植,从我们去年试验种植的结果来看,我们的哈密瓜从产量到口感都非常好。”

床井村位于逢亭镇东南部,距离镇政府6公里,耕地面积1500亩,全村有468户1700人, 2018年计划脱贫52户197人。

2017年9月23日,哈密瓜产业启动开工建设目前,已累计投入850万元,流转当地群众土地708亩用于种植,涉及227户953人。基地的建设丰富了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内涵,按每年种植两季,亩产量3000公斤,亩年产值6万元,基地年总产值将达4248万元。红水河公司将获得每亩每年8000元分红,除掉支付土地租金1200元,扶贫子基金还本2300元,付息1100元,村级统筹费760元,利益联结贫困农户每亩每年还可以分红2640元,按照现行的贫困标准,可辐射带动群众560人。

产业发展起来了,环境更要跟上,除了哈密瓜的种植,床井村还多方发展,在退耕还林、环境整治等方面都做得比较好。移民搬迁安置后,当地政府在瑶山栽种蜂螗李93亩,实现易地搬迁安置群众全覆盖,解决了搬迁安置群众的后顾之忧。同时抓危房改造、抓三改建设,没有了农村脏、乱、差现象,床井村每家每户门前都种植了三角梅,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这里也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目前全村实施三改28户117人。为使得哈密瓜产业更好的发展和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修建了0.42千米的产业路,同时还新建公共厕所。

蜜瓜挂果了,产业兴起了,乡村美丽了,老百姓的心里更甜了。

哈密瓜挂果了

来 源 | 黔南日报

作 者 | 蒙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