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郭松龄为什么反奉?

搜不尽的经典


郭松龄,字茂宸,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人,祖籍山西,郭松龄是唐朝大将郭子仪的后裔,奉系军阀爱国将领之一。郭松龄毕业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后又考入陆军大学。郭松龄早年受孙中山先生影响加入了新军同盟会,后来又投靠了奉系军阀张作霖,深得张氏父子的赏识,成为了奉系军阀中的骨干优秀的将领。



那么就是这样一个受大帅张作霖爱戴的一个人,后来为什么会倒戈开始反奉了呢?

郭松龄这个人呢,怎么说呢,他这个人在那个年代,算是一个比较前卫的人,思想比较进步,在奉系里面属于革新派元老级别,郭松龄是个有民族大义的人,对孙中山先生也特别仰慕,作为张作霖的得力助手,郭松龄是极力主张革新,对于旧军阀的作风很不赞同,尤其是后来看不惯张作霖的做法,对于张作霖主张进关内与国民党争地盘一事极力反对,郭松龄主张:息兵保民,闭关图志,改革内政,训练新兵,巩固国防。他认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与张作霖的想法截然不同。张作霖是个土匪出身的一代枭雄,他的野心极大,扩张地盘和势力是他一贯的作风,怎能听得进去郭松龄的意见。


一点点郭松龄在军政上,与张作霖的分歧越来越大,郭松龄也从张作霖最信任的手下大将慢慢的被孤立出来,以至于后来论功行赏的时候都没有郭松龄的份,因此郭松龄的怨气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直到后来忍无可忍才爆发了郭松龄反奉的事件。

凡事都有因果,郭松龄反奉主要原因就是他看不惯张作霖的军阀统治,希望建立民主政治坚决主张革新。同时也反对张作霖出兵关内,他认为保住东北这块家园足矣,安定民生巩固国防才是最主要的。

另外也不排除张作霖后期对郭松龄的排挤,敢跟张作霖唱反调,你想想会有什么下场,虽然郭松龄有一定军事才能,一意孤行仗着手下也掌控着不少军队,并且还联盟了倒戈将军冯玉祥一起反奉,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郭松龄不仅失败了而且还被张作霖杀死暴尸街头三日,以警示世人。就算昔日被视为与他同穿一条裤子的少帅张学良都没能保的了他。

张作霖是什么人,有恩必谢,有仇必报的主。敢于公开反奉,那不就是明着找死吗,郭松龄出兵反奉此举实在是做的太草率了,不仅丢了自己的命就连自己心爱的老婆也被一起枪毙,随他共赴黄泉去了。




郭松龄反奉导致了人生一场悲剧,这真是“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名万古枯”啊。


任驰赢天下


郭松龄反奉,有两层原因。外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军事统战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内因是郭松龄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他信奉三民主义,反对卖国投降,倒戈反奉是他爱国的生动诠释。

导语

1925年11月22日,奉系军阀将领郭松龄,在河北滦州发表通电,率领七万精兵公开发动反奉战争,一路北进,直捣奉天,意图推翻张作霖的统治,坐镇东北的张作霖,曾一度打算弃城而逃。但不料在关键之时,日本却却公然出面干预东北事务,出兵援奉。在日本的全面干涉下, 郭松龄兵败被杀、曝尸奉天,冯玉祥败归西北、被迫下野。 反奉战线彻底崩溃, 奉张借日援,起死回生,日本藉此进一步加深了对华扩张。

郭松龄反奉原因何在?

内因:张作霖内战卖国的行为,深深激怒了这位爱国将军

郭松龄于1905年秋,考入了奉天陆军小学堂,加入过同盟会。1913年,考入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北京讲武堂教官。后来任东三省讲武堂的战术教官,少帅张学良也是他的学生。1921年张学良任第三旅旅长,郭松龄便被擢升为第八旅旅长,这两个旅后来联合组建了东北司令部,合称为三八旅,张学良将一切军事要务,都交由郭松龄主持。

在两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治军有方,指挥若定,身先士卒,冲杀在前。奉军将士对郭松龄心悦诚服,公认他为军中猛将。然而,大帅张作霖却听信杨宇霆等一班人的谗言,对郭松龄是“敬而远之”,因此郭也并未受到重用。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不久,接受过“三民主义”思潮的郭松龄,多次劝说张作霖罢兵息戈,用心经营东北,救民于水火。然而,他的善意不但徒劳无功,反还被群小诬陷,这可令郭是苦不堪言。1924年11月,张作霖命郭松龄率兵攻打冯玉祥国民军,郭松龄对此予以抵制,险些惹怒张作霖,幸亏张学良从中掩护,郭松龄才得以过关。

(张作霖)

1925年,日本邀请奉军派代表去“观秋操”(军事演练),张作霖便派郭松龄前往。郭松龄在日本期间,却意外得知: 张作霖为了得到日本军火攻打国民军,拟承认袁世凯当年与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并已与日方达成了密约,派于冲汉到日本签字。这件事,可以说,是促使郭松龄起兵反奉的最直接原因。

郭松龄证实此事后,愤慨地说道:“国家危殆到今日这个地步,张作霖还不惜为个人利益,暗地里出卖国家,他这种做法,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苟同,我是国家的军人,而不是某个私人的走狗,他若真打国民军,那我就打——他!

当时,被奉系军阀打败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在全国人民讨伐奉系军阀的高潮中,发起了反奉战争。郭松龄在张作霖的催促下回到天津后,并没按张作霖的吩咐到奉天听候命令,而是称病住进了天津的一家法国医院。张作霖多次拍电报,命郭松龄将所部集结于滦州,立刻回奉天听令。郭松龄知道事已十分危急,于是连夜决定联冯反奉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倒戈反奉。他连续发出通电,要求张作霖下野,请张学良接管奉军,并宣布停止对国民军的战争。接着,郭松龄将其统辖的7万人马,改编为4个军,挥师东进,直捣奉军老巢。七万铁军在郭松龄的指挥下,士气旺盛,所向披靡,冲破了张作霖以4万兵力精心布置的连山防线,郭军攻下锦州后,又占领新民,矛头直指奉天省城。

张作霖见状,胆战心惊,为了阻挡郭的东进,张以80万元的奖金悬赏郭松龄的人头。此外,张作霖一面勾结日本关东军出面干涉,阻挠郭进攻奉天; 一面在准备逃往日本占领下的旅顺的同时,开会布置下野及议和之事,张作霖玩的这一套把戏,可谓是有模有样。

然而,就在郭松龄反奉战争的关键时刻,日本关东军像幽灵一般的出现了,日本人到处制造混乱,从中获取渔利。日本以调停人的身份两边斡旋,期间不断讨价还价。要求双方各自承认“日本帝国在满蒙的特殊权益”。如果谁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与谁兵戈相见。郭松龄面对日本人的威胁利诱,是严词拒绝,并说道:“岂有此理,日本人算个什么东西,这是中国的内政”,他日本管不着!而张作霖,却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日本人的“五项要求”,并在草约上签了字。

张作霖还答应:“日本出兵4万助张,日兵待遇及薪金,一如中国营长”。12月9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下达了“扶张抑郭”的命令,关东军和守备队立即移兵奉天,和满铁要地皇姑屯、塔湾一带。日本又将驻朝鲜的两个师团调入奉天省和吉林省,加入奉军防线。同时,日本还警告郭松龄:满铁沿线20里以内不准中国军队进入。

日本的此等做法,使郭军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由于日军的直接介入,郭军不得已放慢了进攻省城的速度,这就为奉张赢得了集结兵力、组织反击的时间。最终在日本人和奉军的联合夹击下,反奉倒戈失败,郭松龄暴尸奉天,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倒戈英雄——郭松龄将军)

此外郭松龄倒戈反奉,也还受共产党劝说的影响。

郭松龄早年跟随于孙中山先生,信奉三民主义,他相信只有三民主义才能挽救中国,挽救于天下百姓。

1924年1月,国共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便以全部精力,与中国国民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从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军事人才到平息商团叛乱、讨伐陈炯明;从改组大元帅大本营,到组建广东革命政府;从东征、南征到统一广东。经过两年生死与共的浴血奋战,终于为国民革命打下了一隅江山,为北伐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东成为国民革命的根据地。

中共北方区委的李大钊,十分重视从内部分化和瓦解,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队伍, 1925年8月,李大钊派中共党员任国桢,和国民党员钱公来、朱霁青等,到奉天与奉军将领郭松龄联系,争取他加入到反奉、反帝战线中来。任国桢等人在奉天与郭松龄的接触,无疑是加强了郭松龄“倒戈反奉”的决心。


文史议春秋


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汉族,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奉系著名爱国将领之一。

郭松龄倒戈反奉原因有四:

一、与杨宇霆的私怨

奉军新军里一直分为两派,一派是郭松龄为代表,在国内陆军学校毕业的陆大派,另一派则是在日本陆军学校毕业的留洋派,像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都在此列,两派因军事理念的差异一直看对方不顺眼。而且杨宇霆一直建议张作霖挺进关中,统一全国,迎合了张作霖的野心。而郭松龄却希望奉军可以好好经营东三省,国人不要自相残杀。

第二次直奉大战以奉军大胜结束。张作霖把各个省封给手下,其中把安徽封给杨宇霆,山东封给张宗昌,把江苏封给姜登选。而此战最大的功臣郭松龄却什么也没得到。趾高气扬的杨宇霆和落寞的郭松龄,成了让两派的矛盾迅速激化的鲜明写照。其实张作霖是把郭松龄与张学良捆绑一起。等张学良彻底接班那一天,郭松龄在整个奉军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惜他没等到这一天。

二、奉系军阀新旧两派的矛盾

张作霖团队里有两种人,一种是当年一起刀口舔血的把兄弟,这些把兄弟为张作霖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助力,深受东北王的信任。随着历史车轮的转动,他们陈旧的作战思路和带兵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了,第一次直奉大战的溃败就说明了这一点。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奉军内部逐渐形成了“老派”、“新派”。老派是奉军中的实力派,绝大多数都是和张作霖一起出道的结拜兄弟,成员有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孙烈臣、吴俊升,这些人在奉军中都担任军政要职。新派分为“士官”派和“陆大”派,都是军校出身的人,“士官”派大多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以杨宇霆为首脑,成员有姜登选、韩麟春、于珍、常阴槐、王树常、于国翰、邢士廉等人,这些人对杨宇霆甚为依赖,视杨为“智囊”、“精神领袖”。

而新派则是张作霖搜罗来的各处人才,以王永江、杨宇霆为代表。他们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着革新,让张作霖愈发器重。两派的矛盾也在日益激化当中,不过郭松龄确是一个例外,他虽身处新派,但因其性格刚直、自尊心过强,落得个两边不讨好,孤家寡人一个。

三、民族大义

郭松龄曾经参加过孙中山先生的队伍,对三民主义很是认同。他的夫人韩淑秀也是同盟会会员。郭松龄有一颗救国救民之心,在得知了张作霖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准备大打内战的消息后。郭松龄很反感。

郭松龄敢于起兵反奉,不仅因为他是一名民主革命者,与张作霖等旧式军阀有本质区别,同时也与张学良的充分信任和纵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张学良秉承父亲张作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作风,对郭松龄有着超乎寻常的信任,这在奉系集团内部早已成为美谈。因此当郭松龄“对张作霖的军政措施,时常表示不满”时,张学良对郭松龄则“每表同情”,并不加以制止。

四、性格偏激

郭松龄自尊心太强,不屑与人交往,被杨宇霆挤兑后,两人关系变得势如水火。张学良居中调停,请两人坐下来一起吃饭,郭松龄听说杨宇霆也要到场,不顾张学良的好意,愤然缺席。

后来直奉大战,郭松龄在作战部被姜登选挤兑,竟然违抗军令,擅自带走部队。战场抗命,已经形同造反,可以就地枪决的。不过张学良却没有处罚他,只是找到他让他把作战部队带回去。后来郭松龄在背叛奉军以后,把姜登引诱出来杀害了。后来杨宇霆失势,郭松龄手握7万精锐的兵权。按理说应该大气一点,他却在火车站当面讥讽杨宇霆,像一个报复成功的孩子。

郭松龄的这场兵变,虽说出发点是为了救国救民,消灭内战,不过不难发现双方背后有日俄两国的影子浮现。


水木快快刀


郭松龄,这个人我就不单独介绍了,专说他为什么要反奉。

其实这个话不用我去猜测,他自己说的很明白,他和替张学良传递信件的日本医生有过一番对话,把事情说的很清楚。

“我此次举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现在不能中止,我42岁了,这样的病躯,也许活不了多久,如果张上将军(作霖)痛改前非而下台的话,请学良到日本去留学三四年,自己的经纶抱负实现一部分后,就将位置让给张学良,自己愿意下野,静渡闲云野鹤的余生。这不是假的,是真的,可请吉田总领事,白川司令官做保人。”

这说明郭松龄反奉,是急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推翻张作霖,自己上台掌权。

郭松龄在1925年11月22日打着张学良的名义起兵,诉求是清君侧,惩办杨宇霆,让张学良上台主持大局。他之所以能够把张学良和所统帅的部队都蒙在谷里,是因为他和张学良的关系。

按张作霖的说法,郭松龄刚来东北的时候,是打着个行李卷,有俩个茶壶还有一个是没嘴儿的。极惨。张作霖重开东北讲武堂,郭松龄去担任战术教官,也就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张学良。而且很快成了莫逆之交,这一年郭松龄36岁,张学良19岁。张学良毕业后,极力向张作霖推荐郭松龄。



所以后来张作霖在郭松龄起兵的时候大骂说:“小六子和我说他是个人才,能吃亏耐劳,我就一次给他2000大洋安家,那时候他感激的把他妈给我当老婆都愿意”

关于张学良和郭松龄的关系,他们俩各有一句评语。张学良说:“我的前半生全靠郭松龄”。张学良任新军混成第三旅旅长,郭松龄任第八旅旅长。俩人合署办公,张学良对郭松龄的信任到什么程度呢?将指挥权和人事权都放心的交给了郭松龄。郭松龄也不负众望,创建现代军需制度,大力提拔受过专业教育的军事人才。杜绝绿林习气,把军队打造成模范军队。战斗力在奉军中堪称最强。在一,二次直奉战争中夺取山海关;石门寨和黑山窑战斗中都是负责突破直军的防线,立下了大功。

郭松龄的一句评语是:“我一身所有,皆公之赐。”郭松龄的一路升迁,都离不开张学良的提携和信任。郭松龄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比如在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因与韩麟春,蒋登选口角偾而离开战场。张学良来了个“萧何月下追韩信”把他追了回来。才有郭松龄在二次直奉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当时人评价---张学良对郭是推心置腹,用人不疑。郭松龄对张是鞠躬尽瘁,全力报效。张学良和人说我就是松龄,松龄就是我。


有了少帅的信任,加上不断的战功,郭松龄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但是奉军中派系斗争很厉害,一派就是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另外一派是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俩派逐渐发展成水火不容的关系。郭松龄早在起兵前的1924年,就对张学良说:“上将军被屑小包围,脑筋太旧,我要推你继任东北首脑,改革三省局面。”从这个话分析,他和杨宇霆等有矛盾不假,但是他有他自己的政治抱负也是真的。

郭松龄是同盟会员,受过现代军事教育,所以和张作霖发生冲突是必然的。


而张作霖这个人,也有他的特点,他初见郭松龄就说:我不管你是啥会,只要你在我这好好干,我就给你升官。


所以郭松龄的“背叛”令张作霖很震怒,“我姓张的用人,向来赏罚分明,李景林,徐兰州这些人是外来的,与我素无瓜葛,于学忠是吴佩孚的外甥,谁都知道我和吴佩孚对头多年,可我对他外甥是重用的。”

“郭松龄他自以为有功,在座的谁不比他资格老,汤二哥和我穿一条裤子”从张作霖的表态中,可以看出他和郭松龄主要是理念上的差异。


张作霖一生信奉关公,讲究忠义,信仰绿林,最恨反叛,所以事后不但将郭松龄处决,而且还砍掉双脚,暴尸三日,并让人将掺象拍成照片,全东北发放。

而反观张学良,命令属下把照片收集焚毁。


当时的舆论有二种评价,一种是认为郭松龄是改造东三省的为人,为民请命,奋不顾身。另外一种评价就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

回到题目,总结一下

郭松龄反奉,最主要的是因为他的政治抱负,直接的原因是和杨宇霆等人的根深蒂固的矛盾,进而认为张作霖昏庸,直接的诱因则是因为二次直奉大战后觉得张作霖赏罚不公,加上身体不好,自觉实现抱负的时日不多,张学良的信任。众多的原因合在一起,促成了他的反奉。


暖历史


郭松龄是近代民国时期奉系军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和张学良的关系尤其亲密。但是由于他在关键时刻发动了反对张作霖的起义,最后功败垂成,结果被张作霖所杀。

要知道郭松龄一直是奉系的重要人物,张作霖和张学良可谓都是比较信任他的,给予他高官厚禄。那为何郭松龄非要最后起来造反,导致自己无法得到善终呢?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郭松龄和杨宇霆的矛盾。因为在奉军中有两派势力互相斗争,郭松龄属于国内陆军学校毕业的,而杨宇霆等人属于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双方的理想,目标还有治军理念都有相当大的差别。

再就是奉系老大张作霖对这些人厚此薄彼,最终惹恼了郭松龄。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军阀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其中郭松龄在其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但是事后张作霖却赏罚不公,把山东封给了张宗昌,安徽封给了杨宇霆,而作为最大功臣的郭松龄,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而郭松龄本人的性格也有很大的问题,他过于自傲,不屑与人交往,本来张学良多次想缓和他和杨宇霆的紧张关系,可是一直不能成功。

郭松龄在开始起兵反奉的初期,形势还是非常有利的,当时他还联络了冯玉祥等军阀一起反奉。可惜后来冯玉祥等人也并不是真心为郭松龄出兵,所以打着打着他们就退缩了。而奉军毕竟是张家的军队,多年来一直奉张家父子为主,所以在张学良出面之后,郭松龄的军队就不再那么受郭松龄的控制了。而在关键的时刻日本人也出手,最终导致郭松龄功败垂成。本来张学良还想保住郭松龄的命,但是张作霖却抢先出手,杀掉了郭松龄夫妇。

所以郭松龄反奉主要是因为自身比较偏激,再加上张作霖赏罚不公,同时作为新派军队也不愿意在参加军阀之间的混战,搞得民不聊生。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首先,东北王是印证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的称呼,当时张作霖的称呼其实是陆海空大元帅,东北保安军总司令,冷不丁听起来是管理保安的!

其次,张作霖虽然称雄东北,却是从底层摸爬滚打走向权力之巅,用了近三十年,从清末成为民团防练,直到皇姑屯事变,东北也并不全都是张氏一家之言!

如冯德麟,吴俊生都拥有自己的势力,张作相,李景林也都各怀鬼胎并割据一方,只是张作霖代表的张氏,是其中势力最强大,经济实力最雄厚的!

张作霖善于笼络人心,也善于经营产业,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中成为东北的代表,和各方利益的庇护者!

郭松龄虽然在直奉大战获得奇功,被张学良委以重任并推荐为封疆大吏,但东北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因此张作霖并未完全满足郭松龄的期望!

郭松龄反奉倒张,最开始是以张学良的名义,挟持部将回师东北,却在胜利之时踢开张氏,而宣言民主主义思想!

东北军中家眷皆在东北,钱粮供应全靠后方支援,奉系又有日本人的支持,郭松龄最终战败被杀!

但郭松龄的影响巨大,首先是东北军中少壮派被大规模清洗,使得东北军战斗力大幅削弱!

其次危难之时使张作霖求助日本关东军,令日本对东北的渗透更加合法化!

此外东北多年未经战事,此战令奉系从军事,政治,到经济各层面都遭受重创,所以至今东北老人都对郭松龄不满!为个人野心付出东北!


多臻贵


在东北王张作霖的奉系里,张作霖,张学良,郭松龄三人可以说是关系极为亲密的三人,其中张学良待郭松龄更是亲如兄弟,在郭松龄起兵之后,更是蝴蝶效应改变了中国的近代史。

当时在郭松龄的手中握着的是张作霖东北军中最精锐的七万大军,一个地方的军阀,将手中最精锐的力量交付到了外姓人的手中,对于他的信任可以说是推心置腹了。

在当时郭松龄与张学良的关系中,张学良对于郭松龄也是亲如兄弟,郭松龄的反叛也让心思焦虑的少帅张学良从那时候起就抽上了大烟,张作霖更是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高利贷”条约,给以后的皇姑屯事件埋下了伏笔。

郭松龄有一个外号叫做“郭鬼子”因为郭松龄的身材高大,而当时的东北驻有俄国与日本的驻军,被当地人不喜,统统的称为俄国鬼子,而郭松龄与当时的俄国士兵相似,就被取了一个郭鬼子的外号。

张学良与郭松龄两个人的关系也可以从很早说起,张学良在小时候就已经见过郭松龄,那时候的郭松龄也为张学良讲解了自强救国的路线,后来张学良进入了奉军自办的陆军学校讲武堂学习。缘分让张学良与教官郭松龄又一次见面了。

在讲武堂里,郭松龄不但教给少帅先进的军事知识,还给他灌输救国救民的道理。

而张学良本身就对于西方的思想并不是很排斥,于是两人渐渐的发展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同时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和郭松龄的夫人韩淑秀也变得情同姐妹,韩淑秀遇到经济上的困难,于凤至也都会用自己的私人财产帮助她。

在讲武堂中,郭松龄对于所有的学员都是一视同仁,张学良身上的少爷脾气也很快的就被消磨掉,也学会了很多的知识,在毕业之后也将郭松龄调到了自己的“新军”上任职,一起操练新军整顿军纪,这只军队也很快的成为了东北军的精锐。

随着张作霖实力的日益强大,他的目光也望向了关内,很快就发动了第一次的直奉战争,但在直系军队的先进战术以及大炮轰击下,张作霖的军队也是节节败退,甚至差点被直系军队端了老窝,最后在山海关前,还是张学良和郭松龄的三八旅最后顶住了进攻,最后直奉议和。

而张作霖在稍作休整之后,也很快就发动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简称复仇之战,在这次战争中,郭松龄率领着新军一鼓作气打到了秦皇岛,这场战争以奉系的胜利结束。

而这两次大战也奠定了郭松龄在东北军内的地位,也得到了张作霖与张学良两人的器重,张学良人前常说郭茂辰就是我,我就是郭茂辰,足见其厚爱(郭松龄字茂辰)。

甚至张学良还为郭松龄争取到了指挥权,在张学良不在天津的时候,这只七万人的精锐部队郭松龄一个人说了算。

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郭松龄最后也在种种原因下打出了清君侧,拥立张学良的口号彻底的背叛了奉军。

1:与杨宇霆的私怨

这个恩怨还要说到当时的“复仇”之战,在当时杨宇霆就迎合了张作霖挺进关中统一全国的思想,而郭松龄当时却希望奉军可以好好的经验东三省,不要自相残杀。

后来第二次直奉大战以奉军大胜结束,张作霖也开始大封有功之臣,把安徽封给杨宇霆,山东封给张宗昌,把江苏封给姜登选,可作为“复仇”之战最大功臣的郭松龄却什么都没有得到。

所以在当时的奉军内部,以杨宇霆为代表的“留洋”派总是在郭松龄为代表的“本土派”面前趾高气昂,以现在的看法来看待这件事情,想必也是张作霖想要将郭松龄与张学良彻底的绑在一起,好给张学良铺路。

2;中间人“两边没逢源”的郭松龄

张作霖作为从老牌军阀一直到新式军阀,他的队伍中有两种人最为多见,一种是当年刀口舔血的兄弟,这些人为张作霖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深受张作霖的信任,而另外的一群人则是张作霖搜罗来的各种新派。

但新派与旧派两拨人经常的因为作战思想与带兵方式之间产生很多的矛盾,在形式的逼迫下,张作霖也越来越信任新派,所以两派的矛盾也在日益激化中。

而在这两派中,郭松龄却是一个“异类”,因为性格刚直、自尊心过强,落得个两边不讨好,成为了孤家寡人一个。

3:民族大义

郭松龄曾经参加过孙中山的队伍,对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也是相当的认同,他的夫人韩淑秀也是同盟会会员。

这样的郭松龄在军官学院的时候,也时常的会拉张学良两个人一起讨论强国之路,而郭松龄在得知了张作霖准备大打内战消息的时候,也是颇为反感。

不过郭松龄的那场兵变,虽然出发点是救国救民,但不难发现双方背后国外势力的影子,并且在那场事变中,张学良也使用飞机散发传单“吃张家饭,不打张家人”也在郭松龄的部队中产生了一定的反战情绪,这些事情叠加起来,也注定了郭松龄的败局。


娱乐吃瓜主


我们知道,郭松龄作为张作霖的五虎上将,郭松龄是其中比较有军事能力的一个人,看过李雪健老师主演的《少帅》的人都知道,郭松龄在一出场就和我们的少帅张学良搅在了一起,这也是张学良为什么那么信任郭松龄的原因了,而郭松龄最后的军事权利也是非常大的,直接做到了军团长的位置,那么,为什么张作霖给了郭松龄那么大的军事权利,郭松龄还是要率领自己的部队反奉呢?

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就是郭松龄作为辛亥革命的残余的势力,对于张作霖的统治自然是看不下去的,张作霖作为晚清时期出生的人,满脑子想的都是统一中国自己当皇帝,而郭松龄就不一样了,作为接受过新思想的人,郭松龄满脑子想的都是解放东北进而解放全国,把人们从大清帝国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正是因为思想上的不统一导致了郭松龄要反叛的主要情绪!

其次就是张作霖对于直奉战争后的利益分配不均,我们知道,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过后,郭松龄作为战功最大的人,按理说得到的利益应该是最多的,但是张作霖却因为郭松龄是自己儿子的人,所以并没有分给郭松龄更多的利益,原本属于郭松龄的江苏省督办最后却跑到了奉军的总参谋长杨宇霆身上,这也是导致郭松龄叛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毕竟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最后却让人家当了皇帝,让谁谁心里也不爽!所以郭松龄的心理很不是滋味,最后还是决定要反叛张作霖!

然后就是郭松龄的实力已经膨胀到了一个无法企及的地步!我们知道在,东北的讲武堂建立之后,郭松龄在担任讲武堂的总教官之后,为奉军培养了一大批军官的同时,还为自己暗中培养了很多的势力,而在郭松龄反奉之前,他就提前做好了准备,把自己的心腹都一一提拔了上来,更是有的人直接连蹦三级。把自己的心腹提拔上来之后,郭松龄就开始准备下一阶段的工作!郭松龄的反奉,跟他们有很大的关系!

还有就是张学良的不成熟和媳妇的蛊惑了,郭松龄作为新思想的传授者,对于张作霖这样的奉军的老派人物当然是劝说不动的,所以郭松龄的妻子就建议郭松龄把目光放在张学良的身上,但是无奈张学良成长得太慢了,跟郭松龄的预期差距太大,郭松龄当然是等不及了,再加上妻子在耳边不停的絮叨,所以最终郭松龄才下定了反奉的决心!

当然了,郭松龄反奉事件是以郭松龄失败而告终的,对待郭松龄这样的白眼狼,张作霖并没有心慈手软,抓到郭松龄之后就直接就地枪决了!而这也是郭松龄的最后的结局,其实小编认为,对待郭松龄这样的人,唯有先杀之而后快,虽然张作霖做了东三省的老大,但是他并不像其他军阀一样鱼肉百姓!相反的,张作霖还为东北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作为这样的一个老大是很得民心的,郭松龄在民心方面就已经输了!


热血方圆


小雪微鉴:郭松龄为什么反奉?这个问题要看当时的国内环境。其实,郭松龄反奉的原因就是以下三点:其一,传统思想观念的作祟,第二,就是自己想占山为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串通冯玉祥,想成为东北王,第四,就是和民国政府有所交易。

郭松龄并没有传说中那样贤明,一山不容二虎,郭松龄身为奉天督军参谋长,不甘趋于人下

历史上,郭松龄和张作霖两个人的渊源其实并不很深,在大革命失败后,在张学良的引荐下,才成为张作霖的左膀右臂,而张作霖也是一个爱才如子的人,自然顺水推舟。

在日本人的眼中,张作霖是东北王,但是张作霖并没有宣布独立,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满清旧臣,自然也是中国人,又怎么会闹独立呢。

在奉天,有三个势力,一个是以张作霖为首的守旧派,张作霖是绿林出身,自然而然一身匪气,但是,郭松龄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以他为首的陆大派在很多问题上并不同意张作霖的观点,时间长了,两人就出现了裂痕。

反奉是需要机会的,而直奉战争期间,给了郭松龄最好的机会,他认为,自己不甘做张作霖的部下,希望可以投靠南京站政府,其实,他是受到了蒋介石的口头承诺,可以封他个东北王。甘做其下,自然而然不是郭松龄的作风。

东北军一直以来,都是张作霖一手带出来的,兵败在所难免

郭松龄起兵反奉之前,张作霖待他可是跟亲兄弟一样,纵然有前般不是,也不能这样做,事实证明,郭松龄的反奉主张是错误的,他是后来人,自然扳不倒张作霖。


明面上,当时张作霖答应了日本的条件,在幕后,日本人把张作霖看成是东北的合法政府,因此,日本势力暗地里还是帮张作霖的,后来是因为张作霖不想做汉奸,才被日本飞机炸死。

最后,就是跟着他一起反奉的兄弟们。在很多人眼中,张作霖是最高长官,对长官开炮,很多人都做不到,这样的部队肯定要吃大亏了。

综上,张作霖是东北王,郭松龄是后来者,说一万种理由也没用,郭松龄必败。

文/小雪历史微鉴,古事新说,快意江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小雪历史微鉴


谁在吹捧郭松龄?

是蒋匪余孽!

(一)

郭松龄1910年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参加过镇压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从武汉回东北密谋起义,险被处死,1917年参加孙中山叛乱护法,再回东北当教官,遇上策反对象张学良,成为少帅主子和心腹,实际是卖中国领土,灭亡东北军革命党卧底。

(二)

1919年11月北洋政府段其瑞派徐树铮,带3000河南安徽新兵收外蒙古。

1921年2月,一帮外蒙没落贵族组织的800人游击队,把镇守外外蒙的奉系郭松龄一万多人正规军追的没处躲,弁蒙而逃,自此,中国军队再没进过外蒙。

(三)

1925年郭松龄在日本,知道日本支持张作霖,郭松龄与善叛换主当代吕布冯玉祥共商联手,消灭奉系,由于冯吕布失信掉头回京逼宫,电请孙大炮当党皇上,出卖了郭松龄,冯抢投奔革命党头功,弄得无后援郭被斩杀!

(四)

27年,挟倭傍俄蒋介石被赶下台,东去日本求主子不要再扶植张作霖,被日本拒绝。

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蒋干掉,张学良移帜,完成蒋统一中国,当倭俄儿皇帝梦,对内实行法西斯军政府管制。

(五)

几十万东北军,让蒋难寑,鼓动张少帅打苏俄,借力灭东北军。

逼张少帅剿红军,消耗东北军。

(六)

西安事变后,蒋终于彻底解决了东北军,按照自已意愿和浙江东林党的嫡系支持,完成抢光亡净中国意愿,做为向他国父和主子的忠孝回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