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2018年6月13日凌晨4點40分,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董家河鎮綠之風希望小學教師李芳因公殉職,年僅49歲。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李芳,1969年5月出生,1989年畢業於原信陽師範學校,分配至董家河鎮任教至今。6月11日17點51分,李老師像往常一樣護送學生放學回家,一輛失控的三輪摩托車飛速衝來,將悲劇定格在這個時刻:電光石火的生死關頭,李芳老師奮力推開學生,以血肉之軀獨力阻擋死神。四位學生受傷,李芳老師當場昏迷。

如今,受傷學生經過治療均已出院。而李芳老師,未能留下隻言片語,她永遠地去了。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的本能讓她做出了選擇。

大愛無痕,大音希聲,高貴的人格讓她做出了選擇。

李芳捨身救護學生消息傳開,人們無不深深感動,倍感痛惜。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河南省教育廳、信陽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領導多次看望慰問李老師家屬,送去黨和政府的深切關懷,向李芳老師表示沉痛哀悼。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信陽市委書記喬新江在第一時間作出批示:李芳老師不幸因公殉職,令人悲痛和惋惜,特致深切哀悼,並向其家屬表示慰問。溮河區和市衛生、教育部門要全力以赴做好受傷學生的救護治療工作。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李老師生前辦公桌

信陽市委副書記劉國棟灑淚寫道:在護送學生的路上,在死神衝撞的路口,這一次,您不是用那隻神奇的粉筆,而是用自己僅有的身軀,擋在死神與學生之間,甚至都來不及說:“親愛的同學們,老師的選擇是對的!”李芳老師,您用抉擇教給了學生最後一道題,您用生命完成了教師最後一堂課!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6月13號下午,受喬新江委託,信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曹新博看望慰問了李芳家屬。曹新博表示,李芳的英勇事蹟充分彰顯了當代人民教師的道德高度,她是人民教師的楷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範。

6月14號,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毛傑專程從鄭州趕到信陽市溮河區董家河鎮,代表省教育廳向李芳老師表達敬意,並看望李老師家屬。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在詳細瞭解事件發生經過後,毛傑被李芳老師奮不顧身的英勇事蹟深深感染,哽咽地說:“在這個場景下,我們都非常痛心。在我們痛心的背後,我們看到了社會的正能量。一段時間以來,社會可能對教育的負面報道比較多,忽略了老師的愛心和奉獻,李老師在第一時間用自己的生命換回孩子的生命,給了我們全中國的教師一個最大的感動心靈的力量,用自己的生命延續了孩子的生命,用自己的愛心向全社會傳遞了愛心,希望我們教育部門的正能量能傳承下去,也希望中國社會有更多的聲音去關心老師、愛護老師,讓老師真正有職業幸福感。我想悲痛的背後,給予我們強大的心靈動力,希望李老師一路走好。”

信陽市副市長張明春6月14日代表市委市政府到李芳老師追念現場深切慰問。他說:“李芳老師為人師表、行為世範的光輝形象,是我們全市教育界的驕傲,也是我們廣大人民教師的驕傲,是我們人生的光輝典範,我們應該學習李老師見義勇為、愛生如子的精神,我們要號召全市所有的人民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向李老師學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蘇錫凌連續兩天看望李老師家人,他動情地說:亦師亦母,大愛無言。李芳老師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捨己救人,用生命把自己對學生的愛譜寫了一曲感動社會、啟迪你我、為人師表的英雄讚歌!這樣的老師是教育的光榮,是教師的典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楷模!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國家、省、市媒體紛紛發文,讚頌和哀悼人民的好老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報、河南日報等多家媒體隨即派出記者深入信陽實地採訪,弘揚大美師德。全國各地、社會各界廣為傳頌英雄的壯舉。在信陽市,在教育界,李芳事蹟更激起千層巨浪,天地同悲,山水嗚咽,誰不掬一捧熱淚!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在綠之風希望小學,記者見到事發當天和李芳老師一起護送學生回家的陳燕老師,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陳老師失聲痛哭。她說:“週一下午,放學的時候,我和李老師還有兩個老師負責監督學生過馬路。李老師當時在護送學生過路口,我在看紅綠燈,提醒孩子過馬路。正當我讓後面的孩子跟上時,突然聽到一個特別響的聲音,我往旁邊一看,有4個孩子倒在路上,一輛車絲毫沒有減速朝下面衝去,把孩子扶起來之後,我才看到李老師仰面朝天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我抱住她,周圍的老師和路人也上來幫忙。我喊她的名字,她沒有睜開眼睛,也沒有答應我一聲。後來學校領導都來了,我們一起把李老師抬上了救護車。”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事故發生的路口

提起與李芳老師共事的時光,陳老師說:“我和她一起工作10年了,在一個辦公室也7年了。李老師人特別好,是一個特別有正能量的人,總是笑呵呵的,無論對孩子還是同事都特別有耐心,工作特別認真負責任。以前她當班主任時,如果班裡有孩子不聽話、打架,她會特別耐心地去說服他們。李老師家住在平橋區,週一到週五都在學校,只有週末才回家,這麼多年她一直都是這樣過的。”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在綠之風小學,記者還採訪到當天目擊事件整個經過的一位五年級學生曹佳星,他說:“當天,看三輪車開過來了,李老師讓孩子們趕快走,看到還有4個孩子沒有躲開,李老師把他們一下推開,推開後,三輪車已經到了李老師面前,車就撞到老師了,當時很多人都去扶李老師。 ”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在李芳老師所教班級門口,該班班主任羅銀森告訴記者:“李芳老師,在任課方面從沒放棄過任何一個學生,對待每個孩子,她都細心、耐心。”

談到最後一次見李芳老師時的情景,羅老師說:“星期一中午的時候我們還在教師公寓談論班裡的事情。放學的時候,學生準備出大門了,我看到李老師從辦公室出來在門口站了一會,那是我看她的最後一眼。”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綠之風希望小學校長王斌說:李老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老師,她愛崗敬業,在縣市優秀班主任、師德先進個人、教學能手評選過程中,每次都能夠評上。這次為了救孩子走了,我們全體師生一直沉浸在悲痛中。

信陽市三小校長陳豔說:就是這樣千千萬萬個普普通通的一線老師,托起了中國教育大廈。就像毛主席演講所說:“我們的隊伍裡到處是這樣的人,普通、平常、像清涼山上的草一樣,我們注意不到他們,往往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可正是這些人支撐了我們的事業。”

新縣二高副校長易春生寫道:你是我的師姐,三十年前,我們曾共校一年,我卻不認識你,直到現在還不知你的班級,可看到照片上的你,我知道我一定見過你,要麼在操場上,要麼在竹林旁,或許在圖書館裡,更多的機會是在寢樓到教樓的通道里。

同樣是信師畢業的育才培訓學校校長鬍聖生含淚寫下:當車頭撞上您時,您不痛嗎,當車輪碾過您身體時,您不痛嗎,當您腦內充滿鮮血時,您不痛嗎,可您來不及感覺痛,您張開雙臂,護著並推開孩子,您是老師啊,母親、老師,才敢以血肉之軀, 對抗發瘋的鋼鐵猛獸。

市作協副主席溫青寫下這樣的詩行:生還的學生,會終身牢記李芳這個普通的名字,一個生命綻放的芬芳,將為一片土地孕育純粹的靈魂,這是師者的最終使命。

許多不相識的網友給我們留言,表達崇敬與哀思。

網友小明是個導演:

如果是我,我想我也會毫不猶豫的去救我的學生,因為我是一名人民教師。向李老師致敬,你是英雄!

網友伍佰:

尖山風嘯悲痛絕,五雲落淚寄哀思;執教卅年桃滿園,芳華逝去留美名…她是黨的好女兒,人民的好教師,黨員的好楷模,我的好同學!

網友微微:

我們身邊的好老師,危難時刻的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讓我們向這位偉大的園丁—— 李芳老師 致敬!

網友草原:

李老師把你的一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你是董家河鄉人民的驕傲,你是真正的英雄。天堂裡沒有車來車往,願李老師在天堂好好安息,我們永遠懷念您!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芳老師感天動地社會各界同聲一哭

△李老師昔日照片

李老師是一位女兒,一名妻子,一個母親。她義無反顧地用生命詮釋了師者的擔當,卻不得不拋下了至愛親人,留下無盡的遺憾和刻骨的悲傷。她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她是十萬信陽教育工作者的驕傲,她是880萬老區兒女的楷模。

英雄雖去,浩氣長存。我們用信陽市委副書記劉國棟的詩句表達我們深切的期盼,向新時代最美人民教師李芳老師致敬!

此刻,我有一個心願——

讓“老師”

成為世上

最令人心動的名詞

讓教師

成為人間

最令人尊敬的職業

此刻 我甚至 還有一個心願——

在死神與學生之間

不再讓我們可愛的老師

用自已的身軀 做出選擇

而是 在死神與師生之間

讓正義的我們

用鐵肩 選——擇!

沉痛悼念李芳老師

撰稿:朱曉輝

攝影:呂文娟 劉遵超 丁文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