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教育孩子,使其愛上學習?

big青年


想教育孩子“愛學習”,不知道這個“愛學習”是指學校裡的教育嗎?還是從閱讀、聽講、研究、實踐中獲得技能和知識?如果是後者,其實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愛學習的,學習認識這個世界,後來學習怎樣改造他身邊的世界,幾乎是人的本能。所以要問的是,我們如何不扼殺孩子愛學習的積極性。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研究了一生的幼兒教育,發現孩子學習有一個敏感期,也就是說,孩子心理發展的某個時期,會對某項技能特別感興趣,而且這時學這個技能會更迅速。


比如0-8個月是口敏感期,孩子這時用嘴去探索這個世界。有的家長不理解,在孩子啃自己的小腳丫或者小手時嚴厲制止,就阻礙了孩子的學習。兩歲的孩子活潑好動,如果父母不讓孩子多運動,也許手眼協調和精細動作沒有發展好,讀書時寫作業或許會有困難。還有的父母在孩子還沒有進入閱讀敏感期,過早逼迫孩子讀書認字,不僅對孩子沒幫助,也許還會讓孩子心生厭煩。所以,讓孩子愛學習,需要尊重他自身的規律,按他的節奏來,是最好的。


學校教育是面向所有的孩子,缺乏個性化和針對性。所以有的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可能與學校教育不同步,出現暫時的落後。如果家長能理性對待,同時不扼殺他的愛好,幫助他找到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培養孩子的自信,也許孩子更容易成才。比如某些多動症孩子,在正常的義務制教育的小學學習非常困難。有的父母採取的方式是逼迫孩子去適應學校,而吉莉安的父母遵照醫生囑咐,讓她按自己特性進了舞蹈學校,最終成為致命的芭蕾舞演員和億萬富翁;中國也有一些多動的孩子被送進武術學校,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要做好爸爸媽媽,就需要有足夠的眼光,看到孩子的優勢,幫助孩子找出他的興趣和特長。


你的心事與困惑,我們願意傾聽,歡迎關注“青音約”的頭條號,向我們提問或私信留言,我們幫你解憂,讓我們一起活出本真,愛人悅己


青音約


首先,我想說說我自己。我小時候也是個調皮愛玩的孩子。所以說,孩子天性頑皮好動,要想讓他專注於做一件事,就沒有那麼簡單。讓孩子愛上學習就更是一門學問。

現在的教育條件比以往好很多。父母在孩子學校學習之餘,還會給孩子報培訓班。其實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開始著手,到全面發展,是一個很好的思路,這是個循循漸進的過程。



我家鄰居,有個4歲的女兒。平時喜歡跟著男孩子一起玩,而且還特別鬧。她媽媽就很懊惱,在幼兒園老師反應她總是喜歡左顧右盼,一刻也不消停。回到家裡也是到處翻東西。可是孩子媽發現,每次奶奶去廣場跳舞,她就要跟著去,而且還學的有模有樣,後來就給她報了一個舞蹈班,她放學和放假的時候,就很興奮,因為有很多和自己一樣,喜歡跳舞的小朋友可以在一起玩,她很開心。後來聽說跳舞比賽中還獲獎了,學習什麼都起勁了,她知道了學好東西可以表揚和稱讚。



除了從興趣愛好著手,作為父母還可以適當給一些獎勵誘惑。一些疼愛孫子的爺爺奶奶就做的特別好,孩子不愛吃飯,就說吃完帶你去買好吃的,孩子為得到自己心愛的食物。所以說物質獎勵驅動力還是挺大的。

以前看過一個電視鏡頭印象特別深刻,一個媽媽接孩子放學,路上批評孩子不愛學習,經過一個旁邊放著行李箱的年輕人時,對兒子說:“不好好學習,長大就成他這樣”。然後那個年輕小夥一臉懵逼…我這個故事是想告訴大家,用一些好壞的例子,講給孩子聽,讓他自己認知長大後希望成什麼的人。



讓孩子愛上學習,不僅僅是孩子的事,大人應該抽出時間陪他們一起學習,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龍影文娛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先問問父母自己,是不是一個愛學習的人。

很多時候,教育都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就拿我來說,我在工作之餘,常做的事情,跟半分之六七十的人一樣,玩手機,看電視劇,消耗時間。一旦思想覺醒,又開始看兩天書,重新梳理規劃。然後是過兩三天,週而復始,我依然是那個不愛學習,並不嫩把學習堅持到底的我。

再來看我一個朋友,她從大學就開始喜歡攝影,從手機,數碼相機,單反,到現在開工作室,一直在攝影這條道路上不斷學習,並有所收穫。單是這一件事情,傳遞出來的價值就可以讓孩子學到很多了。

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最主要的有以下三點:

  1. 以身作則,爸媽做一個學習的好榜樣。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希望孩子愛看書,那麼先看看你是不是也喜歡讀書。你可以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每天陪著孩子一起看書一小時。而不是逼著說你該去看書了,自己卻拿著手機玩兒!

  2. 鼓勵孩子,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樂趣。這其實是一個外部推動,引導內部驅動。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這種情況,可以從目標和樂趣兩個方向著手。目標明確,一點點拆解出來,就知道具體的學習步驟了。那當然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像我的朋友,她喜歡攝影,關於攝影的東西自然就會特別關注。

  3. 學習中確實會遇到各種問題,教給孩子正確面對的方式。不要一味地只看結果,而忽略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困難,疑惑。其實這也是成人會面對的問題之一。在面對困境的時候,缺乏正確的心理認知,會整體影響學習的熱情。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培養孩子的時候,也可以再升級父母自己的學習能力!

黃小七媽媽


這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也是讓很多家長苦惱的問題。

好多家庭因為孩子的學習一籌莫展。

正像網上段子說的,不提學習,母慈子孝,又摟又抱,一談學習,又打又鬧,雞飛狗跳。

其實,讓孩子愛學習,不是等到孩子進入學校,開始學習了,才教育孩子愛學習,那就有些晚了,想讓孩子愛學習要提前界入,提早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好處,讓孩子從小對學習有期待,有嚮往。

我兒子今年八年級,學習比較自立,不用我操心。

兒子上小學前,我和他講了這樣一件事:

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對學生的成績要求非常嚴格。一位美國總統(記不得是哪位總統了)的孩子差兩分沒考上,於是,這位總統就找到哈佛大學的校長,希望他通融一下,讓自己的孩子上哈佛。那位校長拒絕了總統的要求,理由是,無論是誰的孩子,在哈佛,都一樣,哈佛只看成績,不看父母。

我和兒子說,只要你夠努力,只要你夠優秀,總統的孩子達不到的,你也會達到。希望孩子能明白,學習面前,人人平等。

人的鬥志只有在有慾望或受到刺激時才會被激發。

都說現在的孩子沒有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怎樣激發學習的鬥志,怎樣讓孩子有學習的慾望,是每個父母應該考慮的問題。

“總統孩子達不到的,你能達到”是我激發兒子學習的一個小方法,相信聰明的你,根據孩子的特點,一定會找到其它適合的方法的。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家庭教育指導師 搜狐親子教育專家,在搜狐網原創家庭教育文章總閱讀量達8400多萬,《今日頭條》、《企鵝號》原創作者,《心理育兒》雜誌專欄作者,《娃娃》手機app平臺特邀家庭教育網絡主播,應邀在大v店、寶貝棒、有書等多個平臺舉辦家庭教育直播、微課講座,媒體記者、高級編輯。歡迎關注 可以免費諮詢哦!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這要從孩子的年齡段來分析,在孩子還是幼兒期就引導孩子養成學習的習慣,在他心智成熟的時候,就很好教導了。

2-4歲的孩子,很好動,對很多東西充滿了好奇,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在與孩子一起玩當中提高學習的樂趣。

孩子上小學了,家長在家也不要經常玩手機,在家多陪伴孩子。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在學校全年級第一,孩子從來沒有參加過什麼培訓班,他說孩子現在12歲,他這12年每天都陪著孩子,他在旁邊做作業,我就在另外一邊寫書法或者看書,他有什麼不懂的,我們一起討論。最後,他說,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在家裡也要營造學習的氣氛,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專注力都不同,國際上有個番茄工作法,說人的專注力最集中的時間在25分鐘內,再休息10分鐘。所以,大人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看到孩子,學習一會兒就去玩,家長不要發脾氣,牢騷,以免讓孩子形成厭學的情緒,他會認為這是你在逼著他學習,教育孩子要合理科學的正確引導。

多讓孩子結識愛學習的同學,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和這樣的孩子在一起,他們之間互相激勵。

成績發揮好的時候,要多鼓勵,讓他寫幾個自己的心願,每當成績發揮出色,就給他獎勵,這樣就會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而行知教育


其實我孩子愛學習真的好像是天生的,從小到大好像從沒要求她怎麼好好學習,都是自己學,家長也從不打擾她,孩子一直學習很好,小學,初中都是班級前三到前五名。到高中在奧班能差一些,但我們作為家長從沒有要求她必須考多好的成績,盡力就好,對的起自己的付出就好,學習學的快樂就好,這就是我對待自己孩子學習的態度,我感覺也很好。


鈴鐺169336015


孩子靜不下心來學習,有一部分原因是:她並不是在學習,而是在按照老師或者家長的要求寫字或者背誦。
這種情況,即使是我們作為成年人,如果只是按照要求做某一件事,不知目的,也會靜不下心來,想要逃離。
其實,在我們人類多年的進化過程中,大腦已經建立了學習的機制,只不過它很多時候受到”好奇心“的驅動。當孩子們產生好奇心時,她就會像餓了一樣,想要獲取知識、滿足好奇心的渴望。在神經學中,控制這一機制的地方叫做伏隔閡。伏隔閡在我們大腦中主要是負責獎勵機制的區域,這個區域會引起我們的正向反饋,進而推動我們的行動。
因此,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產生好奇心,而產生好奇心的一個關鍵點就在於探索未知,這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基本慾望。具體的方式,就是問題導向。通過引導孩子思考問題,協助孩子走在解決問題的路上,接下來讓她自己去找到那個答案。

現在有些課本,在設計的時候,也有這一考慮。比如說,講一個故事,通過故事帶出問題,讓孩子去解決問題,來鍛鍊孩子們的思考能力。
以前有一篇:“六個孩子七個坑”。內容大概是七個孩子去河邊游泳,其中有一個孩子想要確認下人數,可是數來數去總是六個人,這下子可讓人擔心了。
後來,一位老人讓大家一起上岸,坐在沙灘上,再點數,結果發現有七個坑。這個時候,讀課文的孩子就會想:為什麼呢?接著大腦開始思考,去尋找答案。
所以,孩子們讀課文時,可以問他,這一段話講了什麼內容呀?可以講給我聽嗎?可以讓孩子邊看書邊講,然後互動,引導他蓋上書,複述出來。通過這個過程,他們就更加有目的去讀課文了,而不是應付式把所有字念一遍。
總的來說,核心是:幫助孩子確定問題,引導她去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那一刻,大腦會通過釋放一些物質(多巴胺等)來讓我們感到興奮或喜悅,而物質激勵等一些外部激勵往往無法達到這種效果。因為這是我們人類在億萬年間進化而來的,內在的獎勵。這種獎勵,可以引起我們持續的行為,也就是我們所想要孩子做的:學習。

有個思享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什麼是學習


學習是一個不斷降低熵的過程。熱力學第二定律說,在一個封閉孤立的系統裡,熵總是不斷增大。而學習是一個“倒行逆施”的事情:你必須不斷做功,去認知世界,讓世界變得更加有序。


在學習的過程中你必須一定程度地委屈自己。如果你整理過房間,一定有所體會:花了2小時整理好的房間,自家熊孩子一定10分鐘就能搞得亂七八糟。這時候你發飆了:“尼瑪!老子花了2小時才整理好的,你這個小混蛋這麼快就搞亂了!”這時候,盛怒的你,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之所以憤怒,因為從有序到無序的過程,一定是非常吃力的。怎樣從無序到有序?有一句雞湯文說,如果你覺得辛苦,那說明你在走上坡路。同樣,只“快樂”,結果就是“順流而下”。



其次,對學習有正確的預期


真正的學霸很少感到痛苦,你認為天書一樣的東西他/她甘之如飴。我的一個理論物理學家朋友,每天在實驗室裡睡板凳,吃冷飯,但是他很快樂。一些學者,在田野調查的時候風餐露宿,甚至面臨豺狼虎豹的侵襲,但是他們非常愉快。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體會到了科研、學術和新知之美;在挑戰自我、擴充人類知識邊界的時候,獲取了無與倫比的滿足感。


所以,學習並不總是痛苦的。但是,要達到“不痛苦”之前,你必須首先痛苦。如同登山,達到一覽眾山小之前,先不要想快樂這件事。尤其是把孩子推上軌道之前。感到快樂的時候,基本上已經過了分界點。一個因式分解都不懂的孩子,怎樣去體現代數的快樂?拉琴基本功都沒有拉好,怎樣去體現音律之美?


練基本功絕對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把雞蛋畫一萬遍很快樂嗎?



再次,必須治癒“應試教育”給自己帶來的傷痕


新一代成長起來的父母,多多少少帶著“應試教育”的傷痕。所以,當許多學歷一般、工作一般的父母在掙死八活地把自己的孩子往“上一個階層”推的時候,許多當年千軍萬馬中斬敵首級、考入名校的父母,因為破除了名校迷思,反而更容易相信快樂教育、素質教育。


“我要給你世間最好的東西”——這種迷夢和幻想每個新父母都有。人總是傾向於讓後代不要經歷自己同樣的痛苦。願望雖然美好,但是不現實。“追求快樂,逃避痛苦”是人的天性。孩子小的時候,責任心和自制力不強。作為父母,必須在他們到達頂點之前,助推一把力。


最後,重視教育方法,不要矯枉過正


面對無靈魂的“填鴨式教育”可以反對,但是反對不可以矯枉過正。

家庭教育中,我們必須首先做合格的父母。對自己進行教育,有意識地成長。

要明白,民主的方法,開闊的思路,絕對嚴格的標準和底線能夠造就獨立的靈魂。


myida


學習這件事情,在我看來真的是個苦差事,有時是對於一個孩子,放棄自己遊戲時間坐在那裡學習,豈不是更難!但是,為了更好的溶於這個社會,學習是我們畢生都要去做的一件事情。所以轉變思維更重要,不要把學習當成任務,邊玩邊學習,更好的提高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比較重要。

想要孩子愛上學習,有幾點可以給大家參考。

一:讓學習變成孩子的一種習慣。例如吃飯,到點吃就對了,沒有那麼多九九。怎麼形成習慣,從早培養。例如,現在我們家長每天都會給小一點的寶寶睡前講故事,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開端。很多小寶寶不聽故事睡不著,那麼這其實就是學習,慢慢的有家長講故事,變成孩子講故事,孩子講故事首先孩子要肚子裡有故事,那麼這就要求孩子不斷的學習充電了。這個過程中家長要配合孩子,讓孩子有種體會,家長聽我講故事是必修課了,雷打不動。當然不只講故事還可以延伸哦。



二:提高學習效率。高效率的學習是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自由支配,安排自己覺得更有意義的事情,在孩子完成作業的後,儘量讓孩子去支配自己的時間,鍛鍊,興趣愛好,交友都可以,不需要強求孩子非要坐在那裡多做幾道題,多背幾個單詞。



三:端正學習態度。態度是任何事情成敗的關鍵,事情可以做不夠好,但是態度一定要端正。好的態度,是做好任何事情前提,也是根本。


育兒科學家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主動學習,愛上學習。而不是在身後督促甚至疾言厲色的指責,這樣自己累,孩子也不輕鬆,還會讓他對學習失了興趣,產生厭煩心理。

那該如何讓他愛上學習呢?當然是家長以引導為主了,每個孩子天性純真,對社會充滿了好奇,他會不知疲倦的問這問那,問十萬個為什麼,如果把這點主動性放到學習中,那是不是愛探索愛求知愛學習的表現呢?那麼,當他從很小時就對萬物產生了好奇,你注意了嗎?當他問你十萬個為什麼時你煩嗎?當然會煩,因為他問的大部分問題都沒有答案無法回答。那麼你由此對他的態度呢?剛開始簡單回答下,接二連三的問題就被或轉移或制止了吧?慢慢的孩子不再問,也慢慢的失了探求的慾望。

其實我這樣的說法並不絕對,我只是想表達,不要讓孩子失去十萬個為什麼模式,不要讓他對大千社會、世界萬物失去好奇興趣,否則他就失去了求知的慾望,這點很重要。如果他有這個求知心,你就可以引導了,幫他在各種書籍中找答案,你們一起做這件事,時日一久,他就會自己主動去看書去學習。你要告訴他,看書學習是很有趣的,可以找到很多問題的答案,可以解開很多不解之謎,可以去到沒見過的地方。

另外,你千萬不要為了培養他的優秀而刻意灌輸知識,這個最沒用,你需要做的是七歲前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不要急,等他自己有了好的學習習慣,以後就省心多了,他會主動愛上學習。而那些小時候會背詩多的,會識字寫字多的,就是那些學了很多,家長從小灌輸很多知識的,讓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到了這個階段以後,未必都會發展的很好,甚至有些一落千丈。

所以說,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從小培養,從好奇心興趣性開始,養成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