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雍正王朝》西北剿灭叛匪竟然有邬思道的功劳,为什么年羹尧只字未提?

老人头侃史


如果不是鬼才邬思道的指点,年大将军还不知道要和叛军罗卜藏丹曾在西北周旋多久。但年羹尧独吞了邬思道的功劳,看似不近人情,但实际上有着更深刻的三个原因。

一是揣摩上意,因为雍正不希望邬思道这个人再以谋略家的身份参与军国大事之中;二是为了自己的脸面,堂堂西北大军主帅的军事能力总不能比不过一个老学究吧!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四爷登基,师爷逃遁,在邬思道逃跑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成为可有可无的人。邬思道已经不是雍亲王府中的师爷,而是雍正朝中河南巡抚田文镜的幕僚,这样的人对皇帝已经没有任何影响了。

所以吞了邬思道的功劳,年羹尧受之坦然,毫无任何心理上的压力!

年羹尧虽然嚣张跋扈,但绝对不是弱智!在他决定独吞这份功劳的那一刻,想必都已经思考好了利弊。


《雍正王朝》的这一幕,其实就是为了突出年羹尧性格的弱点,为后面被雍正的清算留下伏笔。

当然正史中并没有这一出的,年羹尧绝对是雍正初期西北的擎天柱。

没有他,西北的叛乱绝对会给雍正带来焦头烂额的灾难。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年羹尧将青海围得水泄不通了,这是年羹尧与邬思道谈话的时候说的。可是叛军的踪迹却消失了,是年羹尧在玩儿咋和还是罗布赞旦增真的蹿天入地了?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雍正皇帝的密探伊兴阿给雍正上了一个密折:说是年羹尧中军行营每天吃的蔬菜就要安排一千多人运送。当时我算过一笔账,现在翻出来给大家看:

年羹尧的一个中军行营,约莫不足百人,每天从四川专门运送的蔬菜就多达一千多人,这不包括转运其他粮食肉食等物资。按照这个算法,每月有3万多人次在转运蔬菜供给,连人带车带马平均每人负重蔬菜150斤,月转运蔬菜就是450万斤。如果,蔬菜占实物比为4成,那么总供给量为1120万斤左右。一个不足百人的行营,月需蔬菜450万斤,总实物1100余万斤,吃得完吗? 假设人均每天吃实物量5斤,那么,1100余万斤可供多少人吃?答案是225万人。一个月每日可供7.5万人吃。 这么算来,一个主力部队,即中军的基本伙食都差不多了。想想看,一个中军行营机构,会有7.5万人么?

为什么我要算这个账?

因为年羹尧在欺君,在撒谎,通过这个账目一目了然。这间接证明了年羹尧养寇自重的嫌疑。

那么,就在国库即将耗尽,形势极为凶险的时刻,邬思道押着不足额的粮草来见年羹尧了。估计,年羹尧这点花花肠子,在邬思道那里,是无法掩饰的。

于是,邬思道玩出了一手“灯下黑”,直接指出了叛军所在地。其实,看透了年羹尧的邬思道真不知道叛军躲在哪里,但是他知道年羹尧知道,这就好说了,陈明利害关系之后,年羹尧也不是傻瓜蛋,你就算指到西藏去,年羹尧也只有硬着头皮承认。

所以,邬思道的功劳不在于找没找到叛军主力,而是在于做通了年羹尧的思想工作,让他放弃继续养寇自重的想法,赶快灭了叛军。

最后跑了首恶元凶罗布赞旦增,但愿不是年羹尧这种观念的继续。

那么,年羹尧大胜归来的时候,为什么对邬思道只字未提呢?

有人说是年羹尧想独吞大功,也有人说邬思道戳穿了年羹尧的阴谋,所以他怀恨在心。我想,各种因素都会有那么一点,但是更重要的恐怕还不是这些。

其实年羹尧并不是傻子,自升任陕甘总督的时候,他回京首先到八爷府乱窜的时候,就展现出高超的博弈手段,其目的就是想在老四胤禛那里得到更大的价码,最后胤禛只有纳娶了年秋月为侧福晋,才算了结了年羹尧的心思。

年羹尧知道雍正对自己既用也防的思维,同样,雍正皇帝对他也的确是既用之,也防之,要不然,他没必要费尽心思来用他这个汉人。

刚刚登上帝位的雍正,对于藩邸的谋士邬思道,同样也具有防范之心,要不是邬思道弄出个“半隐”的路数,只怕也被雍正看管得死死的。

想想看,两个在雍正那里挂号了的被防范的人联合在一起会怎么样?

西北打罗布赞旦增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是相比于雍正皇帝尚不稳固的统治而言,那就另当别论了。雍正虽然不是昏君暴君,但是他多疑敏感却是事实,他最为痛恨的事也就是欺瞒和不忠。这个“半隐”的谋士就算没有和年羹尧搅在一起,那雍正的多疑也必然产生。一旦产生疑惑,接二连三的疑惑会接踵而来,年羹尧知道,这将于己大为不利。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年羹尧提及邬思道,势必将“灯下黑”的事情也说出来,在聪明多疑的雍正面前,怎么藏得住他养寇自重的野心,这不是将自己往火坑里送吗?所以,年羹尧,包括邬思道在内,都会闭口不提。


有人会问,邬思道明知道年羹尧养寇自重,为什么不亲自或者通过李卫向雍正皇帝反映呢?

这很简单,雍正当前最关键是就是稳固自己的统治,只要年羹尧胜利了,雍正的统治就算安定下来,他怎么收拾养寇自重的年羹尧,法子多得漫天都是,用不着邬思道出谋划策了。



青灯问史


年羹尧不提邬思道的功劳,这个问题要联系前后的剧情才能解释。

看过《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电视剧里的邬思道是一个神人。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他更是一个顶级的心理专家。邬思道的很多计谋,其实都是利用心理学知识,剖析每个人身上的弱点。



就拿邬思道指点年羹尧叛军位置来说。他并没有直接告诉年羹尧叛军的位置,而是分三步献出了自己的计策:

第一步,分析当前的形势。告诉年羹尧如果失败者了,只有死路一条,吓唬他;

第二步,换位思考。用自己的口吻说出了年羹尧的囧状,告诉他切断粮草通道已经晚了,目前最紧要是找到敌军主力。

第三步,分析地形。根据灯下黑的理论,以看不到的地方做出判断,叛军主力就在距离大营百里之地。

从这三步可以看出,邬思道这个人说话很有逻辑。第一步分析形势,第二步制造烟幕,第三步才说出计策,每一步都在牵着年羹尧的思路走,让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判断。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一个问题,邬思道虽然能掐会算,但是他的很多分析都是与单独雍正密谈的。年羹尧对邬思道的情况,其实了解的并不多,也不知道他到底厉害在哪里。

所以,邬思道就需要在年身上找共鸣,把每一句话都说到他心坎里面去,让年羹尧无法反驳和质疑自己。如果邬思道一开始就直接说出敌军主力位置,年羹尧肯定不相信他说的话。年羹尧是什么性格的人?皇帝第一他老二,凭什么相信一个远在河南的瘸子的话?

这就是邬思道的厉害之处,能洞察到对方的性格缺陷,剖析对方的心理弱点!



看懂了上面的内容,接下来再分析年羹尧为什么不告诉雍正是邬思道给自己献计,就很容易了。

因为,邬思道太了解年羹尧了!他之所以敢远赴西北献计,也正是因为他知道年羹尧的小人心态。

当年,年羹尧在四川提督时,他就是只往上报功,从不谈自己弑杀的情况,连康熙也瞒着不报,胆子何其之大;后来他在江夏镇大发了一把横财,年羹尧也选择了保密,没有向雍正坦白;又后来跟老八和老十四私下交往,也选择了隐瞒,没有全部向雍正坦白。

电视剧里的年羹尧,为什么敢嚣张?正是因为他觉得,皇上离了自己,玩不转。他想摆脱奴才的身份,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年氏帝国。而此次西北大捷,年羹尧得胜回朝,肯定意得志满。必然不会把邬思道的功劳告诉雍正,否则自己的功劳会大大缩水。这正是年羹尧的性格缺陷和他的心理弱点!

邬思道作为全剧的智商担当,同时也是一个遭到雍正猜忌,选择半隐的人。如果不是此时雍正的日子很难熬,他也不会断然出山帮助年羹尧。正因为他知道年羹尧的小人本性,不会给他报功,所以他才敢去指教年羹尧。否则这事让雍正知道了,只怕事过以后,粘杆处的特务就找上门来了,邬思道自己的性命也难保。

但是,年羹尧不报,不等于雍正就不会知道这件事。雍正与官员私下里搞密折制度,田文镜也有份。邬思道作为雍正的幕僚,他肯定也知道一些内幕。

既然连田文镜都有密折呈奏之权,年羹尧的西北大营岂会没有?

年羹尧的西北大营,每一天都有密折呈送到雍正面前。年羹尧的一举一动,雍正都能了若指掌。突然有天大营里来了个瘸子,这瘸子头上没有顶戴,一看就不是官。年大将军却对这个瘸子礼若上宾,然后第二天就打了打胜仗。这种稀奇事,怎么可能不呈报给雍正呢?

所以,就算年羹尧不说,雍正也知道是邬思道给他提供的计策。私下里背着自己结交年大将军,这是要闹哪样?

后来雍正微服私访到河南,提出要见邬思道一面,肯定跟这个有一定的原因。

而邬思道跑路,肯定跟这次西北私会年羹尧有莫大的关系。自己本是好心,却触犯了皇帝最敏感的痛点,不跑只能等着被抓回京城了。




另外说一点题外的内容。

其实,《雍正王朝》里面给年羹尧指出叛军位置的人有两个,原著中是汪景祺;电视剧则改成了邬思道。电视剧中这么改,我觉得还是为了后面邬思道逃跑的剧情做铺垫。

毕竟,邬思道在山西替田文镜戳穿了藩库造假案后,就很久没有露面了。总不能让他一直在田文镜那里做幕僚吧?田文镜比雍正死的早,若田文镜死了,邬思道又该去哪里半隐呢?

所以,造出这个事件。让邬思道跑路,给这个人物画上一个句号,很有必要。

PS:在原著里,邬思道从田文镜处跑路后又闲不住,想去江苏拉李卫一把。结果被李卫给留下来了。邬思道的老婆也被李卫扣在了两江总督府,而他自己也被送到了京城。用邬思道的话说,费尽心思也没有逃脱雍正的手掌心……


Mer86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分析,邬先生之所以有功,是因为邬先生戳穿了年羹尧的阴谋,从而促使年羹尧不得不发兵法门寺征讨叛军。如果年羹尧提到了邬先生,雍正皇帝势必会追问邬先生具体是何功劳,这样的话年羹尧拥兵自重的阴谋就会败露,年羹尧岂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邬先生究竟是何功劳?

从表面来看:邬先生的功劳就是告诉了年羹尧,叛军的具体方位位于法门寺,这可是西北平叛的关键环节啊!

从深层次看:年羹尧一直知道叛军的方位位于法门寺,《雍正王朝》电视剧中,邬先生在大将军行辕中多次暗示年羹尧必须立刻发兵攻打叛军,并且在明确告知叛军方位后,年羹尧并未表现出太多的惊讶表情,这说明年羹尧一直知道叛军的具体方位。因此邬先生所谓的“奇功”并不奇,他只是点出了年羹尧想一直养着叛军,从而拥兵自重的事实而已!!


题主可以细想一下,罗布藏旦增那么多的兵马,竟然藏在离年羹尧司令部只有一两百里的地方,年羹尧可是驻扎西北十几年,对于当地的地形了如指掌,十几万叛军在自己大营一百多里的地区这是什么概念,你能说年羹尧不知道?

光是这么多叛军的后勤给养供应线就必须多次穿过年羹尧的封锁线,何况后期年羹尧派出了那么多兵马搜索叛军主力,都没找到。那唯一的解释就是年羹尧一直在包庇隐藏叛军,不想叛军被找到,这只是年羹尧拥兵自重的最好理由!
叛军一日不灭,他就是雄踞西北,吃空全国的大将军,这是多么诱人的巅峰权力啊!


所以,如果年羹尧上报了邬先生的功劳,这只会加速他自己的灭亡!!


青年史学家


逝去即历史,持续奉献优质回答,动动小手关注我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年羹尧在西北平叛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围剿了很长时间,耗费了大量的钱粮,费了一番周折,整个大清朝都快要被拖垮了。却连叛军的影子都看不着。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事颇为蹊跷!

正是因为发现这件事情的蹊跷之处,邬思道才借着押送粮草的机会,跑到年羹尧军营指出了叛军的藏身地点。

促使西北平叛的军事行动提前结束,挽救了大清朝的国库、经济。

从这一点上来说,邬思道当居首功,但是年羹尧在上报朝廷的时候只字未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t邬思道是雍正在潜邸时幕后的参谋,是一个隐形的人,现在半隐在田文镜处不被世人所知,所以邬思道要求将自己的名字隐去。

2、\t年羹尧好大喜功、嚣张跋扈,比喜欢别人凌驾在自己之上,自己费了半天劲,耗费大量的钱粮,探马纵横千里都没有找到的敌人,被一个瘸子书生用“猜”的方式给找出来了,这是赤裸裸的“打脸”呀!报了邬思道之功,不是显示了自己的无能吗?

3、\t这个就“挖”的比较狠了,但是可能性也非常的大,如果年羹尧“养匪自重”的话,邬思道断了他的财路,使他不得不提前结束战斗,他还能给邬思道表功吗?可能杀了邬思道的心都有了。

说年羹尧“养匪自重”是因为

①年羹尧好像并不是着急的样子,只是不断的催要粮草,铲除异己,过着“山高皇帝远,我就是皇帝“的奢靡生活。

②大权军中探马所探的方位都是大将军安排的,哪里没有探年羹尧一清二楚。

③邬思道指出你粮草支撑不住,叛军的粮草又是从哪里来的?年羹尧这时候说我可以断了他的粮道,早干嘛去了?如果不是年羹尧有意放纵,这个道理他岂能不明白?

④年羹尧将整个青海围了起来,结果最终匪首并没有伏法,而是逃走了,又可能就是年羹尧故意放走的。

邬思道对年羹尧进行了一番敲打,用“灯下黑”的道理给年羹尧递了个台阶。

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雍正,还是为了年秋月,但是绝对不是为了年羹尧。

为自己是因为如果清朝被西北战事拖垮,出现动乱,自己势必不能再安度余生,很可能需要继续为雍正卖命。

为了雍正是因为好不容易帮助雍正谋划成功,不想雍正还没有施展抱负就被迫下台。

为了年秋月,是因为和秋月之间的那份情谊,不想年秋月被牵连。

不为年羹尧是因为年羹尧不知进退,早晚要出事。


逝去即历史


西北大捷肯定是邬先生的首功啊,因为他解决了此次大战中最最关键的问题:找到叛军主力。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无论你年羹尧大军将士再勇猛,兵力再雄厚,也毫无意义。罗布藏丹增仅凭拖就能把清军拖垮,拖败,拖死。

所以,说邬先生在此次战役中立下首功,毫不夸张。



但为什么年羹尧回京后只字不提邬先生的功劳呢?

因为大家都是聪明人!

看看如果年羹尧提了邬先生的功劳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一、年羹尧的功绩大打折扣。

皇帝知道了,其他人也会知道,懂军事的朝臣和其他将领们马上就能判断出邬先生此次指点的重要性。年大将军的功劳打了折扣,如何能让大家心服口服?

分功不打紧,但要看分的是什么功。邬先生分的这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功,这是定江山的帅功啊!

这功肯定不能分。



二、难以邀功请赏,培植自己的势力。

年将军回朝,除了带回巨大的胜利果实以外,还带了一卷长长的名册。

这都是给自己心腹邀功请赏的名单啊。这样一摆布,大家受封领赏,自己的恩惠将广布四地,势力遍布天下。

而提了邬先生,就麻烦了。以邬先生的澹泊,他肯定是辞赏啦。他首功之人都辞了赏,你其他将领还好意思提太高的要求?

所以不能提邬先生。



三、必会遭到雍正皇帝的深深的忌惮。

邬先生是什么人?是足智多谋的谋士型人物啊。雍正皇帝比谁都清楚邬先生深沉远略的智计。

以一介平民的身份,突然跑到军前为年大将军效力,你想干什么?你们是藕断丝连,还是早有勾连?

手握百万重兵,携大胜之势回朝,还有邬先生这种旷世奇才做为臂助,你想吓死雍正皇帝吗?



四、往事不堪回首。

潜龙之时,邬先生是雍王府的智囊,各种谋划策略,甚至行动,大多从他的那个脑袋瓜子里冒出来的,他也见证了“不争为争”的种种暗箱操作诸事,提到邬先生,就不能回避那段峥嵘岁月,一旦勾起了雍正那段“美好”的回忆,身为皇上的他就很有可能重新思量邬先生的处理方式。

这就要给邬先生带去很大的麻烦,甚至杀身之祸。



五、年将军所做所为,瑜难掩瑕。

注意,邬先生是以什么身份去为年羹尧效力的?――押粮官。

邬先生这个押粮官的情况不能不提,提了就坏事。因为押粮到军前的可不止邬先生一个人啊,邬先生这个押粮官立功了,其他押粮官呢?

年羹尧总不能说,我都杀了吧。

这是件很不痛快的事。提起来,就提起了以往的种种专权擅杀的行为,这是自找麻烦。

综上所述,邬先生乃是澹泊名利之高士,不会为了自己的这个功绩被隐没而责怪年大将军的,邬先生还巴不得年羹尧只字不提呢!



大家都是聪明人,有些话根本不需要明说。


馋嘴肥猫铲史官


他不愿意让皇上知道。

邬思道在《雍正王朝》里是帮助雍正登上皇位的主要谋士,很多隐秘不可说,不能说的事情都是经他出谋划策或者亲自代办的,这一点对于已经身为皇上的“四爷”来说是非常不放心的。这一点从雍正登基当晚驾返潜邸与邬先生的一番对方就可以看出,同样是两个人单独说话白天出去和晚上回来随着身份的变化雍正的口气已经判若两人。

深明帝王之道的邬先生早就明白了,无论是留下为官还是隐居都将必死无疑:留下做官皇上可以随便找个正当理由判他死刑,隐居受益地方官员即可。所以他最后向雍正提出半隐,并当面提出去李卫那里。李卫是雍正最信任的心腹重臣之一,文化又不高,急需人辅佐,他去既能帮助李卫,同时也就相当于在雍正的监控之下,让皇上放心。

又利用李卫对自己的信任,在田文镜最困难的时候推荐自己做田文镜的幕僚,这一举动首先对于雍正而言没什么区别,依然在他掌握之中,其次,利用田文镜逃跑的计划已经完成了一半。

他故意要田文镜付每年8000两银子的幕僚费用,他心里也知道田文镜根本付不起这个费用,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激怒田文镜,让他主动赶走自己,那他又为什么要主动去帮助年羹尧呢?

什么功劳都没有一年就拿8000两银子,一则于心有愧,二则封疆大吏一年的俸禄都没有这么多,太容易让人怀疑,三则帮年羹尧就是帮皇上,更是在帮田文镜,年羹尧不上奏不代表田文镜不说,皇上不知道;四则有了这件事可以让皇上释疑,加上曾经辅佐的李卫,一共帮助了四位皇上的股肱大臣,以后有事自己也有后路。

有了这件大功劳可以理直气壮的去找田文镜要钱了,襄助朝廷平乱即便是赏赐8000两银子也是理所应当,当然也不出所料,他根本拿不出来。多次逼问索要终于逼急了田文镜,当着自己下属官吏的面,赶走了邬先生,这一举动正中邬先生下怀,河南省上下官吏都可以证明不是我邬思道主动走的,是他田文镜赶我走的,皇上也无话可说。后来雍正南下巡视,到达田文镜处,想见见邬先生,此时他早已远去,田文镜本要去追,被雍正帝拦下了,默认他离去。

邬思道是整部《雍正王朝》这部剧里最有智慧的人。


雪梅说影视


这个事提起了觉得比较飘渺,原因是在西北与叛军罗卜藏丹曾周旋了好久的年羹尧大将军竟然是急得团团转找不到叛军的窝点,致使无法决战。

大冬天的无法决战就意味着耗费大量粮草,西北用兵的粮草,山上一斤需要山下三斤的价钱才能供应上去,朝廷这边也是一个劲的催,作为大将军的主帅年羹尧岂能不急?


《雍正王朝》剧中是这么解释的:在河南巡抚田文静处做幕僚的邬思道得知押送西北大营的押粮官都惧怕年羹尧,不敢前去,最后是邬思道自告奋勇要去年羹尧处押运这批军用粮草。

当然;作为老熟人的年羹尧见到邬思道也是礼遇有加,可是找不到叛军罗卜藏丹曾决战,就这么耗着,使年羹尧非常被动。

邬思道说话了:你怎么就不问问我?意思就是说年羹尧,你为什么找不到叛军,怎么不问问我邬思道!(我想,真实的历史绝对不会有这么一出),不过;既然剧情是这样,只能按照剧情推理!

邬思道帮助雍正帝登基出主意,年羹尧服气,这军事你邬思道也懂?

只见邬思道端着小油灯走到军营地图指着“油灯”下面的法华寺说:叛军罗卜藏丹曾就在这里!邬思道说的挺自信。

年羹尧迷茫了,因为这“法华寺”距离年羹尧的西北大营不过二百里,可能吗?方圆上千里都找遍了,这就在眼前的“法华寺”还真没想过,为什么没怀疑叛军就在眼前?


按照我说的的解释就叫“灯下黑”! 果然不出所料!邬思道说道。

叛军罗卜藏丹曾就在法华寺,年羹尧一战成名,西北大捷了!可是“邬思道”此刻消失了!

按理;邬思道这功劳不小,如果没有邬思道的出现,恐怕这仗、这年羹尧不知道在哪里哭呢!

可是作为找到叛军罗卜藏丹曾的窝点的邬思道哪里去了,为什么年羹尧黑不提白不提的将这天大的“功劳”居为己有?



为什么年羹尧在雍正帝面前只字不提?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一、是邬思道不让年羹尧提及此事,为了树立年羹尧在朝中形象。

二、年羹尧就是不提你邬思道的功劳,将功劳居为己有。

三、年羹尧密奏了雍正帝,雍正帝不想让朝廷上下知道邬思道这个人的存在,继续让邬思道“中隐”下去,使雍正帝能够继续掌握地方官吏的动向。



如果以上三点成立就不难解释年羹尧把邬思道这天大的功劳居为己有的理由。

可是无论是如何的解释,好像不能满足看官的需要,总是觉得不合乎常理!不知还有哪位大神能有更好的解释方式?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本文属于作者邸晓居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否则后果自负!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欢迎网友一起互动、评论“”留言!


日尧居


小说中是汪景琪帮忙找到的叛军~有这么几个原因:年羹尧好大喜功,为了争功排挤岳钟琪,更何况邬先生。另外皇帝说谁有功谁就有功,雍正后来骂年羹尧就讲“你西北之功也在朕许与不许之间”,西北打粮草,皇帝心里清楚。我觉得最主要的是雍正要拉笼年羹尧,稳定朝局。


KhouryCarpentier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年羹尧担任大将军以后平定西北叛乱使新雍正立威坐稳了皇位,可谓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劳,然而平叛过程中,邬先生是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没有他的指点,年羹尧是短时间之内找不到叛军的主力的,自己的大军也是消耗不起的。

所以说西北大捷还是有邬先生一半的功劳的。

年羹尧为什么不提邬先生的功劳呢,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是出于私心,一个人可以分功劳为何两个人分享呢。二是邬先生曾为雍正九子夺嫡时的重要谋士,一向是神秘的存在,这次莫名其妙来帮他又莫名其妙的走了,年羹尧不想节外生枝。三是邬先生有可能是雍正暗中派过去帮助年羹尧的,所以邬先生应该私下里对年羹尧交代过不用说他的功劳。四是邬先生属于顶级谋士。年羹尧属于手握重兵的大将军,要是让雍正知道他们两个曾经合作过,也不是什么好事。

还有一个话外因素就是有可能是雍正暗中派邬先生过去的,然后让邬先生不要多说什么,考验一下年羹尧,看看他会不会主动上报。

下面宋安之来具体给大家说说。

一、年羹尧的私心

年羹尧可不是什么忠君爱国的代表,属于一个利己主义者。

这一点最直接的就是年羹尧举荐有功之臣的名单时就可以看出,名单如此之长,不只是雍正脸色不好看,就是张廷玉还有其他大臣也是脸色不好看。

年羹尧举荐这么多人,没点私心怎么可能。

还有之后的将领卸甲问题,雍正让这些将领卸甲,他们竟然不听。年羹尧一说,这些将领是老老实实的卸了甲,就有向雍正示威之意了。

更是说明年羹尧这个人不老实,妄图把西北大军从将领开始变成他的私人军队。

这样私心太重的人,邬先生的功劳一上报,就是分他的功劳,他怎么可能愿意。所以自然没有上报。

而且一旦上报邬先生的功劳,颇有一些显得他这个大将军的无能。那么之前年羹尧杀找不到敌军的探子全家杀延误的押粮官立下的威,岂不是前功尽弃了吗。


二、避免节外生枝

邬先生是雍正九子夺嫡时期的隐性第一功臣。

他的身份可以说是敏感至极。

虽然雍正登基以后邬先生半隐,但他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代表着雍正的意思。

所以邬先生虽然以押粮官身份出现在年羹尧的大将军行辕之中,但当时年羹尧这个大家眼中的杀人狂魔,竟然是客气至极。

年羹尧对于邬先生的尊重,更多是一种试探,看看邬先生是不是代表着雍正的旨意来的。

结果邬先生给年羹尧说了一番国家大事,说他的担子很重,国库都被掏空了,找不到叛军雍正的皇位都坐不稳,不能拖下去云云的。

然后邬先生又给了年羹尧提示了叛军的位置,最后又回去了。

从头到尾年羹尧都没有摸清楚邬先生到底是不是代表雍正过来帮他的。

所以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自然没有上报。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邬先生的自保之道,毕竟此一时彼一时。(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年羹尧现在是手握重兵杀人成习惯的大将军了,万一帮完忙以后被年羹尧为了抢功杀人灭口呢,所以干脆就让年羹尧摸不着头脑,有了忌惮之心,自己也就安全了。

三、邬先生为什么到年羹尧的大军之中

还有可能是邬先生私下里悄悄地给年羹尧说了不用上报他的功劳。

自古掌兵权者,都是让最高统治者深深忌惮的,绝对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信任,怎么说都要多多少少防备一些。

这一点年羹尧清楚,邬先生更清楚。

邬先生在河南好好的当着田文镜的幕僚,一年拿着八千两银子好不快活,为何非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西北年羹尧军中呢。

这一切应该是雍正在背后授意的,因为当时雍正刚刚登基,不顾他人反对执意要重用年羹尧为大将军。

年羹尧想要坐稳大将军的位置在于平叛,雍正刚刚登基想要坐稳皇位的关键原因也是在于平叛。

所以雍正对于西北重视至极,西北军中一天耗银二十多万两,一个月七百万两。当时国库存银也就勉强够西北一个月的开支,年羹尧的大将军行辕一个月两三万两银子消耗,很明显存在浪费贪污,雍正却说只要打赢了这一仗,这些都无所谓,甚至还说一切以西北军事为重。

所以邬先生很有可能是颇有一些走投无路的雍正暗中授意前往年羹尧大军之中帮忙的。既然是帮忙的,邬先生肯定私下里说清楚了,年羹尧也没必要上报朝廷邬先生的功劳了。


四、邬先生与年羹尧的忌惮

年羹尧是手握西北二三十万大军的大将军。

邬先生可谓是雍正王朝世界之中的第一谋士。

这两个人要是走到一起,雍正什么反应呢?

肯定是忌惮无比,肯定会怀疑他们图谋不轨。

所以从这方面考虑出发的话,年羹尧压根没必要也不敢跟雍正说的。

还有一个额外原因就是这是雍正与邬先生联手做的局,借机试探年羹尧的忠诚程度。

因为雍正在年羹尧军中一直安插有眼线。(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虽然年羹尧将雍正派来的十个大内侍卫制服,使他们上密折时一直夸奖年羹尧。

但雍正安插的伊兴阿可是一直如实密折上报年羹尧的情况。

再加上当时西北战事紧急,国库都要吃空了,邬先生虽然半隐,但田文镜处当幕僚,很容易可以用到的,雍正没理由不用邬先生来帮他解决这个难题。

而且邬先生打着押粮官名义去的,当时去了以后年羹尧是尊重至极,大将军行辕的其他人并非是瞎子,伊兴阿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但事情就蹊跷在伊兴阿没提,年羹尧没说。

为什么呢,也有可能是邬先生被雍正暗中派过去的,却没有向年羹尧说明是雍正授意的,借此看看年羹尧会不会如实汇报。

结果年羹尧果然因为种种私心没有提,为以后的凄凉落幕埋下了一个小伏笔。

第115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