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格斗游戏中『蓄力』招式的意义是什么?

路南海


简单解释一下,蓄力的出招方式,是指玩家在一定时间内,拉住方向键←或者↓,在经过游戏中设定的按压时长后,通过反向的输入→或者↑,配合攻击键使出的招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个男人了。

那蓄力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讲,就是通过“限制”玩家一定时间的行动,来获取一个性能优秀的招式。

比如同样的发波,隆的波动拳与大兵的手刀相比,隆只能作为一个牵制的招式,在发出波动拳一定时间内自己也是无法行动的,并且伴随着被对手跳上脸的巨大风险,需要很好的把握出招的时机与距离。


而大兵的手刀可以自由的控制速度,并且出招与收招的速度奇怪,甚至可以直接跟着飞行道具向前走,形成一次以飞行道具为掩护的进攻手段,从性能上来讲完爆了隆的波动拳。

但是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就是他需要向后退或者是蹲下不动,而不能在移动中随心所欲的出招,被游戏的规则限制住了行动。所以古烈的打法通常都是以防守为主,很容易把对手打的心烦意乱,后来往上就有了这样一个表情包:

当然CAPCOM也曾经犯过一个滔天大错,在3DS版本的《超级街霸4》中,可以在触摸屏中使用快捷出招,这样虽然是简化了操作,但是他们把蓄力的角色直接改成了无需蓄力可以直接出招,所以那时候用3DS玩街霸的玩家,大部分都是使用蓄力角色的,不为别的,就因为他可以站着出脚刀,前走发手刀。


而在手游版《街霸4》中,CAPCOM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进行了修改,即便是快捷出招,依旧是需要玩家进行一段的时间“蓄力”才行。


作为一种“代价”换取强大的招式只是蓄力的其中一种用意。

大部分的蓄力角色,他们都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角色的一般特性要优于指令系的角色。他们通常射程很长,又或者移动速度很快。

游戏的设计者就是希望玩家能从中进行取舍,你并不一定要用大部分的时间用来拉住方向键←进行防守,你也可以主动出击,利用自己的速度或者射程上的优势去主动打开局面,如果说隆这一类的指令系的角色打法上是中庸的,可以攻中带守,攻守兼备。而蓄力型的角色,则是无时无刻的要进行抉择,他们需要通过对当下进行最快的判断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而一旦选择一种,就必须抛弃另一种,没有深入了解过蓄力角色的朋友都一定觉得这些角色只适合防守,而实际上蓄力角色并不比指令戏的角色可玩性要差,可以在使用这些角色的过程中,拥有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格斗游戏体验。


这下是不是把蓄力这个意义解释清楚了?

蹲,还是不蹲,这是一个问题。


阿奇的靠谱解说


“蓄力出招”你可以将它视作格斗游戏在探索中被保留下来的一种基本操作。简言之就是CAPCOM当初也是试着这么做而已。

“蓄力出招”是在《街霸2》才开始加入的出招方式,在1987年发售的《街霸1》中还没有这种出招方式。我们有的人见过《街霸1》的游戏,包括前一阵CAPCOM发售的《街霸30周年》也将其收录了,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没见过它的机台,这和后来的《街霸2》很不一样,我也是通过近期的动画《高分少女》才了解到。

在这部动画还有提到的是在当时《街霸2》刚出的时候,多数人们对于指令型必杀技的输入还是很不习惯的,譬如很多人是连升龙都搓不出来,更不要说桑吉尔夫的螺旋打桩了,而指令型的必杀技早就存在于《街霸1》当中。

《街霸2》以冈本吉起为首的制作人团队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就加入了“蓄力出招”这另一种必杀技方式,当然除了这个,还加入了P连打(春丽百裂脚)、LP+MP+HP同按(桑吉尔夫转)等不太需要方向指令的必杀技。

“蓄力出招”设立的初衷是为了那些方向指令困难的新手玩家降低游戏的准入门槛,回忆一下,我们在第一次玩《街霸2》的时候,是不是大都用的蓄力型角色?

但由于蓄力出招的必杀技并不会像方向指令型必杀技出的那么流畅,而且多数需要提前输入,并不能像方向指令那样随时出。所以当时在设计时,蓄力出招的收招硬直通常都会比较快,用收招来弥补出招的缺陷。

只不过由于古烈2MK的性能极佳加上两个蓄力型必杀技的超高性能,衍生出了“龟缩古烈”这一打法,《高分少女》将其翻译为“等待古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