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不为人知的抑郁症隐患,患者和亲友如何发现处理?

闫孙


我身边就有一个活生生的因为病人本身和家属不知是抑郁症而耽误了治疗,导致患者自杀的真实例子!

我的一个远房阿姨,跟我们家走的比较近,虽然在外地,但是经常和我妈妈打电话说近况、唠家常。有那么几次,阿姨说自己腰疼的不行,去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查出原因,而且失眠特别严重,白天又焦虑、心慌,也没有办法照顾家里人,于是就一天天躺着,也就停掉了她的小吃生意。当时正赶上她家儿子买房订婚,借了一大笔钱,加上身体上的不舒服,家庭又断了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所以,家里人就以为她是发愁,压力大,也就悉心照料,带她出去散散心,我妈也专程赶过去开导她,大家都没有太当回事。

但是某一个下着小雨的傍晚,阿姨自己一个人穿着薄衫,顺着家门前通往田湾的泥路,一溜儿小跑,“扑通”一声跳了进去……阿姨的女儿当时即将临盆,看着从水里打捞出来的妈妈,这位女儿哭晕在湾边......据后来看到阿姨跳湾的人说,当时看到她一溜小跑跳进去,没有一丝犹豫......


我听说这件事的那一年,还没有患上抑郁症,所以当时以一个还算正常的普通人身份,表达过对阿姨的看法:阿姨就是想太多了,钱可以去赚,腰疼也不是什么大病,何必选择这条路呢…… 但是后来我得抑郁症以后,有一次见到表姐,她说当时阿姨去世后,邻居们曾向她反应:阿姨在去世之前的一段时间,总是和他们说“不想活了”、“自己可能就快死了”之类的话,而邻居们呢,也就当听听家庭妇女对生活的琐碎埋怨,谁都没有放在心上。而表姐也第一次承认了,她们在阿姨去世后才知道:阿姨当时可能患上了抑郁症,而所有人都忽略了!

而我也正是在患上抑郁症之后,才体会到,阿姨当时究竟有多难受,多绝望,她究竟是经历过多少个恐怖又窒息的黑夜,才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一潭死水。

讲这件事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惩罚谁的无知,因为这样做再也做无法挽回什么。但是如果能给到大家一些小小的启发和提醒,或许就能让我们避免悲剧收场。

“浑身难受但查不出来”可能是抑郁症的信号

我在抑郁症初期,颈椎和后背处于一种压迫性的酸痛状态,每天无论怎么躺着,都感觉脖子后面如同压着一块大石头一般。

而很多患抑郁症的明星也都介绍过自己的确诊经历,杨坤就曾说过,当时他浑身难受,去医院所有的科室全都检查了一遍,医生都说没毛病,直到最后才知道原来得了抑郁症!

所以,抑郁症患者普遍会有一些身体不适的症状伴随情绪低落同时发生,如头痛、头晕、四肢疼痛无力、腰酸背痛、呕吐等等,这些在医学上被称为“抑郁症的躯体症状”。具体是怎么造成的,在这里不做展开讨论。只是为了提醒大家:抑郁症绝不仅仅是“心里难受”“觉得活着没意思”等表现,它也有很多的身体上的症状,所以如果自己或家里人身体各种不舒服,但是去医院相应科室又检查不出来,也有可能是在心理上出了问题。


给抑郁情绪留两个星期的时间

很多人,把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混为一谈,经常动不动就说,“这年头谁还没有个抑郁的时候啊……”以此来开解那些身陷抑郁症而无法自拔的人们。熟不知,可能正是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善意行为,混淆了患者本人对抑郁症的判断。会让患者本人认为:“原来大家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啊,原来我的这些抑郁情绪大家都有啊,可能真的是我太矫情了……”

患者本人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有时很难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抑郁情绪是以一定的客观事物为条件的,即“事出有因”。但是病理性情绪抑郁也就是抑郁症,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就是喜欢“小题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释病理性抑郁征象。同时,两者的维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也是有长短的区别的。

所以,根据我自身和身边病友的经历,建议对自己或亲友的抑郁情绪保留两个星期的观察和调整时间。毕竟如果是一件比较惨的事情发生了,正常人也要调整一段时间。如果两个星期还是非常抑郁的状态,而且没有任何改善,就可以考虑去医院进一步确诊了。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随随便便把一种极度痛苦的疾病当作是人之常情。但也不能夸大事实,把偶尔沮丧的小情绪推向抑郁症的队列。

严重失眠、食欲不振、极度自我否定都有可能是患病的信号

我在患病之前,在网上看到过,有人因为失眠而自杀的新闻。当时觉得很惊讶,“怎么会有人因为这等小事而走上绝路,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

后来抑郁症找上我的时候,首先就是掠夺了我睡眠的权利,三天三夜不合眼,白天心神不宁,晚上的每一秒都用来考虑下一秒能不能睡着,根本没有力气用来数羊......最后不得已吃了3粒安眠药才睡下,转天早上醒来,天旋地转。那个时候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因为失眠而自杀。

严重的失眠会导致一个人身体不适,白天又无法投入到正常的工作,整个人无精打采。而连续的严重失眠基本上会毁了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因为我们的身体各脏器需要充足的睡眠休息来维持良性运转,而在心理层面,失眠的人通常又陷入因为怎么也睡不着而沮丧绝望的状态。

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都不太好,但也有一部分人是睡不醒。


另外,患者在病发初期,往往食欲不振,对平时爱吃的美食,根本没有胃口,标准的吃货可能就此变成厌食者。而他们也会陷入极度的完全自我否定当中:“我做什么都不行,什么都干不了......我活着没有任何价值......别人都那么好,而我怎么这么差劲......”总而言之他们会一无是处地评判自己,毫无客观性可言。

所以,如果你自己或家人最近睡眠特别差,也吃不下去东西,又觉得自己很差劲,那就要格外注意了。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经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经验并不是专业医生的医嘱,所以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参考这几点信号,随时对可能会威胁到身心健康的疾病保持警惕。


泰迪抱枕


我们有时会为经历某一件事而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终日苦恼忧愁,这是一种抑郁。头脑中总会产生了一些悲观消极认识和念头,总也挥之不去,想尽了办法也无法将它从脑海中消除,这是另一种抑郁。人的情绪一旦控制了思想,而思想管不住情绪,就会信马由缰,乱冲乱撞,最后使自己陷入深深的烦恼之中。

心理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药物治疗,另一种是心理咨询,第三种是前二种治疗合并开展。就药物治疗而言,个人认为在初期治疗时,不宜直接采用专门的抗抑郁药物,以免使患者形成药物依赖。“是药三分毒”抗抑郁药物也同样有副作用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使内心相对脆弱的患者容易对药物“立竿见影”的疗效产生的依赖,让病情更加复杂。应该鼓励和指导患者勇敢而主动地克服认知障碍,摆脱抑郁心理的控制。

人们头脑中产生的各种消极认知和情绪,都是思维产生的,即来源于自我认识。而在自我认识与同样来自我们头脑的消极想法辩论斗争时,已经不知不觉地到了春天,当你浮生偷了半日闲的时候,观察窗外,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再没有冬日萧瑟,万物仍然在生生不息,并没有蒙上黑色,相信所有的忧愁会像冬天一样过去,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你的想法和理解,那么改变这一切也是在你的一念之间。


鹈鹕心理


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各种压力的影响,导致心理疾病患者逐渐增多。心理因素是各种慢性病发生的潜在重要因素,而各种心理疾患亦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但是,如何判断身边的人是否患有心理疾患?以郁郁症为例,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其临床表现!

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不愿与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回避社交。严重时可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其中63%有精神障碍,40%患有抑郁症。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质量下降、便秘、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还会存在一定的睡眠障碍,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

健康提示:如发现具有以上症状的亲友,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多关心、陪伴患者,交流时注重倾听,必要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对症治疗,以促进患者康复!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抑郁症初期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什么的,不是专业人士也不懂,甚至患者本人有时候都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

因为心理问题并不是器质上的病变,只是思考问题的模式出了偏差,而且患者会认为自己的问题是外界造成的,外界改变了,自己就没有问题了,所以确实普通人不好把握。

但是,抑郁症的表现还是有一定的蛛丝马迹,患者或者家人用心点就会有所觉察。

首先,要有持续的痛苦,人的心情有高潮低谷都是正常的,正常人很快能走出来,甚至比以前更强大。抑郁症患者迟迟走不出来,唉声叹气,心情低落,甚至有厌世自杀念头,一般认为持续两周以上就要引起重视。

这个时候,病人对别人的娱乐活动提不起兴趣,兴趣缺失,逃避社交活动,喜欢独处,一个人闷闷不乐。

身体也有一定影响,胸闷头疼或者肠胃不适,腹泻便秘等,睡眠质量不高,表现为难以入睡,也有个别的奢睡。容易做恶梦。

对自己的评价很低,认为自己没有用,有强烈的自责或内疚。

如果发现有以上这些症状,就要及时去咨询核实,不要耽搁,时间越久越不容易恢复。


隐居大叔


我以前也是抑郁症,不过现在治好了。在我看来,抑郁症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重度、中度、还是轻度都一样,都是心理出了毛病,有的病的轻,有的病的重,所以表现就不一样。我是重度抑郁,我犯病时的症状是:焦虑、担心、躁狂、双向情感障碍,睡不着觉、胡言乱语、吃不下东西,情绪失控,精神分裂,幻听,光怕别人害我。别人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家人根本理解不了我的感受,走到大街上乱叫唤,每年犯病住院2次。每天必须吃药,不吃药睡不着觉,胡思乱想;吃了药精神越来越差,什么活也干不了,记不住东西,前头说后头忘;感觉自己就是个废人活着就是受罪,长期用药还有了许多病发证,虚胖,头晕。后来朋友给介绍了一个医生做了一下心理开导,喝了几副中药调理了一下身体好了。但是他一天就看10个人。 现在记忆力恢复了,体重也减轻了,身体也有劲了,自我感觉比以前年轻了10岁。现在回想起来前几年犯病时,就跟做梦一样。谁有这种情况,我可以告诉你哪看好。


用户98449670981


抑郁症还是有一定的表现的:自信心下降,入睡困难,行动力降低,说话明显减少,不想与外界交流,情绪持续低落,怕见人,浑身疲乏,有自杀念头…当有上述情况持续两周都出现时,就要警惕是否已被抑郁这条黑狗咬住了。

再者,也可以做一下抑郁自测量表,通过科学的结果来确定是否已抑郁缠身。还有就是寻求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大夫,让他们对是否患病作出判断。

确诊之后,就要积极寻求治疗之策了。首要任务就是找一个权威靠谱的医生,这对你以后的治疗至关重要。由于对抑郁症的错误认知,患者自身是很难配合吃药的,这时候亲友就要起到督促作用,让他们按时足量的服药。患者自身一定要谨遵医嘱,不随意断药、停药。还有就是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因为这时候患者身体是很难调动的,先从最简单的做起:比如走路。这时候亲友可以陪同他们一起锻炼。

抑郁症不可怕,有治疗之策,当然前提是我们要重视,要配合,要自律。


躁郁帐篷


1,儿时的成长环境,塑造当前人格型态

这个问题,若要让亲友去发现处理抑郁症隐患,我想在抑郁症的初期形态时期,基本上亲友是不容易察觉到的。



这个想法显然在治疗抑郁症的路上,还为时过早不成气候。

为什么这么说亲友事实上很难察觉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

以我疗愈的个案中,有七成患者的抑郁症是在早期童年时期就形成了一定的人格模式,而这人格模式是与家庭教育模式和学校体制教育环境息息相关的。

父母的价值观,父母本身的人格,父母自我的情绪管理,父母的教育方式本身都有待调整,往往大部分家庭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就是抑郁症患者形成的温床。

除非这个家庭或身边的亲友有了解各方面知识讯息的习惯,本身具有较强的觉察能力,这个部分亲友才有可能发现处理,否则,还是要抑郁症患者自我察觉。



2,童年经验是人格发展的基础

我们成年后的生活形态成形于童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整体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大约在5,6岁时已大致成型。

广义而言,我们的生活形态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包含,思想,思维,情感,觉受,价值体现,自我肯定与否定,社会情怀等特征。

这些特征的形成,在我们还是婴儿时期就开始接收来自个人身体外在环境的各种印象并创造出一套看法,包括对自己,他人及环境的看法。

我们的父母在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不断提醒并塑造我们一些认知能力,告诉我们『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事』,『何为成功』,『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才能克服自卑,获得优越感,成就感,价值感及归属感』。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不同的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就在不断地为我们塑形,有些父母甚至是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来满足他们未完成的愿望,并未考虑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和自己人生兴趣的选择。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尊重生命个体这件事上,很多父母,尤其是华人地区的父母,尤为容易忽略或者从未意识到这点。



3,人格发展的五项重要因素

1,遗传:如身材,相貌,体能,智能,性别及天生的各种气质等。

2,家庭气氛:来自父母所抱持的生活价值,生命价值,可能是严格或轻松,亲密或疏离,竞争或接纳,批评敌意或鼓励,温暖等。

3,角色模范:家人之间是否以尊重方式彼此对待,父母相处,亲子与手足互动,家庭中的两性关系等,都是孩子观察和学习的内容。

4,管教方式:在专制的教养下,孩子可能唯命是从或叛逆对抗;纵容的教养,孩子可能目无法纪,唯我独尊;忽视的教养,孩子可能安全感不足,人际关系疏离;民主的教养,孩子可及早学会自我约束,了解尊重和合作的价值。

正向管教下的孩子,容易展现出自我实现的特质。反之,就是孩子的潜能和生命特质受到抑制,严重的形成了成年后的人格障碍。

5,出生顺序:手足虽处同一家庭,却有不同心理环境,因此独生子女,长子女,排行居中及老幺各自有不同的发展。



我们的人格,尤其是抑郁症患者,生活形态虽然成形于童年,但我们并非一定是环境或遗传因素的受害者。

从我们开始感觉到害羞,自卑,懦弱,自我批判,缺乏勇气,不能肯定和相信自己,身体虚弱,失眠,精力不济,情绪低落,对生活缺乏热情时,我们就要开始寻找并调整正向的生活方式了。

抑郁形成时虽然有许多主客观因素存在,不过现在网络资讯,社会知识,医疗开放进步,面对抑郁目前有非常多可尝试改善的方式。

但是无论是何种方式的治疗或亲人的陪伴与理解,最重要的治疗成效,还在于抑郁症患者本身的积极努力。

多去晒太阳,户外运动,参加社会团体,还有如果可以走出去旅行。

只有改变以往的生活模式,才有可能改善情绪的机会,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治疗师。

人生那么漫长,难免总会遇到一些挫折,要知道抑郁症的人很多,距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抑郁症患者3,5亿,中国已达9千万人,台湾约有200万人。



未来抑郁症会象感冒一样那么平常,所以若你诊断为抑郁症不需要太过焦虑和担心,只要给自己一点鼓励和创造一些积极的心态,都是可以治愈的。

要知道在抑郁这条路上你并不孤单。

但是嫒认为,要改善抑郁症,除了从环境污染,食品污染,化学泛滥等外在环境去改善之外。

最重要的是从家庭着手给予精神营养,给予爱及温暖的互动,在家庭和学校给予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开始。

人文与精神的氧份输入,才是改善根治抑郁症成形的重要环境和因素。


嫒塔罗


抑郁的表现:人变得不爱说话,自怨自艾,对别人说笑没有反应,落落寡合、情绪低落或不稳、睡眠不好,特别是早醒;可以自责自罪,容易疲乏,自信心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兴趣爱好减少,可以伴有身体不舒服,如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等,如果上述情况持续几周或逐渐加重,应当警惕抑郁。

有一个给医生的劝勉是:DO NOT HARM。所以当亲友要帮助一个抑郁症病人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一个原则,就是你说的话,做的事至少不要造成伤害。

其次,亲友需要耐心引导梳理患者内心,必要时借助外力帮助,需要了解导致患者这种心理的原因,是什么事情或是情感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引导患者自己讲述出来,分析其心理,不要放任其独自待在一个空间,积极引导。


爱眼小小人


长期的三个月以上,1.兴趣缺失,2.思维迟钝,3.行动迟缓。以及明显的社交退缩行为。

方法1.首先肯定和接受他的状态,允许目前的状态,恰当的评价目前状态的积极意义,告知他目前状态是合理和恰当的,2.问及将来愿望,给予肯定和积极回应,增强内在动力,3.表达他对于其他人的重要性,从多个层面增强他的存在对其他人的价值,增强价值感。还要和他一起面对,想办法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

多陪伴,多支持,耐心坚持,勿拒绝,勿中途抛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