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不知名的华人女星蹭红毯?

kamakuli


一年一度的法国戛纳电影节,各项奖项已经公布,然而,关于戛纳电影节的新闻却没有戛然而止,关于戛纳红毯的新闻一直在持续的发酵,中国影片各式各样,电影节开场前各种新闻似乎能够说明总会有一部能在戛纳制造惊喜,但最终的奖项方面颗粒无收。

如题,咱们来说说戛纳电影节的红毯印象,首日就有“中国夫人”优雅的摔倒在红毯的台阶上,收获了很多菲林,但国内的网友却不知这位女主角究竟是何人,以何种身份走上了戛纳的红毯,并制造了红毯首日的“惊喜”;其后,便每日都会有不知名的华人女星大胆出位的亮相红毯,有漏点的,有被驱赶的,总之,蹭红毯的人很多也都很夸张,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收到了电影节的官方邀请,当然也有以品牌邀请之名参与红毯的中国明星,当然也是有被官方打脸的。

国际知名的电影节,在中国想弄到入场券并不难,“之前网上流传一份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红毯价格,上面详细标注了包括开幕式、闭幕式在内的每日戛纳红毯行情价:其中开闭幕式一等席位2万欧元(约15万元人民币),二等席位1.8万欧(约13.5万元人民币),三等则是1.6万欧;电影周红毯的一等席位1.5万欧,二等席位1.3万欧,三等席位1.1万欧。据悉,还有一种专门商业运作红毯事宜的公关公司,提供红毯一条龙服务,细到每一个能最佳展现明星美态的pose,每一个能拍出最佳角度的走位。”这两天,徐峥导演在接受媒体专访的时候也谈了自己对蹭红毯行为的看法,他认为这种行为是非常low的,电影节是电影界的一次盛会,一些不知名的中国明星以各种各样的渠道走上红毯,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新闻,其实是很尴尬的,也会让中国电影人蒙羞。



小马发光


对于艺人、圈内人士或时尚界人士而言,走红毯就是一次绝佳的展示自我,甚至可以说成是个人宣传、自我炒作的良机。尽量把握这短短几分钟的时间,置身于媒体的闪光灯下在公众面前狠狠“秀”一把。以期获得媒体、公司企业及全球公众的关注。关注的背后既有名也有利。因此不管是知名的还是不知名的艺人都喜欢走红毯。“蹭红毯”意指那些没有电影作品入围或未被主办方邀请却借口各种邀请,什么举办方邀请、赞助商邀请、参赛剧组邀请等各种级别的邀请,实则却是自掏腰包借着走红毯的机会炒作宣传自己的行为。不单是华人女星其实国外的女星也有蹭红毯的行为。


为什么不知名的女星喜欢蹭红毯?因为艺人本身就需要包装、宣传、炒作,尤其对不知名的艺人来说更需要宣传炒作以提高个人知名度。而红毯为她们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可以让她们这些不知名的艺人名正言顺地站在媒体与公众面前“秀”一把。只要能吸引部分媒体的关注,对她们来说就算成功了。譬如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中国网红徐大宝就凭借身着“红色国旗印花露腰高领曳地礼服裙”,成功蹭了不少头条。
对于蹭红毯的行为,个人认为只要着装得体,言行举止不出格,蹭一蹭红毯也没什么。拿“戛纳电影节”来说,近些年来戛纳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厚。过去两年网络上都晒出了“红毯价目表”,价格按照席位、品牌,被分成详细的三六九等,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以此来说蹭红毯行为实际上是得到了主办方的默认。只要你肯花钱戛纳的红毯你就可以走。既然如此,那些国外不知名的女星走得凭什么不知名的华人女星就走不得?

国人总是嘲讽蹭红毯的女星,但站在她们立场想一想,她们吃的是演艺这一行饭,不宣传不炒作那还是艺人吗?合理的宣传、合理的炒作、合理的蹭红毯有何不可?


贝贝和豆豆的视野


我是老田,我来答。戛纳电影节有木有?戛纳“碰瓷”有木有?不知名“女星”有木有?唉,这样炒作出名的方式太low了!


一说起戛(嘎)纳(哈)现场那些乐事,大家笑得嘎嘎的!

比如下面这位“女星”,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她啥名,蜗步、爆Ru、摔跤,一个都不少。


这种情况让我想起跳广场舞的中国大妈,妙趣横生,很接地气,只是有点儿扰民,挺侮辱眼球的。


时值今日,戛纳电影节已沦为贩卖娱乐八卦的菜巿场,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比如,某国内女星,据说几十米长的红地毯走了半个小时还是五十分钟。蜗牛爬行也赶得上她。蜗步如此,且行且珍惜!这太需要勇气、胆意和技术含量了!佩服佩服,佩服啊!

还有啊,据说现在戛纳电影节还有其他几个节的红地毯开始卖票了,而且收益非常可观。而且据说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是中国“明星”。如果你有钱的话,不管你是街头小贩,还中国大妈都可以走起。

还记得多年前有钱就可以唱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吗?戛纳电影节的商业收入肯定超过它。Low吗?逼真吗?挺有逼格!


田金双


想红罢了,毕竟前人的成功放在那里,蹭红毯一名词源于法国戛纳电影节范冰冰当年的事迹



2010~2011年,华语电影无缘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大奖的争夺,但是同年,范冰冰身穿龙袍初涉红毯,因为礼服够惊艳,外媒摄影无数被吸引。 2011年,范冰冰再度以仙鹤装亮相,外媒开始记住这个开导中国风礼服时尚的女人。

2012年,华语片无一入围主竞赛单元,仅有的参赛“独苗”只有入围“一种关注”单元的《浮城谜事》。 但2012年范冰冰,再以“陶瓷”装亮相时,很多外媒记者都不忘大喊“冰冰范”。 范冰冰称自己是走戛纳红毯成长的,坚决否认“蹭红毯”一说,称戛纳红毯不是蹭的。


但是可以说,是范冰冰给了艺人走红毯火一把的可能性,让众多艺人知道,原来还有这种镀金之路。蹭红毯的意义就在于此,增加曝光率,抱国际大牌的大腿,一句话,镀金。 从国际溜一圈,回来就可以身价爆涨,这和一些人出国留学,想要回国仕途平坦是一样的心理,毕竟被人记住是全世界明星共同的愿望。


不过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件事情,就是第一个上花轿的人,往往风光无限,而后来者往往很难居上,所以即使明星们有良好的愿望,想要蹭个热度,顺便再借个国际东风,在国内火一把。其实这种行为在如今看来是有些幼稚的,尤其是对于不太红的明星,或者脸生的中国明星,亦或者最近里面红毯出现的网红们,国外电影节红毯给他们带来的曝光率多少是个问题,而大牌看上他们,找他们代言就更加是个问题了!


法国戛纳电影节作为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影响力和逼格都是毋庸置疑的。也正因为如此,戛纳这条红毯吸引了全世界的星光,以及想红的“毯星”。但是就戛纳电影节来说,红毯20米,每天三到四场红毯,每场40分钟,2000多人走,整个戛纳电影节,走红毯的人数不下70000人,70000人中,自己名气又不够大,想要被人记住,恐怕是难得很啊。所以啊,红毯上才会有那么多幺蛾子,露背、露腿、露底裤、露屁股,然后假摔跤给镜头看,毕竟摔的过程中可以露底裤、露屁股。而这一切的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目光,明星偶像网红靠的就是关注度,人气就是机会,在那个流量时代,人气可是凌架于实力之前的。


例如网红徐大宝以国旗装盛装出席在戛纳电影节的红毯上,绝对有博人眼球之嫌,身披“国旗装”的怪异女子或成“最大赢家”。这位非著名网红凭着这条“红色国旗印花露腰高领曳地礼服裙”,成功蹭了不少头条。人家的通稿可是写的,“她是中国第一个从直播间走出,踏上世界级红毯的网红明星。”


另外一个也号称,受官方邀请成为第一个走上戛纳红毯的国内女主播,网红洪小乔,鸡毛掸子成精了,这服装,一圈白色“鸡毛”的用黑色“橡胶”扎紧,形成一个完美的掸子。

说实话我想洗洗眼睛,蹭红毯的前人的确获得了一些利益,但是这并不代表这条路是通畅的!或许大多数网红走红毯是拿来自娱自乐的吧,毕竟在自己的粉丝圈中,还是会很有成就感的。


四月辣椒


戛纳时装周?有无写错?没有写错。

无论奥斯卡还是戛纳,我们更留心华语电影的境遇,没想到,这几年的戛纳电影节,因为华语电影的寥落,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明星的红毯消息。终于,第71届戛纳电影节,华语电影有《江湖儿女》《冥王星时刻》《延边少年》《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围各个单元,尤其《江湖儿女》,得到很高评价,主演赵涛的演出,也被认为“离戛纳最佳女主角最近的一次”。《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和《神探蒲松龄之兰若仙踪》等等商业电影,也都在几大场刊上露面,总之,这届戛纳,我们是攥着作品来的,被赞“中国大年”也不算名不副实。

而且,这几部入围电影,不是古装也不是奇幻,都有着非常强烈的现实性,和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当下的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按理说,这次的华语电影实在太有料了,可说的话实在太多了。但占据我们视野的,还是华语影星走秀军团,他们穿的衣服,他们在红毯上的举动,他们和品牌的关系,他们到底是谁请来的,是品牌还是电影出品方,甚或是变相的自费,等等等等,已经成为最热的话题。甚至有女明星,声称自己和品牌有深度合作关系,也被品牌否认,引起大规模围观。

于是乎,戛纳电影节,顺理成章沦为戛纳时装周,而一众女星,也顺理成章成为车模之外的另一种“模”:影模。

但车模至少还有车要卖,影模却是拎着酱油去的,我们记住的只是打酱油者的衣服,几届戛纳看下来,电影鉴赏力没有提高,时尚方面的常识增加不少。什么某条裙子有东方元素啦,绣花是什么绣工啦,多少个工人工作了几个月啦,或者,谁谁的服装搭配,只突出了TA身材的缺陷啦,谁谁的搭配更出彩啦,总之,一次戛纳电影节,是一场现代成衣和定制服装知识普及会。


韩松落


除去奥斯卡,在五月份举办的戛纳电影节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档期适宜、关注度爆棚、明星云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五月份集中在了戛纳,全球名人都想借此机会,获得电影节的庇荫,分得一杯羹,那中国女明星们想蹭个红毯,上个头条,也就不难理解了。

有媒体这样评价,电影节期间的巨大曝光率,是很多明星一年都无法享受到的,不在这时努力为自己刷存在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岂不浪费。

在很大程度上,戛纳就是一个相对小级别明星提升自己等级的最佳平台。

而在戛纳,能够踏上红地毯的无外乎以下几种人:电影节特邀嘉宾、电影节主赞助商特邀嘉宾以及入围电影主创。其中前两者名额极少,而电影节主赞助商也仅仅只有雷诺、萧邦、欧莱雅等寥寥数家,而入围电影主创的身份,也是可遇而不可求。走官方途径,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难度极高的。

上不了,那就蹭呢。所谓的蹭,也就是没有作品,非要去走个红毯,在过往的几年里,没有作品,红毯走得极多,成功上了不少头条,这种成功的案例不在少数。

怎么蹭,花钱!各位看客,价目表如下:

在笔者看来,在电影节蹭红毯,有人不能蹭,有人却要多蹭。

一个明星,就是一个品牌,品牌分很多类,明星也分为很多种,一种是怎么也当不好演员的艺人,一种是专心演戏的演员。

艺人这类品牌,更偏向于经济利益的回报,运营的关键不断地增加爆光度,最好还能美出新高度,在看客心中达到好感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代言,更多的商机,才能尽可能地延长其品牌生命力。花钱去蹭红地毯,那只是一种投资回报的商业行为,这还是种非常不错的商业行为,借着国际电影节的名气,除了增加爆光度,还能在其艺人的身份上增添一些艺术气息,这绝对是一种品牌增值的好方法。其代表人物当属范冰冰,顶着没作品蹭红毯的骂声,年年参加,从龙袍到花仙子,次次都惊艳亮相,不得不服,这几年红毯蹭完,让范冰冰这个品牌形象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作为演员这类品牌则不同,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回报以外,他们更偏向于追求艺术上的成就,艺术的成不是靠红毯走出来的,是要靠专心专注地演戏才能获得的,没有作品老是去蹭红毯,并不能提升其在艺术上的影响力,所以对于这类明星,没有电影作品还是少去蹭得好。这类的代表人物当属巩俐,巩俐作为品牌代言人出席红毯,值得一提的是,巩俐走红毯是清场的,气场十足,今年巩俐被官方镜头多角度多机位拍摄将近两分钟,巩俐这次能在戛纳电影节上得到这样的礼遇,那是靠着十几年来累积的作品才获得,并不是靠蹭红毯蹭出来的。

有媒体这样调侃花钱蹭红毯的明星们:花钱蹭红毯,这种热议大概是因为今年戛纳电影节中国电影没有一部入围,创造了24年以来华语电影戛纳电影节的最尴尬记录,然并卵,红毯上的中国明星依然“傲视群雄”,红毯老娘就蹭了,你来咬我啊!毕竟,抛开作品去走红毯就陷入了走秀的嫌疑,众人也会有了“实力不足,用钱补”的猜测。


小晨娱乐说


首先直接回答问题:没啥特别看待的。

去这种“高大上”的上流社交场合走红毯,有的是被邀请的,有的是自己用各种手段搞到的。

如果是被邀请的,当然有面子有底气,在红毯上神采飞扬。那些用各种手段搞到的,比如花钱去的,只要他的获取方式符合法律和主办方的规章制度,我也不能说什么。于我的价值观来说,人家合理合法的去,我再说闲话就不合适了。毕竟人家主办方也没说啥,如果我揪着不放就属于多余了。

根据自己的猜测,自己搞到走红毯资格的所谓“不知名的华人女星”,她们之所以愿意蹭红毯,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推销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国人以“贱”来形容她们,我也无话可说。

这些不知名的女星,可能没有更多金钱支撑自己的事业,可能没有遇到好的机会,也可能纯粹运气不好,又可能确实业务能力不强,蹭红毯可能真的是不得已的方式。既然合法合规,我代表我个人把这种方式理解为努力向上的一种吧。当然我是没资格代表其他人的,如果有人非要说人家贱,我也无话可说。

我今天之所以如此回答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刚刚回答了一个问题。题主问自己看了一百多家单位,大部分都是要做销售的,请问销售赚钱吗?如下图。


可以说,这几乎是每个找工作的底层众生经常面对的问题。不到万不得已,很少有人愿意投入到销售行业里。一旦你实在没工作,真的做了销售,当你不得不低三下四的求人买你的产品时,你愿意别人说你贱吗?

底层有底层的难处,明星也有明星的难处。明星一样不轻松,你只是看到人家光鲜的一面而已。明星蹭红毯推销自己,跟底层做销售推销商品一个意思。大家都不容易,互相理解一下吧。


鲜花送你Prime


别说不知名的华人女星和网红了,就连比较有名气的中国女明星甚至很多外国女明星,也都在蹭红毯啊,比如被爆出6分钟的马苏、10分钟的王丽坤和日本著名女模特水原希子。。。


所以当题主问出这个问题时,我们有必要对“不知名的华人女星”这个限定范围做一个商讨。走红毯的明星主要有这些:电影的主创、品牌方邀请以及自费主动参与,至于极少数的工作性质比如评委身份就不讨论了。


电影主创显然不属于蹭红毯的范畴,比如这一次贾樟柯导演的《江湖儿女》入选了戛纳主竞赛单元,那贾导带着电影主演们去走红毯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而第二类的品牌方邀请和自费参加,就是本次陷入蹭红毯风波的主要人群。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戛纳电影节并非是一个纯公益的电影逼格聚会,它本质上是一个商业盛会,自然会有很多品牌赞助商给钱,尤其是奢侈品品牌们,都会作为戛纳的合作商,就会邀请一些虽然没有作品,但和品牌关系比较亲密的明星去走红毯为品牌站台,比如超模啊女明星啊等,今年TFboys里的几位、《偶像练习生》里的几位都属于这个情况,包括赖着走了超长时间的王丽坤和水原希子也是接受某品牌来走秀,对于这一类明星,只要不出现这种10分钟的超长时间红毯,基本上是不会被大众吐槽的,比如同样受品牌邀请的刘雯大表姐(见下图)

最容易遭到我们吐槽的,其实是第三种人,就是自费参加红毯的那一批人。前面讲到,戛纳本质上是一个商业盛会,也早已经形成了一道成熟的产业链,戛纳的门票都是可以通过运作的,比如今年的参加费用大概是20万左右——那这个价钱对于国内的很多网红实在太便宜了对不对,所以我们就见到了很多完全不认识的华人女性面孔,出现在了红毯上。。。


其实也很好理解,毕竟国内的网红根本不怕被吐槽,吐槽越狠流量越大,希望大家腾出这些时间多去关注好的电影,比如前几年参加柏林主竞赛单元的《长江图》,导演带着演员去走柏林红毯,根本就没媒体报道,与其把吐槽和流量给那些小丑,我们最好的做法是不看不听不吐槽,让小丑们的20万白花~


芈十四


明星走红毯天经地义,网红走红毯千夫所指。

18日,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幕,一反往年明星吐槽大会的经典模式,国内媒体对戛纳红毯的关注点集中在了一批走红毯的网红身上。“妖孽”、“丢中国人脸”、“想红想疯了”……网红出席一场娱乐圈主流的盛宴,成了一种不符合身份的举动。


主流媒体、社会对主播们的刻板印象,似乎总与个别人的搏出位挂钩。此次网红被群嘲,也折射出某个现实——社会认知或成为主播及平台造星的强大壁垒。

网红蹭红毯遭争议

“跨国丢人!戛纳蹭红毯的那些网红们,良心真的不会痛吗?”、“18线女星穿国旗戛纳红毯抢镜,网友吐槽:犯法!”、“戛纳红毯成了中国18线女明星绽放自己的舞台”……18日,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幕一如既往吸引着国内娱乐媒体的眼球。

不同的是,以往的焦点“毯星”范冰冰此次以评委身份出席,再无蹭红毯的话题可造,这次的聚关灯打在了出席的网红身上。

首先被推向风尖浪口的是“国旗装”主人公——主播徐大宝。当日戛纳红毯,徐大宝身上的红色长裙礼服配以五颗鲜艳的红色星星,被媒体解读为国旗装。事实上,事后其本人也坦承,设计服装的设计灵感来自国旗,而身着中国元素浓厚的国旗装在她看来是爱国的表现





究竟网红走红毯触及了谁的底线?和明星们无二,网红们“蹭红毯”也不是硬着头皮就上。

以洪小乔为例:小红查询了解到,洪小乔是陌陌上的人气主播,此次参加戛纳红毯是受“官方邀请”——及部分媒体所宣称的“首位受邀出席戛纳的主播”。

所谓的受邀,来源于戛纳电影节邀请机制:戛纳的合作方有邀请人的权限,而洪小乔则是作为官方合作媒体时尚芭莎的邀请人的身份出席。据了解,陌陌和时尚芭莎本就有长期的合作联系,全年开始就长期为陌陌人气主播拍摄时尚大片。


“大家的关注点既然在网红身上,即便再名正言顺都是错的。”小红咨询一位娱乐记者,他表示,现在的氛围是大众对网红、主播的认知还很极端,锥子脸、博出位都是他们身上的标签,大家会惯性地把这些不好的东西一概而论地套用到所有网红身上。


挑食坊


娱乐圈里是非多,分支也特别有意思。有明星、新秀,有男星、女星,有影星、视后,但你是否听过“毯星”这个词?这就是揶揄一些名气十八线,但又搜肠刮肚地想提升自己人气、想出名想疯了的那些女演员,她们的招法就是去一些国际上很有声望的电影节去“蹭红毯”,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蹭红毯”这个词,应是内地某些女星的“聪明智慧”的结晶。事情缘起于2012年,当时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虽然没有一部中国电影入围“金棕榈”,但当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内地女星范冰冰、杨幂等却高调地出现在了戛纳红毯秀上,在观众们大呼意外的同时,因此招来“蹭红毯”之说。

虽然“蹭红毯”的行为备受鄙夷,但其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确提升了一些女星的名气和热度。受此启发,一些十八线内地女星也频频出现在国际电影节的红毯上,尽管众多记者的镜头并没有对向她,但人家走在红毯上的感觉和造型,俨然就是国际影后的感觉。

唉,只要为了人气和名气,把那个“脸”字扔到一边也罢!毕竟电影节的主题永远是电影,红毯秀只是点缀,明星的演技和名气终究靠的是作品。没有有说服力的作品,即使你走上红毯,装扮得再惊艳、靓丽,也依然会被人斥之为跳梁小丑。与其拼命地去蹭红毯,还不如安下心来好好打磨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