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当下如此发达的世界不出圣人了?

王爷吉祥


谢谢!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这一个疑问,其实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1、今天世界越发达越难出圣人,我们先从西方看看就好了。西方社会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都算是伟大的人物,跟中国的孔子那个时候差不多前后。但到了今天为什么西方社会也很难出圣人呢,西方人是我爱我老师,但是我更爱真理。也就是说,在真理面前没有老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过不了多长时间,后来的人就把前人的所有东西全部推翻,然后继续重建,这样自然就会很难出圣人啦。

2、看看中国社会,今天还有几个人懂得尊师重道呢?古代有“天地君亲师”,老师排在第五位,整个社会都接受的,今天老师的地位呢,到底去了哪里?孩子们上学还需要行拜师礼吗?没有了,古代人想要拜老师很难的,佛家里的六祖惠能想请教五祖问题,几年时间老师都不回答他,哪里像今天的人这么随便。而且今天的人对老师不尊敬还不说,动不动打老师,骂老师,甚至用刀捅老师,如果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请问又如何培养的出来圣人呢?

3、从古至今,我们的圣贤就只有几个。现在社会想要产生一个孔子这样的圣人很难,孔子是因为有他的学生,他才有地位的。但是今天的学生呢?现在学生不是,只要老师一死,就把老师生前的著作,论文等等,在第一时间里统统变成他自己的了,把老师的著作也通通改成他自己的名字,想一想,这人心已经可怕到这个地步了。还能出来圣贤吗?

4、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很疯狂,都在追求物欲的享受。而且科技越发达,人类越愚蠢,智慧越打不开。还有几个人能够静得下心来呢,想要好好读几本经典都难,读不懂还不说,甚至我们都已经忙碌到几乎没有时间啦,整天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这个世界万一有一天全部停电了,人类怎么活呢?如果连阅读经典的时间都没有,甚至都没有人去读,怎么可能出来圣贤呢?

以上只是自己的一点点不成熟的浅见,欢迎大家留言,多多交流!

谢谢!


自由小小影


圣人都出现在古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古代,都有千古传诵的圣人。为什么在当下社会却没有圣人,尤其是越发达的国家,圣人越不容易出现呢?

(古代的贤人)

第一,当下发达世界不容易道德完善。

所谓的“圣人”,其实主要是指道德完善者。而不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领域的卓越者。

这样一来,题目的问题也就转化成了,古代为什么能出现道德完善者,当下发达世界为什么不容易出现道德完善者。

我觉得,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发达”这两个字上。

我们知道,一个社会是否发达,最首要的必须是经济发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达了,其它方面才可能发达。但是,要经济发达,就必须得工商业发展,贸易发达。没有工商业,搞闭关锁国的小农经济,是不可能实现经济发达的。

而道德完善的圣人,他是拒绝工商业的。中国古代的职业,士农工商,工商排在最后两位。古代出现过的道德圣人,也没有从事工商业的。

为什么圣人拒绝工商业呢?因为工商业追求的是金钱,金钱容易让人意志力涣散。道德圣人是必须要甘于清贫的,孔子赞扬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就是甘于清贫的表现。同时,因为工商业买卖中,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必然有欺骗的内容,这也是道德完善者所拒绝的。

而当下以工商业为基础的发达世界,要想保持清贫,以求得道德的完善,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甚至会被人当成笑话。

(孔子雕像)

第二,当下发达世界信息太透明。

古代的交通、信息各方面都是不发达的,所以,我们对于“圣人”的了解,其实是很不完善的,主要是来源于书本记录和其朋友、其弟子的传说。在这些传说中,“圣人”琐碎的日常生活是被遮蔽了的,我们所得到的,都是一些只言片语。而这些只言片语,肯定都是“圣人”最明亮,最鲜艳的一面。

但是,只要是人,不是神,他肯定就是不完美的,他肯定就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现在从《论语》中孔子说的各种话语中,其实依然可以看出,孔子有并不完全光彩的一面,比如他杀少正卯,比如他去见南子,都有他为了政治目的,出于私心的一面。但是,因为信息不发达,这些都被抹去了,我们对很多细节并不清楚。

现在却不同,信息非常发达,所有人,尤其是名人(如果不是名人,也不可能成为圣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广大吃瓜群众的监督之下,稍微有一些风吹草动的东西,都会被暴露出来,再加上网络暴力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当下的名人中,没有一个人是道德完善的,因此,也就不可能出现“圣人”。

(网络中的暴力)

第三,当下发达世界对人的评价存在多元性。

古代社会,对于人的评价,相对来说是比较单纯的。有时候甚至是一元的,就是以儒家思想作为评判标准。在这样的标准下,对于“圣人”的解读,就是比较明晰的,因而也容易把“圣人”树立成标杆。

但是,当下社会,有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对人的评价都是不一样的。而每个人又都是社会的人,当我们对一个人做出这种评价的时候,别人有可能对他做出另外一种评价。这是其一。其二,在同一种文化,同一个国家中,不同的人,又会对别人形成不同的评价。其三,评价是有历史阶段的。我们在一个阶段对一个人做出这样的评价,但是过了这个阶段,解读又发生了改变。

所以,在当下发达社会,“圣人”是不可能出现的。


张生全精彩历史


之所以现代世界不会再出圣人,是因为社会发展进步了,超越了农业文明的阶段。圣人是古代农业文明社会的产物,如今已经超越了那个历史阶段,所以不必有圣人,也不可能有圣人。如果谁对你口口声声说他是圣人,这个人一定是一个NC加大骗子。

古代之所以有圣人,是因为古代整体文明程度不高,古代社会知识水平普遍也很低,突然出现了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就会非常显眼。有文化的人未必是圣人,还需要这个人具有超越常人的道德修养。自古封建王朝都特别强调道德修养,所谓"以孝治国",举孝廉,"以德治国"等等,都是把道德置于一个很高的位置之上。

清代的康熙帝就说,如果一个官员很有才干,但是他的道德修养不够,我宁愿用昏庸的官员,也不用这个很有才干的官员。康熙帝的说法就与儒家传统思想一脉相承。儒家和法家不同,法家是以法治国,以刑疲民,而儒家则提倡以君子治国,就是一种德治。儒家的德治思想主宰了中国2000年的朝廷用人标准。

三国时期,曹操打破了这种唯一标准,提出"唯才是举",这种行为固然让曹操获得了一批下层寒门的支持,但与儒家理念不合,所以史书上对曹操多有贬损。

圣人,就是古代社会道德的最高榜样,朝廷需要树立一个圣人,这样有利于巩固他们的统治,因为圣人往往是保守而非激进的,可以作为一种思想形态的力量替朝廷稳固统治。

圣人已经远去,我们现在是一个法制社会,法制成为道德的基础,比圣人的道德更加可靠。


怀疑探索者


孟子认为,五百年出一圣人。现如今距王阳明也有五百年了,或许这圣人已经出了,只不过还在等后世的追封,等历史的肯定,洗去其瑕疵,带上光环罢了。

或许是我们离这历史人物时间太近,还看不清他的光辉,仰望的同时,还会对他指摘批评,没有呈现出完美出来。

圣人,人中之圣,是从德性的光辉来说的。但后世更注重"内圣外王"的选拔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内在的光明德性还不够,还必须有外在的建功立业,也就是立言、立功、立德。依此两千年才封出"两个圣人":孔子、王阳明,以及"半个圣人"曾国藩。

圣人不是神,不是拿来供奉的,而是用来学习的,是修身的极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只不过看你是否愿意亲近他。

祝您愉快!


南山刘向雄


在专制的年代,那些所谓的圣人其实都是一些上层统治者,并非我们日常所说的对文化的感悟者。

当今的时代,那些所谓的富裕阶层大都是一些现实主义者。只有这些才会以追求金钱为目标的人生,或是一些追求权力来获得金钱而致富者,这些人只能被称之为聪明人。由于他们没有把精力更多花在对知识的感悟,所以,这样的现实主义者——圣人,很难成为文化的圣人的。正因为如此,老子才会提出:“绝圣弃智”的。因为这些圣人的存在只能极大地影响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乃至于感悟。君不见,当今的自然环境遭到如此严重的破坏,人类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就是这些“圣人”给创下的“丰功伟绩”。

其实,如果人类都来崇拜这些巨大贪婪之“圣人”的话,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就会早日消失,诸如恐龙的消失灾难还有再次出现在地球上。


上坪农夫


本人认为此观点不正确:不是现代不出圣人了。而是圣人更多了。只是由于现代的信息量太大了。著书立说的各种书籍太多了。而且大道至简。古代圣贤们以将这些道理说的很清楚了。都以经典语录的方式继承下来了。真理是不会随时空而变化的。所以,后来出现的大量圣贤之人也只好注解经典。或者以现代流行的语言文字方式来表达其思想及证悟的境界了。但道理都是一样的。

例如:巜论语》《道德经》《庄子》《金刚经》《易经》等……众多经典已将宇宙万物及人生的道路,生命的终极归宿讲得明明白白了。后人只要领会去照做就好了。

因为:圣人的标志是达到了无私无我的境界。以无为的心态在处事为人。所以得道之圣人多不太热衷于红尘中的闻名利养。他们已获得了般若智慧,自由自在逍遥地生活在民间或山野之中。默默无闻地观察着这个虚幻的婆娑世界。和光同尘地默默无闻地生活着。

近代及现代这种圣人比古代多很多。并且西方国家也出了很多。只是现代的圣贤之人的名子已无法和老子、孔子、庄子、释迦牟尼、耶稣这些圣人并存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带来的学习方式。拜师求学越来越容易和方便。我相信:二十一世纪是个圣贤倍出的时代。因为智慧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广。并且每一个人本性中都有做圣人的潜质。良知和天性与圣人无别。故此。圣人应该是每个时代都存在。而且会越来越多。我坚信这是一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凡转如是


方圆论坛观点!

不是说现在的世界不出圣人,而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对于圣人的定义是不一样的。近代世界上出现过公认的两位圣人。一位在非洲,一位在美国。但相同之初就是他们都是黑人。

第一位南非国父曼德拉。曼德拉是目前为止全球政治家里面唯一一个被全球所有国家都认同赞叹的一个政治家,不论是联合国五常,还是其他的一些国家对于曼德拉的评价都很高。曼德拉也是唯一一个成功突破了意识形态,同时让资本主义阵营,共产主义阵营,君主立宪制阵营共同认同的一个人。据统计曼德拉一生获得重要荣誉一百多项。这些奖项大多和诺贝尔和平奖是一个等级的。而曼德拉本人也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



曼德拉不可否认是一个伟大的人,为了南非的种族平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争取黑人的平等,在监狱里被关押了二十多年。在被释放之后就与白人政府谈判和解,最终使南非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他自己也成为了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但是曼德拉和我国孔子有些相似。讲理论是一流,但实际操作治国就二流了。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列国也都原因听孔子的主张,但绝不会用孔子治国。曼德拉也一样,本身没有什么从政经验,这也是后来南非衰败曼德拉被人诟病之处。



第二位是非裔美国人马丁路德金。马丁路德金最大的贡献就是领导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为黑种人谋求平等,反抗种族歧视等。可以说美国黑色人种能有现在的地位,马丁路德金居功至伟,黑人原先在美国的境遇是十分凄惨的。虽然林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但是在美国黑人的地位依旧是最低的,他们不允许乘坐交通工具,没有体面的工作,社会地位极低,福利保障社会保障等也没有黑人的事儿。虽然没有奴隶的名分,但实际上还和奴隶差不多。正是由于马丁路德金的出现,使得美国开始重视种族歧视问题,并且开始提高黑人社会地位等。



最为著名的就是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影响甚广。同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人物,要知道当时黑人的地位极低,马丁路德金能获得如此殊荣也确实惊人。1964年马丁路德金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被种族分子暗杀。2006年马丁路德金被美国杂志《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排名第八。


以上两位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种族的存在。也被整个种族所景仰,国家也因为他们个人所做出重大改变。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圣人是科学不发达时代,人们对一些事情无法判断不了解真相,一些智商高,智慧足,修养深,悟性好,勤钻研,善实践的先人,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勇于探索,甚至不惜以身体验,面临生死危险仍无所畏惧,最后创造了对人类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科技成果或文献。

这些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圣人,但是千百年来,能工巧匠,名人贤士很多,圣人却很少基本都在战国时期以前,老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庄子等等。

圣人的名字不是随便可以冠戴的,要说威望和功绩,现代也只有毛主席和周总理有资格获得,因为他们无私无畏一心装着人民。

现在为什么很少?现在科技太发达了,超级电脑不是最厉害的人所能比拟的,因此现在强调的是团队作战,体现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陈庚子


圣人出,黄河清。圣人是一个道德概念,皆有一种为理想牺牲的精神,在中国文明语境之下,是一种儒家的概念,当然西方也有相对与之置换的角色,比如美国的马丁·路德金,林肯,还有非洲的曼德拉,印度的圣雄·甘地,缅甸的素山昂季(貌似她掌权之后,非议很多)等,都可以称之为圣人。

以此可证明,当下并不是没有圣人了,只是各国文化都有慎终追远的传统,圣人的出现一定是要有相当的历史长度去考量的,尤其是需要有文明轴心时代的机遇。观乎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孔子和老子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轴心时代;玄奘出现在隋唐时期,他代表的是魏晋以来佛学输入中华的历史时代;鲁迅和胡适出现在晚清民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轴心时代。

考诸历史,马克思和毛泽东都称得上是圣人,怎么会说中国没有圣人了呢?


青年史学家


当下如此发达的世界之所以不出圣人了,是因为世界文化普及发展以后,很多普通人也掌握了很多的知识,显然就很难再出现圣人了!

这一点在足球界也是类似的状况。比如在1950年代,球王贝利可以在一场比赛里连过11人,打进一球。这在足球发展历史上绝对是空前绝后的。现在足球运动普及程度已经与1950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且传媒手段的提升,使得对手对于足球球王的认识也会非常深入,因而会有针对性的防守策略。所以,梅西和C罗不要说连过11人就球了,就是过5个人进球都很难了。因此,梅西和C罗也不会像贝利那样成为圣人级别的球王了!

而人类在文化上,也是这样。在古代由于文化传播的困难。因此,文化的传承,必须需要一些天才式的人物,比如只有天才的孔子在春秋时代,才能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传承给大众。所以,他就是我国的文圣人,对我国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现在和2000多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教育和文化的传播、传承已经进化到了非常先进的地步。因此,每个人都已经通过教育和日常生活可以获得很多知识,再出现孔子那样的圣人的可能性会微乎其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