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怎么看“非985大学的简历直接”扔这件事?

小鱼饼yz


很多人都认为,985、211的学生高人一等,根本就不是所谓的二本、三本、专科学生所能比拟的。能够上985大学的不可否认其聪明程度或是刻苦程度都是我们所不能相比的,但是,高中的努力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关键还得看他们在大学做了什么。并不是说有些学生考上985大学就一定成龙成凤,有些人也会懈怠,也会不思进取,那么,长此以往,他们只会距离985大学越来越远。而非985大学的学生也并不都是弱人一筹的,他们中的有些人恐怕连985大学的一些学生都比不上。

我想,985大学的学生之所以厉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在高中就见识广博,知识量丰富。但大学是一个实践+理论的地方,除了学习好之外,还需要参加大量的实践,并且从实践中收获一些让自己成长的东西,诸如证书、奖状等实物和经历、经验等虚物。出自985大学确实让面试官眼前一亮,但也只是眼前一亮罢了,如果你不能拿出一些具有说服力的证据的话,是一样会被裁掉的。而非985大学的学生如果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实践能力强是很容易被面试官采纳的。所以说,大学的好与坏并不能决定就业成功率高低,只是增加了一些谈判的筹码罢了,但并不是决定性的。要想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就得依靠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以便于自己更能适应这日新月异的社会。


智联校园 学生邱嘉欣回答

智联校园:求职 | 学习 | 活动 | 吐槽 | 故事 | 专属大学生的聚集地


智联校园


这位HR所言非虚,残酷的事实不会因为某些人不接受而改变。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企业挑人也是这样。企业自身条件优秀:排名前、规模大、收入高、福利好、有培训、有空间,大学生争相应聘,录取比例只有1/10乃至更低,985大学的应聘人数已经超过录取人数。你是招聘人员,也会直接从985大学生里挑选,省时省力,成功率又高,即使选人失败也可说从中国最好的大学中挑选的,责任也小。

如果企业一般,都没有985大学的学生来应聘,想扔其他大学毕业生的简历也没有机会。

在一个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不合理不公平的事情并不会太多。与其群嘲这位HR,不如想想为什么会出现她所说的的情况?如果你不是985的学生,如何在大学阶段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便将来获得更多的面试机会。

我是【职业咨询顾问陈凯】,如果觉得我的回答不错,欢迎点赞、评论或点击右上角【关注】,让我们一起用智慧成就快乐工作!


职业咨询顾问陈凯


你怎么看“非985大学的简历直接”扔这件事?

小公觉得无可厚非。

作为一名HR,面对大量的求职者,择优考虑有什么过错。

别跟小公讲什么学历不代表能力的言论,小公不吃这一套。

没错,学历不一定代表能力,但学历本身不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吗?

举个例子,10个985毕业的人,可能只有6个有能力,同样,10个没考上985的,你觉得又会有几个有能力的?我想,比例一定不会比前者高。

既然这样,与其把大量精力放在人员的甄选上,从矮个子里挑高个子,还不如提高门槛,直接从高个子中挑选更高个的,这样来得更实际。

事实上,作为HR,本身就要有这样的定位和自信,能够直接点名要985的,公司肯定不小。既然公司够实力,我为什么还要和你叽叽歪歪,进行不同层次的对话?

还是那句话,实力决定一切。

公司够劲,当然有摆谱的资格。

同样,你有实力,也有选择的条件。

如果没有,谁叫你不是985毕业的呢?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80后小公


我觉得应该理解HR

首先你要知道为什么HR喜欢招985的学生,尤其是大企业的HR

1.HR到多个学校招聘学生,本来就是时间紧任务重,筛选简历优先985能够降低时间成本,按照比例来说,985高校的优秀人才肯定比普通一本多。

2.985的教育资源更多,老师无聊从教课和项目质量比较好好;学校往往会与好企业有联系,学生有更多更好的实习机会;学校的基础设施,实验器材也比普通一本要好很多。

3.参加学生会对于找工作并没有什么优势,这是对于HR普遍的共识,当然参加学生会确实能够锻炼到一部分能力,但是现今企业最不缺的就是这种所谓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刚毕业,没多少工作经历的)。

4.HR在普通一本里最喜欢的是学习好(学习能力强,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家庭所在地离公司近(防止培训完的新职工因为家庭因素跳槽),本科的专业性并不强,所以都是在企业现学现用,什么人都差不多,所以当然优先学习好,离家近的。

5.985学生综合能力更强,眼界更高。在普通一本的学生终于毕业的时候,985有的学生都已经有一两年的实习经验了。

6.聚集985人才可以提高企业文化,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来。这也是有的企业出现“围墙”现象的原因。(里面的人都想跳槽,外面的人都想往里进)

总之,985的普通学生很有可能比普通一本的优秀学生要强,所以HR选起来稍微轻松一点。我建议有这种想法的普通一本学生可以拿985学生的简历跟自己学校优秀学生的简历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那么普通一本的学生如何追平差距?

最好最普遍的方式就是考研,如果你考的比985普通学生考的学校还好,有更好的平台,不救拉平差距了么。再选一个不挑一本的企业就可以了。反正得付出更多努力才行


边走边看的羊叔




你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冰山一角罢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把高学历、高文凭作为筛选简历的指标了。比如华为、阿里、百度、小米等知名企业,几乎都是公开化的表示:非211/985毕业的学生不要。

去年苏宁在广东工业大学招聘,其HR公开表示,管培生的岗位只面向一本、211/985的毕业生,而作为二本院校的广工是没有机会的。这还是在广工提供的招聘会场,竟然也能如此嚣张。



去年长安汽车在重庆大学招聘,发现其相同岗位的薪资待遇竟然比不上川大的,被揭穿后,其HR竟然大肆喧哗,重庆大学没有四川大学好,因为川大的高考录取分数更高。

其实这些现象越来越多了,比如我所处的公司明确要求应届生一定是211/985毕业的,我所处的部门要求一定是211/985毕业的硕士。



公司如此要求无非是出于两个原因。

1、按照概率来看,211/985毕业的学生通常会比普通院校毕业的优秀,当然普通院校也有很厉害的人物,比如马云。

2、节约招聘时间和成本,利用提高学历门槛筛选简历,直接在高学历候选人中去挑。

当年高考不努力的结果导致了找工作的尴尬。


用户69240191446


论第一学历的重要性。这个问题从过去一直到现在,问题一直都在啊,说实话我觉得不公平,因为我就是非985的毕业生啊,但是如果你是985的高校毕业生,你觉得没什么,很正常。如果你是招聘单位呢,千千万万个学生应聘,你会怎么办,野鸡大学和重点大学,你选哪个?

从源头看起,为什么家长都期待孩子们考上985高校?为什么你愿意高考得高分,不就是想上好的大学吗?为什么我们都想挤破头进重点大学?因为好大学就是好大学啊,各方面师资条件暂且不说,将来找工作就是一个门槛啊,好大学出来的不一定是好学生不假,但是不好的大学出来的也不一定是好学生吧。如果我们作为招聘单位,重点大学里的优秀学生和非重点大学里的优秀学生,我们会选谁?

说实话,很多招聘单位喜欢重点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是用来撑门面,他们确实是厉害,有资本吸纳重点大学毕业生。另外一方面,大部分重点大学出来的高材生能力方面确实是强,进入工作单位做什么都很上手,用人单位尝过这样的甜头,有这种想法在所难免。有的单位就是这样,招聘的时候,直接点名国内外著名大学毕业生,我投了N多次了,初审从来没通过过,硬碰硬,没用。我只能是选择那些可以吸纳我,接受我的学历的单位,互相选择才最好。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在看不惯的同时,也要注意提升自己,努力把自己的简历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讨人喜欢,如果学历上过不了,那就选择那些能够接受你学历的单位,总有一家适合的单位是属于你的。


送你一首小诗歌


大企业偏爱名校毕业生,这众所周知。在招聘过程中,大企业将非985大学的毕业生简历直接扔掉的情况,我个人觉得这其实再正常不过了。


这就好比一个高富帅的小伙,在相亲的时候,也一定会优先选择白富美的妹子来交往了解一样。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无奈的现实。众多非名校毕业的兄弟姐妹们,你气愤也好,嫉妒也罢,但都只能默默接受而已。


职场有职场的规矩,职场有职场的标尺。面对每年几百万的毕业生,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想招到专业过硬、能力出众,性格豁达,品貌出众的毕业生。那什么样的毕业生才会这样呢?没有人知道!


所以,与其去猜测,不如划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学历的高低和毕业院校的高低。于是,985的院校毕业生就比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吃香,高学历的硕士生就比本科生吃香。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它的逻辑很简单,能够考上985院校的学生,一定很聪明,如果不算特别聪明,至少也特别认真刻苦,否则,这些学生靠什么考上985院校的啊!


那对于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这个问题如何破解呢?我认为是两条路:第一条,就是提升你的学历,比如读研或修双学位;第二条,别在一棵树上吊死,另寻其他企业求职。


要知道,每年985院校毕业的人数,大概只能占到当年大学毕业生的1%左右,还有很多不错的企业,也在等着优质的毕业生作为新鲜血液补充进企业中去。只要抓住机会,进入大企业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很多大企业,也并不是只招985院校的学生,至少211院校也是可以的。有时候,在特定行业内部,还可以再放宽一些,那些行业领域非常有名的双非院校,也会被大企业招聘走的。


例如:对于IT行业的大企业来说,如果只招985院校的毕业生,那北京邮电大学这所只是211院校的毕业生,不就漏掉了吗?但是,北邮的毕业生对于这些互联网巨头而言,那是相当喜欢的。所以,只要读到行业内的名校,哪怕不是985,也不用担心就业问题。


总之,职场之路,学历只是敲门砖,最终能否得到一个好前程,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能力说话。读一个985,可以比别人的起点更高一些,读一个非985,只要跑得更快一些,同样可以赶上985毕业生的脚步,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雪天惊雷,欢迎关注我并与我交流互动,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雪天惊雷


杰叔要说的是:非985大学的简历如何不被扔?

985只是名企筛选的其中一个关键词

名企筛选简历有985、211之类的关键词,但还会有其他关键词,比如拥有xxx证书、熟练xxx技能,英语口语流利,xxx大赛获奖者,这些关键词你能有一个就会让HR亮眼,有两个就会让HR亮瞎眼,他们立马就会向你发出面试邀请。

你有名企实习经历

比如申请财会方向职位的:毕马威实习项目与精英计划、安永校园大使与寒暑假实习生项目、德勤实习生项目与德勤俱乐部,普华永道发现之旅、Leap学生俱乐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有的公司更看重这些关键词,甚至比985还重要。

你在技术(专业)有深刻见解,直接得到内推机会

虽然你在双非普通学校学习,但不妨碍你瞄准一个技术或专业方向深耕钻研,你在相关专业技术论坛上很活跃,经常发表自己的文章观点与实操经验,那些大咖大牛会直接给你内推的机会,你的简历直接就摆在了HR总监的办公桌上,秒杀那些用985筛选简历的人。

举个例子,莘皓旸是一名普通高校的大三学生,他回答了互联网大佬的一个问题,结果直接收到了该大佬公司的面试邀请。后来他10天入职滴滴快车团队。莘皓旸说:

“自从我在pmcaff上面开始产出文章,基本面试就特别简单了。起码面试官知道你是长期对产品问题有思考的。自从我把pmcaff的二维码贴在简历上之后,一个知识付费领域翘楚产品,一个北京巨头公司在面试过程中都表示想要我。面试滴滴的时候,面试官一上来和我说,看了我在pmcaff上面写的文章,感觉很有水平,所以在面试之前也知道了我是一个大概什么水平。”

你需要做的是:从大一开始研究招聘启事,然后用三年的时间,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量身定做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考该考的证书,做该做的实习,磨砺自己的金刚钻,最后才能揽到瓷器活儿。

既然出身不好,就要绕开出身问题,东方不亮西方亮,我很丑但我很温柔!一样能够赢得名企HR的芳心!

加油吧,双非院校的小朋友们!


杰叔职商


在全日制本科中,分为一本、二本,现在许多省份的三本已经取消了,全部归成了二本。一本的录取分数线中数985、211最高。许多高考班还会喊出“天王盖地虎,全上985;宝塔镇河妖,都上211”的口号。



为什么企业会这么重视学历,尤为看重985的人才呢?

985的大学中,科研条件、学术氛围必然是优于普通大学的。高考时能考上985高校,必然是因为其学习上刻苦努力,全面发展不偏科,对于学习内容善于总结背后的规律,严格要求自己等等。

这样的人进入了优秀的院校后,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明确的规划,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借助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自己的专业方面会更加大放异彩。 等到毕业后,进入了工作,工作上也会得心应手,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远超普通院校的学子。

而普通院校的人因为高中时天资平平,或许是单纯地靠感动了自己的低质量勤奋,死读书考上了很普通的大学。在大学里也受身边人的影响,一日一日的混了过去,勉强拿到了毕业证书。到了公司,对于工作也大多只做到60分,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

但是,这都是绝对的吗?

985院校里也会有那种没有目标、没有野心、自制力差的人或者只会学习,自理能力差的巨婴,普通院校里也有一部分自制力强、执行力强的优秀人材。

用学历来定义人,是件不太公平的事。

可是作为企业,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选择了这么做,我们也无能为力。

不过普通院校的人也不能就此放弃,比学历更重要的是能力。

充分利用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绝大多数企业都会向你伸出橄榄枝。且工作几年后,在招聘时学历的重要性会越来越低。


作者简介:贺嘉老师,长江商学院CEO班演讲教练,教过1000+高管的演讲,现在想带你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


贺嘉


记得一个段子:一个三本生的简历被招聘HR扔出来,说了一句,今天你瞧我不起,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这个三本生发奋图强,成了大老板,然后收购了那家曾经羞辱过他的小公司,第一件事就是开除当年扔他简历的HR。解气不?!其实,当那个三本生收购之后,他也会要求招聘HR进行简历筛选的。屁股决定脑袋。

这句话来源于一段求职节目中,某名企HR的“肺腑之言”。只是这句话“非985大学的简历我们直接扔”,被人们单独摘录出来开始声讨。企业有用人权,名企有“歧视权”,谁让你们乌央乌央求着上门的?人家给高薪就不允许人家挑挑拣拣了?有本事你别去应聘啊。招聘门槛设置985毕业生,不属于学历歧视,只要是企业根据岗位需要合理设置学历和专业,就不算是歧视,这与性别、年龄、肤色、地域不一样。

这句话虽然非常刺耳,但是你想一想,现在每年1000万应届毕业生输出能力,本科生早已“水汪汪的”,一到毕业季,应届生就像大水漫灌一样。那些待遇优厚的企业,招聘门槛自然“水涨船高”,有权在茫茫人海里挑挑拣拣。在人才供大于求的情况,名企设置985名校生门槛,也是一种高效、简洁、成本低、预期好的招聘措施。

其实,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现在是供过于求,如果有一天供不应求的时候,应届生照样对企业挑挑拣拣。比如,南方一些工厂闹用工荒,不加薪就招不到人。这是最简单的市场机制的游戏规则。再说,真正的顶尖985名校生,人家国内的名企,看都不看,直奔世界500强外企去了。企业和应届生之间,鄙视链是客观存在的。

大家也不要责怪这位HR。无非是她讲出了真话。这也反映这个HR的素质一般,如果把控好,是绝对不能说出这样话来的,这种话只能做不能说。你扔了就扔了,但你说出来就是你的不对了。实事求是的讲,一些门槛高的企业,都是这样筛选简历的。简历实在太多了。通过简历看出“高分低能还是低分高能”,这是不可能的。与其这样,不要直接扔掉,从985里的简历选那些靠谱的,效率高、概率大、成本低。

这位HR的“非985的简历直接扔”,确实带有严重的歧视感。不要真的有本事的人,是不会在乎这种嘴脸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将来混好了,回来收购你。其实,不是名校生,为什么非要去名企与那些名校生PK呢,为什么要拿自己的短处去PK人家的长处呢?这是不明智的行为。比如,你一个三本生非要去华为与清华IT博士PK,就为了不服气?真的犯不着。你就算进去,看着一大片清华博士,你先天性丧失了跑道权利。

作为HR,当然要高效率地完成面试人选的推荐工作了,我们专业术语,就是网格筛原理,就像挑苹果,网格大一些,小苹果就掉下去了。剩下的大苹果,可以卖个好价钱。再说,高考就是人人骂、但离不开的第一道网格筛,已经替HR筛选一次了。那么,会不会有高分低能的人,当然有,还有面试环节去发现吧。

作为普通本科生,神经没有必要这么敏感,找好自己的定位,选择一个匹配的公司,先努力干几年,等你有了技术实力了,还有那么多的社招呢。社招相对来说,更看重实践能力和行业内口碑了。如果你真有实力,再去那些名企应聘部门经理或技术总监吧,有什么“报仇心态”,到时候再说吧。真到了那个时候,你的心态也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