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两大帝国的决战,金国超过100万军队,为何一败涂地?

哲爱艳


《元史·太祖纪》记载,成吉思汗临终时曾留下遗言曰:“金之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驰援,人马疲敝,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 。这是成吉思汗伐金16年的经验教训之总结,他希望其继任者利用宋、金间累积已久的矛盾,借道宋境攻金,把用兵的重点转移到金国西南,然后直捣金都汴梁(开封)。

1229年秋,窝阔台即大汗位,从幼弟托雷的手里接过原属成吉思汗的护军万人以及象征大汗一切权力的苏鲁锭长枪。即位不久,他便欲继续伐金,完成父汗未竟之业。《蒙古秘史》记载,他对察合台说:“我坐了父亲现成的位置,别人会说我凭什么本事。你若赞成,我们去伐金如何”?察合台当即表示同意。就这样,窝阔台即位一年后便迫不及待地亲率蒙古大军南下攻伐金国。

窝阔台发起的灭金之战,基本上遵循了成吉思汗临终前制定的方略。《元史》记载,公元1330年秋高马肥之际,蒙古军大举南侵,大军进入山西境内 ,一举攻破了天成堡等要塞,后强渡黄河,并连陷蒲城、韩城等军事重镇。

彼时,金国平章完颜合达、参政移剌蒲阿率兵守阌乡(河南灵宝以西),以拱卫潼关,蒙古军久攻不下,遂撤围西去围攻陕西凤翔。次年正月,金哀宗两次急诏命合达、蒲阿兵出潼关解凤翔之围,二人均不从命。4月,凤翔府被蒙军攻克,金军被迫放弃京兆地区,将居民迁徙至河南,潼关以西的大片土地尽失。然而,潼关仍被金军严密把守,蒙军久攻难克,损失不小。

有个金国降人向托雷献策“出宝鸡,入汉中,不要一月便可抵达唐、邓”,托雷转告窝阔台汗,遂被采纳。窝阔台兵分三路:大将斡赤斤率左路军由济南西进;托雷领右军出凤翔渡渭水,经宝鸡入小潼关,然后假道宋境,顺汉水而下;窝阔台自统中军自碗子城(山西泽州)南下,再由洛阳出击。三路军约好次年春会师并合围汴京(金都)。之后,窝阔台率中路军围攻金国河中府(山西永济)。12月,河中府沦陷。1232年初,窝阔台军渡过黄河,屯驻于郑州城外。

托雷右军先锋按竺迩在1231年秋兵入宋境,接连攻下宋阶、凤、成、西四州和天水军,接着用武力攻破七方、武休、仙人三处关隘。其后快马加鞭深入金国境内,方才派搠不罕赴宋营商议借道伐金一事。宋将张宣愤恨蒙古人不宣而战,且无端攻破宋五州三关,于是设计诱杀搠不罕。托雷以此为借口,纵兵攻入四川境内,蒙军大肆攻城拔寨,烧杀抢掠。迫于蒙古军施加的巨大压力,驻守兴元的宋将只得让开大路,并派人引领蒙古军出饶风关。

拖雷部右路蒙军从金州(陕西安康)东进抵达湖北境内,连下房、均二州。12月,兵渡汉水,顺利抵达邓州境内。此前,金国朝廷已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两军调防邓州,金军在邓州西南的禹山险要处设20万伏兵,以逸待劳,想一举击溃远道而来的蒙古军。拖雷部蒙军不足4万人,金军人数虽占优,但心存畏怯,不敢主动进攻。拖雷见金军人多势众,又占据有利地形,便偃旗息鼓,悄悄散开队形避开金军伏击圈,主力往北抄掠金军后方,只留少数兵马聒噪佯攻,迷惑金军。

史载,1232年正月,完颜合达察觉到蒙军主力转移,害怕其乘虚进攻汴京,也跟着北撤。托雷沿路攻城略地,连下沁阳、南阳、方城诸县,所过无不残破毁灭。金国追兵人多臃肿,行动迟缓,数日后又粮草不济,三军乏食,等辗转到了钧州 (河南禹县)地面时,已人困马乏,士气低落。

蒙古军早已在此列阵以待,但战术灵活的托雷并不与敌正面接战,而是派小股骑兵不停地袭扰,使金军无法休息 。托雷实施拖延术,以等待窝阔台亲率的中路大军前来会合、支援。此时的窝阔台已经攻占郑州,他已派人和托雷取得联系。该年正月14、15两日,鹅毛大雪从天而降,寒冷刺骨,金军缺衣少食,饥寒交迫,困在距钧州20里的三峰山脚下,大军进退失据,士卒面无人色,口出怨言,基本丧失了战斗能力。

惯于寒冷气候的蒙古军则装备较好,而且蒙古军作战从不需要后勤补给,常以马乳、马肉甚至马血为食,窝阔台派来增援的1万余骑兵也已赶到,托雷大手一挥,下令蒙古军奋勇出击,金兵一触即溃,纷纷逃命 。史载,是役蒙军奋击金军“大破之,追奔数十里,血流被道,资仗委积,金之精锐尽于此矣”。三峰山之役,金国数十万精锐几乎全军覆没,金平章完颜合达在逃往汴京的路上被蒙军俘虏。参政移剌蒲阿率数百残兵逃入均州城,不久城陷被杀。

三峰山战役结束后,形势急转直下。金哀宗调潼关守将徒单兀典、完颜重喜等率兵来援。徒单兀典等人欲救邓州,一路不断遭蒙古军截击。到河南卢氏县以北时,被蒙军主力围困,完颜重喜意志崩溃,率先投降,旋即被杀,不久,另两位主将也被蒙古军擒杀,十余万金军不战而溃,被杀以及失踪者不计其数。之后,河南十余州郡均被蒙古军攻占。至此,金国一百余万的常备军几乎全数灰飞烟灭。潼关援军被歼灭后,金都汴京被蒙古人围得象铁桶一般。4月,窝阔台、托雷北返避暑,留速不台围攻 汴京。

蒙古军围攻金都16昼夜,城中守军奋勇抵抗,给蒙古人造成了巨大伤亡。之后,议和不成,蒙军继续围困汴京。数月后,城中粮尽,又闹瘟疫,死亡90余万人,以致“京师人相食”。金哀宗见汴京已无希望,于是在1233年春天率部分大臣逃往归德。不久,留守的元帅崔立杀死枢密院副使完颜奴申,献城投降,速不台率军入城。

金国末帝哀宗在归德坚守数月,因悍将专权跋扈,内部矛盾重重,加上城中又闹起了粮荒,故而又逃奔蔡州(河南汝南)。经过几年苦战,蒙古人也深感疲惫,于是计划联合宋朝一起伐金。1233年9月,大将塔察尔率蒙古军逼近蔡州,他们在城外掘壕筑垒,日日耀武扬威。11月,宋将江海、孟拱领1万人马抵达蔡州,还给蒙军运来30万石粮食。此时,坐困愁城的金哀宗见敌我力量如此悬殊,自知无力回天,决心以身殉国。

《元史》记载,1234年2月19日(金天兴3年正月初9),蒙古军攻破蔡州西城。当晚,哀宗传位于宗室承麟。第二天,宋军已攻入南城,金军与之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金军残兵几乎全部英勇战死。金哀宗见大势已去,急忙悬梁自缢,即位才一天的承麟被乱兵所杀,立国长达120年之久的大金名实俱亡。


铁马冰河wu


1211年的野狐岭之战金国失败是否是女真汉化“金因儒亡”呢?蒙古以倾国之力9万人击败50万金国精兵原因何在?

要想全面了解金蒙两国决战野狐岭之战胜负原因,就需要从国君、盟国、军事等三方面去了解。

乌沙堡长城遗迹


先来看相关的史料记载

《元史 本纪第一》铁木真:

“五年庚午春,金谋来伐,筑乌沙堡。帝命遮别袭杀其众,遂略地而东……   六年辛未春,……  二月,帝自将南伐,败金将定薛于野狐岭,取大水泺、丰利等县。金复筑乌沙堡。   秋七月,命遮别攻乌沙堡及乌月营,拔之。   八月,帝及金师战于宣平之会河川,败之。   九月,拔德兴府,居庸关守将遁去。遮别遂入关,抵中都。”

《元史 木华黎传》:

“辛未,从伐金,薄宣德,遂克德兴。壬申,攻云中、九原诸郡,拔之,进围抚州。金兵号四十万,阵野狐岭北。木华黎曰:「彼众我寡,弗致死力战,未易破也。」率敢死士,策马横戈,大呼陷阵,帝麾诸军并进,大败金兵,追至浍河,殭尸百里。癸酉,攻居庸关,壁坚,不得入,遣别将阇别统兵趋紫荆口,金左监军高琪引兵来拒,不战而溃,遂拔涿州。”

《金史 卫绍王》:

“四月,我大元太祖法天启运驿武皇帝来征。遣西北路招讨使粘合合打乞和。平章政事独吉千家奴,参知政事胡沙行省事备边。……  八月,诏奖谕行省官,慰抚军士。千家奴、胡沙自抚州退军,驻于宣平。河南大名路军逃归,下诏招抚之。  九月,千家奴、胡沙败绩于会河堡,居庸关失守。”

《金史 独吉思忠》:

“三年,与参知政事承裕将兵屯边,方缮完乌沙堡,思忠等不设备,大元前兵奄至,取乌月营,思忠不能守,乃退兵,思忠坐解职。卫绍王命参知政事承裕行省,既而败绩于会河堡云。”

《金史 完颜承裕》:

“三年,拜参知政事,与平章政事独吉思忠行省戍边。乌沙堡之役,不为备,失利,朝廷独坐思忠,诏承裕主兵事。  八月,大元大兵至野狐岭,承裕丧气,不敢拒战,退至宣平。县中土豪请以土兵为前锋,以行省兵为声援,承裕畏怯不敢用,但问此去宣德间道而已。土豪嗤之曰:“溪涧曲折,我辈谙知之。行省不知用地利力战,但谋走耳,今败矣。”其夜,承裕率兵南行,大元兵踵击之。明日,至会河川,承裕兵大溃。承裕仅脱身,走入宣德。大元游兵入居庸关,中都戒严。识者谓金之亡,决于是役。”

从以上史料可得到的基本信息:

1、乌沙堡是1210年开始修建,1211年刚修建完毕,金军尚未部署完毕,成吉思汗就举国进攻;

2、蒙古和金军有三战:乌沙堡——野狐岭——会河堡;

3、居庸关是金军军溃而撤兵让给蒙古。


金国为什么50万精锐败给9万蒙古军之原因分析:

一、国君角度:金卫绍王优柔挂断、没有治国能力,不善用人,只是俭约守成而已。相比之下,铁木真的杀伐果断,金国在国君上就出于劣势。铁木真在听说是卫绍王继位时就说:

“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之耶,何以拜为!”

二、盟友:坐视西夏成为蒙古附属国。1209年,铁木真发动第三次攻打西夏战争。西夏派使者到金国求救:

“是春,西夏始为大军所攻,遣使求援,国主新立,不能救。大军至兴元而反,夏人恨之。时金国亦为所扰,势益衰,夏人遂叛,乃改元光定。”

西夏归属蒙古,不仅使金国失去了一个对抗蒙古的盟友,更让金国西部防御面临真空:蒙古军可以从西夏进攻金国,从而绕过金国所修建的1650公里金明昌长城和乌沙堡长城的双重防线

见图:

三、军事:

1、金国在1210年才开始修建乌沙堡防线,而且在开始修建时铁木真就派遣哲别率领骑兵骚扰,但金国还是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修建完成276公里的乌沙堡长城防线。这要归功于擅长工程的独吉思忠。

铁木真在金国刚刚修建完成、尚未完成布防时,就举国进攻乌沙堡长城防线。

2、乌沙堡防线有两个重要节点:乌沙堡和乌月营。铁木真集中9万人攻打乌月营,突破乌沙堡长城防线。如图:

乌月营被攻破,乌沙堡也就没有防守的意义。于是仅仅退回到山地地形的野狐岭。虽然蒙古军获胜,但蒙古军不得不休息1、2个月,才有能力进军到野狐岭。

即:虽然蒙古军突袭尚未防守完毕的乌沙堡长城防线,但战事也是从4月到6月底才攻下乌月营。可见乌沙堡防线并非没有效果,只是没有能够完全发挥。

乌沙堡长城防线被蒙古军突破后,独吉思忠被撤职,由完颜承裕担任主将。完颜承裕将乌沙堡、恒州、昌州、抚州等地的金军全部撤退到野狐岭。见图:

3、金国议和使者石抹明安投降蒙古,提供金军在野狐岭防线部署信息,让蒙古军对野狐岭方向了如执掌。

4、野狐岭并非一个点,同样也是一条约长44公里的防线:

如图:

由于蒙古军早就得知金军野狐岭防线的部署情况,蒙古军再次集中兵力攻打野狐岭防线的獾儿嘴通道,再次突破野狐岭防线。

金军虽然人数有50万,防线长;蒙古军人数虽然少,但集中攻打一点,就是以多击少。乌沙堡长城防线长276公里,平均每公里金军人数为:1800人。野狐岭防线长44公里,平均每公里金军人数为6800人(野狐岭金军防线为30万人)。

不出意外,金军防线再次被蒙古军突破。在被蒙古军两次突破方向后,金军士气完全丧失。完颜九斤在此战中战死。

4、蒙古军趁胜在浍河堡追击完颜承裕收集但尚未得到喘息的几万金军,进而进攻居庸关。

此战之后,在居庸关的金军基本被蒙古击败,于是蒙古军进攻居庸关。居庸关守将弃城逃。(木华黎传记录是驻守紫荆关的术虎高琪军不战而溃,才让蒙古军入关。)



综述

野狐岭之战金国以50万败给蒙古9万的原因有:

1、金国君主卫绍王完颜永济无能治国、用人不明;

2、卫绍王坐视西夏被蒙古征服,失去共同对抗蒙古的盟友;

3、蒙古在金国修建乌沙堡长城防线时就不断骚扰,在乌沙堡长城防线修建完成时,即刻举国进攻,不给金国部署防守的时间和机会;

4、蒙古军在乌沙堡长城防线和野狐岭防线两次使用集中兵力攻打虽然人数多但防线长而薄弱的金军,进而取得突破。

5、金国议和使者石抹明安投降蒙古,将金军野狐岭防线部署完全告知蒙古;

6、金国面对蒙古的进攻,只有一味的防守,而无进攻,甚至重新结盟西夏对抗蒙古的动作。消极防御是金国在军事上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一方面和金国君主的无能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女真人汉化导致思想上的保守。

总的来说,金国在野狐岭之战的失败,根本性的原因是在于金国君主的无能。而金宣宗放弃燕京迁都到汴梁,更是让金国完全失去了重建女真重骑兵的机会。

到了金哀宗时,通过重建金国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对蒙古取得了反击的势头。但失去了燕京,让金国难以恢复大规模的骑兵部队。虽然忠孝军2次击败蒙古骑兵,但毕竟数量太少,难以挽回整体局势。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金国50万大军惨败野狐岭,输的并不冤枉。

无论指挥官的指挥、整体战略、具体战术还是士兵作战能力,蒙古人都是完胜。

野狐岭战役前,金军有45万军队,蒙古人有10万。

但金军指挥官极为弱智,几乎相当于外行。

当时金军战斗力、组织、斗志都不如蒙古人,有的是兵力的优势。

正确的作战模式,要么集中优势兵力,和10万蒙古大军决战。

要么就是分兵一部分驻守要隘,消耗蒙古人的实力和补给,同时集中几十万精兵准备最后的决战。

但金军指挥官完颜承裕,莫名其妙的将主力部队分散成几股,分散驻守各地。其中,15万人作为后卫,根本不在一线,不能及时支援。

这样,不但金军基本处于光挨打不能还手的局面,还让本来优势的兵力荡然无存。

一种说法是,金军中大部分其实不是女真人,而是汉人。汉军其实无意为女真人卖命,军心不稳。完颜承裕怕将几十万大军集中在同一个地方,让汉军有力量篡权反咬。

所以,他不但将45万大军分散,甚至在野狐岭的20多万部队也分散驻守各处,没有集中。

这是智障一般的战略错误,简直不可思议。

结果,蒙古人集中10万主力,在野狐岭进行歼灭战。

野狐岭的地形是山地,很多地方不能骑马,这本来是对金军有利。

但蒙古人即便下了马,战斗力尤其是兵力非常集中。相反,防御野狐岭的金军分散,几万人几万人的被蒙古人吃掉。

此时金军早已不是满万不能敌的年代。随着近百年的相对和平生活,无论是汉军还是女真人的斗志极差。见前军被蒙古人歼灭,中军和后军就失去了抵抗意识,开始撒丫子要逃。

但又逃不出去,反而被蒙古人包围痛击,最终大部毁灭了。

金军逃出几万人,在浍河堡刚站住脚,几万蒙古骑兵就杀到,结果连逃也逃不走,全军覆没。

此战输的不冤枉,名义上的45万金军,其中只有30万参战,真正和蒙古人交手的不超过20万,也就是蒙古人的一倍,但金军又分散各地,那也就是没有兵力的优势。

其余的10万人,根本没有和蒙古人所长就撒丫子溃逃了,他们本来也没有作战的欲望,形同壮丁。

此战,金军损失20万,蒙古军损失2万多人。

尤其,金军损失了参战兵力的三分之二,但溃逃的部队还有10万,加上后卫的15万,仍然保持25万规模,还是能够继续作战的。

相反,蒙古军参战兵力10万,损失2万多人,相当于四分之一,也不算少,伤了元气。

这也是成绩山打完这一仗,就撤军的原因。

他明白,一口是吃不掉金国的。


萨沙


诚邀,如题。窃以为金朝对蒙古的失败与它完全的汉化有关!



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国家,公元1115年女真人首领完颜阿骨打在上京统一女真建立大金,正式起兵反辽,短短的十年间,女真人的铁蹄就把不可一世的大辽国打得半死不活,并于公元1125年灭亡辽国。后又南下攻破开封城,灭亡北宋,11世纪东亚最为强大的两大帝国接连被金国灭掉,由此可见金人的铁骑有多强悍!金朝鼎盛时期统治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国大陆淮河北部、秦岭东北大部分地区和俄罗斯联邦的远东地区,疆域辽阔。

变化发生在大金占领中原后

所谓成也风云,败也风云。女真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金银珠宝,丝绸瓷器,却也是这些东西腐败侵蚀掉了女真人。

女真一统中原后逐渐汉化,因为它们原有的奴隶制度难以统治中原汉人,但是女真人汉化后军队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练骑术和射艺。所以金国的战斗力其实早已经不堪一击,就像北宋末年的百万大军,在虎狼之师面前就是一只只绵羊。金朝的灭亡其实已经注定!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所谓的100万大军,那是注水后的数字。在野狐岭战役中,蒙古军队的人数是10万余人,金帝国投入的军队据说有45万人,但事实上,这也只是帐面上的数字,真实的人数,也不过十万左右。

当时的金帝国,已经建国一百多年,由于长期远离战争,金帝国的军队,实际上已被各种吃空饷、挂名、老弱充数、贪污腐败给掏空。换句话说,军户给政府提供的壮丁,通常绝不会是什么壮丁,而是随便打发一个老弱病残到军队顶差,更有甚至,直接大面积吃空饷,反正和平年代养这么多的军队也没什么用。

当时的金帝国军队,就是这种情况。总而言之,说起来那是动则五六十万,但真正能投入战斗中的军队实在没有多少,至于合格的士兵就更没有多少。甚至而言,就是把金帝国真能调集实打实的四十五万大军,也很难避免全军覆灭的结局,因为金帝国的军队早已丧失了野战能力。



野战之时,军队需要的是真正的战士,简单的人数占上风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换句话说,如果不是真正的战士,即便人数再多,对战役往往不仅没有多大帮助,反而还有可能成为累赘。

因为,在两军对垒时,这群人常常会成为敌人最先突破的地方,成为军队最先溃退的地方。如果一枝四五十万的军队,如果有十万、甚至更多人被敌人打得溃败,那这枝军队想不溃败能行吗?

这正是金军渐渐失去野战能力的原因。同样,这也是金军在野狐岭之战中全军覆没的原因。因为,金帝国的军队从来都是帐面上的数字,而实际拥有的兵力,通常不足在册兵力一半。

更关键的是,这不足一半实际兵力,能称之士兵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至于能称之为精锐往往不到十分之一。也就是说,金帝国的45万军队,实际上是万余真正的战士,夹杂在数十多万滥芋充数的的人中间。

这样的军队投入野战,就好象给普通老百姓临时发些武器让他们出城打仗一样,到时不要说与敌人搏杀,就是自己军队大部分人的恐惧气氛,投降、溃散的行为,就足以把整个军队给冲垮。



事实上,不仅仅是金帝国,其实每个王朝末年,其相关的军队人数就成了一件“皇帝的新装”,皇帝本人永远也不会知道真正的数字,各级官员和将领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不论哪个军事长官来接管军队,也不管他实际接管了多少军队,他都只会按照账面上的数字上报。

一切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一支军队账面上的数字是10万,那中央政府就得按10万人的数字发放军饷,如果某个长官一上任,就上报朝廷说军队的实际人数其实只有5万人,那这个长官肯定无法活着离开这枝军队。

因为,这意味着朝廷以后只会按照5万人的数字给这枝军队发放军饷,这位长官随便一句话,就削减这枝军队一半的军饷,他们还不炸了窝?如果这枝军队炸了窝,就算这位不被愤怒的士兵就地正法,也会让皇帝法办的。因为,不杀他,怎么向广大奋战在第一线的官兵交待?

在帝国边防、社会一片动荡之际,如果帝国政府真的去整顿军队,去核实真实人数,万一把军队给整得炸了窝,到时怎么办呢?如果真出现了这种后果,那可以肯定一件事,那些支持干这件事情,谁肯定会死无葬身之地。因为,不交出他的人头,估计是无法平息事态的。

在这种背景下,哪个官员吃了豹子胆敢干这种事情,所以大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帝国的军队一败再败,甚至全军覆没。谁也没办法解决,谁也无力回天。


我是赵帅锅


因为粮草!金国部队更多意味着相同的时间里消耗的粮草也越多。蒙古帝国与金国的战争前后打了20几年,这直接导致了金国内部完全崩溃,弹尽粮绝,在这种情况下被击败合情合理。当时蒙古骑兵在成吉思汗手里做了改革,当时的蒙古军在后勤部队上面十分先进,蒙古骑兵都是带着3~5匹战马,尤其是选择在产奶的季节,他们在这个时候出兵打仗,可以让马自己吃草,然后人再喝马奶当军粮,也就是说,一名蒙古骑兵既是战士又是后勤部队。而同期的金朝却采用传统的军队作战补给方式,一般来说一名骑兵战士需要5名普通步兵在给他们做后勤,如此一比较便可以得出蒙古军与金兵的粮草消耗量差距了。

其次,成吉思汗在创立蒙古军的时候还做了另外一个变革,以弓骑兵轻骑兵替代铁骑重装兵。蒙古军最犀利的武器是马腿跟弓箭,他们在打仗的时候不跟你近身纠缠,只用弓箭迎战,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退,仗着马腿轻便逃走,这种打法直接避免了传统战争里的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就是说,这是个战法上的改变,金朝的重装骑兵一直跟不上蒙古军,打起仗来主动权就在蒙古人手里。


优己


蒙古灭金之战,前前后后也打了二十几年,对于蒙古人来说,要想走出草原走向世界,金朝可谓是不可逾越的一座大山。蒙古与金对峙初期,金朝实力装备都优于蒙古,但到了中后期,双方形势开始逆转,原与金朝结盟的西夏倒戈向蒙古,金朝两线作战,疲于奔命,最终蔡州一战金朝走向覆灭。




在中国北方建立的政权中,金朝堪称一大奇迹。用不到百年的时间,先后灭掉辽朝和宋朝两大强国、并一次俘虏宋朝两位皇帝(宋徽宗、宋钦宗),中国历史上仅次一例。“人一满万,天下无敌”的女真人在最初,是蒙古人的一大噩梦。至蒙金决裂后,双方的实力比较依然非常悬殊:至卫绍王完颜永济在位时,金朝尚有人口近5000万,是蒙古人口的40倍,军队人数达百万以上,是蒙古军队的十倍。如此雄厚的家底却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即败的光光,着实让人可惜,哀叹。





蒙古与金朝是世仇,限于篇幅两国之间过往的恩恩怨怨我就不多说。直接说蒙古是怎么灭金的吧,蒙古伐金,前后花了五年时间做准备,在发起灭金之战前,成吉思汗首先解决的就是金朝的盟友西夏,早在成吉思汗南下前,西夏就感觉到了蒙古是一大威胁,因此夏金两国早早就开始结盟,蒙古于1205年、1207年和1209年先后发动三次对西夏的征讨,夏神宗力不能支,最后倒戈向蒙。金朝去一盟友,形势于己更加不利。1211年,蒙金之间第一场大战开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野狐岭之战”



“野狐岭之战”是蒙金之间的第一场恶战,双方都投入了倾国之兵。其中金朝共出动45万大军、蒙古以10万精兵迎战,此役胜负对两国都非常重要,金朝败则形势危怠;蒙古败,则无力再战。



此战蒙古兵分两路:东路由成吉思汗亲率,趋中都;西路由成吉思汗之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率领,趋金西京(今山西大同)。在关键时候金帝完颜永济临阵换帅,用宗室完颜承裕代替平章独吉思忠为主帅。蒙古军在攻下失昌州、桓州、抚州后乘锐气兵进野狐岭,双方开始在这里排兵布阵决一死战。

完颜承裕有先占野狐岭优势,命分兵把守各处险要关隘、严防死守坐等蒙军。成吉思汗以集中优势兵力寻找突破口,左军6万人于獾儿嘴(野狐岭北山嘴)猛攻金军阵地,后来的蒙古名将木华黎在此役更是身先士卒、亲冒矢石拼死力战。面对蒙军的勇猛冲锋金军几无招架之力,金朝野狐岭防线很快被打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完颜承裕的中军指挥部遭到蒙军的猛攻,他自身亦身陷包围,金朝失去了统一指挥开始自乱阵脚,在蒙军的左冲右突下,45万大军兵败如山倒。完颜承裕见败局已定,只得收集散兵往宣德方向逃跑。前方主将下落不明,庞大的军队失去了指挥,导致金兵军心涣散,纷纷逃走,一路蒙古人漫山遍野追杀,死者蔽野塞川,蒙古军乘胜追击,伏尸百里。野狐岭之战最后以金朝的完败结束。


野狐岭之战的惨败,胜负天平已经向蒙古转移,金祯祐元年(1213年)成吉思汗发起三路攻金之战,此战,金朝中都危怠,政治中心被迫南移,北方大片领土已尽陷蒙古之手。



成吉思汗发起的三路攻金之战是蒙古大军对金朝残余势力的又一场恶战,虽然在野狐岭之战金朝已经损失了45万军队,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金朝依然保存有一定的实力。七月,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军主力在怀来(今河北怀来东)、缙山(今北京延庆)与金军相遇,大败金帅完颜纲、术虎高琪所部十余万人,金军南撤,在居庸关严防,成吉思汗避实就虚,走小道奇袭居庸关。接着率主力南下袭破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克涿州,攻中都。此时,金朝内部发生政变,大将胡沙虎弑卫绍王完颜永济,改立金宣宗完颜珣。成吉思汗包围中都,宣宗被迫放弃中都,南下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金贞祐三年(1215年)中都在外无援兵,粮草绝迹的情况下沦陷,蒙军尽掠中都,大火月余不息。


最后生死一战,面对困守在蔡州城的金朝君臣,蒙古联络与金朝有灭国大仇的南宋出兵,联手灭金,此战对已经濒临亡国的金朝是致命的一击。



经过连续多年不间断的用兵,金朝实力大大受损,灭国在即。金宣宗死后,哀宗完颜守绪继位,这是金朝末期难得的明君,为了改变三面受敌的被动局面,哀宗谴使与西夏修和,对宋朝一改宣宗攻宋的愚蠢策略,谴使向宋晓以“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为了对抗蒙古大军,以兵数十万西守潼关一带,另派精兵20万沿黄河2000余里分4段坚守。于是,蒙、金形成隔河对峙局面。

金正大四年(1227年)成吉思汗于攻夏之战中病逝于清水县,临终时遗命借道南宋,绕过潼关以灭金。金正大八年(123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发起全面攻金战争,至金开兴元年(1232年)八月,蒙古军歼灭金军主力达15万人。经过二十余年的鏖战,金朝主力已经损失殆尽。绝望的金哀宗先后败走归德(今河南商丘南)、亳州(今属安徽),最后选择在蔡州(今河南汝南)背水一战。

即便是剩下蔡州一座孤城,蒙古人也不忘羞辱金朝皇帝一番,邀约南宋联合灭金。之前南宋拒绝了金朝“联金抗蒙”的建议,宋理宗在举朝“雪耻一战”的呼声下,以名将孟攻为帅,出兵2万联合蒙古灭金。1234年(金天兴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旧历正月初十,绝望中的金哀宗传位于末帝完颜承麟。十一日,宋军、蒙古军破城。哀宗自缢,末帝完颜承麟坚持巷战到最后力竭被杀,金朝亡。




轰轰烈烈、悲壮无比的蒙古灭金之战到此结束。蒙古灭金,前后共计花费了22年时间,金朝,是蒙古人走出大漠成天下霸主的第一大强敌,蒙古人最难打的仗不是三次西征,也不是灭宋之战而是悲壮而惨烈的灭金之战。金朝的顽强意志和君臣上下视死如归的精神让蒙古人胆寒,一日之间,两位皇帝一同殉国,五千年来未有之,金朝,一个值得我们尊敬敬佩的王朝。


大国布衣


大家好,我是烟雨醉逍遥,正在成为达人的路上,这问题我发表一些我的看法。

蒙古与金是世仇,曾经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被金人钉死在木驴之上,不但如此,金国每三年,就会利用草原诸部落的矛盾实施“减丁”政策,待成吉思汗统一诸部落之后,把目光投向了金国这个大敌。

虽然成吉思汗统一了草原,但与金国的实力差距很大,当时金国统治区域的人口达到5000万人,军队超百万,是蒙古的十倍不止,正如有人所言,“金国如海,蒙古只是一掬细沙”,这毫不夸张,然而事实是,在蒙古军队势如破竹,金军一败涂地,那么是为什么呢?

1,古代战争人数多少只是影响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里,出现过多次以少胜多的战争,比如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巨鹿之战,合肥之战,不胜枚举,而在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往往一直占据战争优势的是游牧民族,比如大明前期,朱棣五次征伐蒙古鞑靼诸部,威风凛凛,但没过多少年,土木堡之变,大明一败涂地,皇帝都被捉去了,而对方的兵力仅仅只有五万,土木堡之变又是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

2,女真族的汉化

女真族原来是在辽朝统治下的弱小民族,但女真人向来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人满一万,天下无敌",然而当女真族击败北宋占领中国北方地区之后,与汉族相融和,已然被汉化,在与蒙古军队作战之时,女真人早已不是百年前的女真人,安定的生活,使他们无论在身体上还是斗志上都无法与蒙古军队对抗。

3,蒙古的单兵素质极为强悍

蒙古人的生活很单调,除了喝酒吃肉,就是放牧打猎,他们的孩童只要能拿起弓箭,就开始学习射箭,与金国的士兵相比,蒙古士兵摄取的都是高热量的食物,使他们的身体十分强壮,不但如此,蒙古士兵的作战经验也更为丰富。

金国与周边国家的势力处于稳定阶段,在成吉思汗崛起之时,很少发生战争,但蒙古不一样,草原上的战争从来就没有断过,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全是打出来的,每灭掉一个部族实力就增长一分,被他灭掉的部族非常之多,比如克烈部,泰赤乌部,蔑儿乞人,主儿乞人,札达兰部,乃蛮部等等,灭掉这些部族虽然花费了成吉思汗许多年,但也使得手下的士兵身经百战。

4,战略上的失误

其实有很多国家和势力是有机会重创成吉思汗的,只是战略上短见造成了失败,成吉思汗虽然没有读过兵书,但却知道以优势兵力消灭敌人,而他的很多对手比如乃蛮人,花拉子模,以及金国却采取被动防御战术,让成吉思汗个个击破,如果他们集中优势兵力,与之主力决战,那么胜负还未可知,即便金军在野狐岭遭遇重大失败之后,还是能动员相当规模的军队,这也是成吉思汗选择撤退的原因。

5,轻骑兵的高机动性

成吉思汗被誉为轻骑兵之王,他所率领的军队清一色的骑兵,来去如风,他们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攻下一座城市,大肆劫掠,而金国则不一样,他们的士兵被分散到各个城市中,等集中好了,跑到被蒙古军队攻击的城市之时,往往蒙古军已经胜利撤退了,而他们的骑兵是不敢脱离步兵独自追击蒙古军队的,因为即便追上了也很容易被占据优势的蒙古骑兵一口吞掉。

6,制度问题

蒙古当时处于奴隶制,而金国已经进入封建制,虽然封建制比奴隶制更为先进,在各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但在历史上封建制国度就是打不过奴隶制部族,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曾经辉煌的西罗马被阿提拉给灭了,为什么呢?奴隶制的部族战争的目的就是劫掠,而封建制国度要考虑的事情可就多了,比如要发动战争,你的考虑子民的承受能力,物资够不够,大臣们的意见,周围国家的动向会不会趁火打劫?士兵的军饷等等。

在野狐岭战役之后,金国的各种矛盾顿时突显了出来,甚至出现了弑君的事件,加速了金国的灭亡。

总之蒙金两帝国的对撞,以金国惨败而告终,成吉思汗不愧为一代天骄,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无论谁与蒙古军队对抗都很难摆脱失败的命运,然而蒙古军队也并非不可战胜,比如当年在四川钓鱼城,蒙哥可汗战死了都未曾攻破,虽然这与钓鱼台的地形有很大关系,但却并不是决定性的,是当时川人用无畏的精神,保住了那座城市,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烟雨醉逍遥


蒙古人的崛起还是带有一点偶然性和运气的。蒙古人一开始在金人的压迫下生存,即使到了后来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这个时候军力也不过十万人左右,但是我们都知道金人在灭了北宋之后,统治了北方一个世纪了,人口数量发展到了5000多万,军队超过了百万。这个时候蒙古人还不及金人的四十分之一。军队数量不及十分之一。但是经过了数十年的蒙金战争,强大的大金竟然就被蒙古人灭掉了。

其实蒙古灭金,和当初的金国灭辽也是差不多的。一个处于上升期的民族打败了正在走下坡的民族也是可以理解的。

金人已经统治了北方,中原一个世纪了。金国灭北宋之后,开始迁徙到中原,金人已经是慢慢的由游民民族变成了农耕民族了。这个时候金人的战斗力明显是不如蒙古人了。一开始的金人:人满一万,天下无敌。但是到了中原之后接受了中原文化,缺少了草原部落的那种血性。

蒙古人一直受到金人的压迫,其实蒙古人能够团结起来,金人对他们的压迫可以说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说蒙古人从骨子里就反金人的,那么遇到金人时候肯定是士气高涨了。

蒙古骑兵确实太强大了,别说是金人,就是整个欧亚大陆上当时有谁是他们的对手了。不光是蒙古骑兵厉害,蒙古人也吸取了很多中原武器的优势,特别是在攻城方面。 本来蒙古人就擅于野战,在这之后又是增加了自己的攻坚能力。金人呢占领了中原之后就是依靠南宋每年给他的岁币,加上压迫北方各个民族,金人也是开始失去了原来的战斗力。

野狐岭之战也是蒙金之间决定性的一场战争,蒙古人以十万人消灭了金人45万的主力部队。经过了这一场战争,金人的精锐部队也就差不多没有了。这场战役可以说是不光是决定了蒙金之间的生死,更是决定了整个欧亚大陆上所有的民族的荣辱,因为在这之后蒙古人开始迅速的崛起,成为了欧亚大陆上不可战胜的神话,横扫了大半个欧亚大陆。

之后,金人就开始一路南迁,中都被攻破了,就迁到了南京——开封。之后也是只有坐等蒙古人打过来了。再向南就是南宋了,这个时候金国灭南宋肯定是不可能了,向北又是蒙古人,只有夹在中间被两面夹击灭亡。南宋联蒙灭金根本就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个时候的金国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了,南宋不出兵,蒙古人也是要把金国灭了。所以说在这场战役里,可说根本没有南宋的什么事。


中国历史研究所



金国100万看起来数目惊人,无坚不摧,可真正战斗力却很差劲,自古以少胜多的战术很多,从来没有那个帝国因为雄兵百万而避免灭国的命运,而恰恰兵力少新型力量却是改变历史轨迹的主力军。兵多只会当做保证,里面掺杂的水分很大,兵不精,将不良,也照样被打败,除元朝以外,历代历朝皆如此。


在蒙古兴起之前,辽金之战是鲜明的例子,辽朝拥兵80万却败在几万的的金兵手上,话说,女真满万,天下无敌。女真开始以部落制出现,保留有原始的猛安猛克制,在臣服辽朝的时期,他们一直受其压迫,盘踞在东北阿城这片边缘之地,由于长期被压迫导致他们最终爆发,一举打败了数倍的辽军,又挥师南下消灭北宋。可是什么原因导致金朝在数百年间安逸中变得颓废,导致历史重演,蒙古铁木真学他过去的样子,以区区10万击败了金朝近100万,那是因为他们选择时间很得当,金国和过去辽宋一样已进入百年国运,国力衰落政廷腐败,成吉思汗审时度势,刚好抓住了这一点。


草原一句话先长出来的耳朵没有后长出来的犄角坚硬,成吉思汗在攻金之战之前以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一定程度了解金宋形势,对阿骨打闪电之战及其崇拜,在摸清形势同时,还派间谍不断试探金国地形,布防和国力情况。成吉思汗之所以能下这么赌注,有么大勇气,并不是在实力,而在于报仇的勇气,他把打败金国作为一辈子的志向。


通过净州不欢而散的朝贡后,成吉思汗基本摸清了金国的情况,了解当初统治者碌碌无为,也代表金国强干弱枝,于是断交,还骂了中原皇帝一句:“我还以为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的原来是庸碌之辈。”


利用刚统一蒙古的劲头,精兵强将不缺的成吉思汗而言,开始时以试探性向金国开战,试试对手的实力。在经过偷袭南下的进攻中,金国北方防线瓦解,乌沙堡和乌月营被攻破,永济皇帝着急了,于是下决心展开决战,地点选在今河北张北,就是过去的野狐岭决战。


金朝为了拿出胜利的表票,狠心决心,抽出帝国一半兵力作赌注。达45万,可头子不行,用的是常吃败仗的完颜胡沙和高傲的完颜九斤。他们一再耽误战局,等蒙古摸清了底细后,才展开决战。完颜胡沙15万驻扎宣德作为后备,主力由常胜将军九斤统领,经过反复的厮杀后,由于低估对方,导致大败,蒙古几乎投入全部精锐,四子,四勇,四狗,四杰,悍将众多,10万倾巢出动。主力完败后,完颜胡沙望风而逃,逃到浍河堡被蒙古人全歼,自此金国50万大军就此被蒙古人消灭。


这次试探性进攻相当顺利,成吉思汗越来越胆大了,金帝一南迁,出尔反尔,立即发动战争,蒙古攻破中都今北京,占领了被金国放弃的北方大片领土,可是蒙金出现僵局,成吉思汗暂时放弃,西征花剌子模。


第三阶段的进攻,是成吉思汗儿子窝阔台发动的,窝阔台当上大汗后,为了完成父愿,御驾亲征,和弟弟拖雷南下,绕过潼关,分兵攻破金国,击败了金国近30万精锐。三峰山大捷,金国精锐尽失。成吉思汗听从郭宝玉意见先消灭西南诸夷再联宋灭金策略,利用大迂回大包抄,最终将金朝阶段性慢慢消灭殆尽。

对金朝如此,对西夏和南宋也是如此,蒙古习惯性的以少胜多战术,最终在历史上创造了战争的神话,被后来各个北方游牧王朝所效仿,在之后的鞑靼瓦剌挑战多于数倍的大明,最终大明不敌他们被一步步带向衰落。后来又让大清给用上派场,所以清朝也得到元朝的鼓励,才敢挑战近一亿的大明的,最后他正如元朝一样很成功,打败了100万的李自成,50多万的大明,50多万的大西,最终完成中原一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