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孩子發脾氣時,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

作者 | 吉吉


前陣子小葉子大鬧不肯上幼兒園,我忍住洪荒之力沒發火,全程好脾氣,事後也思考了孩子行為倒退的真實原因。

  可其實那天自己特別耗。

  當下為了處理事情,或許還能保持風度,但等孩子脾氣好了、又變小可愛後,我卻陷入了很深的低落:心裡堵得慌,無力、難過、五味雜陳啊……

孩子發脾氣時,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

  我的一個朋友說,她就是這樣啊。

  她說,有天自己下班回到家,發現4歲多、一向還挺乖巧的孩子莫名其妙過來打她,原來是奶奶見孩子摔倒,教他“打地板”,孩子就以為,自己也能隨便因為不爽誰,就用“打”的方式來報復,包括媽媽。

  她又氣又難過,好不容易忍住沒發飆、也明白這事兒並不怪老人也不怪孩子,但還是陷入了很大的內耗,有很深的挫敗感。

孩子發脾氣時,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

  當媽可能都經歷過這種“負能量”、電快被耗沒的狀態,及時去補個覺、聽個音樂、出去走走、做個按摩、尋求家人的幫助與支持,都是很好的緩和方法。

  但這並不能阻止我們下一次,繼續跟著耗。尤其如果你是個對孩子教育很上心、責任感很強的媽媽,當孩子發生了一些不良行為,我們更容易陷入自我反思、自我否定,想著一定是自己哪裡還沒做好。

  我就是這類人,虐啊

  在學習正面管教的過程中,有個活動對我幫助特別大,它說:當你學會了不把孩子的不良行為理解成是針對你的,你就不會因為他們的不當行為而自我否定(懷疑)了。

孩子發脾氣時,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

  什麼意思呢?

  當孩子發生一些挑戰行為,我們很可能會產生兩種信念與態度,第一種:

  “我告訴我自己,他們的行為與我的成敗有關,我是一個很糟糕的家長,我不是一個好家長,其他人會怎麼看我呢?我為他們做了那麼多事,他們怎麼還可以這樣對我呢?”

  如果是這一種態度,我們的感受更容易是挫敗的、急躁的、失落的。

  比如小葉子發脾氣,在這種態度下,我會想:我都做了那麼多了,一直在努力地“正面管教”啊,可孩子為什麼還會無緣無故大發脾氣,是不是我做得還不夠,我陪她少了?

孩子發脾氣時,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

  但如果內心可以有這樣的信念與態度:

“我告訴我自己,他們必須對他們自己的行為負責,他們需要自己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正在探索證明的價值和意義。我相信他們可以在犯錯和挑戰中,學會所需要的東西。”

  我的想法就會發生更積極的改變了。

  孩子發不發脾氣,可能與我們和孩子的互動方式毫無關係,有的時候是適齡行為、敏感期不同、挑戰也不同;

  有的時候甚至毫無緣由,“個性氣質”學說研究也解釋了:孩子天生就有自己的性情,她脾氣暴,不是因為我孕期曾發過脾氣影響的,也不是某次我可能沒管理好我自己就被她模仿了,而是——沒有為什麼,她天生的反應就會更強烈。

孩子發脾氣時,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

  就像未來要面對孩子上幼兒園、上學、未來離開家一樣,當孩子給我們挑戰時,我們同樣需要做出——“課題分離”。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去思考,下次如何能做得不一樣,但也要接受,孩子出現了挑戰和不良行為,不代表我們就做得不好。

  有多少內耗與低落,其實不是在感嘆孩子,而是因為自己在否定自己?

孩子發脾氣時,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

  最近有個朋友說,她運用了很多方法,發現自己在處理孩子洗澡的問題上,有點無能為力了,很難過。

  我告訴她,如果所有方法都失效,你需要的僅僅是:照顧好自己,還有——放過自己。

  如同孩子要為自己不去幼兒園的決定、向老師做出解釋;要為自己和小朋友產生親自衝突道歉……那些本來就是孩子自己犯的錯、選擇的“執著”,我們就不要往我們身上攬了。

孩子發脾氣時,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

  “放手”既是放過孩子,允許她去體驗、承擔,更是放過自己:人無完人,縱然你做得再多,也可能結果不如人意。

  換句話說,該心大時,心就得大

孩子發脾氣時,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臺,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