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紅繩”串起幸福 浙江德清64歲老人巧手編織新夢想

  • 新聞來源:中國新聞網
  • 點擊數:
  • 日期:18-06-06 12:59:13
“红绳”串起幸福 浙江德清64岁老人巧手编织新梦想

姚水仙手裡拿著一把梭子,在一根根線之間來回穿梭。 王鈺涵 攝

中新網湖州6月5日電(胡豐盛 王鈺涵)在浙江省德清縣禹越鎮,民間討媳婦、生孩子有一種習俗,就是編織“紅”繩串起幸福生活。說它是“紅”繩,並不是指紅顏色,而是它寄託著人們對紅紅火火、幸福美滿生活的期盼。今年64歲的姚水仙,從小就會編織這種繩子。近日,在姚水仙家裡,她給我們“秀”出了這門手藝。

只見姚水仙坐在板凳上,一頭將所用材料固定,另外一頭打個結系在自己的身上。手裡拿著一把梭子,在一根根線之間來回穿梭。

“你看,這裡一共有64根線,要想在繩子中間編出花樣要用8根線。”她一邊說,手上一刻不停,熟練地用梭挑起幾根線,再用一根白線壓實,漸漸地,繩子上的圖案初具雛形。每編出一個圖案,姚水仙手中的這把梭一共要來回9次。

“王”字、蘭花、“8”字、魚……伴隨著梭子的律動,一個圖案接著一個圖案地呈現,這根繩子上漸漸豐富多彩起來。

這些圖案雖然簡單,但都有美好的寓意。

“红绳”串起幸福 浙江德清64岁老人巧手编织新梦想

姚水仙展示自己的成果 王鈺涵 攝

說到繩子的用途,姚水仙侃侃而談:“結婚編這些繩子是為了捆起一床床的被子,孩子出生後,做一個‘抱襟’,再用這根繩子把孩子捆住。”捆住被子,代表著要把夫妻牢牢地“捆”在一起,幸福團結;用“抱襟”裹住孩子,是希望孩子不受涼,健健康康地成長。

在姚水仙的家裡,至今還留著十多年前孫子出生時,她親手製作的這個“抱襟”。她從箱子底下翻了出來,記者看到,其實就好比是在一床小的絲綿被上縫製了一條繩子,將孩子包裹住,露出手臂,然後繩子打結,再把腳底下捲起來,天冷的時候,孩子有了“抱襟”的保護,絲毫不會感覺寒冷。

如今,雖然許多婚俗禮儀都被簡化了,但還是有許多人對這些老傳統念念不忘。“我現在純粹是幫忙了,看著別人辦喜事,娃娃出生,心裡也蠻開心的。”姚水仙說,在她的記憶裡,村裡的婦女們人人都會這門手藝,但是如今,會編織這個“紅”繩的人已經不多了。偶爾有幾個知道姚水仙有這門手藝,依舊會找上門來要她幫忙。

不過,姚水仙馬上要忙碌起來了,在即將開園的萬鳥園風景區,她擁有了自己的手藝工坊,屆時將作為“傳藝人”的身份向遊客展示這門民間藝術。姚水仙說:“我沒想過要靠這根繩子去賺錢,而是希望大家能看到我編織的過程。接下去我也要看看能不能在繩子上多編一些花樣出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