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寻味中国:陕西秦岭深处的乡味——血粑粑,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


每到冬腊月间,在陕南秦巴山间的石泉大山里,家家户户都会做一种“黑暗”料理,这就是陕南乡村里的土特产——血粑粑,这种外表丑陋,黑的像煤球的食物是由猪血、豆腐、猪肉、调味料、烟和时间的完美融合而成,是乡味,是每个中池人挥之不去的乡愁。在陕南血粑粑也叫血馒头、血馍馍。

血粑粑的制作有着悠久的传统。把新鲜猪血加入猪肉、豆腐和调味料等充分揉碎搅拌,做成馒头状,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熏风干,烟熏的时间越长,腊香味越浓。血粑粑煮熟后,可切片做凉菜,也可做配菜与腊肉同炒,食用口感劲道、淳厚,唇齿留香。图为做了35年血粑粑的农妇颜礼清在晒血粑粑。

熏制好的血粑粑外黑内红,切成片后无论是蒸,或是加上酸辣子炒,都有鲜香柔嫩的味道,堪称上乘的特色美食。图为做了35年血粑粑的农妇颜礼清和丈夫叶仁富正在制作血粑粑。一家人靠着制作血粑粑的生意维持生活。“今年冬天做的少些,大概也有1500斤,要不是那些老顾客找着来,今年都不打算做的,干这个活路,一两个小时要添一次火,夜里一个整觉都睡不了,年龄大咯,干不动咯。”叶仁富感叹着。


每到腊月,颜礼清夫妇就开始忙活,颜礼清家做血粑粑用的豆腐是自己做的,颜礼清说,只有自己做的豆腐才能做出自己家不变的味道。

颜礼清将自家的土猪肉切成丁后加到血豆腐中。

64岁的颜礼清和丈夫叶仁富已经做了35年的血粑粑,在东沙河乃至整个中池都是出了名的做血粑粑的“师傅”。“我这手艺是从娘家带来的,二十多岁开始做血粑粑卖,开始东沙河还没有人做这个,都是到我这里来学了回去才自己做的……”颜礼清说。

来她家买血粑粑的几乎都是老顾客,大家都说她做的血粑粑实在、好吃、有嚼头,因为她用的材料都是上好的。

制作材料都是在农户家买新鲜纯正的猪血,用自家黄豆做出来的豆腐,还要优质的五花肉,加上上好的调料。

墙老屋里不间断的疙瘩火连熏半个月,再加上数天的风干晾晒,这样才能做出美味、上乘的血粑粑。是豆腐、猪血、猪肉、调味料、烟和时间的完美融合,是乡味,是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