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焦点|韩国首席妈妈:我把六个孩子送进美国顶级名校

互联网第一留学公开课——留学爆米花

焦点|韩国首席妈妈:我把六个孩子送进美国顶级名校

她被誉为“韩国首席妈妈”,将6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她就是

全惠星

焦点|韩国首席妈妈:我把六个孩子送进美国顶级名校

全惠星是一位在美国和韩国都享有盛誉的母亲:她的六名子女皆毕业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其中两个儿子曾在奥巴马政府中担任副部长级职务,被《华尔街日报》誉为“震撼华盛顿特区的第二代韩裔权力精英兄弟”;他们还是美国教育部选择的“亚裔美国人家庭教育研究对象”。

全惠星1921年出生于韩国首尔,在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就读时,作为交换生去美国迪克逊大学学习社会学,后取得社会学和人类学两个博士学位。她的丈夫高光林是韩国驻美国大使,两人先后共养育6个子女。

焦点|韩国首席妈妈:我把六个孩子送进美国顶级名校

先看一下她6名子女的学习经历:

大女儿庆信,哈佛毕业,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现任韩国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

大儿子京柱,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曾任马萨诸塞州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现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二儿子东柱,中学获得美国总统奖;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和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

三儿子洪柱,哈佛大学学业后,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后回到哈佛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之后受到耶鲁大学法学院的邀请,成为该学院首位韩裔客席教授。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曾出任助理国务卿,主管人权事务。

二女儿庆恩,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临床法学客席教授。耶鲁大学聘请的首位非白人的女性客席教授。

小儿子定柱,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获得了美术学领域的最高学位——MFA(艺术硕士)。

她到底有什么教育秘籍,能够让孩子个个学霸呢?

“训练”从小时候开始

全惠星对孩子的系统教育都是从3岁开始。与众不同的是,一切从锻炼孩子的身体开始的。大儿子京柱出生后身体较弱,一个月要跑医院十几趟。抱着生病的小宝宝,精疲力竭的全惠星下决心使孩子强壮起来。京柱3岁时,她制订了一套有些“残酷”的训练计划。

从秋季开始,她每天让孩子接触一次凉水,先是用凉水洗手,再洗胳膊。坚持一个月后,孩子渐渐适应了,就开始用冷水洗双脚双腿。虽然每次用冷水洗脚,孩子都会冻得尖叫,大哭大闹,但全惠星不为所动。冬天到了,孩子已经不怕凉水了,即使是0℃以下的气温,也敢于跳到冰冷的水槽里玩耍。

孩子的四肢适应了冷水,下一步就准备洗全身冷水澡了。第一次,全惠星把水温调到25℃,孩子并没有感到多么不适。第二天,她把水温调低了1℃,第三天,再调低1℃。一个月后,孩子已经可以承受冷水浴了。从那以后,小京柱再也没有发过烧。就这样,全惠星如法炮制,结果,6个孩子几乎从未得过什么病。

此外,全惠星查阅历史上的名人伟人传记,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这些非同寻常的大人物都是身体非常强壮的人。

为此,她制订了一系列“魔鬼训练”计划,让孩子们每天坚持3000米长跑。全惠星的大女儿、现任韩国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的庆信深有感触地说:

“在大学里,与同学们相比,我并不聪明,但强壮的身体使我能够在实验室里连续待上两天两夜而不休息,这是我成绩名列前茅的原因。母亲对我们进行的强化身体训练,就像给我们身体里安装上了一台超强马力的发动机,使我们能够长时间工作而不疲倦。

树立“大人物”观

目的明确,是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全惠星为孩子们制订的基础目标是:做大人物,会使你的人生更有意义。

她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会用一些例子来告诉孩子们做个小人物生活会如何不容易,人生会如何痛苦,以此来激励孩子们的上进心。全惠星非常反对这种做法。她的做法是:尊重小人物,争做大人物。

全惠星买来一本《林肯传》让孩子们阅读,然后,全家开会讨论读书心得。

她问:“林肯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孩子们回答:“他是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农民。”

全惠星说,林肯的父亲是一个农民,他做好了自己的农活,是一个成功的农民。但与他的儿子林肯总统比起来,他对世界的贡献就小得多。林肯的父亲想当一个农民,所以,他就成了一个好农民。林肯想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所以,他就成了一个伟大的总统。

愿望,决定了这对父子人生的差距。

为了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灌输更多的“大人物”印象,全惠星在假期里带着孩子们,从美国一路南下,沿途参观北美洲和南美洲著名人物的故居和纪念馆。每次参观完毕,都要连夜在宾馆里开讨论会,让孩子们发表看法。

通过这样的方法,孩子们渐渐对著名人物有了深入的了解,长大以后做大人物的种子自然而然地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撒下了。

全惠星要求孩子们了解大人物、争做大人物,但她并不要求他们非得做哪一种类型的大人物。

她认为,在人生的舞台上,孩子是自己剧目里的主角,只有他们自己才最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家长只起到一种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去给孩子们规定某一个人生轨道。所以,她的6个孩子长大后都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了不同的专业方向。

母亲是榜样

母亲的自我发展

全惠星说自我发展,就是在个人的职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妈妈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开发自我。要想培养优秀的孩子,就要先提高母亲的能力。母亲对一个家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母亲应该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一个均衡点。是否进入职场工作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承担的职责,能否积极主动地自我发展,有无能力排列事情的先后顺序,并解决家庭和事业相互冲突所产生的矛盾和困难。

她在自己的书里写道:

“ 记得在我的孩子即将进入高中的时候,我也面临过继续工作还是照顾家庭的选择。当时为了从财团那里争取到更多的研究经费,我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工作,并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在孩子面临升学问题,需要对话和勉励时,我仍然选择了孩子们。

社会学学会的活动刚好订在孩子正式开学的前夕,在我的专业领域里,这是非常重要的聚会,但是我几乎没有去参加过。

不要为了孩子牺牲自己

很多父母爱孩子至深,可能认为要一切为了孩子,无条件为孩子牺牲,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全方位受到呵护。但是全惠星觉得,作为父母关键在于如何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引导者,帮助他们看到未来、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要想成为最好的引导者,父母首先要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

为了目标,计划好自己的人生,日积月累、始终进步,并有能力去帮助和影响他人,方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仅仅有能力养育孩子,却没有能力引导孩子的父母,并不是合格和优秀的父母。父母的人生应该是完整的,不能被孩子所隔断。做到这点,会比无条件牺牲更难。但是,这才是真正爱孩子。

要保持沟通

全惠星在讲到孩子的教育方法时提到:我听过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一长大,就跟自己有隔阂了,什么事情都不爱跟自己说,而他跟同学、朋友却好像无话不谈。

遇到这种情况的父母,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到底是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孩子不跟父母沟通,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跟父母沟通没有意义。

一来,父母不理解他,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教育他;

二来,父母不能提出建设性或者启发性的建议。

如果跟父母说说心里话,父母总拿自己的经验大做文章,听不进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哪个孩子还愿意跟父母谈心呢?

好的父母要始终记住两个词语:

聆听,建议。

二儿子东柱在医大做研究员的时候,有个财团提出了研究课题,东柱积极响应,提出了一整套企划,但最后,研究费用却被在他看来比自己的企划案做得差的人得到了。东柱觉得自己的方案非常优秀,心里很不平衡,马上给我打来电话:

“那人提出的企划案跟我的性质相近,但是水准比我的差,结果我的研究申请被拒绝,他的却被选用了。怎么可能这样不公平呢?”

听到这话,我跟他说:

“东柱,不要认为这件事是你跟这个财团的最后一件事,要把它当做这是你们之间合作的开始。毕竟,最终的结果还没有定下来,你还有努力的机会。如果你真的对自己的研究项目有信心,就接受结果吧。不要在背后不满和抱怨,那样无济于事,别人也不会知道。去联络评价你研究项目的人,问清楚你的研究项目为什么被拒绝、不足在哪里、为什么没有给你研究费用,借此再次有条理地向那个人说明你研究项目的优点吧。”

听了我的话后,东柱特地从波士顿赶到华盛顿去找那个负责人,将自己研究项目的特点向他一一说明。最终,东柱得到了那个美国最大财团的研究费用,成功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个研究项目。

如果东柱当时没有再做尝试,只是一直在那里抱怨的话,肯定就失去了一次推进研究项目的机会。东柱说,我的建议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所以非常感谢我。后来,在他的同事们申请研究费用的时候,他也提出过同样的建议。

其实,我学习的是社会学,东柱学习的是医学,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专业。但是在学界中,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相似的,我也曾用这样的方法去申请过研究费用,好几次都取得了成功,所以才能够给孩子实质性的建议。

我自己非常珍惜这样的经验,不仅让自己有所收获,同样也能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我特别有做父母的成就感。

所以,我以我的经验告诉所有的父母,一定要让自己成长,不断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人生,解决自己人生中的问题。这样,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我们才能担当起一个有意义的角色,而不是陪着孩子一起发愁。

今天推送分享的是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的故事,其实世上每一位妈妈都是超人,她们用尽自己所有力气给我们最好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