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深圳房改60%是保障房,马光远说是历史倒退,果真这样吗?

6月5日,深圳市出台了《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是全国出台的第一个关于住房制度改革的方案。

深圳这次房改的核心内容,是将住房分为四大类:一是市场商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 40%左右,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二是人才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 20%左右;三是安居型商品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 20%左右,重点面向符合收入财产限额标准等条件的户籍居民供应;四是公共租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 20%左右,面向符合条件的户籍中低收入居民、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行业人员、先进制造业职工等群体。

这意味着在住房类别设计上,深圳未来住房市场的结构60%以保障为主,市场商品住房占全部住房的比例只有40%。

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深圳房改放弃了市场化的大方向,重新回到政府主导供应的格局,是中国住房改革的一大倒退,是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的。

果真如此吗?笔者认马光远们为代表的资本派和房产投资派才会付出惨重代价。众所周知,马光远一直是一二线房价的吹鼓手,其各种演讲站台的主要论调就是持续看好一二线城市房价。又一味鼓吹市场万能论,市场能纠偏房价,可是我们看到在这些吹鼓手的吹捧下,房价遑论下跌,就是上涨势态都抑制不住。

深圳房改60%是保障房,马光远说是历史倒退,果真这样吗?

当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就是行政垄断下的怪胎市场化,各种短视易变的调控政策造成市场预期混乱,扭曲供求关系;供应端垄断,销售端炒作,一个非理性的市场,不会有理性的价格。如何减少对房价上涨的预期,除了加大土地供应就是减少房子的投机性。

房子原本就跟医疗、教育一样是不能过度市场化的,它的民生属性远远超过经济属性。新加坡的住房模式才是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而不是空剩房地产和金融的香港住房模式。

深圳此次房改有以下几个地方值得点赞。

首先是人才安居房,这可比其他二线城市盲目让人落户有诚意,去深圳不是当接盘侠,去别的城市接盘侠概率很高。其次,深圳房改考虑到了基层一线从业者,其他地方只偏爱本科生和以上学历者,对熟练产业工人熟视无睹。

当然也有人说,政策房容易导致腐败现象。远有经济房腐败历历在目,一些开宝马、奔驰的关系户住在经适房里,而无房者只能望洋兴叹。近者,最近披露出的西安摇号买房政策,有权力关系的早早占据了资源,普通人买房太难。

但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因噎废食。这些可以通过技术层面去解决,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

现在的硬道理是一线城市房价不上涨,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