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关键财务分析指标》-存货周转率

一、资产营运(管理)状况

1、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 ratio

存货周转率,又叫库存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用于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即存货的流动性及存货资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业在保证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它是销货成本被平均存货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货周转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效率高,库存存货适度,存货转化为现金的速度就快;存货周转率低,则说明产品积压或采购过量,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存货周转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通过存货周转率的计算与分析,可以测定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是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的一种尺度。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越强,存货及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周转速度越快。

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

= ----------X 100%(存货管理) 或 ---------X 100%(短期偿债)

平均存货 平均存货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

平均存货余额 = -------------------

2

存货周转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销售收入”还是“销售成本”作为周转额,看分析的目的。如果分析目的是判断短期偿债能力,应采用销售收入。如果分析目的是评估存货管理业绩,应当使用销售成本。

(2)存货周转率不是越低越好。比如,减少存货量,可以缩短周转天数,但可能会对正常的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3)应注意应付款项、存货和应收账款(或销售)之间的关系。

(4)应关注构成存货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在产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正常的情况下,各类存货之间存在某种比例关系,如果某一类的比重发生明显的大幅度变化,可能就暗示存在某种问题。比如,产成品大量增加,其他项目减少,很可能销售不畅,放慢了生产节奏,此时,总的存货余额可能并没有显著变化,甚至尚未引起存货周转率的显著变化。

2、存货周转天数Days sales of inventory

存货周转天数是指企业从取得存货开始,至消耗、销售为止所经历的天数。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存货变现的速度越快。民间非营利组织资金占用在存货的时间越短,存货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次数)=计算期天数×平均存货余额÷销货成本

也即,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360/(销售成本/存货平均金额)=360/{销售成本/【(存货年初金额+存货年末金额)/2】}

存货周转分析指标也可用于会计季度和会计月度等的存货周转分析。将360天对应的计算数值转换为90天和30天分别对应的计算数值即可。具体转换可参考例二。

存货周转天数例一:

甲公司2007年度产品销售成本为200万元,期初存货为50万元,期末存货为30万元。则:

存货平均金额=(50万元+30万元)/2=40万元

存货周转率=200万元/40万元=5次

存货周转天数=360天/5次=72天

存货周转天数例二:

乙公司2008年6月的销售成本为80万元,存货期初额为150万元,6月当期存货130万元。则:

存货平均余额=(150万元+130万元)/2=140万元

存货周转次数=80万元/140万元=0.5714次

存货周转天数=30天(因为只有6月只是1个月,计算时按30天/月计算)/0.5714次=52.5天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应收账款等的速度越快。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而存货周转速度越慢则变现能力越差。库存的管理应纳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关乎企业资金链的运作。

存货周转天数意义:

存货周转天数这个数值是越低越好,越低说明公司存货周转速度快,反映良好的销售状况。该比率需要和公司历史上的数据及同行业其他公司对比后才能得出优劣的判断。存货周转天数加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再减去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即得出公司的现金周转周期这一重要指标。

存货周转天数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存货从入账到销账周转一次的平均天数(平均占用时间),存货周转天数越短越好。存货周转次数越多,则周转天数越短;周转次数越少,则周转天数越长。存货周转次数表示一个会计年度内,存货从入账到销账平均周转多少次。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越好。

存货周转分析指标是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可用来评价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还可用来衡量企业存货的变现能力。如果存货适销对路,变现能力强,则周转次数多,周转天数少;反之,如果存货积压,变现能力差,则周转次数少,周转天数长。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存货周转率是表明存货流动性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和评价企业存货购入、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的综合性指标。

它是企业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用存货周转次数和存货周转天数两种方式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次数=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 (1)

存货周转天数=360 /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360)/产品销售成本 ……… (2)

在对存货周转进行分析时,为了从不同的角度和环节找出存货管理中的问题,有必要对存货的结构进行分析。因而人们通常要分别计算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这三类存货各自的周转率,以确定它们对存货总周转率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在分析存货周转天数时,往往会步入下面的陷阱,认为:

存货总周转天数=原材料周转天数+在产品周转天数+产成品周转天数……… (3)

但事实上,这个公式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出,按公式(2)计算出的存货周转天数应为:

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存货×360/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原材料存货×360/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在产品存货×360/产品销售成本+平均产成品存货×360/产品销售成本 ………(4)

很明显,公式(3)与公式(4)的计算结果是不等的。原因何在呢?

存货的整个周转过程可分为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在供应阶段,存货的周转的方式是将原材料投入生产过程。因此,它的周转额就是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的累计金额。在随后的生产阶段,存货周转的方式是将已进入生产过程的在产品生产完毕并办理入库手续。因此,它的周转额是完工产品的累计金额。在最后的销售阶段,存货周转的方式是最终将产品销售出去。因此,它的周转额是产品销售成本的累计金额。

从每个阶段的存货周转可以看出,每阶段的存货周转额,是各存货周转完成时的累计金额。上一阶段存货每次完成的周转额,先是转化为下一阶段存货的占用额,再转化为下一阶段存货的周转额。而由于各类存货周转的速度不一样,其从占用额向周转额转化的进度也就不一样。因此,上一阶段存货周转额向下一阶段转化只是实现下一阶段周转额的条件。但它并不直接决定下一阶段的周转额。各类存货周转额与全部存货周转额之间只是存在相互重叠的关系,而并不存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所以,全部存货周转期不是各类存货周转期的简单相加。

公式(3)与公式(4)的计算结果不等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各类存货的资金周转额不同。

公式(3)中的存货总周转天数不能用各类存货周转天数的简单相加来得到。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各类存货周转天数与全部存货周转天数之间的关系呢?

可推论如下:

平均原材料存货=原材料周转天数×耗用原材料成本/360 ………(5)

平均在产品存货=在产品周转天数×完工产品成本/360 ………(6)

平均产成品存货=产成品周转天数×产品销售成本/360 ………(7)

将公式(5)、(6)、(7)代入(4)得:

存货周转天数=原材料周转天数×耗用原材料成本/产品销售成本+在产品周转天数×完工产品成本/产品销售成本+产成品周转天数×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成本 ………(8)

相当于:总存货天数= 原材料周转天数*a%+在制品周转天数*b% +产成品周转天数*c% 即加权平均数

通过这种对存货周转天数的分解,我们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出

全部存货周转速度受各类存货周转速度快慢和各类存货周转额与产品销售成本(总存货周转额)的比例高低两个因素影响。前者慢,后者高,则存货周转速度慢;反之,则快。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公式(8)所揭示出的各类存货周转天数占存货总周转天数的份额,来确定工作的重点,加强存货资产的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