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慈禧太后,真的单纯的为咸丰帝守寡了几十年吗?

地球使用指南


单不单纯不知道,但自从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慈禧太后通过一些列眼花缭乱的操作,到最高掌权者,直到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她一直是寡居身份!(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历史上能干的女人不少,慈禧太后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百分百的女强人,但要说到男女之事,这是还真不好乱断,因为正儿八经的皇家史书上断不可能记载,流传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宫里宫外道听途说的野闻。

至于其可信度有多高,是要打一个很大很大的问号的!

但既然说到这个话题,笔者曾在自己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平台上发表过类似的文章,不一定就是真知灼见,但作为消遣娱乐,似乎也能说道说道!

光绪七年,慈禧太后凤体不适,便传太医前来诊治,结果太医一波换了一波,来的时候都以为立功受赏的机会来了,走的时候内心都捏着把虚汗,为什么?

号不出来,还有太医号不出来的病?这都得对严重,这些太医就怕慈禧太后临了凤颜大怒,顺带着捎走他们几个。


宫里的御医不行,慈禧太后便传令各省督抚,进献名医为其治病。

要不说中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无所不能,还真有人不把这事当苦差事,不远万里赴京,为慈禧太后治病。

无锡有一个叫薛福辰的人,在号过慈禧太后的脉相之后,胸有成竹的就开起了药房子,轻而易举的就破解了让诸太医束手无策的怪病。

从薛福辰交代太监们的话里,断然1不可能知道慈禧太后的病情。但从药房里,却藏着大端倪,懂行的人一眼就能够看出,都是些补气血的药。

不但如此,还是女人流产后或者生完孩子后的大补之药,咸丰早没了,慈禧太后却有了身孕,说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不见得薛福辰的医术有多高明,但他的情商却的确胜过诸太医一筹。不能说的话变着花样说,看似简单,却难为坏了把脉的太医。


历史三日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最厌恶慈禧,但实事求是说,慈禧个人生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原因很多:

众所周知,慈禧太后之所以有权,主要是因为她身为咸丰皇帝的懿贵妃,后来的慈禧太后,同治皇帝的母亲。

如果不是有这个身份,慈禧太后就算有百倍能力,作为满清时代的一个女人,恐怕一生也只能呆在家里生孩子奶孩子。

那么,如果慈禧敢于胡乱搞男人,破坏了咸丰寡妇的名声,一定会遭到满清权贵的愤怒和抵制。

慈禧并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他毕竟得到满清权贵集团的支持,尤其上面还有一个地位更高的慈安太后。

如果没有这些人的支持,慈禧一样也得下台。

所以,慈禧不敢乱搞。



第二,慈禧身边监视者太多

熟悉满清宫廷的人都知道,皇太后这种尊贵人身边,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大量的宫女和太监跟随。

无论慈禧做什么,这群人都是知道的。

众所周知,这些太监和宫女中,颇有权贵大臣的耳目。慈禧如果真正搞男人,根本就无法隐瞒。



第三,慈禧没有机会乱搞

满清是有一整套制度的,比如晚上的后宫是不允许除了皇帝以外,任何不相干的男人留宿的。

夜晚后宫的男人只有必需守门的八旗侍卫和2个太医,一共只有七八人。这七八人是不允许随便乱走,受到太监严格的监视。其中太医都是七老八十的老头子,也没这个能力。

侍卫都是八旗清贵子弟,绝没有胆量做这种诛九族的事。

至于白天太后垂帘听政,则是同时见一堆大臣,当然也没有机会。



第四,慈禧自身比较在意这些事

慈禧对男女这种事,不太在意。这也和她常年守寡有关系。

有人认为咸丰死后,28岁的慈禧才守寡。其实,早在咸丰去世前几年,慈禧早已守了多年活寡。

一是咸丰身体差,二是咸丰对于权力欲望强的慈禧不喜欢,宠爱其他妃子。

就是因为早就守寡,到最后就成惯性了。

据说慈禧对于男人本能有种排斥,甚至洗澡时候都让李莲英之流的太监出去。


萨沙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有一个英国人来抢答,他便是《太后与我》的作者,此人生于1873年,与梁启超同岁,曾就读于牛津大学。来到中国之后,因为懂汉语和满语,当上了《泰晤士报》的翻译,后来又被大清国慧眼独具地看中,做了京师大学堂也就是眼下北京大学的教授,再往后去英国外务处做了专员。

就是这样一个人,1910年写了一部书,叫做《太后统治下的中国》,即《太后与我》,一上市即风靡世界,为什么?因为他说,自己29岁之际,曾成为67岁慈禧太后的情人。

这样一本书,这样一个说法,你信也不信?

其次来回答的,便是素有“鬼子六”之称的恭亲王奕忻。“鬼子六”是咸丰皇帝的异母兄弟,慈禧真正能掌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她与小叔子的联手,搞掉了几个咸丰托孤的辅政大臣,这才得以大权在握。也正是因为这种盟友关系,大家很自然地会以为他们有内幕,甚至有小道消息说:慈禧五十岁时还怀了个孩子,孩子他爹就是“鬼子六”。

老实说这个很难查证究竟有多靠谱,慈禧和“鬼子六”年龄相仿,咸丰死那会,慈禧才26岁,“鬼子六”也不过29岁,刚好是合适的一对,美女配帅哥,寡嫂遇到小叔,这恰好符合中国人“干柴烈火”,“养小叔子”的定义。当年孝庄太后不就和多尔衮有过这茬么?所以大家觉得很靠谱。而且如果慈禧不出这一招搞定小六,鬼子六又为什么要帮她?

当然最终,当小六子的价值被榨光,很自然地也就被一脚揣开。

另一个说法,是荣禄。这段故事更玄妙,说荣禄其实是慈禧的初恋情人,慈禧入宫之后,自然是断了念头。可许多年之后慈禧大权在握,可就想起这小子来了。

曾长期在慈禧身边的宫女德龄著《御香缥缈录——慈禧后私生活实录》一书说:“在慈禧没有给咸丰选去做妃子以前,荣禄就是伊的情人;后来荣禄仍克尽厥职地做伊的忠仆。他们两人中间的一番恋爱,却就此很沉痛地牺牲了。”

连宫女都这么说,感觉就很靠谱啊!

当然还有此外一堆男人名单,就有点荒诞不经了。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1861年的时候咸丰帝在热河去世,而临终前特意任命了载垣、肃顺、穆荫、等八个人为顾命八大臣,而且给皇后和皇太子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原本是怕孤儿寡母受欺负,但是这两枚印章却引来了宫廷内乱。而此时的慈禧虽然守寡了,但是她现在并不是注重儿女情长的时候,而是要稳定清廷的朝局。

此时不但朝廷里面的顾命八大臣企图在慈禧手里争夺权力,而且各地也爆发了起义,最强大的太平天国甚至都已经和清廷分庭抗礼,此时的清王朝岌岌可危,所以慈禧此时大部分时间还是用来稳定清廷的,覆巢之下无完卵这个道理慈禧还是懂的。

权利欲望极强的慈禧联合了恭亲王奕訢,两人一同发动了辛酉政变,用计逮捕了顾命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而此时的恭亲王也被升为议政王。而之后慈禧就在议政王的辅佐下,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臣,硬是将各地的起义给镇压下去了,成功的为清廷续命。

而此时国内起义被平定,鸦片战争也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胃口,内无大乱,外无纷争,此时的同治帝就开始为了摆脱慈禧的干预做努力,但是同治帝没干多久就死了,于是慈禧就立她侄子为皇帝,也就是光绪帝。而此时阿古柏侵扰新疆,沙俄出兵伊犁,此时的慈禧还是不能安定,于是就让左宗棠收复新疆,并且发动甲申易枢之变,将恭亲王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部罢免,开始了西宫独裁。

之后慈禧就开始准备她的六十大寿,而突然爆发了甲午战争,而之后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的列强开始瓜分中国签订《辛丑条约》,而之后的清政府就陷入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深渊,直到光绪驾崩,立溥仪为帝,而此时的慈禧也已经成了强弩之末,终于在1908年驾崩与中南海。

而且慈禧的一生先是和顾命八大臣争权,之后就是平定各地的起义,然后就是罢免恭亲王,最后就是对外的战争。一生基本上也没什么时间去看重儿女情长,因为那个时候一个不小心可能就身首异处,所以慈禧做一些事的时候还是有分寸的。虽然野史上记载了很多说慈禧的面首,但是也就李莲英和荣禄还可信一点,其他的就不值一提。


江郎说史


慈禧的私生活传闻很多啊。

她是个聪明的女人,况有一帮奴才忠心耿耿地为他谋事,总有办法解决自己的守寡问题的。

早在90年代,一位叶赫那拉氏的皇亲后代,根据家族中听说的慈祥故事,写了一本慈禧的历史,虽不登正史之高阁,但其中细节也不会凭空捏造,毫无根据的空穴来风。

比如他在书中举了个李莲英伺候慈禧沐浴的情节,就颇有看头。

大概意思是这样:

慈禧晚膳后必洗澡,一开始是宫女伺候,后来慈禧嫌宫女没有手劲,就招呼他最信任的李莲英过来。

慈禧不好意思直接召他。就先让李莲英在内屋静候,让宫女在外面把洗澡盆、水、花瓣泡好。然后打发走她们,说自己来洗。

然后招呼李莲英出来。

据说,李莲英开始时还扭扭捏捏,被慈禧瞪了一眼,就很快宽衣解,随老佛爷带入了浴房。

慈禧见他羞于动手,就扫了一眼他的下面说:“小李子,你又没有那个,怕什么?”

在慈禧的鼓励下,小李子拿起毛巾开始为慈禧搓背。

之后的情节就可以发挥想象力了。

作者说,从这天开始,小李子白天服侍太后,晚上与太后同榻游戏。

从这一轶事可以看出,李莲英等太监在解决老佛爷的寂寞守寡问题上,毫无疑问是具有热切的献身精神的。

其实,慈禧有普通女人的一面,也有政治手腕很硬的女强人的一面。

争权斗人是她一生的主业。

常言说温饱思淫欲,其实慈禧一生没有几天高枕无忧的日子,寡妇是私生活问题虽有,但她没有武则天的好时运,国破乱贼四起,内忧外患,宫廷内乱不止,养男人是比不上武则天了。

(史料参考《慈禧全传》等)


飞春读传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着能吸土!


这句话是说随着女人年龄的增大,对于另一半的需要越来越高。至于最后一句话,一是说到了五十,女人的x已经高到“站能吸风,坐能吸土”的地步。至于另一种说法,是说年纪大了,门有点关不住了。咸丰帝去世的时候,慈禧才二十六岁,去世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

Δ慈禧


咸丰皇帝去世后,大权就落到了慈禧的手中。别看是一个女人,但是却掌握着四万万人口。既然大权已经掌握在手上,一定会享受天下主人的快乐日子。在野史里面有着太多关于慈禧背叛咸丰帝的事情。

慈禧与荣禄

慈禧在入宫之前,曾经遇到过一伙流氓。就在千钧一发之刻,有一大汉突然跳出来,打跑了流氓。而这位大汉就是荣禄,而后来荣禄之所以成为满清十二大臣之一,就是靠着慈禧的提拔。

Δ慈禧
慈禧掌权之后,经常把荣禄招入后宫。一般晚上找他过来,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走。民间很多人传说荣禄是慈禧的面首,难道他们晚上在商量国家大事?还是荣禄在给慈禧做头发?可能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

慈禧与李昭庆

李昭庆其实是李鸿章的六弟,李鸿章打败捻军之后,带着六弟前来回复慈禧。李昭庆是安徽大名鼎鼎的美男子,慈禧看他生的帅气封他为侍郎,时不时的招进后宫。

李鸿章得知后惊恐万分,这是灭九族的事情。李鸿章劝自己六弟李昭庆自杀,李昭庆思前想后,死后李昭庆的尸体被抬回了老家。

Δ慈禧

慈禧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就守寡,死的时候六十多岁。经历了如狼似虎的过程,甚至是“坐吸土”的年龄。手掌大权肯定要享受后宫佳丽三千的日子,所以红杏出墙是比不可免的。


史之策


这是肯定的。

提起慈禧,人们就会想到她心肠狠毒、愚昧无知、嗜权如命、贪图享受、卖国求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千古罪人。



可她真的像人们说的那样坏吗?

其实并不尽然,没有慈禧,清廷这艘破船又怎么能支撑四十多年。要知道慈禧在世的时候,清王朝还是存在的。特别是她还曾向11国宣战,虽然最后惨淡收场,试问当时谁有这个魄力?还有如果没有慈禧的支持,光绪帝不可能搞变法。而维新变法本身就是一场闹剧,事后慈禧推行过一些新法。

当然她还是一个坏人,但是她始终在以一个太后的身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她必然在生活方面很谨慎,一个女人当权,如果生活有问题,传出去就不只是名声的问题了,而是关乎权力,社会的问题,她不能不小心。

其次,咸丰皇帝去世后,慈安还在世(一直活到光绪七年),并且作为后宫的掌权者,不可能不知道慈禧的秘密。慈禧的儿子当了皇帝,她的主要任务肯定是帮儿子巩固权利。



慈禧凭借着儿子夺得了权力,但是同治皇帝却英年早逝,她不可能不伤心,于是为了转移伤痛也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她把自己妹妹的儿子送上皇位。她对光绪帝有着特殊的感情,有时很严厉,有时却又很慈爱,只是反复无常。说道这里慈禧的大半生就过去了,她要做的是不让清朝在她这里亡了,她要的是权力和儿子(光绪)的理解和爱。



而维新变法让她彻底发怒了,倒不是变法本身,而是康有为的计谋,包围颐和园,杀掉太后,归权光绪。她不能相信自己的儿子竟然会这样,她彻底伤心了。她兢兢业业地过了四十多年,没想到会是这样,她决定还是要她的权力。

此外在旧社会男权社会丈夫死后,女子必须守寡。普通人如此,皇家更是这样。

有人说慈禧的太监安德海是假太监,可是在安德海出宫被捉住,好事民众在行刑时脱去安德海的裤子,发现是太监无疑。还有一个外国人写了一本书说他是慈禧的情夫,结果书中漏洞百出……



因此慈禧肯定是为咸丰帝守寡了四十多年。

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林小野


说起慈禧太后,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后人对她也是褒贬不一。慈禧在她有生之年就经历了丧夫之痛和丧子之痛。所以她也是一位可怜的女人,你们说是不是?慈禧出身望族“叶赫那拉氏”,慈禧原名“惠玉兰”,所以一进宫就被皇帝赐封为“兰贵人”。而且由于当时的皇后无子嗣,再加上说慈禧的孩子又是长子,所以慈禧“母凭子贵”,她的地位后来一直扶摇直上!(慈禧)

那么皇帝死后,慈禧守寡几十年,私生活到底是如何度过的呢?

慈禧刚刚26岁时候,丈夫咸丰帝就驾崩了,就开始守活寡。26岁的女人可能在现代还没有结婚呢,但是对于古代女子来说改嫁是万万不能的了,也真的是很痛苦呀。皇帝死后她的儿子同治帝上位,为母亲赐号为“慈禧太后”,两个太后同时并存。


政治生涯上:守寡后,发动政变,一次扩大自己的权利

在咸丰帝死之前,为了让权力相互制约,设立了八位大臣与两个太后,而引起了慈禧的不满。她想要权利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可能这也是咸丰帝生时已经预料到的,恐怕慈禧权利专制,但是慈禧还是联合咸丰帝的弟弟也是位亲王发动了政变,废除了那八位大臣,充裕自己的权利。史称“辛酉政变”。(慈禧)

而大殿之上是不允许女人出现的,慈禧也深知这一点,又发动了一次政变,使自己可以垂帘听政,当然可不止听那么简单,皇帝已经成为了傀儡,决策者还是慈禧太后。在政治生涯上得到满足,而生活上的满足来自于哪里呢?


生活上:作画、写书法。晚年爱上了照相。

(慈禧的画)

慈禧为了笼络大臣们,就赏赐他们自己所做的书画,可以见得慈禧太后画画很有一手,而身为大家闺秀的她也是多才多艺。在咸丰帝生前就经常为他代笔批阅奏折,虽然这一举措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满,认为后宫女子不得干政,但是从中足以见得咸丰帝对于慈禧书法的肯定,事实也正是如此,慈禧太后的书法很是不错。

(慈禧太后书法,不错哟!)

慈禧太后在守寡的这47年中,除了与大臣们斗智斗勇争夺权力,就是练练书法,作作画来充实自己的深宫寂寞生活。



明明说历史


不好意思,可能要让提问者失望了,慈禧太后在正史中的确记载就是为咸丰帝守寡了几十年。至于一些野史中的花边爆料实在是令人诧异,把慈禧过分妖魔化的同时也是对历史的极大不尊重 。



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陷入了沉重的灾难。自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摧毁颐和园之前,刚接到战败军情,六神无主的咸丰帝只能带着自己的后宫女人们东躲西藏,在逃难之际不幸患上了重病,不久于避暑山庄驾崩了。在他死后慈禧和恭亲王等人通过辛酉政变掌握了清廷实权,从此开始了老佛爷统治下的大清王朝。

慈禧把对于亡夫的思念转移到了对于权力的渴望上来,也有着想力挽狂澜、名留青史的雄心壮志。作为宫廷里的女人,是不会像野史和影视剧中描述的那样荒淫,因为不只是道德上的谴责,更有制度上的约束。除了康有为等人在变法失败流亡海外后的恶意涂抹,还有民间写书人对宫廷轶事的主观臆想,极不符合史实。

(配图来自网络)我是纳兰谈史,欢迎关注互动。


纳兰谈史


慈禧27岁守寡,一直活到七十四岁,她也是肉体凡胎,也会有需求,这一点上其实男人和女人无异,漫长的岁月中,有没有点蛛丝马迹可寻呢?据我所知,辛酉政变后,肃顺被从宗人府大牢提出来押往菜市口问斩的时候,一路上破口大骂,骂谁呢?当然是骂慈禧和鬼子六了,此时押送囚车的负责人就是荣禄,肃顺就连带着把荣禄骂了,骂他和慈禧不明不白,荣禄让手下拿块破布把他嘴塞上,肃顺一会把破布吐出来继续骂,那个不堪入耳,沿街看热闹的百姓都听不进去,可以想见肃顺那嘴有多污。所以那个时候就有慈禧和荣禄的风言风语了,这一点是有历史记载的。

武则天对这事就不大在意,搞得她那几个面首人尽皆知,什么张昌宗,张易之,冯小宝之类的,冯小宝因为武则天移情别恋还放火把他监工的一座塔给烧了,武则天这都没杀他。这一幕后来拍成电影叫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武则天和慈禧的不同是前者重用娘家人,慈禧一直维护爱心觉罗家的统治权,对娘家人反而比较冷淡。这点上慈禧做的比武则天要好。

我的意见是,要慈禧洁身自好是不可能的,讲究生活品味的她不可能亏待自己的,我们不能以男人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处在权力顶峰上的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