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重慶涼麵:山城涼麵別具一格,擔涼麵!

重慶涼麵原是重慶夏季的麵食小吃,水面制熟後滾上麻油放涼拌食,如今已經擺脫季節的“束縛”,隨時可以吃到了。 在夏季,涼麵是重慶俯拾皆是的街頭小食,不僅麵館裡出售,各種麵攤攤、面擔擔也隨處可見,甚或自家門口擺上一張方桌,各種調味料擺好,加上一盆預製好的涼麵條,一個涼麵攤就開張了。

涼麵本是川渝地方小吃,雞絲涼麵大名鼎鼎,N年前,是隻有在國營的招待所才吃得上的(說句題外話,現在我仍然覺得那些之前在縣市招待所工作的廚師都是神一級別的人物,無論是白案、紅案都是手到擒來,做出的菜品、小吃令人驚豔,當時的“領導們”實在是太有口福了……)。記得之前曾討論過重慶小面的起源,談到源起擔擔麵,有時候我更認為小面與涼麵更為親近,重慶涼麵的調味料與重慶麻辣小面如此接近,不過就是一個多湯、一個幹拌;一個熱燙、一個涼爽而已。

重慶涼麵以前多為夏季的應時小吃,體驗過重慶夏天的人們想必知道“火爐”的悶熱,食慾不振的夏季來一碗涼麵實在應景!爽口、飽腹、開胃。涼麵攤往往還有冷串串、綠豆湯搭配出售,對一碗涼麵不夠過癮的食客來說,還有多樣選擇。現在很多面館已經可以全年吃到涼麵了

重慶涼麵:山城涼麵別具一格,擔涼麵!

重慶涼麵與重慶小面

之前未曾將小面與涼麵做過比較,直到看到人們探討小面與擔擔麵的關係,我也是因為重慶涼麵和小面均為素面才發現二者之間實在關係微妙。當然了,小面是熱麵條,涼麵是冷麵條,小面有湯,涼麵幹拌,這是他們最大的區別點。 但是在調味上,重慶涼麵與重慶小面實在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一種素面,但是做出來的味道層次重疊、麻辣鮮香,這樣的調味技術實在大妙,不同的產品同樣的十幾位原輔料,一碗麵條有乾坤,小面涼麵見分曉。

重慶涼麵的做法

重慶涼麵:山城涼麵別具一格,擔涼麵!

重慶涼麵:山城涼麵別具一格,擔涼麵!

重慶涼麵:山城涼麵別具一格,擔涼麵!

重慶涼麵:山城涼麵別具一格,擔涼麵!

重慶涼麵:山城涼麵別具一格,擔涼麵!

重慶涼麵:山城涼麵別具一格,擔涼麵!

主料:預製涼麵條。重慶涼麵同小面一樣原料使用的是水面,不過需要一道預製程序:需提前將麵條燙熟,瀝乾水分後用少許熟菜油拌勻、抖散,當每一根麵條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菜油後,放置涼透待用。

輔料:

綠豆芽焯水、過水後待用(一般是綠豆芽,也可以放喜歡的黃瓜絲、海帶絲等)。

調味料:紅醬油、醋、姜蒜水、特製紅油、花椒粉、芝麻醬、白糖、味精、熟花生、榨菜粒、香蔥碎

製作:稍大一些的拌菜盆放入瀝乾水的涼綠豆芽,取適量涼麵納盆,放入除香蔥之外的調味料拌勻,最後撒上香蔥即可。 本質上來說,重慶涼麵同雞絲涼麵一樣應屬於怪味味型,酸、甜、麻、辣、鹹各有一味,又相互融合,風味突出。但是在實際製作中,也有店家只取麻辣二味,這樣操作的話,相對來說就沒有那麼清爽了。

重慶涼麵:山城涼麵別具一格,擔涼麵!

重慶涼麵:山城涼麵別具一格,擔涼麵!

重慶涼麵:山城涼麵別具一格,擔涼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