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愛心不應被辜負,孩子的死也不應被消費

近日,微博和朋友圈內一篇“王鳳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在輿論掀起軒然大波。一時間,關於王鳳雅母親楊美芹詐捐的消息甚囂塵上,有作者喊出這是城市精英對鄉村的一次侮辱?

我不認為這是什麼城市對鄉村的侮辱,而且也沒必要上升到地域身份上說事。

我們在著急的宣洩情緒容易,可對於一個家庭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傷痕很難消弭。我沒有為楊美芹狡辯的意思,但一個剛剛逝去女兒的母親內心該有多悲痛,我們應該給予理解。虎毒尚且不食子,何況人母乎?如果能夠救活,他們有什麼理由放棄?難道眼眼睜睜看著孩子死掉能讓他們獲得快感?就像風雅的爺爺說的那樣“如果有治療方案能治好,我們不去治,我們是傻了是不是?”

至於民眾以及志願者質疑是否存在詐捐?是否存在用熱心網友捐給小鳳雅的錢去救她們的兒子一事,紅星記者曾採訪過鳳雅爺爺,據他稱,雅雅發病是在2017年農曆10月份,與網絡所說的去年9月發病並不相符。雅雅確診後,家屬通過水滴籌發起兩次網絡募捐,募捐金額共計3.8萬餘元,而非網傳的“15萬元”。而且雅雅一共五姊妹,其中雅雅排行老四,患兔唇的是最小的弟弟飛飛(化名),非網傳的“哥哥”。而飛飛接受唇顎裂手術的時間是在去年4月,非網傳的去年12月。

至於上述信息是否真實,向北京嫣然天使兒童醫院和水滴籌求證並不難。可是我們就是沒有耐心,我們不相信自己的愛心用對了地方,我們不相信別人會善待我們的愛心。或許,這份信任本身就是脆弱的,哪怕一點風吹草動,彼時因為愛心而締結的愛心同盟就會土崩瓦解,說到底,我們不是愛別人,不過是愛自己。

有些事可能永遠沒有真相,有些事我們不妨等等,聽聽當事人怎麼說,聽聽權威媒體怎麼說,彆著急忙慌的因為一篇有著諸多漏洞的自媒體雄文而喊打喊殺。別在網上把自己偽裝的像個聖人,我們不過都是有著貪嗔痴的普通人。

在我敲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北京青年報報道說此時當事人家庭已將剩餘善款上繳給有關部門,且確定籌集的善款為3.8萬元。那麼當時網絡上曝出的15萬元如何得出的,是否有人要為謠言承受代價。

志願者們的質疑沒有錯,在這個愛心屢屢被辜負的時代,謹慎一點可以理解,但是他們完全有更恰當的方式去對待一個剛剛痛失親人的家庭。別人不仁,你也不義,那彼此便是一丘之貉,又有什麼臉面站在道德高地橫加指責。

但是那些道貌岸然的慈善機構也並非就一定擁有一顆救世主的心。據楊美芹的公公說:“當時重慶一家愛心機構一男一女趕到她的家,對著雅雅拍,對著她媽拍,孩子折騰了一路,我們當時擔心雅雅受不了這樣的折騰,但想著人家也是好心,就同意了。等到醫院後,掛完號等待的中間,又來了六七個人,又是一番拍攝,看著孩子受罪,雅雅她媽開始哭了。最讓他們受不了的是其中一個愛心人士說‘哭!哭得越痛捐錢越多’。”

如果慈善必須要在對當事人的折騰中,以及通過標榜自身慈善的屬性為目的話,那慈善本身的功德就打了折扣,這又怎麼能叫慈善呢?不就是一種營銷嗎?慈善,有時就像漂白劑,能把各種醜陋的、骯髒的統統漂白,讓偽裝者看起來更善良,為邪惡的靈魂披上神聖的外衣。

那些以善款為名,向一個家庭實施暴力的狂徒,應該好好的反思一下,在真相不清楚出的時候,我們在做什麼,這個社會,誰比誰高尚不了多少,在攝像頭看不到的地方,我們未必都是像看起來那樣正義。去年一個又一個扎心的事件,還有人記得幾個。在群體性的正義凜然中,最可悲的是已經逝去的小風雅,她的死被有些人當成一種展示正義的消費品。這種所謂的正義是骯髒的。

真相不會缺失太久,只要我們保持一顆淳樸的心等待。我們不會讓愛心被辜負,同樣也不允許一個花樣年華的生命在凋零之後仍被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