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從這幅蒲公英照片裡用到了哪些攝影技術,它為什麼這麼美?

黃淑辰


這張照片前期運用的技術無非就是微距攝影,以及後期的調色。整體看來,難度並不大。

普通鏡頭由於對焦距離的限制,最近對焦距離不可能做得那麼近,微距鏡頭可以做到。微距鏡頭憑藉其特殊的結構,可以把對焦距離做得非常近,可以讓攝影師貼貼得很近地去拍。普通鏡頭就不行了,如果你離得太近,只會聽到鏡頭裡傳來“吱吱”的響聲,然後對焦距離窗裡的刻度左右搖擺,如同拉風箱一般。微距鏡頭就可以大大減少這種狀況發生的幾率,雖然貼得太近了也不行。

當然,想拍微距並不一定非得用微距鏡頭,廉價的解決方案也是有的。比如,用倒接環、近攝接圈、近攝皮腔、近攝鏡等附件也可以實現微距的效果,網上有不少教程。

在色調上,這張照片用調整色相和飽和度的方法就可以將草木的黃綠色調整成這樣的青綠色調。


蘭闍藝文


我平時也喜歡拍一些花花草草。題主的這張蒲公英照片應該是微距鏡頭拍攝的。拍這類特寫,可以選用微距鏡頭或者長焦鏡頭進行拍攝。

相比較微距鏡頭拍攝花草類題材更適合一些。

因為微距鏡頭成像更銳利,更能體現出花草的質感。一般市場上比較常見的微距鏡頭有,佳能百微,尼康百微,騰龍60微等。微距鏡頭最小對焦距離短成像銳利,因此非常適合拍攝細節。這裡我分享幾張我用尼康百微拍的蒲公英照片。




微距拍攝需要有耐心,特別是拍攝昆蟲類的活物的時候,對焦相對困難一些,建議多用手動對焦。

除了用微距鏡頭拍攝花草外,我也常用長焦鏡頭拍攝花草。

用長焦距配合大光圈拍攝花草題材也不錯。由於長焦鏡頭最小對焦距離比較大,所以拍攝細節方面不如微距鏡頭,但非常適合交代環境。同樣我在這兒給大家分享幾張長焦鏡頭拍攝的蒲公英照片。





希望我簡單的回答能給題主帶來幫助。

喜歡我攝影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交流。


蘇州三憶影像


從這幅蒲公英的照片來看,使用了多個攝影技術:

1.用光

從受光情況來看,光線是從畫面的左側照射過來的,即為側光,這種光線能夠讓被攝體層次分明,富有立體感,可以說拍攝者是一位用光高手啊!

2.使用了微距鏡頭

一般的鏡頭不能拍攝出如此大小的微距照片,只有微距鏡頭才能駕馭,所以說使用了微距鏡頭,如下圖我的微距鏡頭拍攝的照片↓

3.構圖

使用了攝影構圖裡的三分法和X形構圖法,讓主體位於畫面中的視覺重心點上,主體本身也自然呈現出一種放射狀的X形張力,充滿視覺衝擊力,所以說拍攝者的取景也很出眾。

4.後期調光調色

從圖中可以看到整體曝光均勻,顏色飽和度均衡,白色的質感也比較通透,不發灰,調光調色都比較到位。


綜上所述,這張蒲公英照片使用了:用光與曝光、微距鏡頭的選擇、良好的攝影構圖以及後期調光調色等等攝影技術,這些技術的嫻熟應用最終令這張照片產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美感。



影像洪辰班照片點評


這張圖像使用了微距鏡頭拍攝,大概是一百毫米微距鏡頭,因為微距鏡頭的景深非常淺,所以可以做到在焦外成像非常的模糊,也就是背景非常的虛化。

除了鏡頭以外,這張圖片唯一使用的攝影技術,大概就是後期調節了色溫。順豐可以說是比較討巧的一個小計倆,因為它可以使得人物或者其他景色看起來更加的冷,而且皮膚會更加的白

使用色溫調節軟件將色溫調節回比較暖的情況,大概就是拍攝時的顏色。可以看出來蒲公英的羽毛明顯題主發出的圖片這麼的白,而是發黃

所以這張圖片可以說沒有任何的技術含量,即便是用手機來拍攝也可以拍出同樣的畫面,然後只要在app裡隨便調節一下色溫就能出現這張圖了。


光學法則


照片的美,一般有兩個來源

  • 照片中的事物本身是美的,照相機對美的事物進行了記錄和復現

  • 照片中的事物本身不具有美感,或者是不具備太強的美感,但攝影師綜合運用各類技術技巧,人為地製造出了攝影之美

您展示的這幅蒲公英圖片,應該屬於第二種類型。那麼,攝影師運用了哪些技術呢。

  1. 首先是微距鏡頭,這種鏡頭能夠在非常近的距離內對焦、拍照,而且能對被攝物體進行一定程度的放大,令其細節凸顯,超越了人類肉眼的視覺感受。

  2. 小景深效果。前景中的蒲公英虛實結合,焦點落在中間的種子上,而背景中的其他蒲公英因距離稍遠,被虛化成了一個個的白色光斑。虛和實的對比,強化了照片的視覺刺激,而虛本身,也成為一種朦朧之美。

  3. 要實現小景深,對於這張照片來說,作者應該是使用了大光圈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和我討論。

鷹眼小組


有一個微距鏡頭就可以拍出來了。

我使用的微距鏡頭是佳能的100mm 微距鏡頭,俗稱“百微”

這款鏡頭是100 mm焦距,最大光圈 f 2.8。

我團別喜歡這款鏡頭,成像細膩,在長焦距大光圈下的背景虛化也特別舒服。

下面是我用百微拍攝的一張蒲公英:

還有這樣的:

所以要拍攝此類照片那麼我們就要藉助微距鏡頭。

因為微距鏡頭適合近距離拍攝,拍攝花卉、昆蟲、小草等等都很不錯,用於人像拍攝也是可以的。

至於題主問題中照片的色調,我們可以通過後期調整HSL來實現。我以我的第一張蒲公英照片為例。


在ACR(Lightroom)中打開照片,直接進入HSL工具:

在色相中,將綠色和淺綠色的色相拖動到最右側,讓綠色偏青色。

這時候畫面中的青色太濃了,那麼我們就適當的降低飽和度:

這樣以來就可以做出這樣暗青色的色調了。


玩圖


從這幅蒲公英照片裡用到了哪些攝影技術,它為什麼這麼美?

這張照片它是一幅微距作品,可以讓人們看到它的細節,感受它的精緻之美。

微距技術

拍攝微距,景深會很淺,這張照片利用了不完整的蒲公英,正好讓可以看到這半個蒲公英的一面都在景深內,形成了一個清晰的平面,展現了蒲公英精緻的結構。

背景選擇

背景的選擇在攝影中非常重要,蒲公英是純潔的,它的背景也應該簡單,這樣才能到達統一的感覺,一個被虛化掉的帶有少量光斑的背景,讓蒲公英更加突出。

構圖方法

構圖上也有設計,讓蒲公英的中心放置在大約右三分之一豎線上,既能展現蒲公英大部分結構,又能讓畫面看上去不那麼的呆板,這張照片構圖非常的標準,不會讓你感到不舒服。

後期色調

色調上使用了偏冷的藍色,這讓照片看上去很寧靜,帶有淡淡的憂傷。讓整個畫面感受上非常的舒服,不躁動,但還有詩和遠方的感覺。

基本上我能感覺到的這張照片所使用的攝影前後期技術。綜合的呈現了一顆接近完美的蒲公英。


遊夢人Dream


這張照片應該是利用微距鏡頭拍出來的

微距鏡頭一種特殊鏡頭,主要用來拍攝十分細微的物體如花卉、昆蟲等,不同於普通的鏡頭,它對於距離特別近的物體也能正確對焦。

這種攝影方法注重強調被攝體的細節、形態及紋理,實際上是將真實物體的大小放大幾倍呈現出來,下面這兩張照片都是通過微距鏡頭拍出來的


從你提供的這張圖來看,採用了大光圈,使得蒲公英的大部分置於景深之外,產生了明顯的背景虛化效果。想拍出來類似的照片很簡單,使用微距鏡頭靠近蒲公英,然後選好角度進行構圖拍攝即可,當然這也需要時機的把握,畢竟任何輕微的抖動都會造成拍攝的失敗(所以最好備一個三腳架,或者快門速度調快,一次性連拍多張)

另外後期的調色處理,也讓這個照片變得更加完美


光影者說





沒拍過蒲公英。用微距鏡頭或者長焦鏡頭加增距環就可以了。如果要背景是偏藍的青色,可以在lr或ps裡把綠色的色相往藍色方向拉。另外對焦要準確,可以適當縮小光圈避免景深太淺。


星設計



這是我用華為P9在下午五點過鍾照的,一天中光線最好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