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重磅!国内第一份官方区块链产业白皮书发布

目前我国区块链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创业者和资本不断涌入,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互联网巨头也在区块链领域积极布局,推动区块链产业的发展。多地政府积极从产业高度定位区块链技术,政策体系和监管框架逐步发展完善。

重磅!国内第一份官方区块链产业白皮书发布

5 月20 日,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解读国内第一份官方区块链产业白皮书———《2018 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时表示,中国区块链技术方兴未艾。

产业高速发展,链条脉络渐明晰

区块链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近年来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白皮书》显示,截止到今年3 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达456 家,产业初步形成规模。从中国区块链产业的新成立公司数量变化来看,2014 年该领域的公司数量开始增多,2016 年新成立公司数量显著提高,超过100 家,是2015 年的3 倍多。2017 年是近几年的区块链创业高峰期,由于区块链概念的快速普及,以及技术的逐步成熟,很多创业者涌入这个领域,新成立公司数量达到178 家。

重磅!国内第一份官方区块链产业白皮书发布

《白皮书》称,根据调研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区块链产业链条已经形成,从上游的硬件制造、平台服务、安全服务,到下游的产业技术应用服务,再到保障产业发展的行业投融资、媒体、人才服务,各领域的公司已经基本完备,协同有序,共同推动产业不断前行。从区块链产业细分领域新成立公司分布状况来看,截至2018 年3月底,区块链领域的行业应用类公司数量最多,其中为金融行业应用服务的公司数量达到86 家,为实体经济应用服务的公司数量达到109家。此外,区块链解决方案、底层平台、区块链媒体及社区领域的相关公司数量均在40 家以上。

区块链产业集聚效应也是颇为明显,从中国区块链公司的地域分布状况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依然是区块链创业的集中地,四地合计占比超80%。其中,北京以175家公司,占比38%,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上海以95 家公司,占比21%,位居第二;广东省以71 家公司,占比16%,位居第三;浙江省以36 家公司,占比8%,位居第四。除此以外,中国区块链创业活跃度前10 名的省份还包括江苏、四川、福建、湖北、重庆、贵州。

“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快速迭代,区块链向传统行业的扩展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未来区块链企业以及区块链领域项目与传统产业场景结合的需求将持续提升,因此地域分布将更加广泛。”于佳宁说。

重磅!国内第一份官方区块链产业白皮书发布

成创新新热土,互联网巨头纷纷涌入

《白皮书》指出,由于区块链技术具备分布式、防篡改、高透明和可追溯的特性,非常符合让整个金融系统业务需求,因此目前已在支付清算、信贷融资、金融交易、证券、保险、租赁等细分领域落地应用。

随着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逐步成熟,产业应用的实际效果愈发显现,区块链的应用已从金融领域延伸到实体领域,电子信息存证、版权管理和交易、产品溯源、数字资产交易、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区块链技术开始与实体经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一批“产业区块链”项目,迎来产业区块链“百花齐放”的大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区块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价值传输过程中完整性、真实性、唯一性的问题,降低了价值传输的风险,提高了传输的效率,实现了企业协作环节的信息化,这将催生大量创新合作场景,构建创新创业新生态。区块链技术将带动新一轮的创业创新浪潮,无论何种规模的公司,在区块链领域都有创新和突破的机会。

据《白皮书》总结,2017 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 家,如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32 家企业正研发或已经上线区块链相关创新项目。

其中,腾讯基于供应链场景下的真实交易数据,通过腾讯区块链技术及运营资源构建“腾讯区块链+ 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从根本上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阿里巴巴基于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及防篡改的特性已落地了多个应用场景,包括公益、正品追溯、租赁房源溯源、互助保险等,并且申请专利数量已达到80 件左右。百度金融先后与华能信托、长安新生等落地了国内首单区块链技术支持证券化项目和区块链技术支持交易所ABS 项目。

《白皮书》指出,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市场的快速成熟,涉足区块链技术的独角兽公司将会越来越多,逐渐形成清晰的战略思路,制定战略并积极开展投资布局和实验探索,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趋势。

技术滥用风险需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白皮书》指出,尽管区块链技术的正向价值逐步显现,但是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伴随出现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风险。

《白皮书》分析,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合规性风险。《白皮书》指出,与早期的互联网相似,区块链发展早期也要特别警惕资本市场的过分炒作和虚假宣传。一些区块链应用项目存在不切实际的宣传和炒作,使得市场估值偏离基本价值或者被赋予过高的期望。此外,还有一些项目并没有从本质上真正利用区块链技术,只是打着区块链的旗号,获得了与实际价值完全不相符的估值。甚至有的项目的所谓创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需求,完全是投机行为。

二是是技术层面的风险。尽管区块链融密码学、分布式存储等多项技术于一身,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本身没有漏洞。区块链需要引入大量公共资源参与到体系中来,如参与计算的节点数太少,则会面临51%被攻击的可能性,严重威胁网络系统运作和价值。

此外,还有可能通过传统的网络攻击方式,造成网络堵塞,迫使区块链网络出现硬分叉,进而导致对整个区块链系统的可信性受到质疑,网络体系的价值就会崩盘,给网络参与者造成惨重的集体损失。除了区块链本身的技术漏洞,网络参与主体责任划分、账本数据最终归属、成本偏高、交易区块具有选择性等问题,也会导致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时会面临较大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