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犯人被判死刑之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社会微观察室


“恐惧的不是执行死刑的一刹那,等待执行的过程才是万般煎熬的”。从死刑判决宣读完毕到验明证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在这个过程中犯人的心理可能会千差万别,个人观点大概会有以下几类:

一类是大家都提到的“悔恨”。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感到后悔莫及,确实认识到自己所犯罪行罪大恶极,在执行之前进行反思和忏悔!但是,个人觉得这一类的人多集中在初犯、偶犯或者是激情犯罪,以及受过一定教育,犯罪前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员,不过这些人毕竟还是少数。

二是“恐惧”。可能在宣判前已经估计到自己的罪行有可能处以极刑,但是在真正听到宣判后仍然充满恐惧。尤其是在等待执行的期间(一审...二审...高法最终核准裁定...),简直就是崩溃!因为,被一枪打死反而干脆,但是总是用枪口瞄着你,却引而不发,大家可以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以前,听过一些老同志讲过:看守所内对被判决死刑还未执行的犯人都要安排专人日夜看守,也是防止犯人在极度恐惧的状态下采取极端的行为。

三是“求生”。这是一个面对死亡自然的反应,尤其是面对即将被执行死刑的犯人,这个反应更加强烈。在这个动力的驱动下,犯人会绞尽脑汁采取各种方法,比如:有的推翻原有供述,妄图改判!有的是供述自己的新罪行,或者揭发检举他人违法犯罪行为,争取从轻判决!有的是大呼冤枉,甚至是临刑喊冤,为自己的生命争取片刻喘息的机会……。

四是“放任”。有的犯人极度仇恨社会,生无可恋,自己所犯罪行罪大恶极,对判决结果早有准备,宣判后给人一种无所谓的表象,在羁押场所的表现与平时相比并无两样,该吃就吃,该喝就喝……。不过,我认为:这些毕竟都是表象,真正他心理是否已经崩溃,是否充满恐惧,是否也心存一丝求生的奢望,只有他自己知道!

五是“求死”。判决宣读完毕后,有的犯人可能会抱有只求速死的想法,在羁押场所继续采取过激甚至是犯罪行为,只求速死……不过,这可能也是恐惧的一种表现,这个还需要心理专家帮助解释。

最后还要说一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与被害人求生的眼神,被害人家属撕心裂肺的痛哭相比……这些被处以极刑的犯人,恐惧的心理,崩溃的精神,求生的狼狈……都是无法偿还的!等待他们的必须是正义的子弹!


David老范


怎么想的?对不起老爸老妈、愧对老婆孩子呗,对于死者,他们不会心生多少愧疚,只是后悔自己不该下那么狠的手。

这是真事。

普法君采访时,接触过不少穷凶极恶之人,也有被判了死刑的,这些人都有个通病:



刚刚被抓的时候,都是一个劲儿地表示对不起受害人,对不起受害人家属,如果有机会出去,下半生做牛做马也要补偿受害者家属;

但是一旦被判了死刑且最高法复核过后,这些人嘴巴又变了。

普法君见过一个死刑犯,老婆接见时,他一个劲儿地说自己先走了,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婆孩子,让老婆将来找一个男人嫁了。

然后又让老婆好好教育孩子,长大了遵纪守法,千万别像他这样误入歧途……

反正说一大堆的话,都没有提到让妻子代表他向受害者家属道歉,补偿受害者家属之类的话。

联想到以前接触的众多罪大恶极之人刚刚被捕时说得好,我只能猜想是:刚刚被捕说好话,期望得到法律的宽容、受害人家属的谅解。



当一旦被判死刑,没有生还机会时,自己的家人才是最牵挂的人,至于受害者那边,一命抵一命,两清了吧。

对于这些被判死刑的,我很难有怜悯之心。

现代的法制环境下,对于死刑的判决法律也是本着“少杀慎杀”原则判决,一般情况下,很多看似该判死刑的行为,最终都不一定判到极刑,比如夫妻间家庭矛盾引发的血案。

但那些判了死刑的行为,都是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作案手法极其残忍的,比如连环杀人、严重暴力犯罪、贩卖人口、贩毒等,他们的罪行给受害者家庭造成的影响,可是一辈子的。

这些人,被判死刑也是对的,他们不仅造成受害者家庭毕生痛苦,给自己的家庭造成的损伤也是严重的。

所以,这些人心里怎么想,我不太关心。


普了次法


其实从一审被判死刑到执行死刑的这一段时间内,死刑犯的心理活动都是不同的。起初情绪会是非常激动,随后愈演愈烈,几近崩溃,到执行死刑之前的一段日子,反而会逐渐平静下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回顾自己短短的一生,到真正执行死刑时,倒反而已经全部看开了,只求一死解脱。



如果要说有什么难以释怀的事情,其一就是对死者及其家属的愧疚之情,犯下了太严重的错误,对他人产生了或许将会是一辈子的影响,自己难以弥补;其二就是对家人的放心不下,就这么不负责任的离开,对于家人而言,或许是一辈子的悲伤。


不过历史上是有过死刑犯被枪决未死,但最终没有饶过她,这就是哈尔滨的死刑犯毕丽梅,我相信当时她的脑海中或许闪过一丝生的欲望,但毕竟法律无情,死刑犯就应该被判死刑。

如果让每一个刑犯都体验一下毕丽梅死而复生的经历,他们还会犯下罪行吗?当然了,这也是开玩笑的,所要强调的是,生命只有一次,切莫因为一时的冲动犯下死罪,但时候后悔也来不及,徒留悲伤的家人在人世。


游侠traveller


一些人忙着活,一些人忙着死。

很多人认为,犯了事的人得知自己被判死刑,一定会歇斯底里、鬼哭狼嚎。事实却并非如此,会这样的一般是两种人,一种是被冤判的人,另一种,是有活的希望的人。

人一旦没有了希望,就无所求,很多事就变得容易了。白银连环杀人案,宣判前一天,管教民警问高承勇能不能想到判决结果,高承勇说肯定得判死刑,并且希望早点执行,尽快了结这件事,因为日子越长,给家人带来的压力越大,影响他的两个儿子。高承勇说执行的那天,想吃顿羊肉泡馍,再抽几根烟。

之前接触过几起贩卖毒品的案件,一审判决死刑立即执行,当事人上诉到二审,家属想让我们介入辩护,只求保命!

这些人仍是抱着活的希望,反而是痛苦的。我们查阅一审判决书、了解案件细节,明白二审也保不了命。这样的案件,不接为好。

会判死刑的,多半是“罪大恶极”的刑事案件,在犯事的那一天,当事人就可能已经预料到结果了。


诈骗犯罪辩护金翰明


很多死刑犯所犯下的罪行,肯定是重罪,但是也不能把所有的死刑犯都脸谱化,死刑判决书后面站立着的也是个平常人。也有梦想和奋斗,也有父母亲情,儿女情长。

很多死刑犯的人生轨迹也许就是偶然因素出现了偏差,触犯了死刑。

这些死刑犯据媒体报道的信息,犯人一般对最终死刑判决都是下意识的去逃避,甚至精神崩溃。从一审被判死刑到执行死刑,时间跨度大多在一年左右,在这段人生的煎熬中,死刑犯基本上都是哭闹、崩溃、平复、忏悔、面对。

最终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下来时,又开始变化,这是人求生的本能。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犯人最后时刻牵最多的都是孩子,放不下的还是对父母亲人的愧疚。

有些平常习以为常的事情和人,只有失去之后,人们才蓦然发现,那些人和事,以及平静无波的生活那么幸福美好。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善从何来?是因为看到了恶的恶果。人之将死,都会老实地吐出真心话,尊严也好,逞强也罢,在死亡面前所有的伪装都是可笑苍白的。

很多死刑犯都相信有来生,他们会说:如果真的有来生, 我想对我的来生说: 做父母的好儿子, 不要让他们受伤。 在解脱前,说一句 再见。

在最终的一刻毫无掩饰地面对最后的心愿。而去理解他们临终时发出的讯息,就是我们活着的人的义务。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一出生就被上帝判了死刑,区别是我们普通人都是延期几十年执行而已,能够时时惦记着自己的死亡,一个人就知道该怎么去生活,在这短暂的几十年了让自己少些遗憾就好了。


烽火冰河


虽然死亡对人类来讲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知道自己即将死亡,就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身患不治之症的人如此,死刑犯亦大多如此。尤其是刑期越临近,压力越大。

在接到死刑判决后,当然有对亲友的愧疚和依恋,但更多是对自己即将失去生命的考虑。如此大概有两类人,一种是消极的,一种是积极的。

(1)消极的一类人

若死刑犯持有消极态度,就会彻底丧失对人生的追求和希望,对自身的存在也觉得没有任何价值,对一切事物均失去兴趣。多表现为浑浑噩噩,茶饭不思、行动迟缓,寡言少语等,与其他人沟通困难,对别人缺乏信任,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睡眠障碍等状况。在悲观绝望心理支配下,有的死刑犯会走向极端,变“消极等死”为“积极寻死”,产生严重的自杀心理,采取吞食异物、自残身体、服食毒品和过量药物、割断血管、自缢等方法自杀。

有的还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生活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或者不服管教,不守监规,或者拒绝参加劳动和日常学习,破坏监室卫生等,或者在监室内称王称霸,欺压、凌辱其他在押人员,沦为牢头狱霸。



(2)积极的一类人

若死刑犯持有积极态度,一般有求生求轻的心理,或表现为坦白、自首、立功、检举、揭发、积极劳动、遵守监规、服管服教、依法上诉申诉等,或表现为翻供、诬告、陷害、缠诉、假检举、假自首、脱逃、暴狱等。

有的死刑犯自觉死期将至而又改判无望时,会走向极端,产生铤而走险、孤注一掷暴狱脱逃的动机,这其实也是死刑犯自从被羁押后始终存在的心理状态之一,对生命的渴望,会驱使死刑犯在实施脱逃计划和行动时不计风险、不计成本。



日新录


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里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论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这就是著名的“犯罪的成本-收益”学说,当犯罪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那么犯罪分子就会铤而走险;相反,当犯罪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那么犯罪分子则会望而却步,已经犯罪的人则会后悔莫及。

对于死刑犯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的犯罪成本远远大于犯罪收益。不管他们从犯罪中获得了什么,如今一旦被执行死刑就什么都化为灰烬。任何财富在生命面前,都显得无足轻重,连命都没了,其他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犯人被判死刑以后,会对自己做了这么一笔巨亏无比的买卖而追悔莫及,整日以泪洗面幻想着如果当初没有犯罪该有多好。

当然,对死亡的恐惧是所有生命的共性,人类也不会例外。尤其是可以准确预知的死亡比突如其来的死亡更让人心惊胆寒。犯人被判死刑以后,就会知道自己哪天会死,然后接下来的每一天都会笼罩在等待死亡的恐惧阴影中,纵然咆哮怒吼也无法自拔。因此,犯人被判死刑以后,他们在等死的过程中只会剩下无以名状的恐惧填满他们的躯体。

在知名美剧《越狱》里,DB库伯曾经给麦克讲述了之前一名死刑犯的故事,当时由于刑具故障,他的刑期延迟了两周,不知道为什么,他说那两周是他这辈子最难熬的两个星期。其实,就是这种等死的痛苦让他备受煎熬。

综上所述,我认为犯人被判死刑以后,只剩下悔恨和恐惧轮番上阵,翻来覆去地鞭笞着他们犹如惊弓之鸟的灵魂。


冰焰


我们设想确实有一个死刑犯被判了死刑,那么他怎么还能有机会来这里回答问题呢?所以,这个问题很难找到满意的回答,我们即使有机会见到、结识一些死刑犯,他们的内心世界谁又能真正知晓呢?

幸好,我们有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个小贵族,放在今天的中国,大概就是个出身于基层公务员家庭的小白领。他在彼得堡当“堡漂”,184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空想社会主义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这些小组成员,说实话就是一些文艺青年,热血澎湃,议论沙俄的内政情况。其实是很脆弱的。

结果这一年,别林斯基撰写了《给果戈理的一封信》,写的很大胆。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就在小组上朗读,还找人抄写副本。结果,他就被举报了,big在1849年4月23日被沙皇的密探警察逮捕。

然后就判了死刑,不只是他,他们那个小组的成员都被判了死刑。

虽然他还是个贵族呢。

11月16日那天,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被押赴刑场,换上死囚犯的衣服,在等待执行死刑。

这个时候,他在想什么?

据网络上搜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夫人的日记和回忆录》(吕千飞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当时的他是这样想的:“他多么想活下去啊!他觉得生命非常可爱,他可以做多少美好的事情啊!那时他想起以前整个生活,他没有很好利用那生活,他热烈盼望能重新再活一遍。他十分强烈地希望活,活得很久,很久。”

说白了,就是强烈的求生欲望。

但陀思妥耶夫斯基毕竟是哲人,他的求生,并不是贪求活着,而是一种对真理、对生活、对热情的追求不能持续下去的遗憾。据说,他与他的朋友一一作别,从容走上刑场。

蒙上了眼睛,他什么也看不见,被绑在行刑柱上,他什么也做不了。他听见行刑官在大声选读判处他死刑的审判书,宣读沙皇同意判处他死刑的批示,直到听到行刑官在喊:“预备——举枪——”

他等了一分多钟,枪还没有响。

我想这一分半钟,大概比他的一年还要长,还要难熬。他在《死屋手记》里曾写道:

这一切也许恰似这样一种感觉:一个人正从高塔上望着他脚下的深渊,以便最后一头栽下去:一切都赶快结束吧!……他摆出一种不顾死活的样子,而这种“不顾死活的人”有时竟急不可待地盼望着受惩罚,盼望着被干掉,因为到最后连他自己也难以忍受那种伪装的不顾死活的样子了。

生不如死,不如速死,这就是临行前,死刑犯受到的巨大煎熬。

但此时,突然行刑官又宣布了一道新的命令:沙皇赦免了他和他的朋友的死刑,有的流放,有的发配……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

如释重负吗?或许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妻子看来是这样的,据网上找到的资料,他的妻子写道:

“这一天,他比任何时候都要高兴,整整一天在囚房里不停地走动,一直唱着歌,高声歌唱,生命又回到他身上,他真高兴极了。……生命实在是件珍贵的礼品,它每分钟都给我带来无穷的欢乐。”

但事实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从这种赦免中,遭受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和折磨。已经做好了速死的准备,突然又宣布赦免。换了谁,都会在这种剧烈的转变中遭受到创伤。而这,恰恰是沙皇故意这么做的。

沙皇在同意判处他死刑后,其实很快就赦免了他,但却嘱咐行刑官们不要告诉这些人,而是要押上刑场,在马上处死的那一刻才赦免,目的就是要摧毁他们的反抗之心,建立起他们对沙皇的恐惧。而后来,陀思妥耶夫斯基也确实在思想上进行了逆转,成为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

大家有机会去读读他的传记,他妻子的日记,以及他的小说,就知道死刑犯在临刑之前在想什么了。这不仅是心理活动,更是一种哲学沉思。


danyboy



犯人被判死刑之后一般没有崩溃的。因为自己犯了什么罪,因为什么进来的,他们心里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不过在心里有数的基础上希望能出现奇迹而不被判处死刑,但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希望而已。虽然他们也有对生的渴望,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他们和一般犯人没什么区别,都在静静的等待法律对自己公证的判决。

当法院判决下来宣布死刑后,很多时候他们的心里是一种终于解脱了的心态,因为在等待死刑下来之前,他们内心的煎熬不是一般犯人可以相比的,因为很多死刑犯在一个有限的房间里一关就是两三年,甚至四五年的也不奇怪,我们普通人想想看,在那么小的房间里一关就是里几年,那不得疯了?但他们就是这样,而且手上脚上还要带戒具,平时生活在我们普通人看来不可想象。因此,他们期待着死刑判决早日下来的心态就像我们盼着升职加薪一样。



最后,在生的那一丝丝希望的大门完全关闭后,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平静的接受死刑,这时候他们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当然在他们平静的外表下内心是如何只有他们清楚了。还有就是真正临刑前他们什么状态那又是不一样了。


情感公寓


活着的意义,就是给父母尽孝,给子女尽责,给爱人尽心。所以,无论如何,要活着,为了自己爱的人。

有的死刑犯,永远都是觉得自己对的,就算死刑!心理也不服。但是现在我国比较人性化了,只要不是重大刑事犯罪行为,一般都是死缓,最后变成无期。有的是死刑立即执行,这说明这个人确实作恶做到头了。

认识一个朋友的朋友20多!安乐死,真的很男人,临刑前他家人都看着他掉眼泪,因为去的都是男的,所以没有大声痛哭的。他反而全程微笑,还帮他爸爸擦泪,反倒是一直安慰着看他的那些亲戚朋友。直到他注射药物到闭眼,全程没有眼泪微笑一直挂在脸上。朋友们给他照相也是全程微笑,真的很男人!

现在大部分都是冲动杀人,都知道杀人偿命,杀了别人自己也活不了,那些蓄意谋杀灭人一家好几口的也都是不准备活了的,现在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病人也越来越多,各位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