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一切成功的行動,必須以正確的認識為先導

一切成功的行動,必須以正確的認識為先導

一切成功的行動,必須以正確的認識為先導

人類作為高級生命而有別於其他動物的最主要的特點,是認識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果人類沒有這樣特殊的能力,人類的一切活動、一切文明成就將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說人類的一切活動,一切進步和發展,沒有一樣不是人類思想、聰明才智的產物。

有人說:人類社會是人類的勞動創造的,這話不錯,勞動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兩種。腦力勞動是指無形的思想意識活動,體力勞動指有形的肉體的活動。但人的體力勞動,首先是有意識的活人的活動,無意識的屍體是勞動不了的;其次,有目的的體力勞動是受健全發達的思想意識的控制和操縱的,不具備健全發達的思想意識的動物類,勝任不了人類的複雜的勞動。從這種意義上講,在人類的勞動創造中,人類的智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被稱做因明二祖之一的法稱,在因明《定量論》中提出了“人類一切成功的行動,必須以正確的認識為先導”的觀點。

一切成功的行动,必须以正确的认识为先导

人類的認識作為人類的主要規定性,有先天性的條件和後天獲得性兩種。先天性的條件是指與生俱來的感官感覺功能和心識知覺功能,敏銳的感知反應能力和良好的可塑性等等。佛學中稱人類的這種本具聰慧資質為俱生智,也稱光明心續。“續”指前後相續不斷之義。但人類的聰明才智,除了本能以外,都是在人類的社會環境和知識教育環境中獲得的,佛教不承認“不學自悟”的外道邪說。因此,雪域三大遍知學者之一的薩迦班智達說:“不學若成遍知者,因果之理哪有準?”

人類的後天知識的獲得有不自覺的習染和自覺地學習所得兩類。人類的母語、生存方式、生活習慣、待人處世、道德觀念、宗教信仰、日常工作等許多知識本能和思想觀念,都是在家庭和社會環境、知識信息環境中受薰染,潛移默化,不自覺地獲得的。這類不自覺獲得的薰習知識和觀念,對人具有很大的滲透性和難以改變的穩定性,對人生具有重大的影響。

人品的變好變壞,人生道路選擇的對錯,社會環境薰習具有重要的影響。這類不自覺獲得的知識都是凌亂無緒,未經理智的分辨鑑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有很多錯誤的東西。一般缺乏知識,辨別防護能力不足,會產生不良後果,對這種社會習染的負效應,除提高人們的認識和理性素質外,別無對治良方。

一切成功的行动,必须以正确的认识为先导

讀書學習和接受正規教育是提高認識,提高理性素質的必要條件。讀書學習,接受正規教育所獲得的知識,在一般情況下具有如下的特點:

(一)正規教育所獲得的知識的可靠性係數較高。因為人類的知識大部分都是從長期的歷史過程中積累下來的,溶入了無數智者學人的心血,是經過反反覆覆實踐檢驗,被證明了的東西。一切新知、高科技都離不開人類歷史所提供的豐富的智慧經驗的母體和肥沃的生長土壤。從原始人類的落後性中就可以認識到,在現代人類社會和現代文明的形成中,歷史上人類一代代積累的知識和經驗起到了多麼重大的作用。因此,對人類歷史傳統文化,不加區別地一律否定排斥,是非常不明智的作法。

(二)正規教育講究知識的系統性、層次性和全面性。如數學,若不先學加減乘除,就無法學懂代數、幾何、三角。任何一種學科知識都各成系統,都有從淺到深的層次。不掌握系統知識,就像零件不全的機器一樣,發揮不了知識應有的作用。

從人類知識的總體和局部關係來看,一切知識相互之間都有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繫和相互補充的作用,人類認識的侷限性都是知識的侷限性造成的。人類從總體上講,認識是無限的,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這就是佛教主張人類智慧達到極限,成遍知者的可行性理由。但從個體的人來說,獲得知識的條件、壽命、精力都有限。因此,認識是有限的,所知事物也是有限的。

對具體的人來說,未知的範圍永遠大於所知的範圍。遍知一切為目標,不斷地努力,不停地超越已知的範圍,逐步縮小未知的範圍——這就是大乘佛教的終極目的。

阿底峽尊者說:

生命短暫知識領域廣,自己能活多久難預料,

猶如天鵝水中取乳汁,選學自己需要之知識。

這裡所說的需要的知識,對人類來講,就是如何做人的知識和生存發展不可缺少的知識。具體的人的認識非常有限,在有限的知識範圍內,有目標地選擇方向,力求知識的全面性和深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知識面狹窄而形成的偏見,有時比無知更可怕。“無知者可教,有偏見者難教”,即此之謂也。

喜歡閱讀本文的同修,請在頁尾點贊。閱讀開智慧,分享積功德;分享越多;福報越大。

以上文章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一切成功的行動,必須以正確的認識為先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