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芳華》裡面文工團最後一次演出找一群精神病人去看到底是個什麼邏輯?

彌撒氣球開始燃燒CP魂


《芳華》的話題一直不斷,可見這部電影的影響力確實很大。

文工團戰爭前的作用是激勵鬥志,在戰爭結束後表演節目是為了慶祝勝利和慰問。

很顯然,電影《芳華》中文工團最後一次演出,即慰問在戰爭中的傷員。

從影片敘事的角度考慮,這也是劇情發展的需要,為何小萍的痊癒埋下了伏筆,是她病情好轉的開始。

穿著病號服獨舞之後,眼神恢復了往日的光彩。


按照導演馮小剛特別是編劇嚴歌苓的一貫做法,題主認為這樣的場景設置會有什麼寓意,一點也不奇怪。

嚴歌苓就是以販賣“傷痕文學”在中國出名的美籍華人,她的《天浴》、《陸犯焉識》以及《芳華》都是在控訴(或者叫抹黑)那個歷史時期。

某些知識分子不遺餘力的抹黑,那段歷史變得史無前例的黑暗,那個人物成為了惡魔。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局面?套用一位網友的一句話:“欺負勞動人民不會寫小說呀!”

歷史的講述權都被這些文人把持了。


孫大聖你好


《芳華》自從上映以來,口碑不錯,是馮小剛近年來最優秀的作品。豆瓣評分7.8。


馮小剛近幾年的作品觀眾評價一直不高,上一部《我不是潘金蓮》票房只有四億多。《芳華》的上映也是一波三折,緊急從國慶檔撤檔,最後在12.7號上映。

何小萍從一開始的不被善待,對身邊人的失望、心寒,離開文工團,到野戰醫院經歷殘酷戰爭,成為英雄,再到精神失常。

 當《沂蒙頌》曲調響起,在看到自己曾經日日排練的舞蹈時,何小萍穿著病服在操場跳著那段舞蹈,讓無數人流下眼淚。不由得讓我唏噓熒幕中人的一生,也唏噓真實生活的過往點滴。
何小萍的故事也是我們生活的寫照。開始的美好,落幕的的殘酷。不被理解的心酸。真實又殘酷。


切切實實892


最後一次演出,也是文工團解散的謝幕演出,做為一直為一線部隊軍人服務的文藝團體,自然是要邀請前線軍人來觀看的,也算是文工團最後的任務和職責,表演前團長其實說的很清楚了,來的人裡面不但有在戰場上身體受傷的,還有精神上受到傷害的,但是不管是哪種,都是在戰場上的勇士,都是英雄的戰士,為戰場上的英雄演出是文工團的職責所在,也體現了人文關懷,而且有精神問題的現眾只是一小部分哦。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部隊文藝慰問演出的作用本就是精神鼓舞和信仰激勵,而且在那個年代,革命軍人的精神信仰遠比現在更加堅定,所以演出對戰爭創傷精神類患者,也更容易激發他們長期思想教育下潛意識中的革命信仰,有利於他們康復,事實上電影中何小萍就是在這次演出中激起了她原本的文工團排舞回憶,才有了以後正常的生活。所以這個場景很有意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