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从我做起勤洗手、戴口罩、不乱摸、居家隔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从我做起勤洗手、戴口罩、不乱摸、居家隔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近期各地疫情先后通报了儿童也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尤其是婴幼儿的感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报道一北京市卫健委消息:1月26日18时至21时,一名9个月大的女婴出现在新增确诊新冠肺炎名单中,同时被公布确诊的还有其余4例患者。这名女婴与另一例确诊病例此前有密切接触,换言之,这名宝宝是被一名患者通过“密切接触”给感染的。

报道二安徽省卫健委发布疫情通报:1月29日黄山市新增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3例,其中一名患者为8个月婴儿,据了解,这3个确诊病例为同一个家庭,属于家庭聚集性病例

经过多份病例报道及临床病毒核酸检验,国家卫健委在更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施行第四版)》中明确表示,“人群普遍易感新型肺炎,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不过,目前家长不必过于紧张,通过儿童病例观察,孩子患病的症状似乎比成年人轻,还没有发现在孩子的病例里发展成为非常严重的疾病,其原因可能是:

一是成年人之所以新型冠状病毒症状比较重,尤其是肺部的影像学显示“毛玻璃样改变”,病例均为老年人且有许多原发的基础性疾病

二是经过实验室统计,儿童呼吸道普遍易感病毒是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病毒,而冠状病毒普遍易感于成年人。

三是儿童普遍是在家长的保护之下,接触感染的机会相对比较少,早期易当感冒引起重视,被“早发现”。

因此,通过儿童有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感染病例的报道,暂时还没有发现儿童危重症的发生。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对儿童疾病防控掉以轻心呢?

当然不是;而且必须非常重视。

2月1日国家卫健委在央视新闻发布会上已经专门就儿童及孕产妇的防护措施进行了专家提问和解答,并出台了权威性的《新型冠状病毒儿童及孕产妇防护措施》。可见国家对儿童及孕产妇群体防护的高度重视。

从我做起勤洗手、戴口罩、不乱摸、居家隔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一、关于中成药双黄连的说法是什么呢?到底能不能预防病毒呢?

近日上海药物研究所及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人跟风抢购,把双黄连当成抗病毒神药,既然有了此药,就可以把双黄连用来预防冠状病毒,何以那么麻烦去做些具体防护呢?

大家请注意措辞:“研究初步发现”,双黄连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还需要经过长期大量临床实验室验证,才能确定;目前其功效及作用仅仅是“有抑制”作用,其抗病毒的针对性、药代动力学、毒副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并没有说明双黄连具有“预防病毒感染”的作用,也就是说“抑制”与“预防”根本就是两码事。


从我做起勤洗手、戴口罩、不乱摸、居家隔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2月1日国家感染病学家、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院士当日就告诫国人:“我提倡没毛病不要乱吃药。”

显而易见,李院士明确告诉大家:双黄连即不是抗病毒神药,也没有预防病毒感染的功效。而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施行第四版)》中还没有提及双黄连的用药,咱们就不要寻找所谓的捷径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做好基本防护,把我们的孩子保护好,让孩子免受病毒侵袭之苦。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版《儿童家庭防护措施》及湖北省儿童医学中心发布《新生儿、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措施》,我们与家长共同学习,疫情面前我们按标准做到、做好、做踏实了基础防护,才能防患于未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我做起勤洗手、戴口罩、不乱摸、居家隔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二、再次明确病毒对儿童的传播途径是从何而来?

我们只有明确了病毒的来头:即“传播途径”,才能切断这些“途径”以达到“防火墙”的作用。

1、飞沫及接触传播:经过大量研究论证,明确了儿童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及接触。

2、结膜传播:近期有病例报道有通过结膜传播因此更加有必要加强儿童对眼的防护。

3、粪口传播(消化道):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研究发现确诊病例患者的粪便检出2019-nCoV核酸阳性,很有可能提示粪便中有存活的病毒。这说明了病毒通过粪口传播,所谓“病从口入”,我们更要注意饮食卫生和粪便的处理。

三、家长该如何帮助儿童进行具体防护呢?

1、正确隔离及防护:

隔离:家中如果有疑似病人要求居家隔离,疑似病人至少保证房间分开隔离,有条件的最好单独一处房子隔离。家长要自觉避免与孩子接触,家庭成员相互间应互戴口罩。

口罩的选择:孩子应戴适合于儿童型号的口罩,选择口罩依次优先为N95→儿童外科口罩→儿童医用口罩→一次性口罩→儿童棉口罩。


从我做起勤洗手、戴口罩、不乱摸、居家隔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戴口罩注意事项:戴口罩前家长与孩子一定要先洗手,脏手不能触摸口罩,如果不小心污染了口罩就及时换掉,口罩不能连续戴四小时,戴口罩的上鼻夹要捏紧,否则达不到防护效果。

居家期间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待在房间,就要戴上口罩到空旷的、空气新鲜、人员稀少的地方,适当活动。

从我做起勤洗手、戴口罩、不乱摸、居家隔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2、家庭日常防护的细节:

小婴儿及新生儿的防护:家长自己戴口罩,应特别注意保护小婴儿及新生儿,因为他们太小不能戴口罩,戴上口罩会影响正常呼吸;因此家长尤其要注意自己随时把口罩戴好以保护孩子。

家长咳嗽、打喷嚏的时候不要对着孩子的脸,同时用纸巾将口鼻完整的遮盖住(如果来不及用纸巾就顺势用手臂遮挡,然后洗干净手臂),要将用过的纸巾立即扔进封闭的垃圾桶中,用流水冲洗手及手臂。

日常接触孩子应做到“三不要”:即不要亲孩子、不要对着孩子呼气及喘气、不要从自己嘴里喂孩子食物。

分餐饮食、餐具消毒:家庭最好分餐制,尤其孩子的餐具独立放置病每日高温煮沸消毒,>56℃,每次煮沸20~30分钟。

玩具及其他物品消毒:

孩子的玩具(包括毛绒玩具)一定要清洗干净并用酒精消毒;

家长的手机、钥匙应定期消毒,然后尽量放置在孩子视线以外的地方,最好不要给孩子当玩具玩,注意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粪便应及时清理干净,尤其尿不湿要随时换,然后扔进封闭的垃圾桶,分类清运出去,及时给孩子清洗。


3、要求勤洗手、按照规范洗手:

在2月1日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王荃主任说到:病从口入,一定要做到规范洗手洗脸,不乱摸;尤其教孩子不要乱揉眼睛、抠鼻子和吃小手。这要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孩子不要随便碰公共区域的诸如门框、门把手、电梯按钮,尤其卫生间的门,这应重点防护。

洗手一定要做到三个重点

:即用肥皂洗手、用流水冲洗、洗手要按照七步洗手法,不得少于30秒;最后用纸巾擦拭干净手。(原则是手掌、手背、手指及手腕都要清洗干净)。


从我做起勤洗手、戴口罩、不乱摸、居家隔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4、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及清洁消毒:

对室内空气流通非常重要,避免空气污浊病原体定植;一般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用空气净化器或紫外线光消毒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

也可以每日每个房间轮流通风2~3次,每次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房间通风时将孩子转移到另一房间,以免受风寒。

要保持室内环境干净整洁,一些家具桌面做好定期用酒精消毒;地板最好用含氯消毒液(84消毒液:水为10ml:990ml)擦拭,每日1~2次;地面最好保持干燥,以免病毒细菌滋生。

5、均衡饮食、多饮水:


从我做起勤洗手、戴口罩、不乱摸、居家隔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非常时期一定要注意孩子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保证蛋白质摄入,多吃新鲜洁净的果蔬,年长的儿童可适当增加坚果,坚决不吃碳酸饮料及辛辣食品。

所有食品必须加工煮熟食用,不能从冰箱里拿出食品直接给孩子食用,以防细菌感染。冰冻的母乳不可以直接加热食用,以破坏蛋白质。

多饮水、多排尿,水是生命之源,多喝温开水能够促进机体代谢,利于身体健康。

6、规律作息时间:居家时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或玩游戏,这对生长发育时期孩子的视力没有益处;可以适当活动,让孩子参与机体劳动比如打扫卫生;要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利于大脑的发育,切不可熬夜。

四、新生儿需要做病毒感染监测吗?母乳喂养注意什么?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新生儿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例;而新生儿被感染的主要途径与儿童略有不同,主要是:母婴垂直传播、近距离密切接触及飞沫传播。

因此,出现以下情况我们应进行病毒感染排查:(非常重要)


从我做起勤洗手、戴口罩、不乱摸、居家隔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 孕产妇确诊或高度怀疑病毒感染者;

▲ 孕产妇密切接触家庭成员被确诊或高度怀疑病毒感染者;

▲ 新生儿出生后的家庭护理人员中有确诊或高度怀疑病毒感染者;

非常时期关于母乳喂养特别需要注意:

▲ 母乳喂养前做到勤洗手及乳房的局部卫生;

▲ 疑似病例或感染未痊愈的产妇不建议母乳喂养,改为配方奶粉喂养;

▲ 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母亲建议严格按照感染隔离观察要求,与新生儿隔离,不予母乳喂养;

▲ 感染后一旦服用洛匹那韦及利托那韦抗病毒药物,不应母乳喂养;

从我做起勤洗手、戴口罩、不乱摸、居家隔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五、孩子一旦不慎与疑似感染病人接触了我们怎么办呢?

1、不隐瞒、不逃避、主动隔离:

家长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大意而一错再错,发现孩子有密切接触就立即、赶紧的、主动的将孩子隔离14天,观察至确实无症状解除隔离,尽量不要让孩子外出;

一旦有症状立刻到就近医院儿科发热门诊就诊,不要怕、不要躲避。

2、注意识别孩子的其他普通感冒症状:

如了解到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常见病,按平时处理原则待在家里;尽量减少去医院看病交叉感染的机会;

非常时期,家长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检查及服从预防控制疾病的管理,这样才能尽快的处理好后续问题,轻松面对,共同度过疫情非常时期。


从我做起勤洗手、戴口罩、不乱摸、居家隔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综上所述:疫情来了我们怎么办?应该是不逃避,不惧怕,放平心态、正确面对。重点是做好具体的防护细节:主动居家及隔离、正确戴口罩;规范勤洗手、不乱摸;均衡饮食,适当活动,按时作息,不熬夜;有接触感染积极配合隔离和治疗;掌握好新生儿排查的要点,清楚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清洁室内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和通风;只要我们把这些细节都做到位,相信疫情会过去的,困难是暂时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共渡难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