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們小時候吃的冰棒都是多少錢一支的?味道如何?

方臉陳家菇涼


記得小時候吃冰棍是二分錢一根,奶油的是五分錢一根,味道不錯,顏色單一都是純白的和乳白色的,沒有現在的顏色味俱全,再說了,現在的冰棍價格也高,最便宜的還一塊錢一根呢,味道一般沒有過去的純正,包裝紙挺好,實物不咋地!

那時候賣冰棍的人,是自行車後架子上放個木箱子,箱子裡保溫措施是用塑料布綁著棉花,現在都用冰箱和冰櫃放冰棍了!

那個時候還能拿雞蛋,糧票換冰棍,服務態度很好,童叟無欺!現在光是認錢了,不換貨物了,服務態度還不好,沒法評價了!


春天來了7270


我小時吃的冰棒,也就是水放些糖冰凍而成,更有甚者就是水放糖精冰凍而成,那有現在這般豐富多彩呀。大約現在市面上的牌子老冰棒的就是過去的冰棒的傳承吧。

那時候的一棒冰棒是二分錢,不過那時的“二分錢”非當今的“二分錢”,那時的二分錢可買許多東西的,大約一斤大白菜也就二分錢。就是這二分錢的冰棒,那時想吃也多是奢望。因為那時父輩們辛辛苦苦在田裡勞作,打下的糧食一斤也值不了一角錢。

說起吃冰棒或冰糕,我還上過當呢。那裡在八十年代初,我當時二十歲,已參加工作了,因出差到了北京,在天安門廣場上有人用京腔吆喝“三毛冰糕,三毛冰糕”,我那時即年輕又實在,就要了一根冰糕並拿出三角錢付款,賣冰糕的女人說,不是三角錢一根是五元一根,我爭辯說你剛才不是喊三毛冰糕,這位女人辨解道,是三毛牌冰糕,不是三毛一根冰糕。這時幾位凶神般的大漢圍了上來,我見勢不好,只得付給了賣冰糕的五元錢,吃了啞巴虧。要知道道那時普遍人一月的工資還不到一百元。

往事如夢,沒想到甜甜的冰棒冰糕,曾給我留下憤怒的記憶。


春日之虎


我們小時候只有喝涼水的份兒。那時候沒有聽說過冰棒這名字。夏天渴了,摘片荷葉當瓢從堰塘舀水喝。膽大的孩子就偷摘別人家的黃瓜,吃了也解渴。

八十年代初我的孩子們出生了。母親總是把家裡一些破舊的鐵器之類拿來給孫子們換冰棒吃。那時估計也就幾分錢一個吧。常常因為吃冰棒的事,母親帶著的四個孫子,像鬥架的公雞爭吵打鬧不休。有一回我家大孩子硬是把他的堂弟後腦勺搞傷了,至今還有傷疤。幸好無大礙。母親至今想起來都說後怕。

小小冰棒,見證了農村生活的變化。如今的孩子們到了夏天吃的喝的我都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包裝漂亮,顏色味道都很誘人,據說營養也很不錯,也難怪如今孩子都是細皮嫩肉胖墩墩的。


棲哈丶


“手上一根冰,勝似活神仙。”那種幸福真是金不煥。這是我第一次吃冰棍的感覺,當時的冰棍有點貴,5分錢一根。

後來,由於我太好吃冰棍了。放了假,我就批發一些來賣(批發價3分一根),有得吃,還能賺些零花錢,真是妙不可言。

80年代的夏天,好像並不熱。賣完冰棍回來,在河裡洗個冷水澡,太有神仙的日子。我們那個年代追求幸福並不多,所以幸福來得特別快,一點點幸福就很滿足。

如今的冰棍繁多,但一點也找不到當年幸福的影子,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人啊,或許越簡單的生活就會越幸福。現在的人呢,追求多多,但並沒有感到他們很幸福。

賺了錢,我還請女同學吃冰棍,比現在請大餐還更有滿足感。

有時候,會自覺不自覺地想起小時候吃冰棍、賣冰棍的事情來,很懷念小時候的歡樂時光。








英雄拒絕黃昏


“撲,撲,賣冰棍",兒時的我每當聽到這賣冰棍敲木箱的聲音,無任當時在做什麼,立即就放下手中的一切,跑向路邊,花三分錢買一支果汁棒冰,饞殺其它小夥伴,邊吃邊向家中走去。


那年代的夏天,棒冰是一種消署止渴的寶貝,在烈日炎炎夏天,吃上一口棒冰,立即冰涼到心,一支棒冰吃完,身上的熱汗就消失了。只是由於沒有錢,成年人一般是很少吃的,都是以兒童消費為主。

賣棒冰的人在自行車上挷一木箱,木箱裡墊上棉被胎保溫,棒冰就放在棉被胎裡包緊,蓋上箱蓋,賣棒冰的人一邊騎自行車一邊敲打木箱發出“撲,撲”的響聲,不斷的叫喊“賣冰棍"。


那時候的棒冰品種很單調,三分錢的果汁,五分錢的赤豆,一角錢的雪糕。最敞銷的是果汁和赤豆,雪糕銷售量很小,因為價格太貴。


百花爭春我為先


我的童年,就沒有見過冰棒,唯一消暑的,就是涼粉,用醋加糖化的地下水,涼意浸人心脾,爽極了。就這不是隨時可以買到,要等有一家專做涼粉的人挑擔串來才有。不來就只有喝家裡的陶壺大碗茶了。

這大碗茶,必須用陶壺裝,才有涼意。每到夏天來臨,父親必買一把這樣壺,一包大葉子茶,供我們消暑,有時賴用碗,直接口含著壺嘴喝,非常舒心。

到了上中學,才知道發現有冰棒買,三分錢一根,但沒有錢買,不知什麼味道,只看到象冬天的冰凌一樣晶瑩透明。到上高中,我用自己打採的木子(木子樹結的籽),到供銷社買,一毛六分錢一斤,第一次爭得二毛二分錢,花三分錢買了一根自色的冰棒,花一毛二分錢買了兩本練習本。冰棒是白色的,長方體,一頭大一頭小,有點甜,略帶薄荷香味。第一次吃冰捧,並沒什麼特別驚喜。因為早己被平時的期盼中意到的一樣,不過如此。


秋水華章


我小時侯吃的冰棍三分錢一根。如果是奶油的就是五分錢一根。因為那個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媽媽就去批發冰糕,然後推出去賣。

當時的冰糕,是用一個透明的,印著很漂亮花的冰糕紙,包裝冰糕。媽媽每天早上,批發完冰糕以後就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叫賣,我當時還小,跟著媽媽去批發冰糕,好奇心讓我走進了,製作冰糕的車間,當時的車間非常的簡陋,就是一個大水泥池子,裡頭一池子的水,然後,就是一排排的冰糕模具,只見工人們,往冰糕模具里加上加工好的綠豆。第二天早上就把冰糕模具脫模。每天工人們重複一項工作,就是把一個個冰糕用冰糕紙包裝起來。然後就成了成品冰糕。我看到了製作冰糕的整個過程。雖然過去了幾十年,仍然記憶猶新。

那時候 國家還不富裕。冰糕品種也沒有現在多,但是有冰糕吃,已經是很開心的!



奚玉蘭


讀初中時侯,在大山裡鄉村學校操場上。九月一日開學一段時間,有一天一個青年人從鎮上騎著自行車來到學校。車架上放著一個木板小箱子,外面用一箇舊毛毯子包著。他一邊叫著賣棒冰,同學們一下子傳開了。當時鄉村小店沒有賣棒冰,吸引力太大了。棒冰一角五分一支,好多同學沒有錢。大家就互相幫助,買了好多棒冰。一個人一支品嚐一下,後來不夠了。賣棒冰青年人又騎著自行車出去拿來,好幾個來回。大家都在吃,味道太好了。感覺清爽甜蜜,少年時代一段美好的插曲。每當想起來了,就是人生之路一次難忘的回憶。這幾年在城市鎮上開小店,現在各種冷飲品種多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時代在進步,工作生活都在變化。一個小時侯情節故事,就是人生之路的詩與遠方。繽紛生活色彩斑斕今生有緣的密碼,思往昔想未來人生的意義。不忘初心堅持不懈自信從容淡定,尋覓前行的路又一次快樂出發……








範正偉


記得我小時候吃的冰糕是3分錢/支,雪糕是5分錢/支,兩年裡吃的不到10支,就漲到1毛錢/支,1毛錢/支時每年夏天都可以吃好多支。


印象中第一次吃冰糕是1985年,那年夏天的一天,中午吃完飯後在看電視,聽到街上有賣冰糕的吆喝聲。那時我並不知道“冰糕”是什麼東西,俺媽聽到賣冰糕的吆喝聲後,對我說,走,去門口給你買個冰糕吃,於是那年夏天,我第一次吃到了“冰糕”。又涼又甜,解暑降溫。那時的夏天,我們村裡兩個小賣部都沒有賣冰糕的,每天中午至下午,都是外村人騎著自行車,自行車後面帶個木箱子,箱子裡面有厚厚的小棉被,棉被裡包的是冰糕,來我們村裡叫賣。賣到下午6點前後,沒有賣完的冰糕都快融化了,然後都免費送給我們小孩子們吃,不會有很多,只有那麼三、五根。


印象中3分錢的冰糕、5分錢的雪糕這個價格的只持續了二年(我只記得二年),到1987年時,冰糕都漲到1毛錢/支。記得剛漲價的那一年,夏天剛到,中午過後有人來村裡叫賣冰糕,趕快拉著俺奶去給我買冰糕,一問,每根1毛。俺奶說:“去年才3分錢/支,今年漲這麼貴”。然後就沒有買,然後那一年夏天我也沒有吃過一根冰糕。

第二年夏天冰糕還是1毛錢/支(也有二毛、三毛每根的冰糕),似乎人們都已經接受這個價格了,這一年,我又吃上的冰糕。1毛一根的冰糕持續了好幾年。

1991年時,家裡買了冰箱,第一年夏天家裡並沒有批發冰糕,買的冰箱送的有幾個塑料模子,可以凍麻將牌大小的冰塊,熱水中加入白糖,晾涼後倒入塑料模子中,再放入冰箱的冷凍室,一個多小時都凍好了。俺媽又去買了凍冰糕的模子,奶粉、白糖用開水充分融化攪拌均勻後倒入冰糕模子中,二個多小時都凍好了。

大約從1992年起,每到夏天,俺爸都會去批發冰糕,批發價一定比零售價便宜多了。那時都已經不想再吃1毛錢的冰糕了,批發的都是2毛錢的“芝麻醬冰糕”、3毛錢的“康寧雪糕”。那年的夏天,每天下午去學,總是從冰箱裡取個冰糕,邊走邊吃邊去學。

記得1993年的夏天,我的牙不知道怎麼了,一咬冰糕,整嘴牙都是麻的,應該是被涼的結果,吃過二、三次後,我逐漸不再吃冰糕了。

2000年參加工作後,夏天上班時太熱,同事們偶爾會買冰糕,每人一根,記得是1塊錢一根,當然也有5毛、1.5元、2塊的。

從2006年起,夏天偶爾也會吃冰糕,吃的最多的是“老冰棒”,5毛錢一根。


小時候的冰糕是夏天專有的產物,品種少,但是小時候年年盼夏天、盼著吃冰糕。


現在,一年四季都有冰糕,且冰糕的種類繁多,品種真可謂是五花八門,但是永遠都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人在風上走


時近如近,一晃二三十過去了,真是談指一揮間,往事如煙。

昔曰掉著鼻涕的孩童,已是鬢霜斑白黃昏到,禿山樹叢一土丘。忙忙碌碌人生過,空留志向以晚秋。

時光如梭,歲月磋砣,真乃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兒時,不知勤學苦,到老方懂一身空。

話又說回來,那六,七十年代的鈔票特值錢,一個冰棒5分錢,奶油雪糕一個1毛錢。拿1O元錢,趕個年貨,還多多餘善,還過個紅火年。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物質變速是人類生活提高,是自然需求的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