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食草动物不敢反抗食肉动物的原因是什么?基因、性格还是什么?人类是否也有类似的特点?

南极大白


(牛围攻狮,狮逃命图)

生命物质首先是拥恐惧感的,其次才是勇敢感。

因此,对其所遇事物,首先反应是怕不怕,怕就逃躲,不怕就采捕。采捕就是采食捕食。

草木也如此,向水肥佳处伸根,向危害处避远。

微生物更如此,适和生存则兴繁无限,不适生存休眠千万年。

生命物质本态就是吃,也就是它物质的利用.使用.应用.运用。

文字或书本上愿写成:食物链生态圈。

老百姓愿说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

实际上:

微生物内的原生生物,利用热,水,矿物离子,自合成自身体。其合成时排泄物及分必物,可腐蚀矿物,且避不用,取所用离子。

若,危害离子及不用离子多,避不掉,则死亡。

真实里,草木在利用微生物尸体,及微生物蚀释出矿物离,掺入水,吸入自身体,组构自躯体的。

而,草食生物,采食草木,用于自身躯组合。

而,肉食者,捕食草木者,用于建构自躯体。

现实里,草木有自亲近携带共生的微生物,并依共生微生物蚀释所需矿离子,且供水于微生物促其繁盛。而且用共生抗避躲的有害自体的微生物。

草木食者,是草木的寄生者,无草木寄生者不得活命,且也有与之相关共生的微生物载在体内外,用于抗危害自身的微生物,及蚀释植物内所含营养成份,以供自己活着与组构自身体。

肉食者,是植食者的寄生者,无植食者不可活命,且也有相关共生的微生物帮其胃酸释出所食肉内的营养,以供自生存及组建自身体。

但,此序列是只可顺进行,不可逆运行,即相食由捕植食进行,不由植食去食以肉食者进行。

(壮单牛挑死群狮中一只狮图)

(免子蹬鹰图)

因此,事实上,植食者把肉食者击死,而无用,不食肉,从而只肉食者击捕植食者有用。

所以,植食者见肉食者少击斗,多逃避,仅育仔时才搏击食肉者的。

因而,与有用无用有关,与其它无关。

如,绝大多数鸟,食石子用于磨碎种子,其它一切生物不食石子,从而视而不见石子的。

非肉食的生物击杀肉食者的很多,仅无用还是少废力气,多躲避才省心省力。

肉食者见植食者反击,不论体型多小,也缓一下,瞅其放松身斗架式,才捕杀的,不放松则离开,免伤了自体不划算。

动物,都有一个幼弱,壮,老的形态,可击搏仅壮时,幼老遭它动物欺的。且不论哪类动物。

人归动物,照样如此,仅人群太大,稍大的动物靠近就自危险,从而避开人群,是动物的共识。

人类的群体天下无敌,单独一人或几个人,弱的鸟都打不过,遇虎狮豹狼鹰熊等就是一盘菜。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小时候在平原,一望无际的平原,割麦子后有很多兔子,是不会打洞那种,麦子割后就没地方藏身了。那时生活并不好,一年难得吃上肉,可除了偶尔有外地的来打猎,本地的大人们却却不去抓。孩子们会去撵的,只要没有障碍物,盯住一只持续撵上它半个小时它就跑不动了,我小时候也抓到过不少。后来才明白,其实这样做,获得的能量少于消耗掉的,是不值得的,当地都是农民,对付兔子没有更好的办法,并不是不想抓,只有精力过剩的半大小孩愿意去抓罢了。人就是哺乳纲,灵长目的动物,其他动物其实也一样,食草动物如果选择和食肉动物决斗,势必会进化成更加强制和灵活的身体,已经进化出锋利的爪牙,但草提供的能量有限,根本不能支撑它们具备这种能力,否则就直接进化成食肉动物了。


叶蝉135


我曾经见过游客的金毛听到笼子里老虎的咆哮被吓得屎尿横流的模样。有些时候对于猛兽的恐惧是基因里就有的,即使它之前从没见过老虎,依然被一声吼吓到体如筛糠。同样,我也相信许多动物包括人,在被狮虎盯上的时候吓到挪不动步子,那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害怕


八缎小锦


题主一气儿问了这许多,咱们挨个来看~

食草动物不敢反抗食肉动物吗?

未必!如果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是绝对性碾压,那确实没法反抗。比如草原狼逮你只兔子,你给我反抗试试!一口叼住,全剧终!但大型食草动物就......就可以有回合~

看几张图吧!有捕猎被反伤的:
有被撵得落荒而逃的:

还有被围攻到无路可逃的:

即使是兔子,还有一招“兔子蹬鹰”呢不是?

如果逃跑不管用,被穷追不舍无路可走,怎么着也得掉头抵抗了,生死攸关之际,有反抗能力的不会坐以待毙的!人类也有类似心理啊,“临死也要抓个垫背的”!

那食草动物为什么第一反应是逃跑呢?基因还是性格?

是基因。性格,是个体间的差异;而基因,则是物种间的血统压制。我们身处食物链顶端太久,且是社会性动物,拥有群体安全感,已经不太好理解这种被绝对碾压的刻在基因里的恐惧了。

而野生动物是没有寿终正寝的,不是被捕猎,就是因无法取食而病饿而死。如果世世代代、千千万万年,你从没赢过,永远被一个物种碾压,这种恐惧就具体了。你胜算为零,那只好躲藏和逃跑。体型上有优势的食草动物,还可以“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体型上的优势、又没有尖角铁蹄或铠甲鳞片,赶不走、护不住,那不赶紧逃跑还等着和对方先打个招呼吗?

而且啊,有时候逃跑,不是真的就是吓尿了,而是个展示。你看,我步履矫健、我反应灵活,我这么健康,你追不上我的;你看,我比我旁边的都跳得高、都蹦得远,你还是去追它们去吧......

人类是否也有类似特点呢?那是自然!

遇到危险感到恐惧,这是动物的自我保护。我们看到猛兽、看到毒物,立即毛骨悚然,能跑多远跑多远,一样是刻在基因里的印记。

程度轻一点儿的恐惧,我们还能被激发出潜能,变得比平时“厉害”很多;而深层次的大恐惧,我们就瘫软在地了,反应麻木、动弹不得。这其实也是一种保护机制哦,让你在被扑食、被猎杀的时候,不再敏感、少点儿痛苦!

晕倒羊,遇到危险就晕厥~

所以,终究都是在捕猎者和猎物之间角色轮转罢了,大家彼此彼此~


不入流的大刘


非洲野牛是唯一敢与狮子搏命的食草动物……。

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完全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族群。非洲大草原生物圈中的狮子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以捕食牛铃、角马、斑马、黑斑羚、非洲野牛为食。在这些食草动物中,唯有非洲野牛敢于狮子一死相拼。这是因为非洲野牛体型庞大,且有着一对锐利的大弯角,当它被狮子激怒时,狮子要么战死,要么落败仓皇而逃。

其它食草动物为什么不敢与野牛决斗,其原因就是食草动物的基因中没有攻击性。我们可以用食草动物的牙齿与食肉动物的牙齿进行比较:食草动物的牙齿上下整齐排列,而狮虎豹狼等食肉动物的上颌下颌前端上下共有四颗尖利突兀的犬齿:用于攻击撕咬捕猎目标,或咬断喉管或咬断颈椎,然后撕开猎获物的腹腔将全部内脏吃光,进而才开始撕扯和吞食猎获物身体上的肉。因为食肉动物进食不咀嚼而是囫囵吞食,然后靠胃酸将食物消化。由于食肉动物的凶猛,因而相对温顺没有攻击性的食草动物在食肉动物的攻击下,通常不会与食肉动物发生对抗,而只会选择逃命。而人作为最高级的灵长类动物,具有发达健全的思维器官,通常会远离凶猛的食肉动物,因而食肉动物基本上没有机会攻击人类。当然,如果万一人偶然与食肉动物相遇,人的处境显然非常危险,从而只能选择躲避 。但从整个自然生态的大环境来看,主宰整个自然生态大环境的其实还是人类……。


东骧神骏


我们在看有关动物类的纪录片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在非洲大草原上三五只狮子在成群的非洲野牛、羚羊等食草动物中间横冲直撞,然后锁定目标完成致命一击,一顿大餐就到手了。食草动物整日活在狮子等食肉动物的监视和猎杀之下,惶惶不可终日。

图示:狮子猎杀野牛

对此,有的朋友充满疑惑,食草动物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狮子等食肉动物,为什么不联合起来反抗食肉动物呢?食肉动物不能直接通过植物获取能量,而是通过猎杀其它动物来维持自身对能量的需求。动物不是植物,一动不动的在那里等着动物啃食。动物会跑会反抗。因此食肉动物就必须有一副尖牙利爪来抓住猎物,并且攻击性特别强。

而食草动物就不一样了,它们以植物为食物。植物不会逃跑不会反抗,食草动物只要张开嘴把植物吞到肚里面去就能满足自身对能量的需求。因此食草动物没有必要进化出尖牙利爪来对付其它动物。只不过由于食肉动物的存在,它们只需练就一些能够逃生的防御本领就可以了。

图示:狮子猎杀长颈鹿

食草动物的身体结构决定了它们在和食肉动物的对抗中不占优势,躲避猎杀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逃跑。而食肉动物能够捕杀到的食草动物往往都是那些老弱病残,这些个体对于食草动物的种群来讲不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所以,自从地球上出现了狮子和野牛以来,就一直是狮子猎杀野牛,野牛奉行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但是这两种动物都好好的活到了现在。相信如果没有认为的干预,这两种的动物的恩怨情仇还会继续在地球上上演下去。

图示:在捕猎过程中受伤的狮子

不过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兔子急了也咬人。食草动物也有反抗的时候,它们不会乖乖的让食肉动物吃掉的,有时候它们也会给食肉动物致命一击。我们往往会同情“手无寸铁”的食草动物,却忽略了食肉动物为了填饱肚子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一只猎豹平均每发动6次攻击才有可能抓到一只羚羊。如果这6次攻击都失败了,它就有可能因为没有力气追捕羚羊而饿死。站在食物链更上面的食肉动物其实更加脆弱。

图示:生死时速,猎豹追杀羚羊

因此,食肉动物捕杀食草动物,食草动物躲避食肉动物都是为了生存。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同情看似处于弱势的食草动物而去厌恶食肉动物。我觉得食草动物并不弱。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和平相处的情景只会出现在童话般的“疯狂动物城”之中。

图示:食肉动物食草动物一家亲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点评!


兔斯基聊科学


怎么可能不反抗,死在野牛蹄子或者角下的狮子可也不少,食肉动物对对食草动物是有有战力优势,但食草动物虽然吃素,却绝不是简单的“吃素的”。

物种在长期生存竞争过程中是共同进化的,食草动物体型大就容易从食肉动物口中逃脱,体型小的不断被吃体型大的留下来,逐渐地食草动物体型就逐渐变大,皮糙肉厚的,食肉动物为了吃肉,就得跑得快、力量足、牙尖咬合力强,归根结底都是要把基因传递下去。食草动物尽管相比食肉动物有战力的劣势,但是在被捕食的时候也会躲避,不会坐以待毙,也不会因为狮子老虎的“血脉压制”不敢动弹,甚至在有些时候,当狮子老虎攻击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的幼崽时,成年食草动物会主动攻击狮子老虎,因此死亡的狮子老虎也屡有报道。

它们的这些行为不是经过像人类这么复杂的思考,只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被刻印在基因中的信息的控制,要么被吃光灭绝,要么反抗保全性命,保证基因延续使种群长久地存在。而实际上老虎狮子的捕食成功率也都不足20%,也是由于包括食草动物反抗在内的多种因素导致的捕食失败。人类在这方面由于高度复杂的意识的影响,有时候反而不像野生动物那么拼命,比如斯德哥尔摩效应,是指本来应该反抗施害者的受害者,因为心理因素“喜欢上”施害者,甚至反过来帮助、处处维护施害者的一种情结。

生物尤其是具有高级神经中枢的大型动物,行动受基因控制,但又不是完全受基因控制,拥有很多选择的余地,人类自然也是如此。不过或许人类由于意识太复杂,有时候自己都控制不住,会采取一些出乎情理的行动,并且这种现象发生的具体脑内变化机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来看世界呀


各种动物都有求生欲望,在被捕猎的时候都会反抗,没有任何生命是希望自己被消灭或者心甘情愿被吃掉。然而,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猎手时,弱小的一方除了逃跑也别无选择。



比如说我们常见的肉食动物猫,它喜欢捕食一些体型比较小的老鼠、鸟类。之所以猫会捕食它们,就是因为这些小型动物个头小,即便反抗也没有作用。如果让猫捕食成年的鸡,猫几乎是做不到的。因为鸡的体型较大,而且还有一定的攻击性,所以猫也不会主动招惹它们。在比如最为凶狠的食肉动物,狮子。它可谓百兽之王,几乎可以捕猎任何动物。为何如此呢?就是因为狮子的爆发力很强,很多动物都承受不住狮子的致命一击。试想一下我们去动物园看到狮子四肢的肌肉和口中的利齿后,是不是有一种狮子一巴掌就可以拍死我们的感觉呢?遇到这种明显不是对手的动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不是打不过,快跑呢?其实,这些反应都是天生的生理反应,对于其它动物也是如此。


但是如果狮子遇到野牛,特别是成年的野牛,狮子往往也会衡量再三才回去捕食它们。因为野牛体型和狮子比也不小,唯一的区别是野牛没有强有力的四肢和尖锐的利齿,所以面对狮子时多少会处于下风。但如果野牛攻击起来,狮子也不一定守得住。特别是野牛的神踢腿和铁头功,直接可以把狮子打成内伤。所以,狮子不是特别饿,一般不会去招惹野牛。而且,野牛有时候也并不怕狮子。再比如大象,体型比狮子大多了。即便狮子吃肉,那也不敢招惹大象,因为根本不在一个吨位上面!

所以说,很多动物捕食就是看吨位怎么样,会不会对自己产生威胁。而动物也会学习技能,从小就会被母亲教导什么捕猎技巧。所以,肉食动物长大后,基本上就知道那些自己可以捕食,那些惹不起。


科学探秘频道


不敢、没有勇气去做和觉得得不偿失不是一回事儿。

刚才我去买酱猪蹄,三十块一个,如果你问我一百块一个我敢不敢买,我当然敢,但我如果真这么做你会不会笑我傻呢?如果你觉得我花一百块买价值三十的猪蹄是傻,食草动物也觉得面对食肉动物反抗而不是逃跑傻。

动物思考问题可能不会这么复杂,但天性以及从小学习的经验告诉他们,跑比反抗更加划算。

和食肉动物尖牙厉爪不同,食草动物缺乏天然的进攻或者防御武器,大多数被捕食者体型和力量也远远逊色于捕食者。好比手无寸铁、身材矮小的我面对一个手持利刃的彪形大汉,同时我又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奔跑者,我最佳选择肯定是撒腿就跑而不是冲上去展现勇气。当然如果跑不了,面对生死存亡,再弱小的动物也会奋力一搏!

这种动物个体情况和人类基本没啥区别。


上述情况不能解释在身体力量占据优势或者群体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对抗时候选择逃跑而不是勇敢面对。我们看各种关于非洲野牛面对狮子的镜头,野牛有时候同类被攻击漠然,有时候会选择逃跑,有的时候则反抗。

野牛为这么会出现这种不同反应呢,这种群体反应和人类群体一样么?

我们先来看看狮子群的攻击策略,狮子攻击野牛时候并不多,如果羚羊等小型动物食物充足狮子群没必要冒险攻击体型巨大的野牛的。攻击野牛的狮子群也需要自身十分强大,如青壮年狮子比例高,体型更大的雄狮数量较多。即使这样,他们攻击对象也主要是小牛和老弱病残。野牛不是个体,而是群体,野牛群的整体实力在狮子群之上,全面进攻狮子肯定会失败。狮子攻击战术是突然袭击,制造牛群恐慌,牛群一旦恐慌奔跑起来,那小牛和老弱病残就会掉队,脱离了大部队的这些牛就很容易攻击了,因为狮子群力量取得局部优势。在取得局部力量优势的情况下要迅速杀死掉队野牛,如果等到野牛群反应过来集合力量掉头攻击的时候行动就失败了。

狮子群的这种攻击策略是不是很熟悉,人类战争的运动战策略就是如此:“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就是整体实力我没有优势,但在局部作战的时候我有绝对优势,并且要速战速决,在援兵到达之前完成歼灭。

我没跑题,狮子策略说明白之后,才能说野牛为什么会逃跑而不是总是迎战,为什么面对同类被杀死会漠然呢。这也跟人类差不多么?古代人类作战和狮子群野牛群之间战斗很相似,步兵大兵团作战最害怕的就是溃散,阵型最先散乱的一方就是失败者。

人类作战中阵型散乱源于士兵的恐慌,而这种恐慌原因很多,训练不足,装备不好,双方实力差距,士兵厌战情绪等等。再强大的军队也是由个体组成的,每个人的思想如何很难掌握,而个人情绪和行为又会蔓延,一个人的逃跑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军队的溃散。放在野牛群也同样如此,如果野牛群阵型齐整,没有对狮子群攻击产生恐慌而奔跑逃散,狮子群也就放弃了这次攻击了。但有些情况个别野牛的恐慌会造成集体恐慌,狮子群的机会就来了。

还有一个问题,野牛被攻击后,为什么大多数野牛不选择救援而是旁观呢?

首先野牛救援同伴的也不少,不仅仅是旁观的。救援也要付出代价,野牛救援和人类其实也差不多,就是代价要比收获小,如果被攻击野牛已经濒临死亡那救援意义也就不大了。

总而言之,敢不敢和划算不划算是两个问题,划算不划算是理性的,建立在划算上面的勇敢是最佳选择,蛮干的勇敢我们虽然事后称赞,但事前绝对不会鼓励。这就好像我们今天的教育中不再鼓励孩子们见义勇为是一个道理。


知识与见闻


能够提出这问题,说明发问者不了解动物,尤其不了解食草动物。同时对于食肉动物的了解也不多,就更别说自带智商的杂食灵长类动物:人类了。

在自然界中,所有的动物都有固定的食物链。比如:老虎、狮子等大型猎食动物绝不会去抓兔子,那是因为一只兔子所提供的能量,还不如老虎吃掉兔子所消耗掉的能量大,所以老虎吃兔子只会越吃越饿。基于这种实际情况食肉动物只会捕食与自己体型相当的动物。

以个体来看,体型相当的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有碾压性的优势。侦查探测时,食草的视力不如人家,嗅觉也不如人家,听力却好的出奇,有一点响动都会惊慌失措到自乱阵脚。使食肉动物牢牢的占据了心里优势,而食草动物养成了未战先怯的懦弱性格;

再说说武器:食肉动物的武器都是进攻型武器,猫科动物的利爪灵活多变且锋利无比,而且还能够通过调节爪上肉垫的温度,来达到探测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的目的。这个能力实在是太叼了!狙击手的素质啊!犬科这方面要差一点,但犬科的咬合力并不逊色于猫科,且以耐力见长,所以犬科多以集体狩猎的方式出现。由于猫科动物身上狙击手的素质造就了它必定会是独行侠,且猫科动物又不以耐力见长,所以当来到开阔没有什么掩护的非洲大草原时,它们只能选择结盟,几个狙击手短距离内解决目标,比如:狮子。又或者选择以改变自己身体结构的方式造就某一方面的极限,比如:猎豹。而唯一没有做出什么改变的,只能选择深度潜伏,然后5米内狙杀。这种方式显然不适合体型大的老虎。

反观食草动物的武器,由于其自身条件的限制,多以防守型为主。蹄子很少能向前踢,且不能像爪子带来血淋淋的伤害,这种血淋淋的伤害往往能打击士气,额外的消耗精力,伴随阵阵疼痛还会影响行动力。蹄子的运用往往是向后踢出,这必然会带来准确性降低的后果,动物们只能依据经验和运动神经(有一种理论是:运动员通过长期的反复练习,使肌肉产生记忆,从而形成条件反射般的运动神经)来发动攻击,多半有蒙的成分,很难达到一击必中,往往只起到吓阻作用;角是带有一些进攻性质的武器,但却需要肩颈部配合,不仅笨重且攻击点最多是两个,火力面太窄,容易被躲开,不如食肉动物的利齿带来的伤害大。所以这也算是防守型武器。

身体结构也应该算作是武器,支援保障型武器。这个可能更加直观些:食肉动物的身体柔韧性远远大于食草动物,这让食肉动物在捕猎中,往往能做出匪夷所思的动作,而其自身肌肉的爆发力又非常强,所以会达到战术的突然性。曾在电视中看见:一只老虎被头牛追到水边,老虎躺在地上把肚皮露了出来,牛傻乎乎的来顶老虎的肚子,老虎一个鲤鱼打挺直接抱住牛的前半身,嘴死死的咬住牛脖子,牛一瞬间轰然倒地。整个捕猎过程非常精彩,老虎从主动示弱的退避三舍,到看似穷途末路的背水一战,最后雷霆万钧般的一击必杀。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展示了高超的捕猎技巧及捕猎策略。这就是个体上的碾压,说什么都没有用,力量决定一切。更何况智商上也被碾压,当蛮牛以为有机可乘,却是自己一败涂地的开始,完全被老虎制造的假象所欺骗。

所以说:就个体而言,食草动物不是不反抗,而是面对碾压性优势的食肉动物,没法反抗。硕大无比的蛮牛尚且沦为老虎的盘中餐,其他体型不如牛的见到老虎可不是撒腿就跑嘛。这和基因、性格都没关系,这只是对自身实力的正确认识,不跑的都是傻子。比如这只羚羊:

再说说群体动物,非洲大草原上不时的上演狮子与水牛的爱恨情仇。水牛会杀死落单的狮子,因为狮子是水牛唯一的天敌。非洲水牛号称非洲三大杀手,仅排在河马、犀牛之后。从人们给杀手的排名上看,食草动物绝非弱不禁风,反而非常具有攻击性。当狮群遇到牛群,也从来不是所向披靡般的一路追杀,牛群的长距离奔跑能力是狮群耐力无法承受的。而是狮群精心策划的捕猎陷阱,从利用地形将牛群包围,突然发起攻击。以突然性打乱牛群的防御部署,造成牛群的混乱而自相践踏,好乱中取胜,因为狮群没有把握战胜牛群。往往这个时候头牛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即使个体被狮群捕捉到,但只要坚持不倒地,往往会等到其他水牛的反冲锋。在强健头牛的率领下,十几头或者更多的水牛,会排成方队向狮群发起冲锋,没有经验的狮群一般都会放弃已经到手的猎物,选择逃跑。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食草动物依靠纪律,依靠群体在头领的率领下虽然能偶尔击退狮群,但遇到有经验的成年雄狮,或者说是狮王,往往一眼就能认出头牛,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上去就是一掌。还是力量决定一切,头牛是无法承受成年雄狮的这一扑,必然会被击退。头牛一撤,牛群也就一哄而散了。不是牛群胆小,而是遵循了群体动物的生活法律,头领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这是千万年来养成生存技能,不存在基因、性格上的原因。能和狮子较量一番的非洲第三号杀手尚且如此,别的食草动物就更别提什么一战之力了。

最后,我们再说说人类。人类是智慧生命体,且在所有动物中,人类是以耐力见长的,而且是耐力最好的,没想到吧?速度每小时20公里,急行军一昼夜,试问那个动物有这样的耐力?红军有,而且在大渡河上证明了,在战斗中也可以急行军。早在洪荒时代人类就是群体作战,并能击杀食肉动物到现在也很难击杀的大象。所以,食草动物见到人类的第一反应是逃跑,自然界中最强存在都拜服在人类脚下,还有什么动物能出其左右?食肉动物吗?非洲有个部落专抢狮子的战利品,狮子只要看见这个部落的人扔下食物撒腿就跑。这个部落的人也不会把事情做绝,砍下2条前腿或者后腿立刻撤退。看看,也是有策略的,还是给狮子留下大部分食物,只是打劫了一少部分。避免了狮子找你拼命。

之前也看过一个研究项目的报道,大意是:在野生动物出没的丛林或者山地,播放人类社会的录音,野生动物往往会选择逃之夭夭,这包括山师、棕熊等顶级猎食者。所以,我们人类才是最顶级的猎食者。

综上所述,食草动物不敢反抗食肉动物完全是实力所致,无法反抗。和基因、性格没关系,那是生存法则。至于人类,现代人太安逸了,早就忘了怎么捕猎。但是野生动物没有忘记它们的生存法则,就像我们没有文字的祖先,用口口相传将文明记录到炎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