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植物除了用“自然之力”傳播它的後代以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除了自然的力量外,在幫助果實種子傳播方面,動物的功勞也不小。動物中又以鳥類的貢獻最為突出。

從喜鵲種花生說起

植物除了用“自然之力”傳播它的後代以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筆者辦公室外的院子中有不少花草樹木,樹上總有喜鵲在叫。筆者曾試著拿生花生餵過喜鵲。每次喜鵲吃了五六下後就飛到草地中去了。從觀察看,它們是把吃不了的花生啄入土中以備不時之需。

半個月後,奇事出現了:有的地方竟然長出了花生苗。這是喜鵲“種”的花生。可見喜鵲無意當中為花生繁殖後代當了媒介。

其實為植物傳播果實種子的絕不僅僅是喜鵲。有人曾在烏鴉的糞便中找到過櫻桃果核。櫻桃個頭不大,紅紅的,鳥類喜歡啄食其果肉。有時,鳥兒們會連核吞下去,果核經過鳥類的消化系統無法被分解,隨糞便排出,其中一部分果實就此長成了新的植株。

植物除了用“自然之力”傳播它的後代以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在山區經常會發現一些大樹枝上有寄生植物,如榭寄生。這種植物算半寄生,因為它的枝葉是綠色的,可以通過光合作用製造部分養料,但要靠寄主供給部分養料和水分。問題是榭寄生是怎麼到大樹上的呢?最合理的解釋是榭寄生開花結果後,果內有黏液包著種子。鳥類啄食果實時,鳥喙被黏液包圍,不好受,於是飛到樹枝上使勁蹭去黏液,無意中將種子留在了樹枝上。之後種子發芽,侵入樹木,靠寄生生活。

植物除了用“自然之力”傳播它的後代以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記得在河北承德有個景點叫棒槌山,在山峰一側離地20米處,生有一株古老的桑樹。這株桑樹怎麼會長在上面?專家的解釋是鳥類吃了桑樹的果實桑椹,並將果實帶到山上落入石縫,桑果發芽後長成幼樹,並靠自然界雨水和山上僅有的一點肥料生存下來,逐漸長大。不過,由於生存環境遠遜於平地,故而桑樹長成大樹著實不易,因而成為當地一景。

聰明的松鼠

植物除了用“自然之力”傳播它的後代以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松鼠在幫助植物傳播果實或種子的動物中,除了鳥類外,還有很多種。其中松鼠是最聰明有趣的。美國作家梭羅在《種子的信仰》一書中,曾談到他親眼見過鬆鼠採摘松球果以獲取松子為食的有趣故事。每年秋天,他走進松林,總會看到油松樹下有些不算粗的帶松球果的松枝,松技上還有咬過的痕跡。他藉此推斷是松鼠咬斷這些松枝的。因為松枝落地後,松鼠就可以方便地食用上面的松子或是直接將松枝、松球果拖到洞中儲藏。後來的觀察證實了梭羅的猜想。

不過,被咬下的松球果或松子在松鼠的搬運或進食過程中總會發生遺撒。這些散落的松子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就能發芽並長出新樹。所以松鼠在種子的傳播過程中確實功勞不小。

此外,在我國南方一些竹林中,經常會看到竹子的丫杈上卡著櫟樹的堅果(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橡子)。

植物除了用“自然之力”傳播它的後代以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這種堅果外皮硬而光滑,圓球形或橢圓形。按照常理,外表這樣光滑的種子是不易卡在竹子丫杈上的。這是誰幹的呢?經過觀察,人們發現是松鼠乾的。原來松鼠喜歡吃富含澱粉的櫟樹堅果,為了將食物儲藏到更安全的地方,松鼠想到了樹杈。因為樹杈離地面有一定高度,食物放在上面比較安全,不容易為其他動物奪走。但由於櫟樹果實外表過於光滑,於是松鼠在堅果皮上咬出一圈完整的小溝,以增大摩擦力,讓果實不易從樹杈上脫落。

我們知道,松鼠有愛儲藏食物的特點,有時藏在樹洞裡,有時藏在地面的枯葉下,但由於地點太多,總有忘記的時候,樹上的堅果遇到大風時還有可能被吹到地面上,這些都為櫟樹傳播種子創造了條件。

螞蟻也有功勞

在為植物傳播種子過程中,螞蟻也有一份功勞,如地丁草(又名紫草)屬於罌粟科,為小草本,果實狹橢圓形,極似莢果,含多粒種子,種子有白色肉質的種阜。當果實成熟散發種子時,

植物除了用“自然之力”傳播它的後代以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螞蟻就來了。原來螞蟻喜歡吃種子上的白色種阜,於是會成群結隊來搬運種子,種子也因此散居於各處,遇到合適的條件會重新發芽長成新的個體。

植物除了用“自然之力”傳播它的後代以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此外,馬兜鈴科細辛的種子也是螞蟻傳播的。

誰也比不上人

人在植物傳播過程中的能量是巨大的,誰也比不上。不管我們願不願意,總是經常幫助植物旅行。有的種子或果實非常細小,當你無意踩上它們時,它們就沾著或嵌在你的鞋縫裡,你走多遠,它也跟多遠。當你略一頓足,它們就和塵土一起掉到了新的領地上。另一些植物的果實和種子上長著各種各樣的刺或鉤,一旦人和它接觸,那些帶鉤、長刺的傢伙就能牢牢掛住人的衣物,被散播到遠處去。這類帶鉤、帶刺的種子或果實,最常見的有牛膝子、蒼耳子、竊衣、鬼針草等等。

車前草屬車前科,是一種多年生小草。這種草在亞洲、歐洲都有好多種類,美洲從前沒有。但自從哥倫布航行至美洲後,那裡逐漸有了車前草。

植物除了用“自然之力”傳播它的後代以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這是什麼緣故呢?原來哥倫布和他的隊員踏上美洲土地時,他們的鞋底上沾了車前草的種子,讓車前草順利到達了美洲。從歐洲到美洲要渡過大西洋,只有人才能把它們帶去,靠風,靠鳥都達不到。就這樣,車前草在美洲繁殖起來,也成為歸化植物。車前草因此還添了個別名,叫“白種人的腳印”。

不過,上述傳播應該只能算是人類被動傳播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其實,人類更主要的是會主動傳播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大家都知道在人類種植水稻和穀子時,總有兩種雜草,一種叫稗草,主要跟水稻“走”,另一種叫谷莠子(即狗尾草),主要跟穀子“走”。

植物除了用“自然之力”傳播它的後代以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人們在種植上述兩種作物時,混在裡面的那兩種雜草也一同生長,很難除盡。隨著水稻和穀子栽培領域的擴展,兩種雜草的生存領地也擴充了不少,這都是人類幫助傳播的。

豚草屬於菊科豚草屬。從前,我國無此草,因為它們產於北美洲,美國就有很多,上世紀70年代,筆者在南京衛崗看到了這種豚草,此後於1978年在瀋陽故宮博物院內也見到了它們的身影。又過了幾年,在北戴河海濱又見到很多。其繁殖能力驚人。毫無疑問,它們是人類從美洲帶到亞洲來的。

植物除了用“自然之力”傳播它的後代以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許多栽培植物對人類有益,通過引種馴化將它們傳播,對全人類都有益,但像上面提到的豚草,只會帶來負面影響。人類想要做些有益的引種工作,往往卻得到負面影響,這不是個別之例,如美國曾引種中國的葛,希望它的藤子保土,花也好看。可是葛到了美國,沒有天敵,大量繁殖,致使當地植物受損,成了一害。這是由於人們不瞭解被子植物的特性,未能適當管理造成的。

前幾年,筆者去深圳植物園看到一種不認識的草,也是藤狀。它們爬滿了樹冠,爬遍了路邊荒地,看那架勢,被爬的植物活不了多久。一打聽,才知是菊科植物薇甘菊,來自美洲,繁殖力極強,在該園已成害草,且一時無法清除,令人頭疼。毫無疑問,這也是人類帶來的,並且已成了入侵植物。

植物除了用“自然之力”傳播它的後代以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以上所舉,僅少數突出例子而已。如何引種有益的植物,防止有害的植物,正是生物學家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自力更生播種的植物

有些植物的果實在傳播種子過程時,不依賴任何外力,而是自力更生,令人稱奇。

生長於非洲北部和歐洲南部的噴瓜屬於葫蘆科藤本植物,果實有些像黃瓜,但比黃瓜小。當它的果實成熟後,果實裡充滿黏性漿汁,漿汁裡包含很多種子,由於漿汁不斷在果實內部對果皮產生強大的壓力。當果柄熟到撐不住而脫落時,從果柄脫落的洞口裡馬上噴射出漿汁,連帶種子一起噴出去,如同小火山噴發,因此人們稱其為“噴瓜”。

植物除了用“自然之力”傳播它的後代以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藉助漿汁噴出時的力量,噴瓜種子被噴出很遠,達到了向外擴散的效果。

另外一個例子是鳳仙花。

植物除了用“自然之力”傳播它的後代以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鳳仙花是庭園栽培的一年生草本花卉,花色各異,十分美麗。當它的果實成熟時稍一觸碰即會自己開裂。開裂時,果皮捲起,同時彈射出小型種子,種子射到一定距離後落地,達到傳播效果。鳳仙花是利用果實內外張力不同所造成的彈出運動來達到傳播種子的目的。

植物除了用“自然之力”傳播它的後代以外,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南美洲有一種林木,名叫沙箱樹。當果實成熟後也會開裂。開裂時會發出很響的爆破聲,同時射出種子,這些種子射出的距離可達10米以上,人碰上了,會被射傷,人稱此樹為“炸彈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