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大明王朝1566》怎么看待冯保私自向嘉靖皇帝报祥雪的行为?

行者——鬼脚七


一句话概括:一个奴才,为了上位,不顾死活,越级讨好主子。

这场雪,可不是一般的祥瑞,而是大明朝上下期盼已久的一场雪。对于这场雪的分量,冯保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不惜冒险,越级上报,讨好嘉靖皇帝。

此前,大明朝已经整个冬天没有下雨下雪了。这表示,来年将是大旱,庄家收成会大受影响。而有人借此发难,说,这是上天在警示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因此被架在了火上烤。

但这场大雪降下来了,救了嘉靖。可想而知,不管谁给他报告这个喜讯,都会让他龙心大悦。其结果,就是获得他的升迁重用。

但是,冯保犯了一个最大的忌讳:越级。

奴才也是分等级的。不是谁都有资格讨好最高主子的。要讨好皇帝,只能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这些大奴才,其他小奴才,只能讨好比自己高一级的奴才。

因此,冯保受到了掌印太监吕芳的惩罚。冯保为了保命,不得不跪在雪地里,直至把自己冻僵。

吕芳惩罚他,也是没办法。作为所有太监的“老祖宗”,吕芳要一碗水端平,要顾及其他秉笔太监的想法,比如陈洪就嘲讽冯保:我还以为皇上一高兴,就让你进了司礼监呢。

吕芳既惩罚了冯保,同时也教诲了冯保。他让冯保学习文臣的三思,思危、思退、思变,又让冯保学习武将的“置于死地而后生”。

基于此,吕芳把冯保送到了裕王府当差。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成就了冯保。

但当时的吕芳,也是有一些私心的。因为他一直与严嵩站在一边,早就得罪了裕王。把冯保送进裕王府,并非为了安插一个眼线,而是为了长远打算,让冯保获得裕王父子的信赖,以后裕王父子继位后,冯保获得重用,也可以保护一下吕芳。

此后事情的进展,几乎没有逃出吕芳的预计。吕芳是个老狐狸啊。


趣谈国史


冯保私自想嘉靖报祥瑞的这种行为,用他干爹吕芳的话来说就是:

“要找死,也不是这个找法呀!”

冯保那个时候地位其实已经很高的,毕竟他是吕芳最器重的三个儿子之一,年纪轻轻就成了东厂提督。对于大明的十万太监来说,冯保现在的地位,很多人一辈子也达不到。只要安安稳稳的干下去,冯保是很有可能进司礼监的。

可是人就是这样贪得无厌、“有了妻、便想妾;有了妾,便想偷”。冯保并不满足,一心想爬得更高。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原本就无可厚非。可问题在于冯保非常着急的要爬上去。人一着急,便会失去理智,甚至是忘记了危险,干出一些难以挽回的事情来。

从他廷杖周云逸,就能够看出这个时候的冯保已经有点丧心病狂了。同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便是这个时候太幼稚了,对朝局几乎是一无所知。

冯保原本只是个掌刑的人,周云逸该不该打死是应该由嘉靖做决定的。以嘉靖的性格,在这种风口浪尖之上,肯定不会公开下命令打死的。但是嘉靖到底怎么想,估计只有司礼监的吕芳清楚。可以说周云逸这件事情,即使嘉靖真的想打死周云逸,吕芳估计也不想这么干。毕竟一旦打死了周云逸,那便是得罪了裕王这些人。有朝一日,裕王继承大统,吕芳便难逃一死了。所以此时的吕芳根本就没有给冯保命令,让他打死周云逸。可见冯保完全是私自揣摩圣意,打死了周云逸。

在打死周云逸之前,冯保还干了一件事情,那便是他想法设法从周云逸口中知道背后的主使。周云逸的后台必定是裕王、徐阶、高拱和张居正等人。因为大明的朝堂之上,明争暗斗的两股势力自然是路人皆知。一旦周云逸挺不住了,真的在冯保的威逼利诱之下说出来了。那么,此时的朝局便立刻无法收拾了。不光裕王、甚至嘉靖都是下不了台的。从这一点,便能够看出冯保还是缺乏历练,不懂朝局,只是一味的不择手段往上爬。

这便是为什么后来冯保会压住宫里面的人,自己私自一个人去给嘉靖报祥瑞。 冯保抢着去做,无非是希望嘉靖听到了这个好消息,龙颜大悦,从而自己得到提拔。但是仔细思考这件事情,不要说古代了,即使现代,哪个人敢背着自己的直属领导,偷偷向大老板卖乖,那也是不能让人忍受的。因为这样的事情,是轮不到冯保去做的。冯保抢着去做,是坏了规矩的。不光他得罪了吕芳,更是得罪了宫里的其他的人。因为像他这样着急往上爬,明显会让其他的太监嫉妒。

这便是为什么吕芳要当众惩罚冯保,让他跪在雪地里,因为冯保这件事情已经得罪很多太监了。吕芳不有所表示,是难以服众的。但是从内心来说,吕芳肯定是不愿意这样做的,所以最后吕芳私下里放掉了冯保。


历史是什么


《大明王朝1566》可以说是最近几年历史剧的巅峰之作,也是公认的烧脑神剧。剧中人物每个拎出来都堪称人精,权谋手段运用之高令人咂舌。有人感叹:自己在这剧里活不过一集!这部剧里精彩的斗争非常多,而冯宝抢报瑞雪就是其中非场精彩的一场。这件事要从司礼监的斗争说起!

司礼监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本来朝廷有了事,都是由内阁大臣提出解决办法,再由皇帝最后拍板具体怎么做。但是嘉靖皇帝是个奇葩中的战斗机,他读《道德经》读着读着就觉得自己悟透了天下大道“无为而无不为”的精髓。于是他在太监里选拔一批人干皇帝干的事,这样一来决策失误了就可以撇开干系(神脑洞,这大明可是你朱家的啊),把责任推到内阁和司礼监的头上。

这样一来,司礼监的权力就大的惊人,所以太监们都想在里面分一杯羹。可是僧多肉少,司礼监只有一个大太监(掌印太监吕芳),四个小太监(秉笔太监陈洪等),所以斗争非常激烈。冯宝当然也想进司礼监,可惜他资历不够。嘉靖皇帝一直在祈雪,雪终于来的时候冯宝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这才发生了冯宝抢报瑞雪。可是这不是冯宝的职责,而是司礼监太监的职责,所以他彻底把司礼监得罪了。吕芳还好,陈洪等人是彻底要搞死他。

冯宝为了让司礼监原谅自己,跪到雪地里差点冻死。吕芳心善,为了保冯宝让他去裕王府。可是冯宝刚刚杀了裕王的人周云逸,这不是让冯宝送死吗?

其实这是一部险棋,裕王早晚有一天要当皇帝,只有获得了裕王的原谅才有出路,不然早晚还是个死。而让冯宝去裕王府其实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同时也可以安抚陈洪等人,不然这些人也不会饶了冯宝。所以冯宝终于明白了吕芳的苦心。

这样一路捋下来,你就发现这件事和嘉靖关系不大,他关心的是下不下雪,至于冯宝,这官太小了,太根本不在意!


慕良论史


如果说冯保上次下狠手打死欽天官周云逸是讨好嘉靖皇帝,急于上位,成为秉笔太监,从而进入太监的核心权力圈,还算份内的事,别人不好说啥(周云逸是欽天监,没有进谏的职权,为啥跑去进谏嘉靖皇帝,后被冯保活活打死打死,想知道请查看我的《周云逸事件怎么看待?》)。那这次冯保私自向嘉靖皇帝报祥雪的行为属于越级上报,是官场和职场的大忌,不会有好结果的。

这是为啥?

首先,你直接越级上报,间接架空你的直属领导,作为你的直属领导当然不愿意看到!

其次,越级上报的事是好事,这就属于邀功行为,你把好事都邀去了,说不定还被提拔了,你上面领导却没有啥功劳可得,还直接威胁到直属领导的地位,这上面领导当然不会允许的。同僚之间更不用说了,大家明白。

再说,每一级领导都想及时得到自己管理区的各方面信息,处理后再反映给上级部门。如果发生了越级汇报,高层直接过问,而自己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时候会很被动,也给自己上层领导一种无能的印象,影响自己的发展。

看后面的剧情,大家也能看到他这样做的后果。

作为他的直属领导,司礼监掌印太监(宫里所有太监之首)吕芳,随后也得到了下雪的喜讯,准备和司礼监其他秉笔太监去给嘉靖报喜,但还没出门,就有人打小报告,说冯保不让人给他直接汇报,而是去嘉靖皇帝那邀功了。同时,秉笔太监陈洪就煽风点火。吕方虽然是冯保的干爹,很信任冯保,也对他有意见了。你看他们的对话:


你冯保作为东厂提督太监,又是我的亲信,却不先告诉我,自己私自提前去向皇帝汇报邀功,你是不是想取代我们,这明显就是自己找死吧。于是,冯保被罚在雪地里跪了一夜,差点没被冻死了,才得到吕方的原谅。

而嘉靖皇帝得到愣头青冯保的汇报的态度也是值得回味的,没有给冯保什么赏赐,甚至连面都没见。这也说明作为一把手的嘉靖也不喜欢这种行为。只能活该冯保自己在宫里呆了这么多年,一点长进都没有,但还好被吕方原谅,最后给他找了个好地方(已经得罪同僚,呆在宫里没有好果子吃),去裕王府当差,最后成为万历皇帝的大伴(类似保姆),当上了掌印太监,也算有后福吧。


行者——鬼脚七


《大明王朝》第一集中的第一个剧情,就是冯保报祥瑞。这第一个剧情中就显示出了宦官系统中复杂的矛盾,也显示出了冯保的不成熟与吕芳的老谋深算。

冯保的行为,犯了官场的大忌讳——越级上报。

在官场和职场中,有两个大忌讳:越级上报和越级指挥。

这两种行为都会导致很坏的后果,直接后果就是上层领导和基层领导直接联系,导致中层领导被架空。

越级指挥,通常是指上层领导直接给基层领导下命令。这方面的典型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在苏德战争最激烈的时候,经常越过方面军军长甚至师长,直接给前线的团长打电话。

但远在柏林的希特勒,对战场局势的判断不会比前线的师长军长们更准确。希特勒的命令经常让基层军官感觉无法适从,他的越权指挥也无法改变战争的局势。

但越权指挥,中层无法反抗高层。越权上报,基层干部会死的要多快有多快。

现代管理制度之所以明确设置汇报级,就是防止事权不统一。基层领导向高层领导汇报,等于直接宣布自己不服从中层领导的管理,也等于间接向高层表示中层领导能力不足。

所以,聪明的高层一般不会搭理基层的越级上报,正如嘉靖没有理会冯保的报祥瑞。

所以,冯保作为司礼监管理下的人员,居然直接去跟皇帝接触,这等于是挑战了司礼监整体的权威。吕芳就是再想保他,也必须做姿态给司礼监众人看,因为冯保太坏规矩了。

有意思的是,剧中的吕芳等人,是明确问了冯保嘉靖帝的反应之后才开始处置他的。这充分体现了吕芳的老辣——他没有一上来就开罪冯保,万一冯保真的因为这件事得到了嘉靖的宠爱,处分他岂不是错了?当确定嘉靖帝没有理会冯保之后,吕芳才开始处分他。

在这次处理中,吕芳的政治智慧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听说冯保给嘉靖帝报喜之后,陈洪立刻表达了不满。面对着司礼监二号人物的公开表态,吕芳必须做出行动了。

而冯保在报喜之前,已经惹了一个大祸。

在第一集的开头,就是冯保作为东厂太监,负责对周云逸的行刑,并把周云逸打死。

后来,嘉靖帝敲打了吕芳,说周云逸被打死他很痛心,让他处理冯保。但在此之前,冯保已经被吕芳发配了。

吕芳对冯保的处理,有哪些聪明之处呢?

1:当着众人处理冯保,在司礼监几个大太监面前,吕芳让冯保跪在那里,并没有发落。掌印太监不发话,其他几个大太监也不好说话。

2:提前处理冯保,向嘉靖帝做了姿态。吕芳给了冯保一个不轻不重的处理——发配裕王府当奴婢。免了冯保的官职,却没有断送冯保的前程。如果等嘉靖帝发话以后再做这样的处理,显然是不够重的。

3:冯保打死了周云逸,得罪了裕王一派。吕芳把冯保派给裕王之后,有两个后果。

一,冯保得罪了裕王,吕芳把冯保交给裕王,表明了态度,不想得罪裕王。

二,如果裕王杀死了冯保,等于是吕芳卖给裕王一个人情,没有把裕王得罪透。而如果裕王留着冯保,则证明裕王有意跟吕芳保持联系,吕芳可以借此提升跟裕王的关系。

这就是多方压宝,冯保在这方面远不如吕芳。他还盯着一个行将就木的嘉靖帝死命讨好,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后路。

但嘉靖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最讨厌的就是手下人有二心。嘉靖帝发现裕王跟吕芳联系之后,立刻命令陈洪带走了冯保。吕芳的压宝行为,终究是没有成功。


小约翰


两件事都是说明冯宝急功心切,一是打死周云逸,二是越级报祥瑞。冯宝作为一个提督太监也算是一个中层太监了,但在吕芳,陈洪等老太监面前显得稚嫩不少。看吕方对这件事的处理,身体的惩罚,在雪地里冻着,差点没冻死。接着是心灵的惩罚,也可是说是教导,做官三思,思危,思退,思变。紧接着是精神的惩罚,裕王诞子,要派太监去侍候世子爷。大家知道,冯宝打死周云逸还没多长时间的,周云逸是太子党的人,到裕王府能有好果子吃吗。所以一系列的惩罚倒是也成就了冯宝以后夹着尾巴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性格,也听懂了吕芳的为官三思的道理,安安心心侍候世子爷,以至于后来吕芳临走都要把干儿子们托付给冯宝。最终到万历年间终于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子。



带你去看海nini


《大明王朝1566》不愧是国产剧的最高峰,在中国的国产剧中,《大明王朝1566》评分最高,其次再是《走向共和》,包括后来的《北平无战事》《琅琊榜》等,都是山影集团的。

关于冯保向嘉靖皇帝报祥瑞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他为什么要向嘉靖皇帝报祥瑞,这是因为太监的权力是仅仅依附于皇权的。在明朝的权力结构中,皇帝稳稳掌握最高权力,司礼监和内阁则分享决策权,此之为内廷和外朝。所以太监要想平步青云,离不开皇帝的提携。

二是太监的内部结构,所谓二十四监,掌印太监吕芳最大,然后是四个秉笔太监,包括陈洪。冯保虽然是吕芳的干儿子,但是求功心切,犯了官场大忌。所以吕芳不得不惩罚他,不然以后没了规矩,也不能服众。对于吕芳来说,威胁最大的还是他的副手陈洪,实际上从最后剧情的发展看来,当吕芳不是那么听话的时候,嘉靖有一段时间以陈洪取而代之。吕芳高明就高明在这里,既惩罚了坏规矩的人,还保护了自己的干儿子,还在太子那边埋下一个暗桩。这和秦始皇派扶苏到蒙恬军中有异曲同工之妙,和珅不懂这一点,所以下场不好。


青年史学家


仅仅就剧情来讨论这个事,可以比喻一下现代职场。


公司老板亲自在负责一个项目,或解决一个问题,经过多次努力,都还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这个好消息来了。冯保当时只是个行政部的主管,没有资格直接向嘉靖帝汇报。但是他被兴奋冲昏了头脑,直接敲开了董事长办公室的门,向老板汇报这个喜事。对于老板嘉靖帝来讲,消息是最重要的,谁来汇报都可以忽略。但是对于董事长办公室的一般人来讲,恨恨的油然而生。办公室主任吕芳,虽然是冯主管的干爹,但是也非常不爽。这小子翅膀硬了,要踩在干爹头上单飞了。于是也讽刺了干儿子一番。其他几位,尤其是陈洪副主任更是恨的牙根痒痒,也正好是个机会,最好能除掉这个冯保,毕竟他是吕芳主任的人,对于自己未来是个隐患。


这个问题的走向,冯保主管是没有能力把控的,全在吕芳主任的态度。毕竟老谋深算,思考问题比别人更多三步。让冯保在雪里长跪,最后没有弄死他,而是调动到裕王府分公司去当差。但刚好冯保杀了裕王的人,也是羊入虎口。但吕芳高明就在于,用当下堵未来。毕竟裕王是要继位的,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原谅冯保,未来还是杀了他。这一点对吕芳也是留下后路,毕竟比较之后,干儿子冯保更安全一下,而陈洪狼子野心。

看历史剧,情节未必是真历史,但故事不是假职场!


几苇渡


一、

冯保揣摩嘉靖帝的圣意,最后决定打死周云逸,结果半个月后天降瑞雪,嘉靖帝目的达到,自然要干掉替他干脏活的冯保。那么冯保是如何完成自我救赎的?

有网友留言,既然冯保打死周云逸是死,不打死周云逸也是死,那么他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自救?

冯保的定位就是替嘉靖帝做脏活的,那么对于要被廷杖的周云逸来讲,嘉靖帝让他死,他确实得死,但是嘉靖帝并没有说怎么死。

所以,对于冯保来讲,决不能正大光明的在午门打死周云逸,如果嘉靖帝想正大光明打死周云逸的话,自然不会下达廷杖二十的命令。

周云逸不管怎么说,出发点都是好的,是忠臣没错,嘉靖帝要是明着杀了他,就会落下枉杀忠臣的骂名!

那么冯保是什么身份?

东厂提督,东厂是干什么的?

东厂就是执行监督大臣,以及秘密处理大臣的机构,嘉靖帝把这个差事教给他,就是为了找一个替罪羊。日后万一证明嘉靖帝打死周云逸打错了,那么罪名就全部扣到冯保头上,谁让你理解错了圣意?

而冯保要想全身而退,那么就不能正大光明打死周云逸,他只需要按照程序打周云逸二十廷杖,最好还示意行刑者轻一点,让其他人都听到或看到更好。等周云逸回家了,再找个机会偷偷干掉他,那时候的东厂没少干这事。

既然是脏活,自然不能明着干,只能偷偷地干,这才是正确的应对之道。

这样在嘉靖帝面前,冯保也交了差,在外人看来,冯保也手下留情了,等于是两头都不得罪。

二、

继续回到剧情,周云逸被打死之后,嘉靖帝为了表明自己是一个好皇帝,开始了为期十五天的祈雪,并下了罪己诏。

但是如果十五天之后没有下雪怎么办?

这个罪过当然不能让嘉靖帝来背,那么让谁来背?

于是众臣们纷纷表态:

“天不降雪,罪在内阁,罪在司礼监,罪在臣工……”

最后一天马上就到了,雪还是没下,嘉靖帝估计也心烦意乱了,那么这个锅最后落到谁身上,谁心里都没底,气氛异常压抑。

可惜偏偏这时候雪下来了,雪下来,冯保还很高兴,岂不知,雪一旦下来,就证明周云逸是正确的,皇帝是正确的,那么他离死就不远了。

可能他仍然嫌自己死得不够早,他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要抢着给嘉靖帝报祥瑞,并且让所有的太监都闭嘴。

“在我向皇上报祥瑞之前,你们谁要再敢胡咧咧,我立马把他往死里打。”

他也不想想,天降大雪跟你冯保有半毛钱关系吗?难道是你冯保的功劳?

天降大雪当然是自然现象,但是如果按照人为因素来讲的话,那必然也是嘉靖帝的功劳,他可是祈雪十五天啊。

当然,天下不下雪嘉靖帝其实并没有那么关心,他关心的是自己的圣明,是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只要下雪了,就全是他的功劳,百姓还会称赞他是明君!

三、

不光冯保知道下雪了,冯保的干爹,也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也知道下雪了,人家看问题透彻的多:

“皇上,有德呀!”

冯保就犯了越级上报的错,越级上报的话,除非非常紧迫的事情,不然的话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果然,有个小太监就去司礼监告他的状了,司礼监五个大太监都在那里,看看冯保干爹吕芳是怎么救干儿子的:

听了汇报,陈洪先怒了:

“好嘛,抢着报了这个喜,皇上一高兴,不准就让他冯保取代咱们几个了。”

吕芳是劝说了一下的,让大家等一等,一会儿冯保也会来给我们汇报的。

见到了冯保,吕芳并没有发火,其他太监也没有发火,因为他们还不确定嘉靖帝跟他说了什么,可是当他们知道嘉靖帝连他面都没见,只是敲了一下铜罄后,吕芳抢先说话了:

“我还以为皇上一高兴就赏你进了司礼监呢。”

这时候陈洪也跟了一句:

“是呀,我们这些人也是该挪挪位置了。”

冯保果然也是吕芳手把手教出来的,立马明白了自己的处境,马上下跪左右开弓,狠狠地打起自己的脸来,而这五位太监,走了……

随后,吕芳为了弥补干儿子的错,让遇到的所有太监和宫女大声报祥瑞,一方面让这些对冯保有意见的太监们舒口气,另一方面更彰显嘉靖帝的圣德:

“看冯保把这些孩子吓得……让大家伙儿都起来,报祥瑞,声音越大越好。”

四、

财政大会上严世藩举周云逸的例子打击高拱和张居正:

“回皇上,高拱和张居正刚才的言论和腊月二十九周云逸的言论如出一辙……”

这下嘉靖帝就不得不表态了,如果仍然认为周云逸有罪,那么高拱和张居正就有点难办。所以,嘉靖帝此时就变了,开始讲周云逸大的方面没什么错:

“吕芳,东厂的人你也该管管了,查一下,腊月二十九打死周云逸是谁掌的刑?”

冯保替嘉靖帝做脏活,现在要被除掉,吕芳如果除掉冯保,保不齐哪天嘉靖帝又后悔,岂不是吕芳也成了第二个冯保?

随后吕芳就借裕王妃生下皇孙的事,要派二十个太监过去,只要冯保不再在嘉靖帝身边出没,自然也就算管了。反正嘉靖帝绝不会随便说出必须得杀了某某的话,冯保看不透,吕芳可是精明的很,即使猜到了嘉靖帝的心思,也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等回到司礼监的时候,冯保已经跪成了雪人。

前面吕芳一暗示,干儿子冯保立马就明白自己做错了,为了表达自己做错的决心,只能冰冻在了这里,一动不敢动。

其他四大太监见到冯保这样子,也就没办法再说什么,于是吕芳支走了所有人,只留下两个当值太监,等把冯保救到屋子里后,这两个太监也支走了,于是屋里只剩下冯保和吕芳了:

“跟了我这么多年,天天教着,牛教三遍也会撇绳了,瞧你那嚣张气,为了急着往上爬,二十九打死了周云逸,今天又抢着去报祥瑞,我不计较你,宫里这么多人不记恨?还有周云逸那么多同僚,还有裕王!要找死,也不是你这个找法。”

五、

冯保也要求生:

“孩儿知错了,孩儿往后改。”

于是吕芳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了:

“明天起,你就到裕王府上去当差。”

就这样,这个东厂提督的职务就地免职,利用嘉靖帝同意派二十个太监到裕王府的事,成功的把冯保派往了裕王身边。

这让我想起《雍正王朝》的一个剧情,佟国维夜晚见隆科多,让他去炒老四胤禛的冷灶,自己烧老八胤禩的热灶。这就是押宝啊,裕王是嘉靖帝唯一的皇子,未来肯定他即位。

冯保只是想到了嘉靖帝,却没有想到未来怎么办?

显然他干爹已经替他想好了,冯保到裕王府必须用实际行动证明,周云逸并不是冯保打死的,只有这样,才能紧紧靠在裕王身边。

这次干爹救干儿子,多年后就是干儿子救干爹了,正可谓是太监的自我救赎之路:

“如果真有裕王入主大内的那一天,干爹这条老命还要靠你!”

干爹能做到这个份上,也是非常了不起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杨角风发作


道行不深的小妖怪,在一群老妖怪面前作死,更在一个前年老妖面前无所遁形,冯宝在这件事上是彻彻底底的栽了个大跟头。

电视剧开头的这一幕充分反应出了,大明朝里里外外的矛盾,通过冯宝这个小人物的举动,体现了大明王朝各个阶层的矛盾。

天不下雪,钦天监的官员借此上表,最后被急于表现的冯宝给活活打死了,这里面有上面的意思,也有冯宝急于表现自己的一面。天下大旱,连嘉靖皇帝也祈求降雨,在这个时候,下一场大雪那可真是天大的祥瑞。

急于上位的冯宝,借着报祥瑞的机会,想接近皇上,结果嘉靖心里跟明镜似的,根本就看穿了冯宝的心思,连面都没见。

结果回到司礼监,那几个老家伙更是和记恨冯宝越过他们,去直接向嘉靖报祥瑞。冯宝那点道行,还想糊弄过去,结果这帮老狐狸,哪个不是人精。最后冯宝也只能一直跪在雪地里,请求原谅。

冯宝私自报祥瑞可以说是非常愚蠢的,同僚不喜欢,上司不喜欢,嘉靖也不喜欢,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办了一件大错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