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我不想再找了”,選擇“閃婚”,解決當下需求

“我不想再找了”,選擇“閃婚”,解決當下需求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好友申請,提示是我我發小推薦的。看頭像是個女的,我心裡一驚,要給我介紹對象?也沒給我打招呼啊,於是沒理會,可過了半天又申請了一次,蒙圈的我加了好友。

“你好,你是哪位?有什麼事?”我發信息問道。

“我叫麗麗,是徐波的結婚對象,給你介紹女朋友”對方回道。

啊?我感覺驚呆了,這麼熱心的嗎?我發小都沒跟我說介紹女朋友的事,她女朋友倒是比他還上心。其實最令我吃驚的是徐波中秋節還在群裡求介紹對象,這過了一個國慶節就準備結婚了?神速啊,徐波說他和麗麗就是在國慶前認識的,麗麗是他以前的初中同學,國慶節帶她回家見了父母,結婚的事就定了。雖然還沒結婚,但他們這“閃婚”的想法還是震驚了我。

“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基本上是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事,“你大姨就比我的3歲已經奶奶都做陳了,你連個女朋友都沒有”,二十多歲就應該娶妻生子,五十多歲就應該做爺爺抱孫子。

老一輩對談戀愛是很看重的,村裡某個小夥子談了女朋友,老人們介紹時有的直接說是老婆,男女朋友都是奔著結婚的目標去的。

“我不想再找了”,選擇“閃婚”,解決當下需求

“一見鍾情”式的愛情是大家都向往的,可是這麼多的婚姻有多少是“一見鍾情”的呢?向我們父母那輩人是有媒人說媒的,之前沒什麼感情基礎,如今的恩愛是“日久生情”的結果。對於大部分的普通人基本遇不到“一見鍾情”,我覺得普通人需要用足夠長的時間去了解另一半,經過充分接觸後才能知道“她/他”是不是陪伴後半生的人。

“我不想再找了”,選擇“閃婚”,解決當下需求

“閃婚”的故事

後來麗麗介紹她閨蜜給我認識,我們一起吃了頓飯,我們都驚訝於她的“速度”,她說她感覺累了不想再找了。徐波是早就想結婚了,之前因為種種原因到了結婚的關口女方放棄了,之後他一直很積極地尋找另一半,手機裡的“相親群”就有好多。雖然他們之前是同學,可他們是那種直到畢業也沒講過幾句話的那種同學。在一次相親群裡加了好友後,很快便定下來了,年前領的證,因為最近新型肺炎的原因,原定的酒席暫時取消了。

我祝福他們的同時更驚訝於他們的勇氣。用麗麗的話說,在工作談過好幾個男朋友,但都沒有結果,如今已經不再奢求愛情了。能找一個離家近點的生活習慣上一致的就行了,結婚純屬找個靠譜的人共同過日子,哪還需要考量其他。

就這樣,原本兩個沒有牽連的人結為了世界上最親近的夫妻關係。他們有感情嗎?沒有,只是剛好我們都想要結婚並碰上了彼此。

“閃婚”的形成

存在即合理,閃婚的存在甚至“盛行”,是因為社會需求的存在。我國人口眾多,男多女少,單身的適婚青年數量巨大,婚介服務的需求量特別大。越來越多的單身男女們對自己的婚姻設置了相應的“門檻”。反正等不到愛情,至少找一個能給今後生活保障的,只要對方條件能達到自己的“門檻”,那就結婚。

因此現在的婚戀年齡差距就各種各樣的都有了,二十多歲的姑娘與40多歲的中年大叔也成了普遍現象。年輕的人缺物質條件,有了物質條件的喜歡年輕貌美,大家都有各自急需解決的需求,雙方結合更多的是“各取所需”。只是婚後是否幸福,就不能保證了。當然,與閃婚相對應的,還有“閃離”。就像一些王朝的快速建立,轉而又馬上覆滅。

“我不想再找了”,選擇“閃婚”,解決當下需求

減少“閃婚”的後遺症

既然“閃婚”有這麼多的缺陷,就不能閃婚嗎?也不是,正所謂存在即合理,閃婚後婚姻幸福的家庭也很多。做好以下幾點,閃婚以後也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背景調查:在結婚之前一定要做一個背景調查,到對方的住址所在地,訪問該人的品行、為人、脾氣、家風等。徐波之前的就是因為女方瞭解到徐波爸爸有出軌離婚的經歷,後來選擇放棄的。上一輩的媒人介紹只就是做好了“背景調查”這一關,雙方家庭都是知根知底的,即便在兩人還不太瞭解其他情況的條件下閃婚,今後的生活也不會出現大問題。

明確結婚目的:閃婚往往是因為一時的衝動,可能是因為剛分手,心情不好,需要填補感情的空虛。或者是想報復前任,如果是這樣,只能是誤人由誤己。結婚之前,不僅要清楚自己結婚的目的,也要明白對方的目的。

最後,我想說“閃婚”能夠解決雙方當下對應的需求,想要幸福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雙方婚後的共同經營,不是結婚了就“萬事大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