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恐龍大滅絕“行星撞擊說”勝出?“火山爆發說”時間線對不上

恐龍大滅絕“行星撞擊說”勝出?“火山爆發說”時間線對不上

恐龍,這種大型史前爬行動物最早出現於2.3億年前,在此後的1.6億年裡,它們在地球上橫行霸道,成為了支配世界大陸的主宰者。但到了6500萬年前,恐龍卻從地球上消失了,只留下了大量的化石。

這就是史上著名的恐龍大滅絕事件。

但至今為止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一直沒有定論,不過科學家們提出了各種千奇百怪的假說,包括氣候變遷說、物種爭鬥說、大陸漂移說、地磁變化說、植物中毒說、酸雨說、行星撞擊說、火山爆發說等等多達20餘種猜想。

其中行星撞擊說和火山爆發說成為最主流的兩種猜想。

“行星撞擊說”認為,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撞入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並在希克蘇魯伯鎮附近形成一個寬約160公里、深約20公里隕石坑。撞擊產生的威力相當於100億顆二戰時期使用的原子彈,曾導致地球上75%的動植物滅絕。行星撞擊引發了森林大火和海嘯,並將硫噴射到大氣中,遮蔽了太陽,從而導致了全球變冷,最終使恐龍滅絕。

“火山爆發說”則認為在K-Pg界限(白堊紀-古近紀界線,舊名白堊紀-第三紀界線(K-T界線))之前,印度的大規模火山爆發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岩層,被稱為德干地盾( Deccan Traps)。科學家認為,該火山爆發持續了近三萬年之久,釋放出大量的塵埃和氣體,從而引發全球變暖,成為恐龍滅絕的主要誘因。

2014年,美國普林斯頓的科學家指出了印度德干地盾形成的確切年代,再次重申“大規模火山噴發引起環境變化,導致恐龍滅絕”的觀點。這使得德干地盾導致白堊紀-古新世物種滅絕的觀點再度盛行。

關於上述兩種猜想,學術界歷來是爭論不休。

不過最近,倫敦大學學院(UCL)和南安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研究人員們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有了新的看法。

他們認為,直接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是小行星撞擊而非火山爆發。

研究人員通過對攜帶恐龍滅絕地質紀錄的海洋化石進行了研究,發現了更多關於該時期海洋溫度和碳循環變化的信息。

結果表明,火山氣體釋放發生在K-Pg事件之前20萬年。這說明火山噴發的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都發生在恐龍大滅絕前,而小行星撞擊的時間則與大滅絕幾乎同時發生。

此外,氣候模型表明,火山活動僅引起全球升溫約2度,對海洋生態系統沒有明顯影響。

這意味著火山爆發並不是恐龍大滅絕事件的誘因。

儘管如此,但研究人員認為,火山噴發氣體可能在這次物種大滅絕中幫助塑造了地球上75%的物種,它們對新物種的誕生功不可沒。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

參考資料:https://www.mirror.co.uk/science/dinosaurs-were-killed-asteroid-not-212946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