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两国六位英主的相爱相杀,最终奠定了我国大一统的最终版图

公元1449年,距今570年前,东亚大陆发生了一件大事:如日中天已鼎盛了80年的大明王朝的皇帝在明朝与蒙古瓦剌部的一次大战中被俘,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此刻距离威震东半球的“永乐时代”仅仅过去25年,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明朝这一失利直接导致了明朝对蒙古由之前的吊打转变成之后的均势,对之后帝国的无论军事、政治、经济、格局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两国六位英主的相爱相杀,最终奠定了我国大一统的最终版图

俘虏皇明皇帝朱祁镇的瓦剌部首领叫作绰罗斯·也先,此刻的也先并不知道,这并不是自己家族最光辉的时刻,二百年后,“绰罗斯”和“爱新觉罗”两个家族在东亚大陆厮杀了近一百年。也正是绰罗斯家族成为了爱新觉罗氏称霸东亚大陆进程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最大梦魇

  • 初章

【绰罗斯·也先死后,瓦剌部分为其长子博罗纳哈勒统领的杜尔伯特部和次子阿失帖木儿统领的准噶尔部两部分。二百年后,准葛尔部成了漠西蒙古的一部分。】

绰罗斯·葛尔丹 VS 爱新觉罗·玄烨

1670年,准葛尔部首领僧格于内乱中被杀,僧格的六弟“活佛”绰罗斯·噶尔丹从西藏返蒙,召集旧部击败了政敌,当上了准葛尔部大汗。自此,准格尔部在葛尔丹的领导下开始崛起,并连续进行一系列大规模的扩张,逐渐走上与东方的清朝争霸的道路。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率军3万,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蒙古游牧地区,喀尔喀蒙古众部落不敌,举部内迁。同年,准葛尔部发生内乱,葛尔丹实力遭到削弱,葛尔丹只得进攻漠南蒙古抢掠牛羊积蓄力量再图发展,同时和沙俄勾结,获得沙俄大量军事援助。

两国六位英主的相爱相杀,最终奠定了我国大一统的最终版图

葛尔丹影视形象

1690年,准格尔汗国继续东进,先后打败了尚书阿喇尼和康熙帝的弟弟恭亲王常宁。七月,葛尔丹率军两万屯于距离北京只有400公里的乌兰布通。康熙帝震怒,此时他已经解决了东北问题,可以腾出手来对付葛尔丹。康熙帝随即御驾亲征,两军在乌兰布通遭遇。康熙帝命哥哥裕亲王福全向准军发动总攻,葛尔丹架起“驼城”还是大败不敌,率千余骑逃向漠北。这就是著名的乌兰布通之战

1692年,噶尔丹多次致书康熙帝,要求把喀尔喀七旗蒙古牧民发回故土统治,以实现“我长北方”的夙愿,遭到康熙帝拒绝。

1695年,噶尔丹率骑兵3万,进驻巴颜乌兰(今乌兰巴托东南)以东地区,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6万大举攻漠南。清廷发兵约10万,分三路出击,康熙帝玄烨再次御驾亲征,他亲率中路军3.4万出独石口。三路大军约期于克鲁伦河一带歼灭准噶尔军。1696年,西路军在费扬古统领下于昭莫多大败准葛尔部,歼灭其主力。葛尔丹率残部向西逃窜,但西边已被敌人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控制,青海、西藏方向被清军封锁,同时北边的沙俄拒绝接受这个包袱。

两国六位英主的相爱相杀,最终奠定了我国大一统的最终版图

康熙帝玄烨

1697年,本着“除恶务尽”的宗旨,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准部。葛尔丹及其残部听闻清军又至,慌乱如丧家之犬纷纷倒戈,逃遁。4月4日,准格尔汗国的奠基者绰罗斯·噶尔丹在四面楚歌的境地中于科布多地区布颜图河边的阿察阿穆塔台地方病亡,一代枭雄就此陨灭。

至此,清军经过连续七年的军事行动,一举荡平了绰罗斯·噶尔丹势力。

在此期间,康熙帝通过“多伦会盟”尽吞喀尔喀蒙古,将整个外蒙地区纳入到清朝的版图,清准之间也迎来了二十年的和平。

然而,战争并未结束,英才辈出的绰罗斯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之间的恩怨还在继续。

  • 续章

策妄阿拉布坦是僧格的长子,葛尔丹的侄子。在葛尔丹出兵喀尔喀的同时后院起火,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叛乱,联合康熙皇帝将葛尔丹遏制在东边无法西还。葛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成为准格尔大汗。

绰罗斯·策妄阿拉布坦 VS 爱新觉罗·胤禛

继承汗位的绰罗斯·策妄阿拉布坦并不是善茬。1699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其弟策凌敦多布西征,征服了哈萨克汗国,使哈萨克分裂为大玉兹、中玉兹和小玉兹三个汗国,并均臣服于准噶尔。

直到1717年,策妄与清朝都没有发生正面的冲突。但随着统治权力的扩大、康熙皇帝的日渐衰老,策妄的狼子野心终于按捺不住了。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派策凌敦多布率军6000,从伊犁河谷出发,经过和田,攻占拉萨杀了拉藏汗,和硕特汗国灭亡,准格尔势力在卫藏建立统治。

拉藏汗是清朝扶持的在西藏的代理人,策妄无故杀掉拉藏汗,占据西藏,表明了是单方面撕毁与清朝的停战协议,向清廷宣战。

两国六位英主的相爱相杀,最终奠定了我国大一统的最终版图

康熙岂是偏安惰事之君?1718年清朝发动第一次“驱准保藏”之战,派色楞和额伦特发兵进剿,结果前方轻敌大败,额伦特阵亡。康熙帝大惊,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决定彻底解决西藏问题,不停留在羁縻统治,而是要派员驻兵。他说:

“今大兵得藏边外,诸番悉心归化,三藏阿里之地,俱入版图。”

1720年,康熙发动第二次“驱准保藏”之战。他封皇十四子胤禵为“大将军王”,领兵十万,入藏平叛。策凌敦多布不敌,率残众400逃窜,清朝恢复了对西藏的统治。之后清军对准格尔本土发动攻势,一度打到乌鲁木齐,后因康熙帝驾崩而撤回。

清军对藏之战实现了清廷实际控制西藏的战略布局,与吞并外蒙一道,为数十年后乾隆帝平定新疆打下坚实的基础。

1722年,康熙帝去世,爱新觉罗·胤禛即位,是为雍正帝。

遭到挫败的策妄依然在不断地搞事情,趁着“大将军王”胤禵回京奔丧,他开始撺掇青海和硕特部贵族罗卜藏丹津造反。

罗卜藏丹津是原来西藏和硕特汗国在青海的分支首领。硕特汗国灭亡后,在西藏的和硕特汗国的其他分支支持了清军的平叛行动。行动结束后,胤禵大肆封赏了这些西藏的和部分支,这在无形中削弱了罗卜藏丹津的实力,加上清朝回绝了罗卜藏丹津恢复汗庭的要求,引起了罗氏极大的不满。雍正帝即位的第一年,罗卜藏丹津在策妄准部的支持下,在青海发动叛乱,率众20万,攻打西宁,青海全境陷入战乱。

两国六位英主的相爱相杀,最终奠定了我国大一统的最终版图

岳钟琪影视形象

在政治手段招降无果的情况下,雍正帝只得采用军事手段平叛。他任命陕甘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发兵青海平叛。年羹尧在西宁大破叛军,罗卜藏丹津开始后悔当初莽撞,放回扣留的兵部侍郎常寿,上书雍正帝为自己辩解,请求罢兵。雍正帝不许,下令平叛到底,罗卜藏丹津远遁。奋威将军岳钟琪率5000精兵只用了十五天,日夜奔袭千余里突然发动闪电袭击,彻底粉碎了逃窜的罗部主力,叛乱宣告平息。

罗卜藏丹津逃到新疆伊犁,直到乾隆二十年被擒。

惮于清军强大的军力,策妄再也无招可使,于1725年与雍正帝议和,划定边界,互通贸易,直到1727年去世,准部策妄阿拉布坦时代终结。

  • 终章

【绰罗斯·葛尔丹策零是策妄阿拉布坦长子,葛尔丹侄孙,生于昭莫多之战前夕。其创建了准格尔汗国1000人的炮兵部队——“包沁”,更是在“和通泊之战”中击败了雍正帝一万精锐,致使傅尔丹全军覆没,创下了清军在十九世纪以前最大败仗。】

绰罗斯·葛尔丹策零 VS 爱新觉罗·弘历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后,其子绰罗斯·葛尔丹策零成为准格尔汗国大汗。葛尔丹策零上台后,准部与清朝关系恶化,两方在西北时有交兵。

准格尔汗国地处东亚大陆最西边,地接中亚,虽然人口、物资无法与清朝相提并论,但中亚是四战之地,准军经常接触来自俄罗斯、土耳其、欧洲的武器装备,早已配备了土耳其重型火炮、中亚重型火绳枪等精度、射程、威力远高于地处东亚大陆的清军配备的装备。而且论骑射技术,准军明显强于承平日久的满洲八旗。所以雍正帝知道,清军应尽量避免与准军发生大规模野战,而是应该采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城镇逼进草原”政策,步步推进,逐渐蚕食准格尔。

两国六位英主的相爱相杀,最终奠定了我国大一统的最终版图

清军影视形象

就这样,清廷派傅尔丹与岳钟琪二帅经略西北,负责与准军的军事接触。

因为岳钟琪在与准军的接触中吃过亏,所以岳的战术较为保守,与此相反,曾取得过大胜的傅尔丹根本不把准军放在眼里。在进军阿尔泰的途中,傅尔丹轻信了准军散播的传言,认为准军发生内讧,他击溃准军,拿下阿尔泰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于是加快行军速度追击准军疑兵,果然一路上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等到傅尔丹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清军已进入准军预谋已久的口袋,傅尔丹下令撤退。来时容易去时难,准军怎么会放过这样一块肥肉,于是出动主力连追带打,于

和通泊地区全歼傅尔丹部,合计近一万人,傅尔丹仅带数骑逃回。傅尔丹的轻敌冒近造就了清军自东北崛起至19世纪之前最大一场败仗。

自此,雍正帝再也无力发动对准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其后直至1733年,葛尔丹策零多次发动对清朝的小规模军事行动皆以清军获胜收场,葛尔丹策零无奈只得与清朝议和。

乾隆四年,葛尔丹策零与清朝划界、互市;1745年(乾隆十年),葛尔丹策零在伊犁染病去世。准格尔汗国陷入长时间大规模的内乱,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两国六位英主的相爱相杀,最终奠定了我国大一统的最终版图

刚即位的乾隆帝

乾隆二十年,乾隆进军准格尔,擒获达瓦齐与青海叛乱元凶罗卜藏丹津;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再次出兵准格尔大败反复无常的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于出逃途中病死,准格尔叛乱平定。

准格尔频繁的战事与为此花费的巨大代价引起了乾隆帝深深的不满与厌倦,从为了边境安宁防止准格尔人死灰复燃与满清稳固的统治层面考虑,乾隆帝下了一道让准格尔灭族的旨意:“总以严行剿杀为要”。

乾隆二十三年,准噶尔大局已定,乾隆帝当机立断调派满汉官兵一万人南下,讨伐天山南路叛乱的大小和卓。乾隆二十四年,大、小和卓被杀,天山南路的叛乱平定。乾隆帝将天山南北,久经战火弥漫的这一大片土地命名为“新疆”,意为新辟之疆土。

两国六位英主的相爱相杀,最终奠定了我国大一统的最终版图

鼎盛时期的清帝国

  • 结语

绰罗斯祖孙三人用尽三生的反抗与经略也未能阻止爱新觉罗祖孙三人制霸东亚大陆的历史进程,两国六位君主的轮番厮杀亦成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历时89年,绰罗斯与爱新觉罗的恩怨终于画上句号,伴随着绰罗斯家族谢幕的是清朝1314万平方公里鼎盛版图的形成。“一寸山河一寸血”,没有满清三代帝王的呕心沥血,没有无数将士的魂归西天,如今中华民族广袤的生存空间将被大大压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