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兩國六位英主的相愛相殺,最終奠定了我國大一統的最終版圖

公元1449年,距今570年前,東亞大陸發生了一件大事:如日中天已鼎盛了80年的大明王朝的皇帝在明朝與蒙古瓦剌部的一次大戰中被俘,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此刻距離威震東半球的“永樂時代”僅僅過去25年,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明朝這一失利直接導致了明朝對蒙古由之前的吊打轉變成之後的均勢,對之後帝國的無論軍事、政治、經濟、格局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兩國六位英主的相愛相殺,最終奠定了我國大一統的最終版圖

俘虜皇明皇帝朱祁鎮的瓦剌部首領叫作綽羅斯·也先,此刻的也先並不知道,這並不是自己家族最光輝的時刻,二百年後,“綽羅斯”和“愛新覺羅”兩個家族在東亞大陸廝殺了近一百年。也正是綽羅斯家族成為了愛新覺羅氏稱霸東亞大陸進程中始終揮之不去的最大夢魘

  • 初章

【綽羅斯·也先死後,瓦剌部分為其長子博羅納哈勒統領的杜爾伯特部和次子阿失帖木兒統領的準噶爾部兩部分。二百年後,準葛爾部成了漠西蒙古的一部分。】

綽羅斯·葛爾丹 VS 愛新覺羅·玄燁

1670年,準葛爾部首領僧格於內亂中被殺,僧格的六弟“活佛”綽羅斯·噶爾丹從西藏返蒙,召集舊部擊敗了政敵,當上了準葛爾部大汗。自此,準格爾部在葛爾丹的領導下開始崛起,並連續進行一系列大規模的擴張,逐漸走上與東方的清朝爭霸的道路。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噶爾丹率軍3萬,越過杭愛山,進攻喀爾喀蒙古遊牧地區,喀爾喀蒙古眾部落不敵,舉部內遷。同年,準葛爾部發生內亂,葛爾丹實力遭到削弱,葛爾丹只得進攻漠南蒙古搶掠牛羊積蓄力量再圖發展,同時和沙俄勾結,獲得沙俄大量軍事援助。

兩國六位英主的相愛相殺,最終奠定了我國大一統的最終版圖

葛爾丹影視形象

1690年,準格爾汗國繼續東進,先後打敗了尚書阿喇尼和康熙帝的弟弟恭親王常寧。七月,葛爾丹率軍兩萬屯於距離北京只有400公里的烏蘭布通。康熙帝震怒,此時他已經解決了東北問題,可以騰出手來對付葛爾丹。康熙帝隨即御駕親征,兩軍在烏蘭布通遭遇。康熙帝命哥哥裕親王福全向準軍發動總攻,葛爾丹架起“駝城”還是大敗不敵,率千餘騎逃向漠北。這就是著名的烏蘭布通之戰

1692年,噶爾丹多次致書康熙帝,要求把喀爾喀七旗蒙古牧民發回故土統治,以實現“我長北方”的夙願,遭到康熙帝拒絕。

1695年,噶爾丹率騎兵3萬,進駐巴顏烏蘭(今烏蘭巴托東南)以東地區,揚言借俄羅斯鳥槍兵6萬大舉攻漠南。清廷發兵約10萬,分三路出擊,康熙帝玄燁再次御駕親征,他親率中路軍3.4萬出獨石口。三路大軍約期於克魯倫河一帶殲滅準噶爾軍。1696年,西路軍在費揚古統領下於昭莫多大敗準葛爾部,殲滅其主力。葛爾丹率殘部向西逃竄,但西邊已被敵人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控制,青海、西藏方向被清軍封鎖,同時北邊的沙俄拒絕接受這個包袱。

兩國六位英主的相愛相殺,最終奠定了我國大一統的最終版圖

康熙帝玄燁

1697年,本著“除惡務盡”的宗旨,康熙帝第三次親征準部。葛爾丹及其殘部聽聞清軍又至,慌亂如喪家之犬紛紛倒戈,逃遁。4月4日,準格爾汗國的奠基者綽羅斯·噶爾丹在四面楚歌的境地中於科布多地區布顏圖河邊的阿察阿穆塔臺地方病亡,一代梟雄就此隕滅。

至此,清軍經過連續七年的軍事行動,一舉蕩平了綽羅斯·噶爾丹勢力。

在此期間,康熙帝通過“多倫會盟”盡吞喀爾喀蒙古,將整個外蒙地區納入到清朝的版圖,清準之間也迎來了二十年的和平。

然而,戰爭並未結束,英才輩出的綽羅斯家族與愛新覺羅家族之間的恩怨還在繼續。

  • 續章

策妄阿拉布坦是僧格的長子,葛爾丹的侄子。在葛爾丹出兵喀爾喀的同時後院起火,策妄阿拉布坦發動叛亂,聯合康熙皇帝將葛爾丹遏制在東邊無法西還。葛爾丹死後,策妄阿拉布坦成為準格爾大汗。

綽羅斯·策妄阿拉布坦 VS 愛新覺羅·胤禛

繼承汗位的綽羅斯·策妄阿拉布坦並不是善茬。1699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其弟策凌敦多布西征,征服了哈薩克汗國,使哈薩克分裂為大玉茲、中玉茲和小玉茲三個汗國,並均臣服於準噶爾。

直到1717年,策妄與清朝都沒有發生正面的衝突。但隨著統治權力的擴大、康熙皇帝的日漸衰老,策妄的狼子野心終於按捺不住了。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派策凌敦多布率軍6000,從伊犁河谷出發,經過和田,攻佔拉薩殺了拉藏汗,和碩特汗國滅亡,準格爾勢力在衛藏建立統治。

拉藏汗是清朝扶持的在西藏的代理人,策妄無故殺掉拉藏汗,佔據西藏,表明了是單方面撕毀與清朝的停戰協議,向清廷宣戰。

兩國六位英主的相愛相殺,最終奠定了我國大一統的最終版圖

康熙豈是偏安惰事之君?1718年清朝發動第一次“驅準保藏”之戰,派色楞和額倫特發兵進剿,結果前方輕敵大敗,額倫特陣亡。康熙帝大驚,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決定徹底解決西藏問題,不停留在羈縻統治,而是要派員駐兵。他說:

“今大兵得藏邊外,諸番悉心歸化,三藏阿里之地,俱入版圖。”

1720年,康熙發動第二次“驅準保藏”之戰。他封皇十四子胤禵為“大將軍王”,領兵十萬,入藏平叛。策凌敦多布不敵,率殘眾400逃竄,清朝恢復了對西藏的統治。之後清軍對準格爾本土發動攻勢,一度打到烏魯木齊,後因康熙帝駕崩而撤回。

清軍對藏之戰實現了清廷實際控制西藏的戰略佈局,與吞併外蒙一道,為數十年後乾隆帝平定新疆打下堅實的基礎。

1722年,康熙帝去世,愛新覺羅·胤禛即位,是為雍正帝。

遭到挫敗的策妄依然在不斷地搞事情,趁著“大將軍王”胤禵回京奔喪,他開始攛掇青海和碩特部貴族羅卜藏丹津造反。

羅卜藏丹津是原來西藏和碩特汗國在青海的分支首領。碩特汗國滅亡後,在西藏的和碩特汗國的其他分支支持了清軍的平叛行動。行動結束後,胤禵大肆封賞了這些西藏的和部分支,這在無形中削弱了羅卜藏丹津的實力,加上清朝回絕了羅卜藏丹津恢復汗庭的要求,引起了羅氏極大的不滿。雍正帝即位的第一年,羅卜藏丹津在策妄準部的支持下,在青海發動叛亂,率眾20萬,攻打西寧,青海全境陷入戰亂。

兩國六位英主的相愛相殺,最終奠定了我國大一統的最終版圖

嶽鍾琪影視形象

在政治手段招降無果的情況下,雍正帝只得採用軍事手段平叛。他任命陝甘總督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發兵青海平叛。年羹堯在西寧大破叛軍,羅卜藏丹津開始後悔當初莽撞,放回扣留的兵部侍郎常壽,上書雍正帝為自己辯解,請求罷兵。雍正帝不許,下令平叛到底,羅卜藏丹津遠遁。奮威將軍嶽鍾琪率5000精兵只用了十五天,日夜奔襲千餘里突然發動閃電襲擊,徹底粉碎了逃竄的羅部主力,叛亂宣告平息。

羅卜藏丹津逃到新疆伊犁,直到乾隆二十年被擒。

憚於清軍強大的軍力,策妄再也無招可使,於1725年與雍正帝議和,劃定邊界,互通貿易,直到1727年去世,準部策妄阿拉布坦時代終結。

  • 終章

【綽羅斯·葛爾丹策零是策妄阿拉布坦長子,葛爾丹侄孫,生於昭莫多之戰前夕。其創建了準格爾汗國1000人的炮兵部隊——“包沁”,更是在“和通泊之戰”中擊敗了雍正帝一萬精銳,致使傅爾丹全軍覆沒,創下了清軍在十九世紀以前最大敗仗。】

綽羅斯·葛爾丹策零 VS 愛新覺羅·弘曆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後,其子綽羅斯·葛爾丹策零成為準格爾汗國大汗。葛爾丹策零上臺後,準部與清朝關係惡化,兩方在西北時有交兵。

準格爾汗國地處東亞大陸最西邊,地接中亞,雖然人口、物資無法與清朝相提並論,但中亞是四戰之地,準軍經常接觸來自俄羅斯、土耳其、歐洲的武器裝備,早已配備了土耳其重型火炮、中亞重型火繩槍等精度、射程、威力遠高於地處東亞大陸的清軍配備的裝備。而且論騎射技術,準軍明顯強於承平日久的滿洲八旗。所以雍正帝知道,清軍應儘量避免與準軍發生大規模野戰,而是應該採用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城鎮逼進草原”政策,步步推進,逐漸蠶食準格爾。

兩國六位英主的相愛相殺,最終奠定了我國大一統的最終版圖

清軍影視形象

就這樣,清廷派傅爾丹與嶽鍾琪二帥經略西北,負責與準軍的軍事接觸。

因為嶽鍾琪在與準軍的接觸中吃過虧,所以嶽的戰術較為保守,與此相反,曾取得過大勝的傅爾丹根本不把準軍放在眼裡。在進軍阿爾泰的途中,傅爾丹輕信了準軍散播的傳言,認為準軍發生內訌,他擊潰準軍,拿下阿爾泰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了,於是加快行軍速度追擊準軍疑兵,果然一路上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等到傅爾丹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清軍已進入準軍預謀已久的口袋,傅爾丹下令撤退。來時容易去時難,準軍怎麼會放過這樣一塊肥肉,於是出動主力連追帶打,於

和通泊地區全殲傅爾丹部,合計近一萬人,傅爾丹僅帶數騎逃回。傅爾丹的輕敵冒近造就了清軍自東北崛起至19世紀之前最大一場敗仗。

自此,雍正帝再也無力發動對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其後直至1733年,葛爾丹策零多次發動對清朝的小規模軍事行動皆以清軍獲勝收場,葛爾丹策零無奈只得與清朝議和。

乾隆四年,葛爾丹策零與清朝劃界、互市;1745年(乾隆十年),葛爾丹策零在伊犁染病去世。準格爾汗國陷入長時間大規模的內亂,實力受到嚴重削弱。

兩國六位英主的相愛相殺,最終奠定了我國大一統的最終版圖

剛即位的乾隆帝

乾隆二十年,乾隆進軍準格爾,擒獲達瓦齊與青海叛亂元兇羅卜藏丹津;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再次出兵準格爾大敗反覆無常的阿睦爾撒納,阿睦爾撒納於出逃途中病死,準格爾叛亂平定。

準格爾頻繁的戰事與為此花費的巨大代價引起了乾隆帝深深的不滿與厭倦,從為了邊境安寧防止準格爾人死灰復燃與滿清穩固的統治層面考慮,乾隆帝下了一道讓準格爾滅族的旨意:“總以嚴行剿殺為要”。

乾隆二十三年,準噶爾大局已定,乾隆帝當機立斷調派滿漢官兵一萬人南下,討伐天山南路叛亂的大小和卓。乾隆二十四年,大、小和卓被殺,天山南路的叛亂平定。乾隆帝將天山南北,久經戰火瀰漫的這一大片土地命名為“新疆”,意為新闢之疆土。

兩國六位英主的相愛相殺,最終奠定了我國大一統的最終版圖

鼎盛時期的清帝國

  • 結語

綽羅斯祖孫三人用盡三生的反抗與經略也未能阻止愛新覺羅祖孫三人制霸東亞大陸的歷史進程,兩國六位君主的輪番廝殺亦成了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歷時89年,綽羅斯與愛新覺羅的恩怨終於畫上句號,伴隨著綽羅斯家族謝幕的是清朝1314萬平方公里鼎盛版圖的形成。“一寸山河一寸血”,沒有滿清三代帝王的嘔心瀝血,沒有無數將士的魂歸西天,如今中華民族廣袤的生存空間將被大大壓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