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现在农村为何种植甘蔗越来越少?

张同天


甘蔗分为果蔗和糖蔗。顾名思义,果蔗是食用的,糖蔗是用来制糖的。就题名而言,题主想问的是糖蔗为什么越来越少人种。

糖蔗种植的最大基地在广西,广西蔗糖约占全国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作为一个广西人,我对题主的提问深有体会。曾经的广西,在政策的支持和糖厂的补贴下,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种植糖蔗,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而近年来农民散户的种植却是越来越少。究其原因,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劳动力缺失。甘蔗种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中青年劳动力。尤其在收蔗的时候,砍蔗和上车都是重度劳作。而现时农村中青年大都选择外出务工,不仅收入高而且轻松。一些优质的水田都大量荒废,更不要说劳动强度更大的种蔗。

二、机械化难以推广。广西属于丘陵地带


,难以有成片广阔的平原种植区。农民种蔗都是在丘陵坡地上种,开荒开成类似梯田的形式。一些大型机械,如中拖,收蔗机等,很难有操作的空间。加之广西雨水丰富,如在收蔗季节遇雨,这些机械因自重大,很容易陷进地里面,根本就派不上用场。而且昂贵的机械即使有政府补贴,一般人也是用不起的。更别说后期的维修。

三、利润低。糖蔗亩产在四到六吨之间。按照去年糖厂的收购价在每吨480元到540元之间。取最高产量和收购价,每亩产值3240元加上糖厂补80元一亩就是3320。除去蔗种,人工,农药化肥等成本,约2500元。每亩净赚820元,十亩才8200。相当于外出务工三个月的工资,还吃力。

由以上几个原因,我认为散户种植一定会逐渐消亡。以后的甘蔗种植只能由专业种植大户来生产。


柱子126


甘蔗吃起来很甜蜜,但是在农村种植甘蔗可绝不是件甜蜜的事。相反,还能数出一堆种植甘蔗的苦来!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两三年村里人开始在水田和地里大面积种植甘蔗。收获的季节,甘蔗像小山一样堆在马路边,那时的收购价大约是280-300元一吨。村里没种甘蔗的人都觉得种甘蔗的人是发大财了。

然而,两三年之后,村里大面积的甘蔗忽然像一阵风过,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没见谁家种甘蔗了。

后来,听大人们说,种甘蔗不划算,还特别辛苦。买甘蔗种要掏钱、农药化肥要掏钱,还要除草、根据甘蔗生长情况时不时地剥叶,这都是成本和人工。

在甘蔗种植中,最辛苦最耗费人工的,就数给甘蔗剥叶了。夏秋季节高温,甘蔗林密集不通风,蔗叶锋利有毛,人工剥叶不仅要忍受高温,还时常被划伤皮肤,干过的人都知道其中有多辛苦。

甘蔗剥叶只能靠人工,如果不进行剥叶,甘蔗长出来的品质很差,价钱很低,甚至难以卖得出去。

甘蔗长成后,连收获都还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人工收获甘蔗是件重体力活,需要剥叶去根去尾、捆扎,收割一天甘蔗下来,往往精疲力尽。很多情况下,收割完之后,还要人扛马驮搬运。如果甘蔗种植面积大的话,就要请人工收割,这又是一笔成本。

收割下来的甘蔗,还不一定能找到人收购,一些甘蔗老板收购完甘蔗以后,还会延迟支付甘蔗款,辛苦了一年,还要去跟老板讨要卖甘蔗的钱,个中辛酸,实在不要太苦!

还有,甘蔗的价格,九几年的价格是280-300元每吨的,直至现在20年过去了,甘蔗的地头收购价依然在300元左右每吨徘徊。当前的农药化肥价格和以前相比,都增长了多少了,可是甘蔗的价格却没有跟随上涨。

因此,农村种植甘蔗,耗费人工量大、辛苦,刨去成本,往往挣不了多少钱。就像农村蔗农说的,种几年甘蔗还不如去外面打一年工。所以,农村种植甘蔗越来越少就不难理解了。


田园漫记


农村的甘蔗,在我们广西大多说的是糖料蔗,就是砍收后运到糖厂榨糖用的原料蔗。这几年,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等原因,广西作为最大的糖料蔗生产基地,糖料蔗种植面积确实是越来越少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呢?

第一,种蔗的成本越来越高。糖料蔗的种植成本,主要体现在土地租金,化肥农药、蔗种以及人工成本。

其中土地租金对于农村人来说可以省去,用自己的地来种。化肥农药及蔗种的成本也在慢慢上涨中,但用量不大也不太明显。成本最大的在于人工,特别是砍收甘蔗的人工。

由于广西的地块不平,面积小,无法大面积推广机械化收蔗,大部分都只能用人工砍蔗。每亩糖料蔗大概6吨左右,砍收人工费至少要1吨蔗的钱。

第二,从种到砍收的环节太多。这里说的意思是复杂。之前我在今日头条上有写过几篇甘蔗产业的文章,大家反映都很热烈,就是广西农村人种甘蔗的平时管理倒比较粗放简单,但到了砍收甘蔗环节太多。

首先要申请砍蔗票,没有票不许砍,砍也也没有人来收。其次要申请将砍下的蔗运走,运气好的可以砍完就拉走,运气不好的要等上几天甚至十几天,蔗都被晒干了也不见有车来拉走。

再次是甘蔗进厂后要等付蔗款,政府明文规定进厂后一个月内要付清蔗款,可事实上有多少家糖厂能做得到?

而且据网上朋友反映,有个别企业还“搭车”付款,要你到指定地方买化肥农药或是贷款,才能将蔗款付给你。因此,有些农民不喜欢再种甘蔗是有原因的。

第三,种蔗的收益确实不好。根据以上两点,如果成本太高,如果蔗款被东扣西扣,砍运被东拦西阻,如果种的面积不多(广西这样的地方也不可能种得太多,除非去承包别人的地),算来算去,蔗农一年到头还真没有剩下多少钱。

一亩地的甘蔗收入,还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的工资那么多。这样的作物,除非是没有人力或是资本投放种别的,否则将会越来越少的人种蔗了。

第四,越来越多的作物替代。在农村,地就这么多,甘蔗不赚钱自然会有其他的作物可以赚钱。比如种果,柑橘、火龙果、百香果、番石榴、香蕉等等,甚至有人图省事种上速生桉。

农村人最会算帐,什么来钱就种什么,如果种蔗没什么钱,只能改种别的作物了。这也是市场经济下的必须趋势。

甘蔗产业从以前的“东蔗西移”到“东糖西移”,移到广西后就再也移不动了,再移就只能移到越南去了。确实,越南那边已经有不少地方种植糖料蔗,这个产业今后如何发展还真的难说。


桂农通


说起甘蔗种植业在农村的退化,花腰妹最有发言权,因为我们当地曾经以甘蔗为主业,如今几乎很少种植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种植甘蔗利润相对较低。十几年前,在我们当地农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甘蔗,除了少部分水果甘蔗外,其余的都是种植榨糖的甘蔗品种,稻谷是我们的主要的粮食作物,而甘蔗则成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但是,种植甘蔗费工、费时、费力,如果一家人种植几十亩的话,无论是栽种、砍削、拉运等环节都要请工。再加上种植甘蔗劳动强度非常大,需要一定的劳力和体力,最主要的是种植出来的甘蔗都是交售给榨糖厂,价格低,利润少,一年辛苦下来,扣除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外,所剩无几,所以好多农村人放弃甘蔗种植而改种其他作物。


二是农村好多榨糖厂倒闭。以前,我们本地的甘蔗种植面积多,榨糖厂也有好几个,为了图省事和方便,农村人大多是选择就近就地的原则,把自家的甘蔗卖到离家最近的榨糖厂,既省工又省钱。


可是慢慢的好多榨糖厂因甘蔗原料不足、糖业市场疲软等原因相继倒闭,于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甘蔗没有人收购,即便有价格上不去,还要拉运到很远的地方交售。虽然当地有几家红糖制作小作坊,甘蔗用量也是极少。


三是土地利用率低下。随着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思想观念开始转变,从以前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转为多样化种植,能更好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根据自家的条件种植蔬菜、花卉、中药材、经济果木林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村村寨寨纷纷效仿,使得农村甘蔗种植面积下滑。

如今,走进以前种植甘蔗的村寨,偶尔可以看到一小部分甘蔗田,里面种植的不再是榨糖的甘蔗品种,而是水果甘蔗,种植面积也是很少了。


花腰妹


甘蔗分为两种,一种是果蔗,可以拿来直接食用。另一种是榨糖用的,叫糖蔗。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糖蔗,而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糖蔗生产基地,超过了1100万亩。然而,从总体上来说,糖蔗种植面积是下降的,比如在2017年的时候糖料蔗种植面积为1364.28万亩,减少了18.09万亩,同比下降1.3%。



以上是很大的数据,很多人感觉不出甘蔗种植面积的减少。那么,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甘蔗种植情况来看,确实很多甘蔗地都改回来种植玉米、水稻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甘蔗种植面积的减少呢?

不赚钱是甘蔗种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在农村,如果有一个项目可以赚到钱,就会引来很多村民跟风进入。而甘蔗种植面积越来越少,说明甘蔗种植不赚钱了。实际上,甘蔗种植确实利润很微薄。

一亩甘蔗产量在6吨左右,按照我老家近几年来的价格,大概是500~520元/吨,亩产值可以达到3000~3120元。而一亩甘蔗种植成本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而增加到2500元/亩。那么,一亩甘蔗辛苦一年的利润仅为500~612元。

这个利润水平比种植水稻、玉米要高,但是种植10亩下来,一年的利润也仅是5000~6120元,不如外出务工来得多。所以,村民更愿意外出打工,而放弃甘蔗的栽种。



劳动力缺乏也是农村甘蔗种植越来越少的一个因素

甘蔗种植对于劳动力的要求很高,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体力活,蔗种的搬运,肥料的运输以及甘蔗收割的时候,等等,都需要年轻的劳动力。然而,在上面我们也提及到了,甘蔗不赚钱,促使农村很多的年轻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务工,这样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就很少,而且劳动能力不强,无法满足甘蔗大规模种植产生的人力需求。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甘蔗不赚钱,导致农村留不住劳动力,而劳动力不足,又反过来无法满足甘蔗栽种所需要的劳动力,种植的面积就很少了。所以,甘蔗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少也就不奇怪了。



好了,以上关于农村甘蔗种植越来越少的问题,就分享到此,欢迎评论探讨交流。


终归农村


农民最关键看经济效益,任何政策支持都是浮云,种什么收入高,农民就喜欢,目前好像只有广西种植甘蔗比较多了,我们江西还是小时候家里种过,砍甘蔗时还要请人,收入又低,慢慢就没有了种了,最近几十年都种赣南脐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