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费祎在宴会上被刺杀,幕后凶手是谁,会是主张北伐的姜维吗?

用户64359795


蜀汉大将军费祎被刺杀之迷

姜维的嫌疑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后,姜维回成都被封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

四年后延熙元年,姜维随大司马蒋琬驻军汉中,蒋琬任命姜维为营司马,数率偏军西入。

何为偏军呢,就是小股部队,蒋琬给姜维每次不足一万的部队,打打西面的羌族。

延熙十年,姜维第一次北伐魏国,当时蒋琬已经去世,继任大将军的是费祎,姜维率军出陇西与魏国大将军郭淮、夏侯霸大战,试探性攻打胜负未果后撤退。

延熙十二年,蜀汉朝廷使姜维假节,姜维率军攻打曹魏的西平县,不克而还。

姜维自以为熟知西方风俗,文武双全,所以想拉拢羌、胡为蜀汉所用,这样就可以控制陇西地区。但是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什么意思呢?

姜维每次自信满满,想学习诸葛亮大规模北伐,大将军费祎都不允许,费祎和蒋琬一样每次只给姜维不到一万人的部队玩玩。

第二年的延熙十三年,姜维再次率领不到一万人的部队攻打西平县,俘虏后来刺杀大将军费祎的凶手!魏将郭修。

延熙十六年春季,大将军费祎被郭修刺杀身亡。而才到同年夏季,兴奋的姜维终于能率领蜀军主力数万人自石门围攻南安,魏国援军还没到,姜维就已经遭遇后诸葛亮一样的问题,军粮耗尽而退军。

凶手郭修何许人也?

一个被姜维俘虏的魏国中郎将,三年后刺杀了大将军费祎。

郭修被俘虏后肯定投降了,因为被刘禅封为左将军。左将军啊,当年刘备马超的官职还是左将军,当年姜维的官职是卫将军,一个被俘虏投降的敌国官员,没有姜维的推荐,怎么可能能当左将军,甚至能接近大将军费祎。

253年,蜀汉大将军费祎于汉寿县开办岁首大会,左将军郭修当时在座,趁着费祎喝醉,郭修亲手刺杀费祎,自己亦被蜀人所杀死。

消息传到魏国,同年八月,魏帝曹芳下诏追封郭脩。

“故中郎西平郭修,砥节厉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修郡,为所执略。往岁伪大将军费祎驱率群众,阴图窥窬,道经汉寿,请会众宾,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祎,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夫追加褒宠,所以表扬忠义;祚及后胤,所以奖劝将来。”

曹芳下的诏书,曹芳239年继魏国皇帝位,年仅八岁,253年,曹芳22岁。

而魏国于249年发生了高平陵之变,251年司马懿去世,253年这年大将军费祎被刺杀事件发生,这道圣旨不是傀儡皇帝曹芳发出的,而是魏国真正的掌权者司马师发出的。

追封郭修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赐谥号为“威”,其子承袭父爵,加拜奉车都尉,重赏。

首先,曹魏朝廷不可能有意派郭修诈降刺杀接近大将军费祎,费祎是个主和派,才能远远比不上诸葛亮,主张蜀汉修养生息,等曹魏有变故再大规模北伐,反对姜维直接大规模北伐,说诸葛丞相那么厉害都不能成功,何况是我们这些人。

派人诈降把费祎刺杀了,姜维上位,让姜维来连年骚扰魏国边境?这显然不可能。

郭修本人的动机呢,没有灭国之仇,没有父母被杀之仇。就算有亲人被杀之仇,也是杀打西平的姜维,不可能杀费祎。

费祎被刺杀,受益最大的就是姜维,可能是出于惧怕被费祎压抑一辈子的心理。

从此能不受约束,带着蜀军主力北伐。疑点最大的还是姜维,短短三年,把郭修培养成死士,死士者,为了富贵或者报恩卖命。

为姜维指使的可能性最大,一个降者没有理由无故拼了命刺杀大将军费祎,再说他姜维自己也是降将,也没有刺杀诸葛亮,郭修在知道自己也必死的情况下。或许,郭修本身就是个头脑发热的人。


谱写历史长歌


公元253年正月大将军费祎在汉寿邀请了群臣庆祝新年。其间费祎喝醉了,郭脩以手刃趁机杀死费祎。郭脩不用说也是让在场的其他人诛杀。在此之前张嶷看见费祎喜欢交朋友又对刚归附的人很信任,特意写一封书信告戒费祎。三国志:昔岑彭率师,来歙杖节,咸见害於刺客,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宜鉴前事,少以为警。三史书并没有记录费祎的反应,他也应该没有听进去。郭脩是公元249年姜维率偏师攻打西平,带回来的魏人。郭脩在蜀汉官居左将军,待遇也是很不错的。 有两种说法一是郭脩为魏国,二是姜维指使。据魏氏春秋郭脩一开始是想刺杀刘禅,因没有机会下手才转而刺杀费祎。我认为不是为魏国,郭脩在魏国官职只是中郎小官。而裴松之是讲郭脩没有在魏国任职,为国而刺杀说法不通。而且蜀汉给的待遇也不错。据魏氏春秋刘禅任命郭脩为左将军。这是当年马超做过的官职,多少将军奋战一生才能做到的名号将军。刘禅是庸常之君,费祎也不北伐的。刺杀他们于魏国何益。魏国在郭脩刺杀费祎八个月后才下诏嘉奖。说明魏国隔了很长时间才知道有这回事。



姜维指使原因在于费祎阻止他北伐。公元241年蒋琬提出顺汉水东下收复汉中东部的上庸、房陵、西城、锡等县。蜀汉很多人反对此计划。刘禅于是派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去传达旨意并劝阻大将军蒋琬。姜维却趁机提出了蚕食雍凉的计划。蒋琬赞同,并也说服了费祎。蒋琬给刘禅上上疏建议任命姜维为凉州刺史。计划是姜维率军为先锋,蒋琬率大军为后援。刘禅也同意了此计划。三国志: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蒋琬姜维都从汉中回到涪城。姜维虽然率了偏师西入,但蒋琬突然生病,公元246年去世。蒋琬去世后,姜维升任卫将军。跟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吕乂任尚书令。蒋琬死后姜维继续多次提出诱羌、胡以为羽翼,夺得陇右以西。每次想大举北伐,费祎都会阻止,最多给姜维一万人。三国志: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费祎拒绝的理由是当年丞相都没有做成这件事,何况我们才能远不如丞相。所以说姜维是有动机的。



费祎一死,不久后姜维就率军北伐了。 但我认为姜维不会这样做。首先来说姜维跟费袆共事二十多年,关系还是比较好的。而且姜维在蜀汉也是很受重用。犯不着为了北伐就把费祎杀了。诸葛亮时期: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行护军征南将军。蒋琬时期: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平襄侯是县侯。这时姜维才三十三岁。据后汉书郡国志:凉州—汉阳郡(天水郡)—平襄县。)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费祎时期:卫将军、录尚书事、假节。此时姜维不过四十五岁。



我认为还有两个人有重大嫌疑。那就是陈祗和黄皓,因为他们也是既得利益者。公元246年担任侍中、尚书令的董允去世。陈祗接任侍中,吕乂接任尚书令。陈祗接任侍中后就跟黄皓互为里表。黄皓开始干预朝政,陈祗又深得刘禅宠信。公元251年吕乂去世,陈祗接任尚书令。而大将军费祎自公元248年就出屯汉中,公元251年返回成都。虽然费祎在汉中,但朝中大事都要先咨询他的意见才能实施。三国志: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谘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这样就使得尚书令陈祗空有其名而无其实。自然是不想费祎回来的。费祎回到成都后有望气的人对他讲成都没有宰相位,于是费祎北屯汉寿。太巧合了吧,以前怎么没有望气者这样讲过。望气者就是那些风水迷信那一套。而黄皓也曾以巫师的口告诉刘禅魏国不会伐蜀。我认为是有人不想让费祎待在成都。公元252年冬天费祎在汉寿开府。开府就是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就是费祎可以任命大将军府官员。诸葛亮任丞相时就开府。例如魏延任丞相府司马、马谡杨仪费祎任丞相府参军、蒋琬张裔任丞相府长史。蒋琬在世时就以尚书令开府。费祎开府就使得尚书令陈祗更加有名无实了。当年蒋琬能以尚书令开府,陈祗任尚书令却并没有开府。这就跟当年诸葛亮和李严同为顾命,诸葛亮开府而李严却不开府。



费祎死后,姜维常年统军北伐。陈祗从来都不制止姜维。因为姜维常年在外征战,很少参与朝政。陈祗深得刘禅宠信,又跟太监黄皓勾结在一起。所以姜维的地位虽然在陈祗之上,但权力是不如陈祗。三国志:大将军姜维虽班在祗(陈祗)上,常率众在外,希亲朝政。祗上承主指,下接阉竖,深见信爱,权重於维。而宦官黄皓在董允在世时是敢干预朝政的。但是自从公元246年董允去世,陈祗接任侍中。陈祗跟黄皓勾结在一起,黄皓开始通过陈祗干预朝政。三国志:陈祗代允(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相表里,皓始预政事。公元251年尚书今吕乂去世,陈祗又接任尚书令。陈祗的权力更大,宦官黄皓更能干预朝政。这年夏天大将军费祎突然从汉中返回成都,这两者间也许是有关联的。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宦官黄皓完全撑握了蜀汉的大权。华阳国志:自祎(费祎)殁后,阉宦秉权。



公元255年八月姜维北伐,在洮西之战中斩杀魏军数万人。这是自襄樊战争以来,蜀汉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姜维因功封为大将军。三国志: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公元256年姜维计划再次北伐,利用上次的大胜。姜维北伐策略是他亲率主力进军上邽,并命令汉中都督胡济率军在上邽跟他汇合。因胡济并没有赶到,以致姜维大败。三国志: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姜维损失在万人左右。我认为胡济失期上邽是有阴谋。姜维行军打仗多年不会不给胡济足够的时间行军,但胡济偏偏赶不到。姜维段谷大败后,主动上书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三国志: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姜维大败后好像也没有问责胡济,胡济也没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失约。而失期的胡济不得没有受惩罚,反而升为右骠骑将军。

我认为背后是有人指使胡济失期的,不然胡济拼命也会赶到。必竟姜维此时是大将军,事后姜维问责他也不好受。能让胡济不怕姜维问责的,蜀汉有三个人即后主刘禅、尚书令陈祗、黄门令黄皓。我觉得刘禅不会这样做。陈祗和黄皓这两个人很有可能。公元254年时姜维还只是卫将军,班位在尚书令陈祗之下。公元256年春就升姜维为大将军,班位在陈祗之上。蜀汉一共只有三位大将军,蒋琬费祎姜维。姜维是唯一凭借战功得来的。姜维升为大将军后,班位就在陈祗之上。在当年姜维准备趁胜进军。给胡济下命令在上邽汇合,结果胡济失期不至。姜维因战败自贬为后将军,连降了四级。正常来说姜维应该问责于胡。,姜维没有这样做是因为心知肚明。 在刘禅内心深处,陈祗黄皓这样的才是忠臣。


小鸿哥


刺杀费祎并没有什么幕后凶手,只是郭脩的个人所为,所谓姜维主使不过是阴谋论的想法而已。

延熙十六年,也就是公元253年,蜀汉大将军费祎在新年宴请群臣,喝的大醉,结果被出席宴会的魏国降将郭脩刺杀。本来这也只是一件很普通的刺杀事件,不过因为费祎在位时,一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姜维每次请命北伐时,费祎都表示反对,给他的部队不过万人左右。直到费祎遇刺以后,姜维才得接管兵权,在延熙十六年夏就发起了北伐。因为姜维成为此次刺杀事件的最大受益者,而且郭循又是被姜维俘虏回来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郭脩刺杀费祎的幕后主使是姜维,不过这以说法并不可信。

根据《魏氏春秋》记载,郭脩是魏国西平人,素有才名,年轻时就被封为中郎。中郎虽然在三国时期不过时一个荣誉称号,并无实权,不过年少时能得到这个封号,也算很有前途的。结果郭脩却被姜维抓到了蜀汉,妻离子散,虽然被刘禅封为左将军,但是依然心中怨恨。所以郭脩多次欲刺杀刘禅,因为没机会得手,才改为刺杀费祎。

郭脩既然对被俘虏到蜀汉耿耿于怀,那么对把他抓来的姜维自然也是充满怨恨,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听从姜维的安排,去刺杀费祎。姜维要是私下和郭脩会面,倒可能被郭脩直接给杀了。所以姜维不可能和被俘以后的郭脩勾结,刺杀费祎。

而且郭脩刺杀费祎以后,他被曹芳追封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追谥威侯,并让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加拜奉车都尉。从这点看,郭脩刺杀费祎,应该还是怕自己在蜀汉当官会连累留在魏国的家人,因此冒险一搏。


所以说郭脩刺杀费祎,应该是出于自己的目的,姜维不大可能和他勾结。


不沉的经远


公元253年,成都歌舞升平。蜀汉实际掌权人费祎喝的醉醺醺的,突然一个人手持武器冲过来,接连在费祎身上连刺数刀,85岁的费祎当场死亡!费祎和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蜀汉四相。费祎的死是蜀汉重大损失,也成为一个三国历史上千古悬案!费祎位高权重,但是刺杀他的那个人是魏国降将郭修,演义中写成郭循。以他的身份是不可能出现在那次高级宴会上的。但是偏偏他出现了!三国志对费祎的死写的相当含沙射影。影射的矛头直指姜维。

众所周知,姜维是诸葛亮的衣钵继承者。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不断地北伐中原。造成蜀汉国力空虚。费祎屡次劝阻他:说我们的能力和诸葛丞相比相差太远,诸葛丞相尚不能成功,何况是我们呢?姜维刚愎自用,但是蜀汉的兵权全在在费祎手里掌握着,费祎每次调给姜维的兵力只有几千人,属于小规模的骚扰行动,根本对曹魏构不成影响。但是费祎死后,蜀汉兵权尽归姜维!没有了羁绊,姜维开始大规模北伐曹魏!姜维文武双全,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说的就是他。但是姜维刚愎自用,最终功败垂成,死在成都之乱中。

费祎是蜀汉保守派,他也是姜维北伐的最大障碍。但是费祎也是为了蜀汉着想,为了保存蜀汉实力,但是姜维为了完成诸葛亮遗志,不顾蜀汉国库空虚,穷兵黩武。而郭循作为一名曹魏降将,如果没有人的知识,他根本不可能出现在那次宴会上,因为费祎是蜀汉的实际当家人!巧合的是费祎死后,姜维大权在握,也恰恰印证了这一说法!




传播快乐的小精灵


费祎之死无疑是三国历史上一个无解的谜案,而最大的嫌疑的人就是姜维。

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依旧有能力与曹魏抗衡,但随着一起谋杀案的发生,蜀国的命运就此被改写,诸葛亮的心血付之东流,这场凶杀案就是三国末年著名的“费祎遇刺案”。

费祎何许人也?

费祎学识渊博、聪明过人、知人善用、光明磊落、操守廉洁、性格谦恭,对内制定安民之法,对外计划攘敌之策。

费祎的智慧被诸葛亮认可,费祎的为人被刘禅所信任,诸葛亮出征之时,费祎经常以“外交使节”的身份出使吴国,与孙权商谈蜀吴两国共同抗曹的具体事宜,费祎的口才和人品被孙权大为赞赏,因此,费祎在蜀吴两国的口碑都十分良好。

《出师表》里面,这个了也是亲自推举过费祎。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诸葛亮去世之前,亲口指定费祎、蒋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辅佐刘禅管理蜀国,可见费祎对于蜀国的作用有多么重要。

费祎遇刺案的经过

延熙十六年正月 ,蜀国全体人民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身为诸葛亮接班人的费祎在葭萌关主持岁首大会。

生性洒脱的费祎在酒宴之中推杯换盏、豪饮美酒,不经意间便欢饮沉醉,刺客郭脩趁费祎酒醉之时靠近他的身旁,抽出刀子便刺向费祎的心脏,费祎躲闪不及,当即死亡。

卫兵擒住郭修后,不由分说的将郭脩,当场杀死……

刺客郭脩

刺客郭脩原本是魏国凉州西平人,曾宣誓效忠曹魏政权,姜维征战西平时郭脩被俘。

一向憎恨魏国将领的姜维,一反常态的将郭脩推举为“左将军”,正是因为姜维的大力推举,身为俘虏的郭脩才能够得到官职,并且混入只有蜀国的中、高层人物才能参加的岁首大会。

费祎遇刺案的疑点

疑点一:郭脩为什么要刺杀费祎?

理论上来说,郭脩效忠于魏国,而费祎是蜀汉政权中的关键人物,如果郭脩企图打击蜀国,杀死费祎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这个答案似乎说不通。

第一,如果郭脩企图向世人显示对魏国的忠心,大可在姜维面前以身殉国,没有必要“夹着尾巴做人”投降蜀国作一个阶下之囚。

第二,郭脩并不知道自己会被姜维提拔,所以他不可能在投降之前就计划好了刺杀费祎的过程。 第三,从灌醉费祎,到郭脩靠近费祎的过程一气呵成,这很显然是一场谋杀,而不是简单的刺杀。

疑点二:卫兵为什么要将郭脩当场杀死?

《蜀书》、《后主传》、《费祎传》中写的很清楚:“郭脩被蜀兵杀死。”并不是自杀。 为什么卫兵要将郭脩杀死呢?难道不应该抓起来调查一番吗? 这两个疑点,将“费祎遇刺案”性质变为“谋杀费祎案”。 通过调查史书中的蛛丝马迹、各种线索,历史将真相的指针,指向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姜维。

幕后凶手姜维

证据一: 姜维与费祎素来不和,二者之间不合表现在政治思想的分歧上。 姜维是“鹰派”,费祎是“鸽派”,姜维是个“赌徒”,费祎是块“石头”。

诸葛亮过世后,费祎坚持休养生息,不管是前面的魏延还是后来的姜维,每每要求出兵伐魏,费祎都裁制不从。可以说费祎在世时,姜维被打压的很惨。特别是蒋琬死后,二人矛盾一度升级,堪称针锋相对,《三国志》记载,费祎死后,姜维立刻便率领数万大军出征。可见姜维有多么盼着费祎死。

证据二: 郭脩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左将军,参加岁首大会,姜维起到了决定性因素。 刘备、马超、张飞均当过左将军,可见左将军这个官职并不是一般人能当的,尤其是刘备当过左将军之后,这个官职更是非心腹大臣不能赐予,而郭脩区区一个俘虏,却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升任左将军,没有一个强硬的后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担任蜀国大将军的费祎之外,只剩下刘禅和姜维了,刘禅虽然傻,但不至于把自己老爹当过的官职赏给俘虏。 如此一来,便只有姜维有这个权力,和动机。

证据三:《姜维传》中写的很清楚:“好立功名,阴养死士……”。

好一个“阴养死士”,把姜维的心性写的明明白白, 郭脩不就是死士吗?

《福尔摩斯》中一句话写的非常好。 当一切合乎情理的线索全部指向一点时,哪怕这一点再不可思议也是绝对真实的。“费祎之死”的一切线索都指向了姜维,虽然不能就此断定姜维是不是幕后黑手,但从嫌疑上讲,他绝对是“费祎谋杀案”最大的嫌疑人。


白话历史君


肯定是姜维啰!

具体原因:

1. 诸葛亮死后,费祎成蜀国第一权臣,属于休养生息的右倾主义保守派,处处节制左倾主义冒险派姜维——尿不到一个壶里。姜维:我忍你已经很久了!

2. 费祎搞个了年会,想把茶话团结,不想喝多了点,麻痹大意,姜维逮到了机会,暗中指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降将把费祎捅死了。

3. 后来姜维成了蜀国第一权臣——费祎死后的最大受益者!

4. 姜维的北伐欲望实现了,但他穷兵黩武,最终失败了——把蜀国最后一点积蓄打没了。


Ps:

蜀汉(西元221年~263年),又称季汉,三国之一。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

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蜀汉后期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后被曹魏所灭。

刘备以延续汉室政权称国号为“汉”,又统治地区古称为“蜀”,历史上为区别东汉和西汉,故称为“蜀汉”、“季汉” ,又因曹魏和西晋并不承认其国号为“汉”,而称之为“蜀”,“蜀”遂成为其俗称。


职场一牛


事实上,当时姜维与费祎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尽皆知,出兵的限制等等,作为当时诸葛亮钦点的继承人,他是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的

那作为刺客的郭修当时如何与他接近?

是费祎考虑不到么,虽说费祎主政期间偏向于安于一隅,但是当时也确实达到了应有的政治效果,所以在情商和能力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完成这一任务的费祎其实于使命上已无亏欠,不论凶手是谁,是否有这次刺杀,历史的潮流总是不会因此发生改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