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一生摯愛孫若微,符合歷史嗎?

《大明風華》的熱播,讓朱瞻基和孫皇后的愛情,家喻戶曉。可歷史上的朱瞻基,對孫皇后,也是如劇中一樣的深情嗎?並且,在該劇中,孫皇后還是個單純的女子,甚至可謂毫無心機,這樣的她,和歷史上孫皇后的形象相符嗎?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一生摯愛孫若微,符合歷史嗎?

孫皇后入宮

歷史上的孫皇后,是山東鄒平人,在少年時期容貌就已經驚人,《明史》記載:宣宗孝恭皇后孫氏,鄒平人。幼有美色。其父孫忠,是永城縣的主簿。而一個縣簿的女兒可以入宮,一來,是因為明朝的皇后出身大多不高,二來,是因為的母親,也是永城人,她時時出入宮廷,經常誇讚張忠的女兒品貌上佳,於是,孫皇后得以入宮,且,入宮時年僅十餘歲。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一生摯愛孫若微,符合歷史嗎?

進宮後,教導孫皇后禮儀的是朱高熾的正妃張氏(也就是後來的明仁宗誠孝張皇后)。可是,不久後朱瞻基大婚,配有正妻胡氏,孫皇后在當時只能為嬪。

公元1426年,朱瞻基登基。按照禮制,他的正妃胡氏被立為皇后,而孫氏被立為貴妃。按照明朝的禮制,皇后冊封配有金寶、金冊,而貴妃以下只有金冊,無金寶。但是,因為孫氏和朱瞻基自小相處,感情甚篤,朱瞻基特意向當時的張太后請旨,破例賜金寶於孫氏。開了明朝貴妃冊封賜金寶的先河,可見朱瞻基的確是寵愛孫氏。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一生摯愛孫若微,符合歷史嗎?

孫氏位列中宮

而朱瞻基繼位後,他的嫡子一直沒有出生。胡皇后曾生下女兒順德公主、永清公主,孫貴妃生下女兒常德公主。終於,在宣德二年十一月,孫貴妃順利產下了一個男嬰,也就是後來的明英宗朱祁鎮,產子之後,朱瞻基對孫氏寵愛更甚,恩寵直接超越了胡皇后。甚至,為了孫氏,朱瞻基曾屢次逼迫胡皇后遜位。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一生摯愛孫若微,符合歷史嗎?

甚至將此事,直接拿到了朝堂上議論。朱瞻基和重臣說:"朕年過三十了還未有兒子,現在孫貴妃有子,母從子貴,古亦有之。但皇后應該何如處置?"經過商議,朱瞻基以胡皇后屢次犯錯,並且多年無子,廢其後位,讓她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而孫氏則順利的從孫貴妃,晉升為大明的孫皇后。朱瞻基如此操作,完全可以看出來他對孫皇后的深情。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一生摯愛孫若微,符合歷史嗎?

孫氏被尊為太后 ,力挽狂瀾

公元1435年,朱瞻基去世,朱祁鎮繼位,孫皇后被尊為太后。之後,在大明王朝出現危機時,她曾力挽狂瀾,可見孫皇后並非是單純的傻白甜,有著一個成熟政治家的手腕。

1.土木堡之變

公元1449年,朱祁鎮御駕親征瓦剌,明朝軍隊大敗,史稱土木堡之變。結果皇帝朱祁鎮被俘,與之隨行的五十名文武官員全部戰死,大明駐地的大量財物被搶。而且明成祖朱棣辛辛苦苦建立的五十萬主力軍全軍覆沒,大明的國之重器——神機營的幾大營官兵全部被殺,連武器裝備也在此戰中毀於一旦。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一生摯愛孫若微,符合歷史嗎?

大明土木堡之戰的失敗,極大的助長了大明敵軍的士氣,敵軍一鼓作氣,兵臨北京城下。京師告急,明朝陷入建國以來的最大危機,此時,孫太后站出來,和當時的監國朱祁鈺一起主持朝政。在朝臣提出遷都南京時,孫太后當機立斷支持于謙守衛京都的想法,還支持朱祁鈺查抄了朱祁鎮的大太監網真的家,以及他的黨羽,極大的激發了大明文官,因為土木堡之戰而深受打擊的信心。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一生摯愛孫若微,符合歷史嗎?

同時,在於謙打贏了京城守衛戰後,當機立斷的站在大明王朝的角度,以太后之尊,同意了于謙等人請立新君的意見,以朱祁鎮百年之後必須傳位於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條件,另立監國朱祁鈺為新帝。在大明家國社稷遭遇威脅時,孫太后放棄了自己對朱祁鎮的舐犢之情,忍痛以大局為重,另立新帝,匡扶了大明混亂的政治局面,讓大明在朱祁鈺的治下沒有亡國,對維護明朝統治和國家安定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一生摯愛孫若微,符合歷史嗎?

2.奪門之變

可是,朱祁鈺成為帝王之後,在朝臣們的堅持下,將英宗朱祁鎮迎回了大明。可是,久居帝位的朱祁鈺不想放棄自己的帝位,在朱祁鎮回到大明後,將他軟禁了七年之久。不僅如此,他還廢棄了之前的太子朱見深,違背了和孫太后的約定,立了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可是,好景不長,朱祁鈺的兒子很快不幸去世。儲君去世,讓原本對就朱祁鈺監禁朱祁鎮的做法不滿的朝臣們生了異心。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一生摯愛孫若微,符合歷史嗎?

又過了一段時日,在朱祁鈺重病之時,又執意拒絕朝臣重新立太子的奏議、明朝皇位面臨傳承危機的關鍵時刻,一些大臣迎回朱祁鎮,擁他復位。之後朱祁鈺離世,被褫奪了廟號,還賜給他諡號"戾"字。相當於不承認朱祁鈺的帝位合法性。可是,如此做法,並未被朝臣詬病,這些都是因為孫太后在朱祁鈺繼位前,曾和他與于謙等大臣約定好傳位於朱見深,隨意,復位之舉才更加的名正言順。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一生摯愛孫若微,符合歷史嗎?

不僅如此,朝臣們在擁立朱祁鎮復位之前,還特意討了孫太后的懿旨,孫太后明確支持部分朝臣實施“奪門之變”,擁戴作為皇室嫡長的太上皇朱祁鎮重新復位,為此事掙得了正名!之後,朱祁鎮復位後,大明也沒有因此而陷入皇位交接的慌亂,這和孫太后的前後兩道旨意,有很大的關係,又一次消除了明朝政治上的一大危機。《明史》中“石亨謀奪門,密白於太后,許之”,就充分說明了孫太后的作用。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一生摯愛孫若微,符合歷史嗎?

並且,孫太后還督促朱祁鎮下詔書,廢棄了有史以來的嬪妃殉葬制度。,使得大明再無後妃殉葬的殘酷事件發生。回首孫太后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她身為封建社會政治家的一面,危難時刻,當機立斷,拯救家國於水火,一次又一次的穩定了大明的社稷,這樣的女子是值得朱瞻基深愛的,這樣的女子也不會是毫無心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