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深圳宝安 践行高质量发展 建设宜业宜居家园

<table> 深圳宝安 践行高质量发展 建设宜业宜居家园

宝安区努力打造“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力量。

/<table><table> 深圳宝安 践行高质量发展 建设宜业宜居家园

128米高的“湾区之光”摩天轮已初现雏形。

/<table><table> 深圳宝安 践行高质量发展 建设宜业宜居家园

宝安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table>

钢架底座高耸入云,建造了一半的轮盘如弯月般悬挂在空中。夕阳映照下,深圳宝安滨海公园的标志性景观——128米高的“湾区之光”摩天轮已初现雏形,不久的将来,便可坐在摩天轮上,攀上城市之巅,将都市奇观、霓虹闪烁、黄金海岸尽收眼底。

正在建设中的宝安滨海文化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的滨海带上,规划有“湾区之光”摩天轮、演艺中心、游乐街区、国际精品酒店、花园式国际商务总部等,投资超过百亿元,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

虽然是一座公园,这里却浓缩着湾区时代新宝安的所有印记:位于深圳西部海岸线上,东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西连大铲湾港区,凸显了宝安的区位优势;时尚与高端并存,彰显了现代化城区的无限风情;宝安人又多了一个休闲娱乐好去处,可为来此工作的优秀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从而间接引来人才、留住人才……

随着深圳城市发展一路向西,地理位置优越、产业链条完善、发展动力强劲的宝安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五大战略定位”为指引,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受到各界瞩目: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宝安智造加速布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产业空间逐步拓展;治水攻坚成效显著,“城市颜值”日益提升;文化生活愈加丰富,民生生活更加幸福。

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宝安区提出,要当好深圳“西协”桥头堡,携手前海共建国际一流城市新中心,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宝安力量。“下一个十年看宝安”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坚守实业立区▶▷

创新成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近日,一个数据引发关注:截至2019年底,宝安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800多家,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各区首位。从2016年初的1493家到2019年底的4800多家,4年时间里,宝安区相当于日均新增2.3家国高企业,创新已经成为宝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作为深圳的工业大区,近年来,宝安区也正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的挑战。在这个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宝安区提出“坚定坚守实体经济,坚定坚守高端制造”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宝安智造”的城市标签越来越亮。宝安区委书记姚任表示,要把好产业、好企业、好企业家当“心肝宝贝”,坚持“产业第一、企业至上”,宝安区长郭子平说,要让宝安实体经济、实体企业成为深圳的闪光点。

一年一度的宝安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宝博会”),是宝安展现产业实力的最好平台。宝博会是深圳市首个区级产业博览会,2019年11月4日,第四届宝博会在新落成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览规模4万平方米,设置了智能制造展区、中德(欧)合作示范展区、新兴产业展区、未来产业展区、高端服务业展区等七大展区,展示了手机、智能家电、LED、5G、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装备、激光、模具、新能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这十大宝安重点产业,超过400家企业展示了最新技术和最优产品,让世界见证了宝安雄厚的产业基础、完整的产业链条及对新产业新业态的全面布局。

不断向产业链高端攀登的创新企业矩阵,是宝安智能制造发展水平的最佳佐证。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全球首场电影发布5G直播活动上,宝安企业优必选、韩端科技、勇艺达3家公司的明星机器人组团亮相,博得一片喝彩;宝安企业斯坦德机器人作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领航企业代表,荣获“2019工业机器人细分领域骨干企业”奖项;欣旺达电子首次进入中国上市公司500强;跨越速运入选深圳市2019年度物流十大创新企业;2019年,宝安有4家企业进入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占深圳市的一半……

数据显示,目前,宝安区拥有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13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72家,居深圳市第一;世界500强投资企业70家,上市企业3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800家,位列全省各县(区)第一。2019年,宝安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338亿元,总量占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0%以上。

当前,宝安以“创新+智造”为特色的产业链不断完备,激光技术、机器人研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已逐渐构成宝安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新动能。全球每100台无人机里就有21台来自宝安,全国智能穿戴产品每10个就有3个是宝安制造的,宝安还生产了全球第一块石墨烯太赫兹芯片,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高质量产业生态逐渐凸显。

湾区时代,宝安再次迎来产业发展新机遇。2019年9月28日,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落成,会展中心位于宝安区福海街道,靠近宝安国际机场,将带来大量的物流、资金流、人流,成为湾区新的枢纽,也为宝安发展会展经济和临空经济吹响了号角。

提升城市气质▶▷

建设城海相融宜居宜业的魅力城区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先锋”,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深圳建设“可持续发展先锋”的要求,宝安区率先探索,城市蝶变令人眼前一亮。

宝安有45公里的海岸线。曾经,由于多种原因,宝安长期面临着“近海而不亲海”的尴尬。近年来,宝安区高品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黄金海岸,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文化休闲空间、重大产业项目落子西部岸线连点成线。伶仃洋的碧波、宝安国际机场、大铲湾港、深中通道、滨海文化公园、西湾红树林公园、滨海风情小镇、空港新城、海上田园……沿着宝安的海岸线,各个城市地标错落分布,山海相连、城海相融,深圳西部岸线“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功能区已初步成形。

出门见公园,随处闻花香。2019年10月,宝安中心区四季公园项目获得了A&D2019建+设大奖,成为宝安打造“公园之区”的一个缩影。宝安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园之区的建设,凭借着辖区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城区的快速发展中,把公园建设作为民生工程重点投入。目前,全区已建成公园180个,构建了居民出门500米有社区公园,2000米有市政公园,5000米有森林郊野公园的三级公园覆盖网络体系。

有公园的城市,一定离不了花。为贯彻落实深圳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的要求,宝安区深入开展花城建设,以“湾区花田,缤纷四季,多彩宝安”为建设主题,以“花开四季时,畅游缤纷景”为工作思路,形成“季季有花看,田田花不同”的季相景观。闻着花香,在画中畅游,美丽的宝安,正在变成一座花海城区。

不止花香,水清岸绿的美丽画卷也正在宝安徐徐展开。由于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水污染问题一度成为宝安积重难返的沉疴宿疾。痛定思痛之后,宝安全力治水攻坚,首创“一个模式、三全治理、三全达标、八个举措”的水污染治理模式,实施“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工作思路,引进中电建、中交建等国内一流大型央企,以流域为单位系统制定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全方位治理黑臭水体。经过不懈治理,全区66条河流全部消除黑臭,茅洲河国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

宝安还启动城中村综合整治建设工程,大力改善城中村居住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的“双宜小村”。经过两年的建设,共完成373个城中村的综合治理任务,打造了一批示范城中村;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全域覆盖,在全区821个物业小区及城中村普及了垃圾分类,全面完成192个住宅小区楼层撤桶,规范设置600余个集中分类投放点,在深圳市率先实现了所有住宅小区楼层无垃圾桶。

“颜值”高了,“气质”提升了,越来越多的优质产业和高端人才被吸引进来。产业结构和人口整体素质的不断优化,又进一步反哺宝安的城区建设,推动城区环境向“安全高效,舒适宜居,碧水蓝天”迈进。美丽深圳,魅力宝安,也因此成为了宝安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锤炼城市文明▶▷

内外兼修描绘现代化城区文明长卷

2019年12月27日,“感恩 铭记 憧憬——2019年宝安区‘冬之恋’”音乐会奏响,传递着对每一个宝安人辛勤奋斗的感恩。这也是2019年宝安“四季之声”系列音乐会的收官之作。春之声,夏之梦,秋之韵,冬之恋,奏响四季流转的温情韵律,更彰显了宝安这座现代化城区的文明底色。

城市文明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宝安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市民综合素养持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

文化活动百花齐放。文化“百千万”工程周末音乐会、“明日之星”才艺大赛——寻找街头艺术表演达人等活动在全区各处上演,基本实现了“周周有演出、区域全覆盖”。

文化惠民有了,大型文化活动也不缺。2019年3月,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宝安专场在宝安区青少年宫拉开帷幕,用音乐串联世界人文艺术交流;12月中旬,宝安首届民俗文化节启动,集中展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和非遗手工技艺,将华夏文化延续传承;12月23日至24日,央视“2020年新年音乐会——扬帆远航大湾区音乐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录制,并于2020年元旦在央视播出,陪伴千家万户共迎新年。

群众体育全面开花。2019年宝安国际马拉松上,2万名跑友激情开跑,“宝安速度”活力无限;茅洲河龙舟邀请赛中,16艘龙舟在河中劈波斩浪,竞发飞渡;逐梦足球,在2019中冠联赛总决赛里,宝安壆岗足球队成功获得2020年中乙联赛“入场券”。

宝安大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在西乡街道,432名文明观察员行走在大街小巷,播撒文明种子;福永街道组织文艺社团巡回演出,倡文明、树新风;新桥街道打造了一座1800平方米文化墙,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引人注目的彩色图画传播文明理念。宝安还持续推进以“来了就做宝安人,安全文明第一课”为主题的“宝安第一课”培训,针对电动自行车车主、快递小哥、出租屋业主、实际经营者和承租人等打造专属服务,为他们送去居家安全、出行安全、应急处置、城市文明等各种涉及个人利益、家庭城市安全及文明素养培育的课程,把文明教育延伸到“最后一厘米”。

“人生最宝贵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生命。这是‘宝安第一课’给我最大的启示。”“宝安第一课”的学员、三诺电子员工李晓红感慨地说,“只有把文明意识真正植入思想中,才能让我们融入这座城市,实现‘来了就是深圳人’。”

宝安的文化产业也初现了诸多新亮点,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当属电影产业发展。深圳西部影视产业小镇正式奠基开建,中宣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南方分中心和宝港电影城两大项目落户宝安。宝安还出台了《关于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打造湾区影视高地。

在数百场活动的带动下,在数百万宝安人的努力下,如今的宝安已从工厂密布的刻板印象中脱胎换骨,愈发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文明传递让这片工业之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兴人文、强文化,宝安打造文化繁荣发展的共同家园正当其时。

共享民生幸福▶▷

全力以赴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惠及民生。宝安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一笔笔补齐民生“历史欠账”,全力以赴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数据显示,2019年宝安九大类重点民生和公共安全支出393亿元,总额在全市各区(新区)位居第一,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高达85%。

健康是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宝安区以深圳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探索打造“中医药创新之都”,全国首家纯中医治疗医院——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2019年3月份正式揭牌开业,宝安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顶级的中医诊疗服务。宝安还以健康为中心,医防融合,医养结合,把医疗服务从医院延伸到了居民家中,“家庭医生”成为宝安人生活好伙伴。

少年儿童是城市的明天,少年强,则宝安强。一直以来,宝安在教育领域不断加大投入,按照人口的增长和学位的需求,加快学校规划布局和建设,加大教师的培养引进。2019年秋季,4所新校投入使用,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7700个;目前,5所新校开工建设,2所学校委托代建,8所原村小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按初步思路,2020年至2025年,宝安将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5所,新增3.18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着重增加沙井、新桥、松岗、燕罗、石岩等薄弱片区的学位供给,以逐步实现全区公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住有所居”是美好生活的基石。宝安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合作、社会参与,建立了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

CCB建融家园·星河荣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社区位于宝安区沙井街道,是深圳市首个通过规模化租赁手段筹集的专门为高层次人才打造的宜居人才社区,2000多套高端住宅、40余万平方米房源面积将为湾区人才提供安居乐业的家园。

据了解,宝安将在2020年前再筹集公共住房1.2万套,到2035年完成建设筹集不少于21万套,实现从“有得住”向“住得好”迈进。

此外,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大大提升宝安人的生活品质,进一步凸显宝安在湾区中的枢纽地位。

2019年4月,前海和宝安区交界的双界河上,十一号桥正式通车,宝安市民前往前海,可以从新湖路直达前海梦海大道,实现宝安前海1分钟通达;截至目前,宝安完成新安街道自由路、公园路等10条品质提升样板路,打造节能、环保、高效、优美的道路交通环境;深圳市首条超大直径海底隧道妈湾跨海通道工程预计2023年底完工通车,未来宝安到南山就能直接“开车进海”;深中通道项目西人工岛沉管隧道对接端已完成施工及回水作业,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12号线计划2022年投入运营,将与地铁1、2、5、11号线换乘,共同支撑城市西部发展轴……

多年的积累与沉淀下,宝安一步步完成动能转换,破茧成蝶。下一个十年的开启,又赋予了宝安全新的使命与职责。千年嬗变的宝安,正朝着明天再出发。

数说宝安

●目前,宝安拥有商事主体79.5万家,占深圳市近四分之一,拥有4.9万多家制造业企业,工业规模居全国百强区第六。2019年,宝安发明专利授权量8062件,增长20.4%,新增PCT专利1654件,增长6.4%,在全国创新百强区中排名第二。

●雨污分流埋地管总长度达14125公里,初步建成雨污分流两套系统。全面补齐市政雨污分流管网缺口,共建成补水管180.5公里、补水泵站7座,当前日均补水146万吨,基本实现全境范围内完整意义的雨污分流。

●通过系统治理,各条河流的生态修复工作已初见成效,全区61条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其中44条已基本达到地表水Ⅴ类水标准。

●2019年,宝安公园总数已经达到180个,构建了居民出门500米有社区公园,2000米有市政公园,5000米有森林郊野公园的公园覆盖网络体系。2020年,预计宝安公园总数将超过200个。

●2019年,宝安招大商优商好商促成易尚展示等签约65宗,推动汉诺医疗、奇信股份、华侨城等企业注册91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投资项目3宗,央企、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投资项目11宗,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项目12宗。

●建立112个街头艺术活动点,开展演出2758场,惠及群众49.6万人次,5796名文化义工、600名文化钟点工、30名文化辅导员年均服务群众2100万人次。

●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284间,病床较去年底增加380张,千人床位2.61张。

●2019年秋季4所新校投入使用,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7700个。新增2310个公办学前教育学位,民办学校首次实行分批次招生。

●在深圳市率先推出区一级的智慧住房管理平台,目前已有12938套保障房纳入平台。

●政务光纤网络累计敷设光缆3500公里,实现390项“不见面审批”事项和135项“秒批”事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