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当前教育最热点问题有哪些?

静怡勤反复练


我认为,教育是一个社会生态系统工程。包括但不限于政府、学校、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家庭以及学生本人,都在这一生态系统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当前热点如下:

1、应设计一套体系或开发若干APP,让获取基础知识就象喝水吃饭一样容易,象玩游戏一样充满趣味性。


2、教育就是发现、塑造和点燃。发现人的天赋或兴趣,塑造人性的优点,点燃人的梦想、激情和原动力。


3、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甚至比教育本身更重要。如果把孩子的未来交给不合格的家长和老师,后果可想而知。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大部分的孩子都优秀,不是象现在这样,学校只是选拔精英的赛场。


完美家庭


我认为当前教育最热点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义务教育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家有听说过吧,九年义务教育是不是要变了?之前就有人大代表提案,要将九年义务教育调整到十二年义务教育。

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与当前我国的国情不相适宜,把初中作为教育的分水岭,显然是不公平的,应该让孩子们更好的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

二是高考改革的问题

此次高考的改革,文理不分科成为重点,一些省市在陆续推进中,这也势必影响到高中生未来如何选科,如何选择专业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也将影响到学生们知识结构的变化。

三是教育不均衡的问题

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都是热门话题,就国家层面来讲就存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东部与西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就地区而言,省会城市比一般城市在教育方面更占优势;就一个城市来说,中心城区比外围城区教育资源更多一些。

以上列举的几个方面,仅代表个人观点,请大家批评指正!


魏海利


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民主化、教育科学化、教育法治化、教育多样化、教育终身化、教育民族化、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网络化、教育智能化等。2019年2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两个文件共同构成了教育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和行动方案。2019年是发展教育现代化重要的一年,各项教育改革也在稳步推进,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强调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之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职业技术人才越来越受到认可。2019年,各地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完善,但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发展的弊端依然存在。

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

近年来,教师行业工资低一直被广泛热议。2018年10月9日,中共兵团党委、兵团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将中小学教师按学校隶属关系纳入各级精神文明奖、综合治理奖、绩效目标考核奖等一次性奖金发放范围,与公务员同等标准,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2018~2019年,各地陆续推出措施,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继安徽、辽宁和湖北之后,当前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市出台相关实施意见。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这是提高我国教育实力的重要举措

禁止妨碍义务教育

近年来,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擅自招收适龄儿童、少年,以“国学”“女德”教育等名义开展培训,极个别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送子女去培训机构或在家学习,无正当理由不按法律规定保障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违法招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开展全日制培训等,从而禁止此种教育乱象。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的权利和义务

规范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行业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在线教育。2019年以来,教育部印发多个指导性文件,引导在线教育行业向健康、规范、有序方向发展。2018年12月底,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严格审查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2019年9月,教育部、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发布的第一个全面规范教育APP的政策文件;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首批通过了152个教育APP的核验。一系列举措有效规范了在线教育行业的秩序,为用户营造了一个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

高考改革

作为很多人的人生大考之一,高考历来很受关注。近几年,有关高考改革的话题也一直被热议。2014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7年,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此后,各省市陆续根据自己的省情推出相应的高考制度改革。据了解,目前安徽还未正式推出新高考改革。

三点半课后服务

三点半放学,家长五六点钟才下班。一直以来,接送孩子的“时间差”是个隐忧。近年来,合肥市就在课后服务上作出了多项有益探索。2018年5月和8月,合肥市分两批遴选了59所小学,借助于第三方研发的“课后三点半公益项目”平台,试点推进“三点半课堂”工作。2019年,合肥市区153所小学已全部纳入“三点半课后服务”试点范围,成效显著。“三点半课后服务”不仅解决了广大家长的后顾之忧,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受到广泛认可。

合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幼儿园建设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据了解,2019年合肥市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3所,实际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1所。全市幼儿园公办率由2017年的23.24%提升到2019年的45.5%,到2020年50%的规划目标即将实现。此外,2019年,市、区两级财政还加大了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奖补力度。目前,合肥市基本形成了以公办园为主导、普惠园为主体、民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格局。

11人获对口援疆先进个人称号

2019年12月,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安徽省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授予陈学刚等25名同志“安徽省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25人中,我省教育系统有11人上榜。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我省自2010年开始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9年来,广大援疆干部人才牢记初心使命,在广袤的南疆大地上团结奋斗,书写了一个个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华章。

在线课堂

近年来,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徽省正在对全省教学点在线课堂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向建成智慧学校的新高度进军。根据2019年3月正式发布的《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到2019年底,我省50%的贫困地区教学点将完成智慧课堂建设,16%的乡村中小学将建成智慧学校,各市学业评价系统全部建成。到2022年,全省将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教育信息化有效解决了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促进了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提高。

名师工作室

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加强师资队伍提升,2014年11月,合肥市教育局成立合肥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从2014年至2018年,合肥市教育局共成立五批共62个名师工作室,几乎覆盖所有学科学段和县市区地域。此外,2017年-2020年期间,合肥市会建立市级名师工作室总量100个,分三批建设。工作室基本覆盖全市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含学前教育)和各学科。真正实现全市名师的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和成员提升的作用,实现合肥市基础教育阶段资源的有效集中、辐射和带动的作用。近年来,各名师工作室、名校(园)长工作积极探索创新。2019年5月26日,由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山东省齐鲁师范学院培养基地、安徽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费广海校长工作室”授牌,南门小学校长费广海作为合肥市唯一一名校长入选2018年教育部“双名工程”。





刚八代


教育的热点应该是明白教育的使命。

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有三个必要条件

1.为事物赋予正确的意义;

2.具有创造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发现问题或知其规律的能力。

一.为事物赋予正确的意义

我们知道,事物本来没有意义,我们为事物主动赋予意义,事物便有了意义,由于我们与事物是同一个整体,所以我们便有了意义。换句话说,你能为事物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你便具有什么样的的意义。优秀的学生是如何成为优秀学生的呢?因为优秀的学生能让别人优秀,所以他才优秀。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多了,便有了路。一名学生经常做了正确的事和能让别人变得优秀的事,才成就了自己的优秀。一名学生经常做了错误的事和能让别人变得愚蠢的事,才成就了自己的愚蠢。我们在学习中最妨碍我们进步的想法就是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主动获取知识,而是想通过捷径达到目的。例如:通过作业帮查答案、抄作业或变相抄作业等、或者过分依赖课外补习等。别人能给予你的,仅仅是借给你的,你都要还给别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才是自己的。就好象种水稻,别人给你种子是让你播种、耕耘,秋天有更大的收获。著名的费曼学习法的核心理念就是只有教会别人,才能真正教会自己。只有让别人学得更好的人,才能让自己学得更好。学生学习首先是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等万物都会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森林中的树木,凡是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经得起风,霜,雨雪的考验,根基扎实的必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 。 成熟饱满的麦穗它一定是谦卑低调的,锋芒向下的。

二.再谈学习行为

圣人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这是做一切事的根本方法,学习也不例外。我们的思想就好象一根数轴,正方向指向逻辑,负方向指向直觉。我们的学习目的:

一方面培养我们的广义的逻辑能力,我作能看清问题的局部与细节。使我们具有创造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我们所学的理科知识、通过解决问题都是为了培养这种能力。

另一方面培养我们的广义的直觉能力,我们能看清问题的整体与规律以及问题之间的普遍联系。使我们具有发现问题与知其规律的能力,通常又称为理解力。我们所学的文科等都是都是学习学会审美、欣赏、品味、感动等,重点为了培养这种能力。我们称之为觉醒。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灵感不是产生在逻辑与逻辑的延长线上,而是产生在逻辑的反向延长线上。真正有效果的学习一定是这两者作用的结果,这种感悟或顿悟来自于积累与唤醒。一方面我们要刻苦努力钻研,培养我们的逻辑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深入反思回放、归纳总结、阅读与朗读、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通过音乐与美育等以培养专注度从而加强我们的直觉能力。我们要提醒自己,一个人的专注度决定了他的直觉能力,同时也决定了他的理解力。因为事物的变化规律是非常细微的,我们的“心”只有更加细微,才能看清事物的变化规律。这就是“致虚极,守静笃”。没有专注度就没有理解力!另外,专注能使我们有限的精力聚焦在与学习相关的事物上,以节约身体的能量。所有的果实一定是有用最小的表面积包容最大的体积。其表面消耗最小的能量。 高效的学习应该是两种学习方式的科学安排。 学生不能发现问题或对问题的不理解就在于觉醒不足。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或经常出错在于积累不够。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是积累与唤醒这两种学习方式合理的及时转换。

1.课堂听课的六个基本环节:课前预习、用心聆听;积极参与、充分酝酿、细心品味、综合感悟。

2.作业练习的五基本环节: 深入钻研;反思总结;认真改错;积极回放、举一反三。

三.保持觉醒

(1)保持与发展自然觉醒

(2)远离有背自然觉醒的事物

(3)加强相关学习方式的训练

(4)阅读与颂读

(5)尊重规则

规则意识是保持觉醒的一种方式

规则是人类降存低生存成本的唯一通道。


北方狼38


我国的教育事业,和历史上比,有了长足进步,文盲减少了,义务到了初中教育。但横向比,已经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比朝鲜和古巴都落后,为什么?主要是我国教育资源太少了。上学难已经成为民生现实存在的大问题。据报纸报道,上海丶深圳丶杭州丶中山、苏州等地百分之之五十多初中生上不了普高,上大学更是难上加难了。亡羊补牢还不晚,如果不亡羊补牢,将对中华民族素质整体的提高不利。

教育资源少,所以各种社会的培训班就泛滥,物以稀为贵,致使大多数家庭在教育支出上不堪重负。

如果想把教育办成产业,为啥不下大力气办好这个"产业"?吸引世界上的优秀青年在中国花钱读书,善莫大焉!祝福中国。


大蝎子用户5950467594


热点1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研究--如何改革高考招生制度问题

一、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总体状况

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三、推进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对策思考

热点2 农村教师政策与实践研究--如何解决农村教师问题

一、农村教师问题的现状

二、解决农村教师问题的呼声与对策

三、我国政府解决农村教师问题的努力

四、解决农村教师问题的政策建议

热点3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如何发展职业教育问题

一、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何以成为了教育热点问题

二、我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努力

三、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国际经验

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政策建议

热点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下的择校问题治理研究--如何解决择校问题

一、择校现象与择校问题

二、从禁择到均衡--政府治理择校的政策走向

三、破解择校难题的地方经验反思

四、治理择校不应以消除择校为目标

热点5 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研究--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综述

二、高校本科教学质量问题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三、高校本科教学质量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热点6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评价研究--如何改革教师评价制度问题

一、教师评价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二、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的呼声与对策

三、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政策与实践

热点7 建立政府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研究--如何加大政府教育投入问题

一、问题综述研究

二、建立政府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的理念和思路

热点8 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综述

二、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三、国外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科学对策与建议

热点9 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如何发展学前教育问题

一、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与问题

二、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宏观原因分析

三、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基本策略思路

热点10 中小学生减负政策与实践研究--如何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减负问题的研究综述

二、减负的内涵、症结与成因

三、减负政策及实践探索

四、减负的反思与对策建议


一杯咸柠七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正确对待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让教育的改革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关于应试教育的问题。

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这是个社会问题,而不单单是教育问题。要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教育界首先应该向社会宣传一种正确的人才培养观。例如高考总是存在的,问题是怎样做到扬长避短,要扬选拔人才之长,避应试教育压抑人才成长之短。

二、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问题。

教育界对减负问题讨论的比较多,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让广大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呢?我的观点是要合理确定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把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品德行为放在首位。

三、关于英才教育的问题。

目前,教育界在强调教育均衡化和教育公平的时候,不应该忽视英才教育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才的培养和发展决定着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能力和前途。


倪老师在线课堂



沧海一粟德春


当前教育热点问题比较多,从现行的教育体制来看,亟需解决的有如下几点: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二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三是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从收费到教学“对立”的问题;五是从根本上解决课外辅导机构补课的问题;六是学校教育只注重成绩而轻思想素质教育的问题,所培养的学生就算专业素质高,但思想素质不敢恭维,这与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相差甚远。

只有首先解决这些实实在在的“小”问题,正真让老百姓满意了,才是最大的问题。


旋风教育


当前我们的教育问题很多,以我的孩子来看。

新课程的改革,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育观念从此被彻底的更新,我们的教育与学习也有新的改观。

新课程的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新课程倡导个性化的教育;新课程带给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新课程着力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带给学生积极的感情体验和发展的机会。

在课改实验中,评价体系的改革是重头戏,它是我们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评价,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要保证,评价带给我们改革中的得失,能及时地把我们的实验效果反馈给我们。给我们的改革指引方向,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以便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能很好的走下去。

小学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评价应当以激励学生和改进教学为目标。对这一观点,多数教育工作者都很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某些教师往往只采用测验一个尺度,从学业成绩一个方面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这样不仅会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对教学改革形成阻力。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重知识轻能力

尽管从理念上看,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实际上,即使在小学阶段,以考试为中心的现象也很普遍。测验命题死纠知识的细枝末节,忽略了记忆以外高层能力的评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死记硬背的学风。其后果是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影响了多元能力的发展。

2.片面追求分数

分数成为学习目标,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动机。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外在动机是为了获得外在奖励而激发出的学习动机,比如为了获得高分而努力学习。内在动机是因为喜欢、有兴趣或活动本身的原因而激发起的学习热情。考试使很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抑制了内在求知动机的发展。仅仅用测验分数评价学生,也容易挫伤困难学生的积极性。国外研究显示,那些比较聪明的学生在有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态度更为积极,而那些学习比较慢的学生在不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更积极有效。在小学低年级,分数对差生的不良影响尤为明显。

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学业成绩往往是主要的评价标准。有些老师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当众批评学生,甚至羞辱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许多成年人在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时,不能忘怀的是老师的一次表扬或一个意想不到的鼓励;同时久久不能遗忘的是老师的蔑视或嘲讽。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学生考了高分,就被认为是好孩子,并获得奖励;而考得不好,就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难。考试压力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引起考试焦虑,危害儿童的心理健康。考试竞争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还会导致一些不良习惯的产生,如抄袭、说谎、攻击性过强等。

4.教学改革受到制约

由于教育测验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和控制作用,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测验观念和测验内容及方法的变革都难以行之有效。在不合理的考试制度下,一些好的教育思想、好的教材和教法无法在实践中推行的事情时有所见。如学校开展“愉快学习”教学改革,但评价时仍然盯着学生在传统测验中的得分高低,则改革必然受阻。因为改革意味着采取新措施,改革初期可能会对常规教学带来影响,不仅不能保证使学生取得更高的考分,有时还会因追求一些素质发展使学生的某些分数下降。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有一些学校不敢改革,也不愿改革。

对这些在科学课程改革评价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总结,结合新课程评价理念,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一、不断明确和加强评价的目的性和导向性

一个科学探究活动下来,或多或少要进行有关评价活动,看学生的发展如何,看教师的教学技能如何,但评者的头脑中要有清晰的认识,你搞的评价,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组织这次评价,在评价活动开展前,明白评价的目的性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如何进行评价有着明确的导向性作用,那么我们老师怎样才能很清楚地认识评价的目的性是什么?

我认为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评价的“总目的”,任何一次评价活动都要考虑评价的总目的和目标,《标准》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评价,就是要通过评价活动,最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是我们在科学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总目标,老师们要研读新课程标准,牢记在心,开展评价活动时做到有的放矢。而科学素养包括很多方面,有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不一定涵盖科学素养的多方面,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考虑第二种思路:整合评价内容,形成和明确评价活动的分目标,也就是根据本次科学学习活动和当地、当时学生的素质特点,你在评价活动时要达成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建议老师们把要评价的内容,进行合理地整合,用目标分解法来考虑评价的重心和目标,对某次科学评价活动,可先列出本次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型的目标,即认知领域的目标,再列出探究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学生究竟要达到哪一个水平层次,看看联系本次科学学习的内容,哪一个目标是本次活动的侧重点,如本次活动是一个新闻发布会,发布探究周围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和搜集的资料,以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这个探究活动的目标就侧重于保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时就要有导向性,针对本次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意目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发展和完善评价活动的导向性和针对性。

二、不断加强个性化评价和非学业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针对目前科学教学评价内容项目繁多,在进行评价活动时,每一个项目都要评价一下,上一节已经很明确地指出,评价内容的繁杂性,势必会给评价活动带来负面影响,我们要对所评价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除了考虑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外,还要考虑生命个体化的评价和学生非学业性的评价研究,因为这两方面内容是学生生命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生命潜能,我们教师就要通过评价活动来释放和提升学生的生命潜能。

传统评价中,学生要尽力在他们可能并不擅长的学业领域中去适合评价的要求,从而不断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而新课程的评价目的则在于通过评价来发展和识别学生的优势智能,为学生提供发展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机会。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表现,或语言智能,或音乐智能,或数理智能,或空间智能,或身体运动智能等七种智能,不同个体在七种智能方面拥有的量各不相同,七种智能的组合和操作方式也不相同,因此在科学教学评价时,就要根据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智能情况给予随机评价,使每个学生首先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协调起来发展自己,让自己在多方面找到成功的支撑,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作为教师,可以先通过诊断性的评价,来了解新的群体或特殊的个体,了解他们每个人身上的优势智能,然后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其次根据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欠缺的智能进行差异性评价,如有的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就是不肯说话,哪怕做对了,发现了新问题,他还是怕交流,这样教师在评价时,就可以把大胆发言作为重要的评价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目标,反复进行,学生的语言智能会有所提高。所以说,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行随机评价,真正是从培养人的角度去做教学评价学问,我们的老师就要在这方面不断地挖掘新的评价形式和手段,来激发生命潜能的绽放。

重视非学业性的评价研究活动。所谓非学业性的评价,是指评价活动除了评价学生在规定的学业内容之外所出现的各种不同的结果和其他多方面的表现,如对本次探究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在教学中,学业内容的学习和非学业内容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没有离开过程方法中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因此非学业评价的内容是新课程评价内容整合观上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在评价时应该与学业评价紧密结合,注重体验,注重实效,一般采用质性评价来描述评价结果。例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就可以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非学业性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情感、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评价。再如,还可以通过各种评价手段来评定学生的非学业内容,我校就采用“五星级”评比方案来评比,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合作星、探究星、习惯星、卫生星、爱护科学仪器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哪一项做得好,就得哪颗星,这样的介质性评价,对学生非学业性内容的发展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是有深远意义。

三、发挥真实性评价的优越性

由郝京华教授主编的《小学科学教育概论》一书在评价部分明确指出:“公正、客观是教育评估的生命线,没有信度和效度的测试工具以及主观、偏袒的评估心态不仅毫无可取之处,而且会极大地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这是教育评估要极力避免的。”这段精辟的语言就描述了我们在进行教育评价时要真实,真正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并且感受到这是真正的评价活动,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把真实性评价策略确定为评价导向的唯一标准,并且要在多种真实的情景中进行,重视形成性评价方式,尽量全面、真实地描述出教育对象的学习状况。这种真实性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评价个体的真实性。上面已经很具体地指出学生是真实的生命个体,拥有不同的学习习惯,教师不能用统一的评价手段长期对某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这样做就是不尊重个体的真实性,如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互评时,不能老是用“啪啪啪,掌声响起来,表扬他”,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评价方式,有的学生喜欢鼓掌,有的同学可以用微笑来表示对同学的肯定,也可以保持沉默,或提出建议。这种不同的互评方式是发自内心的,是个体情感在评价活动中的真实性表现,所以我们的科学教师更可以用一个微笑或轻轻的触摸等个性评价方式来触发个性生命的灵动,使得评价活动能够真实地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

第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在教学评价中经常会听到“奖给你一样东西”,学生到头来还是空欢喜一场,因为教师事后根本就没有奖这样就给学生一种欺骗的感觉,从而对教师的信任度就降低。再如,我们在评价时会经常运用“你真棒,探究的态度真认真”,学生听了似懂非懂,虽有肯定的部分,但评价不明确,没有指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究竟怎样棒,怎样认真,有时学生就在这种“好话”当中蒙骗过场,失去努力和自我构建的方向。所以我们在评价结果上要“真的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评价活动中有真实的收获,从而才有不断探究的动力。

第三,评价情景的真实示范性。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许多环节,有提出问题、形成猜想、搜集信息、整理问题等环节,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充当了评价的主人,这就是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走向了学生,然而我们经常执行评价活动的老师可以反思,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的情景评价,学生真的做到评价的主人了吗?回答肯定是含糊的,因为受传统观念的约束,我们的学生不会评价同伴的表现,有时就干脆采用“优秀或好”等词语来评价同伴的表现,这样一来,虽然给学生评价的空间,但这种评价是笼统的,苍白无力的。我们的教师就要做好真实性的评价示范,在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时,就要对具体的科学学习活动作出真实的示范,让学生学会真实的评价。如评价学生活动记录,就可对学生作出真实而具体的评价示范:“评价记录全面认真,把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步骤都记下来了,有进步!但要学会科学地记录,可用图文等多种形式记录某一研究过程。”你看这样评价,学生是爱听的,既具体地肯定了记录过程的优点,又合理地提出了建议,学生通过这样的真实性评价示范,长期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会提高的,评价语言、评价手段也会逐步走向真实具体。

四、强化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激励是评价过程众多环节中的一项,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地观察和资料搜集,恰当的评价结论,最后的激励只会是盲目的或无效的。激励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其背景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没有目标的、片面的和随意的激励,无法起到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反而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不足,对自己盲目乐观。建议教师在实施评价手段时,首先要确定明确的目标,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和资料积累,在此基础上强调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纵向比较,运用新理念的教学评语,如“谁能试试看,自己来解决,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谁还能再举一些实例,同意他的说法吗”等,利用这些启发性和赏识性的评语,既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进步,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激励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使学生在一生的求学生涯中感到激励意义的深刻与伟大。

五、加强评价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还比较短,总的来说评价与考查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强,当前我们所作的评价尝试,没有形成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整体思路,没有找到改革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改革工作所关注的往往是众多评价环节中的某个环节,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给学生建立成长记录等,或者着力解决某个问题,如怎样确定平时与期末成绩的比例,怎样编制评价的有关表格,怎样进行有效地观察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而严密地学习解决,根据《小学科学教育概论》中的有关观点,提供有效评价工具的三个要素:效度、信度和辨别度,以给老师们设计评价工具时逐步形成系统性和规范性。

总之,教育的评价是个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并对教育有促进作用的一种教育途径。为此,我们对教育评价的观念,应该是发展的、动态的,而绝不是一层不变得。随着教育的发展,我们对教育的评价也就会有相应的改变,新的教育理念也必将带来新的教育评价方法和方式,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和标准也就会不断的变化。我们期待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更可观的教育评价。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果想等待所有条件成熟了再行动,经验告诉我们,通常就已陷入被动、落后的局面。因此,我们要一方面抓紧学习,另一方面大胆尝试,正如发展性评价思想所倡导的,以发展为目的,勇创佳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