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彭旭: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时髦?


你有没有发现,抑郁症这个名词近期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越来越频繁。


无论是媒体上的名人消息,身边亲友的闲谈, "某某某得了抑郁症"似乎是这个时代避不开的一个热点话题。


彭旭: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时髦?

于是频频有人发出疑问,为什么如今自称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了?


彭旭: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时髦?

我们对抑郁症的态度一直在变化,从茫然无知到无所谓,从惧怕到鄙夷,从异样眼光到感同身受,再从关爱倍加到怀疑嘲讽。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想说的是:抑郁(无论是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伴随着人类走过漫长历史,但从未被正确解读。作为生命的必需品,它至今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在抑郁症被广泛认识之前,似乎没有任何一种疾病因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而不被接受,从被大众深切同情一夕之间转为讽刺质疑。


到底是什么让抑郁症如此特别?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彭旭: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时髦?


1980年代前,中国几乎没有抑郁症这个诊断。


在二三十年间被知晓,在几年间又被频繁推上风口浪尖,目前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件绝对的好事。


实际上,被误会和曲解,有史以来就是心理学、精神病学无法逃开的宿命。


抑郁melancholy,源自希腊语melainachol,意为黑色的胆汁。


在西方传统医学中,人是由身体里四种体液所决定,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而抑郁症就是由于人体黑胆汁过多造成的。


彭旭: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时髦?

在此认识基础上,当时人们对黑胆汁(抑郁症)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放血,多数人因此失去生命。


长久以来,抑郁症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称呼也不尽相同,但却都有一个相同点——不能理解,也无法解决。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抗抑郁药物的出现,我们才真正有资格和抑郁症进行历史性会晤和谈判,人们真正开始正视心理问题。


彭旭: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时髦?

抗抑郁药物成为美国第三大最常见的处方药

所以,并不是抑郁症变多了,而是随着诊断标准和精神医学体系越来越完善,被诊断出来的抑郁症变多了。


随着医学的进步,抑郁不再被视为:疯癫、迷失、黑色的胆汁、暗夜的精灵……,真正的拥有了姓名。


我们终于明白,抑郁情绪是会经常入侵每个人生活的常见情绪,而抑郁症正是这种情绪的失控。


当然,我也承认,即便是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也是极其有限的。


我们甚至无法获知抑郁情绪到底是怎样出现的,或许未来的某一天会发现目前对它的认识完全错误也未可知。


但又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才让抑郁症演变为今日这样,超出其合理范围内的流行——


· 没有人能真正解释它,就会有人别出心裁的作出解释;

· 没有人能真正完全预防它,就会有人歪曲它的病理;

· 作为精神科医生,我们不能完全根治它,就会有人说出"包治好"的谎言。


抑郁症虽然曾和我们数次与会谈判,但是却从来没有卸下面纱。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抑郁症从未被正确解读过,甚至有可能还会继续被"误会"下去。


彭旭: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时髦?

当然,最重要的是,现在的我们要去做到正视抑郁症,并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对心理、精神疾病而言,这是有史以来最友善的一个时代,但盲目的友善只会适得其反,如果选择善良,我们就应对善良负责。


彭旭: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时髦?

认同抑郁症≠了解抑郁症,即便网络上有铺天盖地的科普文章,但还是有太多人并不真正了解抑郁症。


"抑郁症"并非抑郁症


我们容易相信一些描述性、笼统性的词语,然后对号入座。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做心理测验时候、看星座特征的时候,和在路边算命的时候…


彭旭: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时髦?

当一个人搜索"抑郁",一定会遇到如下描述——


容易紧张、害怕陌生人、不想出门、焦虑、失眠、情绪容易低落、没有活力、内心敏感等等……


然而这些表现并不是抑郁症患者特有的,是每个人每天都可能会遭遇的负面情绪。


我们应该擦亮眼睛,避免将所有正常的、经常会出现的负面情绪当做抑郁症,当做心理疾病看待。


彭旭: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时髦?

抑郁症和抑郁情绪的关键区别


如同上文所说,抑郁情绪是正常的,是人的基础情志之一,我们不清楚它从何而来,自然也无法把它完全消灭。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如果非要自行判断,重要的参考标准就是:持续时间。


抑郁症不会在一瞬间发生,而是由长期的不可抗的抑郁情绪逐步发展而成。抑郁症也不会在一瞬间消失, 而是在你的生活中逐渐模糊,渐行渐远。


需要谨记"2个只有":


只有符合特定的标准、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被诊断为抑郁症。

只有精神科医生才能诊断一个人是不是抑郁症。


彭旭: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时髦?

把诊断和治疗交给医生,才能避免 "群体抑郁"的恐慌。


底层需求——生命需要抑郁。


抑郁情绪,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基础元素,但这种需求,往往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作为人生的必需品,抑郁经常被排斥,很少被尊重,今天我想来给它正名。


"继发性获益"和错误的"同情心"


记不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如果生病了,就可以不用去上学,还会有好吃的零食,家人也会嘘寒问暖,加倍关怀。


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疾病带来的继发性获益。


疾病有时会让我们获得一些规则之外的收益,比如某些公众人物把抑郁症当成不利舆论的挡箭牌,或者有些人以这样的方式为自己收拢人气——毕竟没有人会去攻击一个患者,这样显得实在太缺乏同理心。


当这样的法则被滥用,损失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可信度,也消耗了他人的感情。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利用行为会严重伤害真正的抑郁症患者。


打个比方,全社会对抑郁的关心资源是一个水池,其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把这些资源用于其他的用途,用于灌溉真正抑郁症患者的水资源自然容易变少。


彭旭: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时髦?

出现这种信任危机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家对抑郁症的普遍态度都是"同情",而同情正是陪伴的相反面——疏离。


当我们把一个"保护对象"高高的举起,同时也是将其束之高阁。


我们必须要明白:抑郁症患者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尊重。


尊重,就是我们把他们当做"失去健康的正常人",而不是"需要额外照顾的精神疾患"。


尊重和陪伴,才是抑郁症患者应该因为疾病而得到的、合理的"继发性获益"。


所有疾病都存在"继发性获益",这不该成为阻挡我们对其关心帮助的动力。


我们需要的警惕和分辨的,是那些把抑郁症患者捧得太高的人,以及那些把任何疾病当成其逃避理由的人。


彭旭: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时髦?


彭旭: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时髦?

每个人都可能是自我伤害的反派,同时也都是懂得用伤口去获益的商人。


这一点 "小心机"存在于所有人的潜意识。


我们一直无法避免自我伤害的行为:吸烟伤肺、饮酒伤肝、蹦极追求心跳的感觉、在关系中自我牺牲,追求某个事物时不计后果的付出……


对自己的身心"伤害",在生物学上没有任何好处,但却无法避免,因为这是情感的需要。


所有的痛苦行为都是有价值的,它让我们找到一些存在感和平衡感。


就如同负面情绪存在的意义——

· 恐惧感赋予我们求生的本能;

· 抑郁给了我们深思的能力;

· 躁狂能带来创新的激情;

· 强迫是对规则和精致的尊重。


抑郁情绪是一把刺向自己的刀,但同时也能帮我们斩断生活中的烦恼。


这是大脑赋予我们的面对压力的一种智慧,它是生活中接受到的外界负面信息的内化宣泄口。


彭旭: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时髦?

有人把抑郁比喻成一只黑狗,在生活中如影随形。


我更喜欢把抑郁当成晴天的一朵乌云,偶尔出现遮挡太阳,让人得以享受一会儿清风的舒爽,乌云散去后阳光清新、空气清凉。


当你接受了抑郁情绪是一种生活工具,它就不再只是令人鄙夷的负面情绪。


它可以用来获益、用来逃避、甚至可以用来迷惑自己,但请不要排斥它、厌恶它。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和它相伴终生,接纳、包容和掌控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接受抑郁情绪的人越来越多,抑郁症患者才会越来越少。


祝愿大家都能和自己的抑郁情绪和谐相处,共谋好人生。


彭旭: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时髦?

插画:李大姑娘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适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您及时就医。作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现极限词,为医生临床经验中的个人认识或学界共识,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客观重要性的表述,主观上无任何营销性。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请发邮件至安忻品牌部:[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