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雍正登基後,善待廢太子一家,為何卻不赦免囚禁十四年的大哥?

大寫人


雍正登基後,善待廢太子一家,為何卻不赦免囚禁十四年的大哥?(瞭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歷史)

在九王奪嫡中,太子胤礽和大阿哥基本沒有與雍正樹立對立,而只有八爺才與雍正樹立對立。然而,太子胤礽與大阿哥這兩股勢力,基本都有對立矛盾。因為老大想把胤礽的太子之位搞掉,自己好爭奪太子之位。

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前,大阿哥一直在康熙面前擠兌胤礽,還在康熙面前說,讓康熙把太子胤礽除掉。說太子胤礽下發手諭,私自調動兵力,想對康熙不利。康熙是何等人,肯定不會大阿哥的話。後來,在張廷玉的揣測下,發現調兵手諭是假的。因此,康熙知道太子胤礽是被冤枉的。

之後,三阿哥胤祉告訴康熙,說大阿哥用紙人使胤礽瘋癲。康熙聽後非常生氣,認為大阿哥的心太毒了。為了爭奪皇位,自己的親弟弟都不放過。所以,康熙將大阿哥永久圈禁。

雍正登基後為何善待太子胤礽一家。

接下來,長城君具體分析一下。

首先,雍正未登基時,胤礽與雍正和十三爺感情比較好。雍正與十三爺還有太子,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胤礽雖然貴為太子,可是,對雍正與十三都非常好。他們之間的感覺,可以說非常鐵。

其實,作為雍正來說,應該感謝太子胤礽,如果太子不被廢除,雍正也不可能做皇帝。就衝這一點,雍正也得善待太子一家。更何況之間感情又這麼好,更得善待太子一家人。

其次,太子與雍正之間沒有對立矛盾。之前長城君說了,太子與雍正之間的感情比較好。還有一點,就是太子與雍正之間沒有對立矛盾,更沒有對雍正造成不利局面。對於雍正來說,肯定知道太子被廢是被人利用的,而不是自己想這樣做的。

太子兩次被廢,都是被他人利用而導致。太子也算是一個不幸之人,也是別人利用的工具。尤其是八爺,太子第一次被廢是十四爺與八爺聯合陷害所致;太子第二次被廢,更是八爺一手所做,雖說鄔先生加了一點調料。如沒有八爺把那封信給康熙,也不會讓康熙再次對太子失去信心。

長城君再來分析一下。

雍正登基後為何不赦免囚禁十四年的大哥。

其一,康熙下令永久圈禁大阿哥,雍正不敢違背康熙的命令。雍正雖然被眾大臣稱為冷麵王,可是他對康熙特別尊重,對康熙也非常孝順。因此,康熙的命令,他還是要聽的。雍正知道,為了自己能順利登基,畫了很多心思。

尤其是大阿哥,最讓康熙痛心,作為老大,不好好對待弟弟們,反而處處為難他們,甚至還起了殺心。這點雍正肯定知道,康熙永久圈禁大阿哥,是下過令的,也算是名正言順了。如果把大阿哥赦免了,不好與大臣們交待,更是違背康熙的詔令。

因此,雍正不敢把大阿哥赦免。

其二,大阿哥為人心術不正,放出對自己造成威脅。從大阿哥對太子來看,雍正知道大阿哥有些不好對付,也算是一個厲害的角色。因為他能利用太子的短處,借題發揮,讓太子陷入死局之中。

其實,雍正知道太子非常孝順,不會調兵對付康熙,更知道是被人陷害的。大阿哥這麼精明,難道他不知道嗎?他肯定知道。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肯定說出來,剛好可以用這一點,達到自己的目的。當時,很多阿哥都能看出來,大阿哥的所作所為。

十三爺就是因為大阿哥才被康熙關起來,雍正非常清楚。想想看,雍正能赦免大阿哥嗎?肯定不能赦免他,估計還希望永久圈禁他。

總之,從大阿哥的所做作為來看,還有是康熙下的詔令,雍正肯定不會赦免大阿哥。

長城君曰:雍正能夠登上皇位,都是踩著太子兩次被廢,以及大阿哥心術不正,讓太子胤礽瘋癲的事件,而順利登基的。

雖然這些事情,都是康熙處理的,但是,康熙所做的一切都是雍正了。所以說雍正是幸運的,更沒有讓康熙失望,也彌補了康熙的過失,成功的將國庫填補。


太史簡


康熙在臨死前吩咐雍正一定要善待他的二哥和他的家人,也就是廢太子胤礽。雍正繼位後也的確聽從了康熙的安排,廢太子的兒子該封親王的封親王,該封郡王的封郡王。雍正對廢太子胤礽可算是仁慈義盡了。但是無論是康熙還是雍正對於他們的老大卻隻字未提赦免之事。老大為什麼得不到康熙與雍正的赦免呢?我認為原因有三:

一:老大殘忍,試圖殺害廢太子。



胤褆是康熙的長子,但是卻無法繼承太子之位,這令胤褆非常憤怒。在老二出生後,康熙就將太子之位傳給了胤礽,老大內心有著難以壓制的野心和對康熙的不滿。胤礽做為太子被廢后,長子胤褆以為他繼承太子之位的機會到了,他以為只要殺掉胤礽,康熙自然會立自己為太子。於是乎長子胤褆傻乎乎的向康熙提出殺掉廢太子的意見,還說如果康熙不願意動手,他可以代勞。試問哪個正常的父親願意因為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殺掉自己的兒子呢?長子胤褆這些不僅暴露了自己的野心,還令自己在康熙心中落下了一個手足相殘的極壞的形象。

二:老大曾經詛咒太子。



巫術歷來就是各大王朝的禁忌之術,所有的君王都非常厭惡那些施展巫術之人,康熙也不例外。但是老大胤褆估計想做太子想瘋了,私下裡請女巫詛咒太子,希望太子早點離開,以便自己能早點繼位。胤褆以為不會被人發現,但是還是被人告發。一個為了太子之位詛咒自己親兄弟的人將來還不要為了皇位詛咒皇帝?康熙想想就覺得可惡,立即將胤褆逮捕關進大牢。

三:老大支持老八爭奪皇位。



康熙末年,諸王子為了爭奪皇位繼承權明爭暗鬥。老大胤褆知道自己繼承皇位沒有希望後便轉而支持老八。老八集團在當年是非常強勢的皇子集團,這些人給雍正挖了無數個坑等著雍正跳下去。老大支持老八的舉動令雍正非常厭惡,等到雍正繼位以後巴不得幹掉老大,哪裡還會想到赦免他呢?

其實慢慢看來胤褆也是一位帶有悲劇性質的人物,本來做為長子應該繼承太子之位,可惜自身才華又不夠,只能嫉妒被立為太子的老二。但是胤褆又不服輸,不斷地想置太子於死地。如果不看老大的一些手段,我們還是會對他保持同情心的。但是他為了太子之位做的那些下三濫的勾當,實在是令人不齒。“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也就難怪胤褆即使被囚禁了14年,雍正也不想放他出來了。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歷史上的大阿哥胤禔 (yìn zhī)被幽禁深宮二十多年,先後生育子女29人,直到臨死的時候仍沒有自由,但他卻躲過了“九王奪儲”的風波,雍正皇帝繼位後對他選擇了不原諒不追究的態度。





而做了四十多年年的皇太子胤礽,康熙在世時候對其寄予厚望,太子之位廢了又封,封了又廢,最終沒能成為儲君人選。

到了雍正繼位後,對於廢太子採取了寬宏大度加恩寵的策略,不光回覆其自由身,還加封他的兒子、兒女為親王、郡主。雍正對


可惜在雍正二年,51歲的廢太子胤礽在鹹安宮中走完自己不完美的一生。在他死後,雍正皇帝親自去祭奠弔唁,並下詔其葬禮規格依據親王標準置辦,並追封其為和碩理親王下葬。而廢太子胤礽留下的眾多子女和妻妾都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庇護,甚至還加封他的兒子、女兒為親王、郡主。比起雍正對待其他站錯隊兄弟們的手段來看,廢太子胤礽及其子女的下場太幸福了。




雍正繼位後,對待自己的兩個親哥哥反差為何如此之大呢?


首先在那個嫡庶有別的社會,既便太子是被廢,依然是康熙皇帝的嫡長子,身份自然不能同其他皇子相提並論。


歷史上都知道在“九王奪嫡”事件發生後,雍正以勝利者的姿態做上了皇位。雍正皇帝的性格是個剛愎自用,睚眥必報之人,在他繼位用殘暴冷酷的手段報復其他站錯隊的兄弟們,其中也包括他的親弟弟。他的做法惹得非議不斷。


雍正皇帝自然知道,所以在對待廢太子胤礽的時候就選擇寬柔並濟的策略,來改變朝臣對其的看法。


雍正之所以對廢太子胤礽變得寬宏大量呢,主要還是胤礽廢太子的身份,畢竟胤礽曾經是康熙悉心培養的人,又做了41年的太子,朝中難免會有昔日的關係和背後的勢力,為了大局為重,恩撫太子,也就不會落得個苛責兄弟的罵名了。


大阿哥胤禔其實也是個非常優秀的皇子,同是他也是可悲的,明明是康熙的皇長子,卻偏偏被嫡庶之分害的只能做個不討喜歡不得志的大阿。,


在康熙年間,大阿哥胤禔是個非常努力上進的皇帝,為康熙的宏圖霸業也立下很多的戰功,但自從太子胤礽犯錯被廢以後,大阿哥胤禔一直迷茫的人生看到曙光,也給他帶來爭權奪利的希望,那就是皇位。


可惜最終卻因為用力過猛,導致他被慾望權勢迷了心智,做出利令智昏的荒唐事,竟然做出清查太子黨,鎮殺太子的舉動。他的這一舉徹底觸動康熙的禁區。虎毒不食子,康熙面對兩個兒子,那個也不忍心要其性命,於是就下旨革其王爵名位,終身幽禁。



大阿哥被幽禁,也算是因禍得福,沒有參加“九王奪嫡”的紛爭。雖說是幽禁,除了限制人生自由,衣食無憂,倒也落得清閒安樂比起外面爭得你死我活,最起碼是安全活下來了。


等到雍正繼位後,整天對在外面的兄弟們一個個全部收拾一遍後,盡失聲望。對於被軟禁的已經十幾年的大阿哥,畢竟康熙說過大阿哥終身幽禁,雍正也選擇了不聞不問,既放過大阿哥,也成全了自己,所以對於大阿哥來說,相比其他兄弟這也算是最好的結局。



微風之語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搞清楚一件事情:雍正即位之後到底有沒有善待廢太子胤礽一家。答案是肯定的。雍正即位之初,雖然沒有釋放處於幽禁之中的二哥胤礽。但是,對胤礽的生活待遇基本還是保持不變的,雍正並沒有因為老父去世就開始虐待、甚至弄死這位曾經的皇太子(弄死前朝廢太子是歷朝歷代新皇帝即位前後經常會做的一件事情)。雍正二年,胤礽去世(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證明是雍正害死了胤礽,個人認為,胤礽屬於正常死亡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之後被追贈理親王,諡“密”,並以親王禮葬於薊縣黃花山。之後,雍正命胤礽長子弘皙(弘皙本為胤礽次子,因胤礽長子早夭,弘皙成為事實上的長子。同時,因為胤礽的嫡福晉無子,事實上的庶長子弘皙實際上就是胤礽的第一繼承人。)襲理郡王爵位。雍正六年,又晉封弘皙為理親王,使弘皙成弘字輩為一眾堂兄弟中第一個封郡王、第一個封親王者。並且,善始善終,雍正對弘皙的善待一直延續到自己去世。至於“弘皙逆案”,那是乾隆年間的事情了,是後話,與雍正關係不大。 由此可見,雍正即位後的確是善待廢太子胤礽一家的。



但是,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這種善待實際上只是禮儀性的,或者說是僅限於生活待遇和禮儀性待遇方面。政治上,雍正對於自家的這一支嫡長房子孫實際上是非常防備的。雍正二年,雍正在命弘皙襲理郡王爵位的同時,命弘皙出京居住,遷居昌平鄭家莊理王府,使之遠離權力核心圈子。之後雍正對於弘皙,雖然待遇優厚,甚至允許弘皙稱自己為“皇父”(這等於是變相給予了弘皙皇子的待遇)。但是,實權始終是沒有的,雍正給予弘皙的基本都是一些看似尊貴的禮節性差事,從不委以實權。不過,總體來看,雍正在位的十三年裡,雍正還是善待胤礽一家的。



至於優待,個人覺得,真心算不上。舉個例子,唐代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誅殺了長兄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李世民即位之初便追封李建成為息王(唐朝的息王屬於親王級別,是胤礽的同等待遇),諡“隱”。多年後又承認並恢復了李建成曾經的皇太子身份,即史籍所載的隱太子,這就要高於胤礽最終的地位了。要知道,李世民和李建成是發生過正面衝突的,雍正和胤礽並沒有。此外,對於弘皙,封親王的確到頂了。但是,如果沒有康熙四十七年之後的那檔子事情,皇位很可能就是弘皙的。因此,一個親王爵位,實在也談不上是什麼優待。



那麼,為什麼雍正即位後善待二哥廢太子胤礽一家,卻對大哥胤禔不聞不問,一直關到雍正十二年胤禔去世呢?這裡面大致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對於胤禔和胤礽的處置都是康熙在世的時候定下來的。作為父親康熙的繼承人,雍正即位後就否定老爺子作出的決定,釋放胤禔,總歸不太說得過去。或許有人會說,那為什麼十三爺被放出來了?只能說閣下電視劇看多了。事實上,胤祥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被廢之後短暫被康熙關押了一段時間便被放了出來。之後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養病”,無論是真養病還是被養病,總之肯定沒被老爺子關著。



其次,胤禔和胤礽都有著特殊的意義。胤礽是曾經的皇太子、皇位繼承人,雍正即位之後自然是不敢隨便放出來的。對於胤禔,雍正同樣是有顧忌的。尤其在胤礽去世之後,胤禔作為康熙的庶長子,實際上成為了雍正所有兄弟之中最合乎宗法的康熙皇位繼承人(當然,實際上彼時他只是軟禁中的死老虎而已)。有了這麼一個特殊意義,雍正一旦把他放出來,即便胤禔自己看開了、看淡了。但是,誰能保證不會被有心之人利用呢?更何況,胤禔是否真的看開了、看淡了,除了他自己,誰也不知道。



再者,胤禔歷史上是有“汙點”的。魘陣胤礽之事和雍正無關,相反,一定程度上等於還幫了雍正的忙,所謂“汙點”並不是指這件事。胤禔歷史上的“汙點”主要是和雍正最主要的競爭對手胤禩走得太近。因為胤禩出生時生母地位較卑微,實際上胤禩是由胤禔的生母納喇氏撫養長大的。因此,胤禩自幼和胤禔的關係就比較親密,甚至一度還形成過針對胤礽的政治同盟。有了這一“汙點”,就算其他一切都不存在,似乎雍正也不太可能把胤禔釋放了,不要了他的命就已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了。



此外,胤禔長期以來和雍正的關係就非常一般,雍正沒有必要、也不想為他違反康熙定下的調調。雍正善待胤礽和弘皙,很大程度上是做給他人看的。畢竟,雍正曾經是被劃入“太子黨”的,與胤礽有半君臣之宜,而且兄弟之間的私人關係據說還不錯。同時,即位之初即被指責皇位來路不正的雍正,善待胤礽父子,實際上也是為了顯示他皇位的合法性,是為了宣示正統。如果雍正不善待胤礽父子,等於是坐實了他皇位來路不正的傳聞,雍正不會傻到這麼幹。但是,雍正對胤禔則沒有對胤礽這麼多顧忌。而且,胤禔本就是老爹康熙關的,與雍正無關,雍正不放也是理所當然。加之兄弟二人關係本就一般,雍正真心沒理由違反老爹的意思去釋放胤禔。而且,雍正內心根本也不願意這麼做。


農民工歪說歷史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讓我們來看一看,雍正皇帝即位以後為什麼不放過他的弟弟老十四,十四爺雖然是雍正皇帝親兄弟,可是他卻為什麼老是和老四對著幹,甚至加入八賢王的陣營。這對於雍正皇帝來說是極為不滿的,他倆從一出生就奠定了兩個人形同陌路的兩種結局。最典型來說雍正皇帝沉著冷靜喜怒、不形於色,而老十四年輕時是極易衝動、仗著自己是皇子的身份,橫行霸道。這對於自己的身為皇子的處境是為大忌。雙方也因為性格不好,常常大吵大鬧。


(雍正皇帝 影視劇中)

康熙晚年要傳位的時候,告訴四阿哥善待自己的長孫,也就是胤礽的世子弘哲,封他為親王。而四阿哥當時也聽從了安排,可是等康熙皇帝一病逝,立馬就將弘哲降為郡王,不過也一直讓他安享晚年,直到乾隆上位,才將他徹底罷免。

(康熙皇帝 影視劇中)



老十四處處和四阿哥作對,其中部分原因是從小關係不合的原因造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老十四處處和四阿哥作對,表面是親兄弟,暗地裡卻把四阿哥往死裡整,四阿哥表面不說,但是內心裡,已經非常記恨老十四。再加上老師是在眾多皇子中算是半透明人,在康熙的時候老十四就不溫不火,而且在電視劇中《雍正王朝》上康熙差點砍死老十四。況且四阿哥和老師是本來就不是同一個陣營的,四阿哥成功上位,不把老十四殺死就不錯了。
(雍正皇帝 影視劇中)



鵬正


康熙去世前,在傳位給雍正的時候,曾對雍正交代說,讓他要善待皇長子胤禔和廢太子胤礽。不過,雍正當了皇帝以後,卻只是對胤礽稍微好一點,對胤禔卻沒有任何“善待”的舉動,這是怎麼回事呢?

(雍正劇照)

雍正“善待”廢太子胤礽,主要表現在,他上臺後,立刻就封胤礽的二子(相當於長子)弘晳為郡王,僅過了一個月,又加封弘晳為多羅理郡王。接著給胤礽的母親仁孝皇后上了13個字的諡號,同時把弘晳一家安排到京郊居住。

雍正二年,圈禁在鹹安宮的胤礽病重去世。雍正按照和碩親王的禮節安葬他,並親自前往祭奠,其葬禮的規格也非常高。安葬後,又追封他為和碩理親王。

雍正八年,雍正讓弘晳承襲他的父親和碩理親王的爵位,成為他們那一輩中,爵位最高的人,而當時雍正自己已成年的皇子弘曆、弘晝都沒得到封爵。

但是,雍正對大哥胤禔就沒有這麼好了。

胤禔在雍正登上皇位的時候,已經被圈禁了14年,雍正並沒有對他解除圈禁。當然了,這個容易讓人理解,畢竟這是康熙皇帝做出的決定。雍正不撤銷這個決定,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他也沒有解除對胤礽的圈禁。到雍正三年,由於雍正的那些兄弟們不服雍正,並對他多有言語,而雍正開始打擊胤禩等兄弟們的時候,他這時候當然更不可能把胤禔放出來了。放出來,他也就是給自己添麻煩。

不過,雍正雖然不必把胤禔放出來,但是,他如果想善待胤禔的話,完善可以對胤禔的兒子們進行封賞,就像封賞弘晳一樣。胤禔一共有15個兒子,雍正當皇帝的時候活著的有7個,給予其中某個兒子一個封賞,也算是善待胤禔啊。但是雍正並沒有這樣做。

胤禔去世於雍正十二年底,胤禔去世的時候,雍正也沒有給他諡號或者追封,就像根本就沒有這個人存在一樣。

(胤禔劇照)

那麼,雍正對大阿哥胤禔為什麼會這麼冷漠呢?

一、胤禔曾經的行為無可饒恕。

雍正善待胤礽,並不是因為胤礽的行為值得寬恕,僅僅因為他是廢太子。

不管怎麼說,廢太子也是曾經的太子,而且是多年的太子,是差點成為皇帝的人。善待他,體現了雍正的寬廣的胸懷。有一種說法,在第一次廢太子的時候,雍正當年是站在胤礽身邊的,說明他和胤礽的關係很好。其實,我覺得雍正當年這樣做,是他知道康熙並不是真心廢太子,他因此作出瞭如此明智的選擇。但這並不表明他和胤礽的關係就很好。總之,不管好不好,善待胤礽,體現出他的高風亮節,大家都會給他加分。

但是胤禔卻並不具備廢太子這樣的身份。

胤禔不但不具備這樣的身份,而且他生前和胤礽搶奪太子這件事,是不可饒恕的。因為古人認為,一個人能獲得皇位(儲位),是上天給予的,不是人力運作可以得到的。而胤禔的所作所為,就是人力運作的結果,這當然是不可取的。

如果雍正善待胤禔,寬恕了他的行為,這便意味著,雍正是允許爭奪皇位(儲位)的,這不是給自己挖坑嗎?相當於康熙年間“九子奪嫡”的悲劇,又將在他的朝廷中重演,他何必自找麻煩!

(胤禩劇照)

二、不寬恕胤禔可以嚴厲打擊胤禩等人。

雍正需要打擊胤禩等人。為什麼要打擊他們呢?因為他們不服氣他當了皇帝,多次不服從他的安排,而且還對他的作為說三道四,甚至懷疑他得到皇位的合法性。

雍正對於這些行為,是不可饒恕的。但是,他也不能僅僅因為這些,就定他們的罪。因為這樣一來,就顯得他非常小氣。他必須要找到更有說服力的理由。最有說服力的理由,顯然是胤禔在康熙年間覬覦儲位,同時胤禩等人也在康熙年間覬覦儲位。這樣一來,現在他們說三道四發牢騷,就是當年沒有獲得儲位的緣故。這樣打擊他們就顯得很有力度了。

三、朝野上下沒人同情胤禔。

朝野上下有人同情胤礽,有人同情胤禩,但是沒人同情胤禔。說沒人同情胤禔,並不是說他的行為有多可恨,而是因為胤禔在雍正上臺的時候,已經被圈禁14年了,他的那些勢力,早就煙消雲散了。也就是說,沒人再為他說好話了。

既然打擊他,沒人說壞話,放了他,也沒人說好話,雍正為何要多此一舉把他給放了呢?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主要是因為黨爭!胤禛與廢太子胤礽本身是同黨,他們是自己人;而胤禛與大阿哥則是長期的政敵關係,早先就沒有什麼好感情在登基後更加沒有什麼好來往。

很多史書把胤禛的四爺黨跟胤礽的太子黨當成兩個不同的政治團體這實際上是錯誤的,在真實史載上四爺黨跟太子黨就是同黨。這個團體是由太子胤礽四爺胤禛十三爺胤祥組成,共同對抗八爺黨跟大阿哥黨,而胤禛就是太子黨的二把手,權力僅次於太子胤礽。在太子胤礽翻檯之後,胤禛自然而然取代胤礽的地位受太子黨其他黨羽推崇當成新主子來對待。也就是說胤禛能夠有足夠的勢力對抗八爺黨並且最終取勝是受到胤礽勢力的隱形幫助,在這種情況下胤禛對胤礽好是很正常的;而反過來大阿哥就不同了,大阿哥本身就是跟故太子黨是死對頭,在胤禛還是故太子黨二把手的時候沒少給胤禛找麻煩,這使得胤禛對他壓根沒好感。

其次,大阿哥本身品性不行。大阿哥是康熙跟性啟蒙老師生下的孩子,在當時算是庶出子,原則上他是沒有皇位繼承權的,但是他為了奪嫡可謂是動用各種手段來實現自己的政治夢想,包含各種下三濫的方法,這使得胤禛一直不恥於大阿哥的人品。


優己


雍正登基後,曾經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中,除了十三爺得到了善終外,其餘皇子慘死的慘死,圈禁的圈禁。廢太子一家之所以被雍正善待,只是因為廢太子死的早、死的巧,與其說是善待其一家,倒不如說是利用更為貼切。



一、“九子奪嫡”餘勢未了,雍正面臨巨大挑戰

隨著雍正帝的登基,康熙末年形成的“九子奪嫡”局勢基本落幕。之所以說基本落幕,只不過是因為雍正佔據了上風,奪得了皇位,但他的皇位並不穩固。雍正剛登基就面臨著政敵八爺黨的挑戰和抵抗,還是“臨死反撲”的那一種。誰都知道,奪嫡失敗的下場,尤其是曾經與雍正一系“針尖對麥芒”的八爺黨,除了死也沒有其他的路可走。在這種局勢下,八爺黨勢必要做最後的反抗,給予雍正最猛烈的一擊,不成功便成仁。所以說,雍正登基後的日子並不好過,他需要面對的是一些“不要命”的傢伙。



二、廢太子死的早、死的巧

之前說了雍正登基後並不是天下太平,反而形勢緊迫,需要他儘快肅清政敵,穩固自己的皇位。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雍正登基的第二年,廢太子居然死了。廢太子的死給了雍正一個契機,一個增強自己皇權統治力、減少政治阻力的機會。廢太子雖然在康熙年間兩度被廢,但他畢竟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在朝中的勢力和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曾經的“太子黨”勢力龐大,即便現在已大不如前卻依然在朝中有著一定的分量。廢太子死後,雍正善待其一家既能夠體現出雍正的氣量和仁義(可能這詞用在雍正身上有些怪),也能夠拉攏廢太子的舊部勢力,增加自己的政治籌碼。



三、增加繼承皇位的正統、合法性

雍正帝的登基歷來備受爭議,這也是當時諸多奪嫡失敗的皇子以及部分朝中勢力所針對的地方。廢太子雖然被廢,但他的立、廢都是由康熙決策的,屬於曾經的正統繼承人。康熙對廢太子的疼愛那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最後對其大失所望,但也絕對是希望他可以得到善終的。雍正就是很好的抓住了這點,也算秉承康熙的意志,既能贏得了良好的政治輿論,也給他的繼位增加了正統、合法性,可謂一箭雙鵰。



相比較之下,大阿哥被圈禁是康熙親自下令,且他與雍正本身是兩個陣營的敵對關係,雍正自然不會吃飽撐著將一個敵人放出來,這麼做既違背了康熙的意志,又會給本就混亂的局勢再添堵。



綜上所述,雍正善待廢太子是有政治目的的,這麼做給他帶來了利益。假如廢太子沒有死在這個節骨眼上,那麼他的下場不會和大阿哥有太大的區別,也是圈禁一種結局。

我是月關略萌,專注歷史領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關注我。感謝大家閱讀和點評。


月關略萌


雍正之所以善待胤礽,有多方面原因:

一是兩人從小都是被康熙撫養的。宮裡一起長大的孩子,本身就有一種得天獨厚的親近感,再者兩人年齡又相仿,天天耍在一起,從骨子裡親近。

二是在九子奪嫡時,兩人起碼錶面上是一個戰壕的,外人也看來皇四子胤禛是太子的人,雍正皇帝也就將就著了。

三是廢太子胤礽在雍正登基後已被圈進了好幾年,其實力已不能威脅雍正的皇位。再者雍正二年,廢太子就已經死了,雍正也不可能再殺了。胤礽的後代也沒有足夠的勢力去威脅雍正王朝。



四是拉攏人心。雍正由於殺人太多,落了個刻薄寡恩的壞名聲,所以為顯示其恩怨分明,才決定不殺。

五是去除謠言。雍正繼位,有陰謀論之說,為了堵人口舌,不能一上來就殺了原來的太子,這也太明顯了吧。

廢太子胤礽死後被雍正追封為和碩理親王,以親王之禮葬之,僅次於天子了,不能不說天恩浩蕩。這可以看出,歷史上說雍正多麼多麼的刻薄寡恩,多麼多麼的殺兄抹弟,其實是雍正對於腐朽透頂的康熙王朝晚期,看透了,如果不整治貪官,不整頓吏治,清王朝就會早早地滅亡。從康乾盛世,我們也看出康熙傳位於雍正的良苦用心,雍正篡位之說是虛無縹緲的,只不過康熙晚年已經沒有精力去管了,只能交給一個嫉惡如仇,剛正不阿的人,雍正正是最佳人選。沒有雍正,清朝會早滅亡幾十年,甚至更多。



那麼雍正對大阿哥為什麼囚禁十四年,而不厚待呢?

咱們看看大阿哥胤禔的所作所為。

第一件事。康熙御駕親征時,索額圖唆使太子胤礽謀害康熙,提前奪位。不想被康熙察覺,廢掉太子。而大阿哥早有覬覦太子位之心,見太子被廢后,竟然在康熙面前說到,要幫康熙行萬難之事,意思是說如果康熙不忍心,就幫康熙殺掉太子。從這件事,康熙看到大阿哥胤禔的冷血,為爭儲位不惜殺掉自己的血肉同胞,所以被康熙嚴家訓斥。康熙所不齒,雍正對這樣一個大哥,也沒有好感,也就順其自然了。

第二件事。爭儲無望後,轉而幫助老八。而老八是雍正最大的競爭對手和最恨的人,你說雍正會怎麼做!

第三件事。用邪術詛咒廢太子胤礽。為了能夠佔據太子之位,胤禔利用江湖術士法術詛咒廢太子,被老三發現並告發。康熙大怒,削去其爵位,圈進起來一直到死。

帝王所做,無非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果沒有危害到自己的江山社稷,也就落個好人,不至於趕盡殺絕!


王者說史


雍正的大哥胤褆其實應該算是一個可憐人,在康熙朝九子奪嫡的過程中,為奪得皇位急躁而失去理智,終至被康熙囚禁長達26年。雍正上臺後寬容的對待與他爭皇位的人,卻對大哥胤褆沒有寬恕,這是為什麼呢?我又為什麼說胤褆是一個可憐人呢?

我們先來了解胤褆,為什麼被囚禁了長達26年?

胤褆是康熙皇帝的第5個兒子,但他前面的4個哥哥很早都去世了,他就成了活下來的皇子中最大的一個,所以按照封建時代的禮法,他被列為皇長子。

胤褆在諸多皇子中是非常聰明能幹的,他不但長相英俊是個美男子,而且才華橫溢。由於他是活著的皇子中年齡最大的,所以,替父親康熙做的事最多。曾經三次跟著父親康熙帝出征巡視,所作所為都深得康熙帝的喜歡和信任。

既然他是最大的一個皇子,而且得到康熙帝的喜歡,似乎就應該被列為太子,成為皇儲。然而事實上卻是皇次子,允礽成了太子。

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他的親生母親只是一個妃子——惠妃,而允礽的親生母親卻是皇后。根據封建時代規則,立嫡以長不以賢,允礽因為是嫡出而被立為太子。

這對胤褆的打擊非常大,雖然表面上他聽從了父親的安排,但心裡卻覬覦著太子的位置。這種長期的壓抑使得胤褆的行為開始變得乖張。

機會終於來了,公元1708年,也就是康熙四十七年,太子允礽因在塞外行圍時與康熙帝矛盾激化被廢,並讓胤褆負責監視和押送廢太子回京。

見太子被廢,之前心中胤褆的不滿爆發出來,於是,他力勸康熙殺掉廢太子,甚至自告奮勇地說他願意出手殺掉太子。這明顯就有點太心急了,以至於康熙皇帝都非常生氣,說,你現在為了皇位可以殺了兄弟,那一天是不是也要把我殺了奪皇位,由此不喜歡胤褆。

見殺廢太子允礽未成功,被皇位迷了心智的胤褆於是又想出用巫術鎮魘胤礽的方式。結果又被胤祉給告發了。

這下算是惹了大禍,連他的親媽惠妃都看不慣他這種殺兄弟的行為,請求康熙將他正法。但康熙終於還是不忍心殺親兒子,將他剝奪爵位,終身囚禁起來。

胤褆身為長子,卻無緣皇位,竟至於被終身囚禁,確實也和是封建時代的一個犧牲品,可憐人。

那為什麼雍正當上皇帝后也不原諒胤褆,繼續囚禁了他十四年之久呢?

  • 首先,胤褆被終身囚禁起來,是康熙皇帝的命令。雍正當上皇帝后,也不便隨便更改先皇的旨意。

  • 其次,雍正自身也並不想放過胤褆。

胤褆因為不是嫡長子而失去繼承皇位的機會後,就開始支持康熙的第八個兒子胤禟去爭奪皇位,因為這個老八是由胤褆的母親惠妃養大的,兩人之間兄弟感情深些。

在支持胤禟的過程中,胤褆自然和雍正有或多或少的衝突,這就讓雍正心裡對他有意見。

根據康熙皇帝的詔書中的說法,胤褆在用巫術對付胤礽時,也應該用這種方法對付了包括雍正在內的其他爭奪皇位的兄弟,這就算是惹了眾怒,雍正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他了。

胤禔鎮魘皇太子及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事無顧忌,萬一禍發,朕在塞外,三日後始聞,何由制止?——康熙皇帝下的諭旨中的話。

總結起來看,胤褆身為老大,因為非嫡出而與皇位失之交臂,確實有些可憐。可他卻在後來的皇位爭奪中不擇手段,甚至不惜手足相殘,不顧兄弟之情,這是惹怒康熙的重大原因,也是雍正到胤褆死也不原諒他的原因。

各位朋友,覺得靜篤分析得對嗎?對的話點個贊,加個關注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