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杨家将祖先是弘农杨氏?避唐末战乱迁徙陕西,凭武力崛起占据麟州

天下杨氏出弘农

楚汉相争,项羽被困垓下,几番冲杀士卒尽散,心灰意冷之下自刎乌江。

追杀他的几员汉将为争抢功劳,把堂堂西楚霸王项羽的尸体就给分了。

其中有一位将军叫杨喜,分到了项羽的左腿,因此在战后论功,官封赤泉侯。


杨家将祖先是弘农杨氏?避唐末战乱迁徙陕西,凭武力崛起占据麟州

乌江自刎

杨喜出身于弘农杨氏,是跟着父亲杨硕和七位兄弟一起投奔的刘邦。

杨硕后来担任汉朝的太史,其他七个儿子也都被晋升为将军。

追溯弘农杨氏的历史,《氏族略。杨氏》:

"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曰杨石。党于祁盈,盈得罪于晋,并灭羊舌氏。叔向子孙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亦载:

"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

《通志·氏族略》,《史记·晋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对此也有详细的记载。

迁徙到弘农之后的杨氏,十几代人都是周王室的官员。


杨家将祖先是弘农杨氏?避唐末战乱迁徙陕西,凭武力崛起占据麟州

周朝春秋

杨喜的四代孙杨敞,娶了司马迁的女儿,生活美满仕途也顺利,当上了宰相。

杨家在西汉是职位高:列卿,爵位也高:通侯!

出门的时候能乘坐朱轮马车的杨家就有过十位,史称"西汉十轮"


杨家将祖先是弘农杨氏?避唐末战乱迁徙陕西,凭武力崛起占据麟州

汉代安车车轮

光武中兴,杨敞的玄孙杨震桃李满天下,自己学问高深还开门授课教学生,被称为“关西孔子",官至司徒、太尉,刚正清廉,史称"清白吏"。

著名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个典故说的就是杨震,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

杨震的儿子杨秉、孙子杨赐、重孙子杨彪,都官至太尉,史称“四世三公"。

杨家的四世三公,比袁绍家的四世三公更为士大夫认可。

三国时期,杨彪的儿子杨修跟随曹操,以聪慧过人闻名,由于“鸡肋”事件被杀,也算名垂青史。


杨家将祖先是弘农杨氏?避唐末战乱迁徙陕西,凭武力崛起占据麟州

杨修

西晋建国之后,晋武帝司马炎两任皇后都出自弘农杨氏,外戚“西晋三杨”一度掌控朝政。

北魏时期的杨播兄弟,隋朝皇帝杨坚,杨广,隋朝的越国公杨素和他的儿子杨玄感等人,也都出身弘农杨氏。


杨家将祖先是弘农杨氏?避唐末战乱迁徙陕西,凭武力崛起占据麟州

杨广和杨素



唐末风云迁麟州

整个唐代,弘农杨氏是“五姓七望”之一,先后有11位担任尚书级别的高官,这些人全部都是汉代杨震的后裔。

唐穆宗时期,弘农郡公杨於陵担任户部尚书,他的次子杨嗣复则担任唐文宗和唐武宗的吏部尚书,

杨嗣复长子杨损任青州刺史,御史大夫,淄青节度使,又检校刑部尚书,死在了山东。


杨家将祖先是弘农杨氏?避唐末战乱迁徙陕西,凭武力崛起占据麟州

唐代尚书

唐末黄巢起义爆发,杨损的儿子杨溥把家迁移到了陕西延州(延安),将杨於陵,杨嗣复,杨损的坟墓也迁移了过来,安葬在延安杨家岭(这地方现在很有名)。

杨溥有两个儿子,次子杨安吉留在了延州,延安的杨氏就以杨安吉为始祖。

长子杨安贞则经过今天子长县的杨家园子、米脂县的杨家沟,来到了陕西麟州(神木县)。

杨安贞在麟州勤于耕读,凭农业起家,和自己的儿子建立起了麟州杨氏家族。

杨安贞孙子杨弘信则在乱世之中为保卫家寨,建立起自己的武装,成为麟州当地的土豪。


杨家将祖先是弘农杨氏?避唐末战乱迁徙陕西,凭武力崛起占据麟州

麟州杨家城遗址

唐末天下动荡,麟州民族势力混杂。鲜卑后裔折氏,环州慕容家势力都很大。

晋王李克用任命折嗣伦为麟州刺史(《旧唐书·折从阮传》),折嗣伦这个人正直清廉,治理麟州很有成效。

但是在他病故后,儿子折从阮却被李克用东调,出任府州刺史。

折家从此世代割据府州,镇守边疆,后代名将辈出,子孙以战死为荣耀!

直到靖康之乱金兵入侵,折家才失去了府州的统治权,折家是北宋唯一的军阀世家。

为不使麟州城被外人占据,折家与杨家达成了一致。

杨弘信在麟州出现空白的时候,占据了麟州城,自立为麟州刺史。

作为小军阀,杨弘信先依附于北汉,后来又接受了后周的任命。


杨家将祖先是弘农杨氏?避唐末战乱迁徙陕西,凭武力崛起占据麟州

杨家城遗址

《资治通鉴》第二九一卷记:

“初,麟州土豪杨(弘)信自为刺史,受命于周。”

《欧阳永叙集》卷二中《供备库副使杨君【琪】墓志铭》内,欧阳修提到“杨氏麟州新秦人”,“新秦近胡”,“杨氏世以武力雄起一方”

。“杨氏初微自河西,弯弓驰马跃边陲。”



忠烈杨家名千秋

杨弘信自立为麟州刺史后,在乱世之中首先依附于北汉。

他的儿子杨重贵就是历史上杨家将中的老令公杨业。

杨重贵从小洒脱有侠气,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少有大志,渴望着凭借武艺获得功名。

18岁的杨重贵在父亲依附北汉之后,来到太原成为人质。

北汉国主刘崇见到英姿勃发,人才出众的杨重贵非常喜爱,收为义孙,改名刘继业。

《宋史。杨业传》记载:

“杨业并州太原人”

“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

刘继业在北汉先担任保卫指挥使,后升迁为建雄军节度使,多次立下战功,几乎每次出征都能取胜,被称为“无敌”。

杨家后来归附后周也没有影响刘继业在北汉的地位,感念恩德的刘继业更加奋勇作战。

北汉灭亡后仍然坚持抵抗,宁死不降。赵光义敬佩他忠勇,派北汉国主刘继元去劝降。

刘继业奉命降宋,恢复本姓,去掉北汉刘氏子孙排行中的继字,名字就变成了大家所熟悉的杨业。


杨家将祖先是弘农杨氏?避唐末战乱迁徙陕西,凭武力崛起占据麟州

忠烈杨家将

杨业的父亲杨弘信,弟弟杨重训,侄子杨光扆三代都担任麟州刺史,按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的话,杨家很有可能和折家一样,成为宋朝北方的独立军阀。

杨家与折家,慕容家多年来互为婚姻,延续数代,三大家族唇齿相依荣辱与共。

如杨业的夫人是出自于折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佘老太君。

而杨文广和杨琪的夫人则都出于慕容家,是穆桂英的原型人物。

可惜杨光扆31岁就去世了,儿子杨琪当时只有7岁,无法继承祖辈的基业,麟州就此由北宋王朝直接管辖了。

杨琪长大后初补殿侍,后为三班奉职,累迁供备库副使,授银青光禄大夫,封武原县伯。

大文豪欧阳修亲笔为他撰写了《供备库副使杨君【琪】墓志铭》:

“君之伯祖继业,太宗时为云州观察使,与契丹战殁,赠太师中书令。继业有子延昭,真宗时为莫州防御使。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这一句话成为了历史学家确定杨家将出身来历的重要历史依据。


杨家将祖先是弘农杨氏?避唐末战乱迁徙陕西,凭武力崛起占据麟州

欧阳修

杨业儿子很多,除了杨延玉和杨业一起战死之外,都在杨业战死后受到朝廷的荫封,子孙繁衍不息。

大家所熟悉的主要是杨延昭和杨文广这一支系,民间传说中的杨宗保实际并无此人。

杨弘信的子孙都是宋臣良将,他们的后辈因此大多离开了麟州家乡。

有的散布在山西代州的崞县,河南的洛阳,及后来分散于江南各地。

而杨弘信的弟弟杨弘荣则世代居住麟州,杨氏庄园的位置在今天神木县南沙峁镇东北部山梁上。

麟州杨氏家族《前川杨氏家谱》中,明代杨棲凤留记:

公讳弘荣,为我麟州杨氏家族元(爚)祖次子。大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出生。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寿终(在世104岁)历七朝(唐·五代·宋)春秋,与七代同堂。胞兄弘信公,曾为州主。

侄继业领杨家将忠勇显世,名震朝野。

麟州杨氏历经辽,西夏,金,元的洗劫,至今仍有后代生活在神木县,杨姓是神木县大姓之一。



结语:

纵观整个史料,证据链十分清晰,基本上都有正史记载。

可以确认杨业所出身的麟州杨氏绝非外族归化,而是纯正的汉民族后裔,祖上是十分显赫的弘农杨氏。

麟州杨氏:源于弘农,起于秦末。兴盛于汉唐,迁徙于麟州。处胡汉之间不折青云之志,虎踞一地而不忘其根。遂有子孙以英烈之名闻于海内,历千年而仍为后人传颂!

弘农杨氏,英才辈出,家风传承,延绵不绝,每一代弘农子弟的迁徙,带走的都是弘农杨氏的家风,在新的地方发扬光大。

正是这种奋发昂扬,这种忠诚勇烈,浸入每一代弘农杨氏子孙的心中,才会产生如杨家将这样忠诚勇敢的后人。

其实,哪一个汉民族的子孙不是如此呢?哪一个汉文化浸润的家族不是这样呢?

所以每当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的民族总是会有人挽天倾,补天裂。舍死忘生捍卫国家民族的领土与尊严!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作者删除)

《氏族略》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旧唐书·折从阮传》

《资治通鉴》

《欧阳永叙集》

《供备库副使杨君【琪】墓志铭》

《前川杨氏家谱》

《宋史。杨业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