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步兵戰車和裝甲輸送車在作戰運用上有什麼不同?

自立124


其實兩者的根本區別很簡單,步兵戰車火力猛裝人少,是前線打仗的火力輸出點,伴隨在坦克後面作戰;而裝甲運兵車裝人多但火力弱,他一般就配一個重機槍,裝甲也較薄,他可不敢拿去打頭陣,也就跟在突擊的坦克和步兵戰車後面打雜,為快速推進運送人員物資!

裝甲步兵車顧名思義就是搭載步兵,投送步兵的,最典型的就是美國的M113,總產量達到了7萬輛,除了美軍還有很多國家也都有裝備這款運兵車,為了輕便採用的鋁合金裝甲,自衛武器僅僅是1挺12.7毫米口徑重機槍。

裝甲運兵車素有“戰場出租車”的稱號,他的任務不是呆在第一線去衝鋒作戰的,而是在後方快速運輸作戰人員,運輸物資等到前線去,也可以運輸傷員回去!由於裝甲薄,火力也不猛,因此運兵車可不敢拿到前線去打頭陣,都是遠遠的跟在坦克和步兵戰車後面更安全。

步兵戰車則是在裝甲運兵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加厚裝甲、加大火力。他有輪式底盤的,也有履帶底盤的,他的輸出火力主要靠炮塔,有些甚至都裝上105mm大口徑炮,大多數是30mm左右的快速炮,還有同軸機槍等,甚至有些還會在炮塔上安裝上幾具反坦克導彈等,最近幾年更是流行起遙控武器戰了。他的裝甲方面也是比較厚實的,重量在20多噸,甚至30多噸都很常見!

步兵戰車一般搭載一個班作戰,3個車組人員在車上作戰,5~6名步兵下車作戰,車載武器可以為地面作戰步兵提供強大火力支援,所以步戰車獨立作戰能力強。步兵戰車就是在主戰坦克發動突擊時,要麼跟在後面掩護和提供火力支援,為坦克清理掉一些雜魚,要麼掩護側翼,防止敵方側面的直升機、步兵等偷襲!


狼煙火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顧名思義,裝甲輸送車是用來輸送的。

傳統的裝甲輸送車,就是類似於美國M113這種,叫做戰場出租車。

產量高達8萬輛的M113,就是用來運兵。

眾所周知,戰場上採用卡車運輸士兵,是非常危險的。

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第一滴血4》,最後的激戰中,緬甸政府軍一個排的士兵,乘坐卡車緊急增援而來。結果被蘭博用12.7毫米重機槍猛掃,幾乎全部被打死在無防護的卡車上,連跳車的時間都沒有。

道理也是一樣。

M113的作用就是將士兵運輸到作戰的第一線,儘量減少傷亡。

M113可以運輸一個步兵班11名士兵,可以防禦輕武器的射擊,還有炮彈彈片,這就足夠了。

雖然M113還有12.7毫米重機槍,但只是用於自衛,而不是攻擊。

事實上,由於M113本身防彈,所以敵人使用輕武器多優先射擊機槍手,所以機槍手的傷亡率極高。

我國也有類似的東西,就是63式裝甲車。


而步兵戰車則是另外一種東西。

在二戰之後的蘇軍,遇到一個很嚴重的設計理念問題。

蘇聯在二戰沒有大量生產裝甲運兵車,導致協同坦克作戰的步兵傷亡非常多。

二戰之後,蘇聯生產了幾款裝甲運兵車後,總覺得性能不太滿意。

同時,當時各國開始重新設計裝甲部隊的輔助力量,也就是輕型坦克。

然而,蘇聯認為未來裝甲部隊是走重型化的路線,輕型坦克沒有什麼意義,會被逐步淘汰。如果單獨設計和裝備新式輕型坦克,似乎過於耗費資源。

當時,蘇聯高層認為,將輕型坦克和裝甲運兵車融合起來,豈不是一舉多得。

這就是BMP1步兵戰車了。

BMP1是輕型坦克和裝甲運兵車的融合體。

作為裝甲運兵車,BMP1可以搭載8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恰好是一個機械化步兵班。

作為輕型坦克,BMP1擁有1門73毫米低壓滑膛炮,1挺機槍,4枚AT-3反坦克導彈。

顯然,BMP1有了裝甲運兵車不具備的作戰能力,不但可以反坦克,還可以摧毀戰場上百分之七十五的目標。

所以,隨著步兵戰車出現以後,各國紛紛跟進。

目前除了以色列更多還裝備特種步兵戰車,也就是重型步兵戰車以外,各國大多淘汰了履帶式裝甲運兵車,改為步兵戰車了。


薩沙


步兵戰車可以看做裝甲輸送車的升級加強版,其實它就是一種火力、機動和防禦全部得到加強,可以適應高強度機動作戰的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是在裝甲輸送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它們之間既有共同點又有所區別。

(美國M1126斯崔克裝甲運兵車)

(美軍M2步兵戰車)

裝甲輸送車的主要作用是用來運送步兵和武器彈藥,是一種輕型裝甲車輛。它可以快速輸送步兵、武器和裝備物資,以保證步兵能夠及時跟隨裝甲部隊開展作戰行動。裝甲輸送車的主要特點是具備良好的機動性、越野性能和防護能力,並擁有一定的火力。不過,裝甲輸送車的火力系統並不強,通常是機槍或一些小口徑機關炮,因為它的主要任務在於輸送步兵和武器裝備,保證步兵跟隨裝甲部隊開展作戰行動,而火力強弱並不是首要考慮的因素。

(美軍M113裝甲運兵車僅裝備一挺機槍)

隨著技術的進步,反坦克武器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坦克為主的裝甲部隊通常需要得到步兵的支援,以應對敵方步兵的反坦克武器,這樣才能夠提高裝甲部隊的進攻速度。因此,裝甲輸送車不僅要能跟隨坦克部隊作戰,還要具備一定的作戰能力,以便協同坦克部隊執行作戰任務。正因為如此,步兵戰車應運而生。

(單兵反坦克武器)

(坦克部隊)

步兵戰車的底盤其實和裝甲運輸車一樣,只不過車體採用了更好的裝甲防護和動力系統,以提升步兵戰車的防護水平和機動能力。為了更好地伴隨坦克執行作戰任務,步兵戰車的火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它通常會配備 1門20-30毫米機關炮或中等口徑的滑膛炮、1-2挺機槍以及反坦克導彈發射系統。此外,車上還設有射擊孔、先進的電子觀瞄系統以及信息化作戰系統。車體後部會設計一個寬大的後車門,步兵可以由此迅速下車,展開戰鬥隊形。此外,為應對不同環境,步兵戰車還具備了水陸兩用的能力,可以涉水一定深度,這進一步提高了它的機動性和越野能力。

(BMP步兵戰車)

步兵戰車與裝甲輸送車相比,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步兵戰車更突出作戰能力。步兵戰車側重於為步兵提供機動作戰能力,使其可以協同坦克部隊作戰。這就要求步兵要能夠快速到戰場,並具備攻擊輕型裝甲車輛、步兵、反坦克武器以及低空飛行目標的能力。與裝甲運輸車快速輸送步兵和裝備的作戰定位相比,兩者有著非常大的區別。總體來看,步兵戰車不僅可以輸送步兵和裝備,還具備相對強大的作戰能力,能夠同敵方坦克等裝甲車輛進行作戰。


戰情解碼


步兵戰車和裝甲運輸車其實本質上是一個東西,只不過是在相同底盤上配置不同的武器設備,以此來達到不同的戰場運用。

首先步兵戰車的武器火力會較強一些,一般會配置20~40mm口徑的機關炮榴彈炮,有的甚至還安裝105毫米的加榴炮。主要的作用是利用自己快速靈活的機動能力,快速到達戰場進行火力支援。

其次裝甲運輸車最多隻會裝備小口徑機關炮和煙霧發射器,與步戰車相比裝甲更薄,主要是為了運送更多的士兵或是物資,搭載的武器也只是最低限度的自衛而已。主要作用是擁有自衛火力的運輸載具。


九品侍衛


  圖為拳擊手裝甲輸送車。裝甲輸送車究竟與步兵戰車有何區別呢,

  圖為俄國的裝甲輸送車。最大的區別,提現在用途上,由此決定了兩者武器配備的不同。

  圖為售價12萬美金的國產裝甲輸送車,這是售價12萬美元的我國產裝甲輸送車。裝甲輸送車在定位上類似於戰場的士,用作步兵的代步工具。

  圖為阿布扎比防展上的裝甲輸送車,可以看到,各國都將裝甲輸送車作為消耗品使用。

  圖為二戰期間的德軍裝備的裝甲輸送車。而步兵戰車不同,步兵戰車的主要左用在於搭載步兵協同坦克部隊作戰,

  圖為南非陸軍的裝甲輸送車,一個用來輸送步兵,一個用來掩護裝甲部隊行動,這大概就是二者最大的區別了。

  駐格魯吉亞美軍的步兵戰車在掩護步兵射擊。由此導致的,步兵戰車在搭載力與防護力上更勝一籌就不足為奇了。


鐵桿軍迷


步兵戰車和裝甲輸送車都是用來搭載步兵作戰的裝甲車輛。步兵戰車是裝甲輸送車的火力升級版本,裝甲輸送車上邊一般只有一挺高射機槍,而步兵戰車則是由一門機關炮,同時還有2-4枚反坦克導彈用來和對方的坦克交戰。
美國的M-113裝甲輸送車


蘇聯的BTR60輪式裝甲輸送車
63式裝甲輸送車。這三種都是早期比較好的裝甲輸送車,裝甲輸送車除了拉人以外,其實裡邊裝的東西比較雜,而且各個國家經常利用裝甲輸送車的地盤做成指揮車,救護車,導彈發射車什麼的,尤其是履帶式裝甲輸送車,基本上都是能夠想到的都給改裝了。

利用裝甲輸送車的底盤,把上邊的機槍換成炮塔裝上炮,這種把裝甲輸送車改裝成步兵戰車的做法對於銀子緊的國家挺受歡迎。

上邊的照片是韓國的,下邊的是英國和中國聯合研製的步兵戰車。

裝甲輸送車在坦克剛剛出現的時候就有,不過這時的裝甲輸送車還是用坦克底盤上邊加上板凳,讓步兵坐在上邊,頭頂上也沒有蓋頂,遇到下雨裝甲車內就會存水。而過了二戰以後,各國認識到坦克作戰時需要步兵協同,而步兵只用兩條腿是跟不上坦克的速度的,於是各個國家紛紛開始研製裝甲輸送車,這個時候的裝甲輸送車是把步兵帶到戰場,在戰鬥中,裝甲輸送車在距離戰場較遠的距離下車。投入戰鬥的時候步兵還是徒步作戰。
蘇聯的BMP-1步兵戰車是世界上第一種步兵戰車。


步兵戰車上邊開了不少射擊孔,就是要步兵乘車作戰。
步兵戰車和坦克作戰主要是靠反坦克導彈。

而步兵戰車是到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蘇聯首先開始大規模裝備使用BMP-1步兵戰車,隨後世界各國開始大規模裝備。步兵戰車一開始的時候,都是強調乘車作戰,步兵在戰鬥中一般不下車,通過車上的射擊孔和車上的火炮作戰,不過在接近對方的陣地大約500米左右就會讓步兵下車,下車以後的步兵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步兵武器作戰,而這個下車距離是根據對方的反坦克火箭筒的射程來確定,象後來美軍是規定步兵在距離對方陣地1000米的距離下車,就是為了避開對方的反坦克火箭筒的射擊。
從歐洲的CV-90步兵戰車開始,減少步戰車的射擊孔,加大主炮口徑成為了一種趨勢,步戰車的射孔裡邊打出來的子彈命中率太感人了。

不過,近年來步兵戰車也開始強調步兵下車作戰,步兵戰車成為了步兵班長的坦克。


紅色手電筒


步兵戰車可以直接投入戰鬥,裝甲運輸車遇到戰鬥時乘員必須儘快下車

在二戰後期,關於裝甲車的運用方面,就出現了明顯的分歧。美國和蘇聯都是主張裝甲車是作為“戰地出租車”的概念,其作用是在坦克部隊推進過程中,確保把步兵送到旁邊,但是在與敵人接觸時,裝甲車會撤下步兵,然後退往安全位置,並不真正投入戰鬥。設計裝甲車的重點在於越野能力、機動性能以及裝載水平。裝甲和火力要求是放在非常低的位置,防禦上以抵禦步槍和炮彈碎片傷害為主,裝上高平兩用機槍以抵禦輕武裝和簡單防空手段。

而另一邊則是德國的“裝甲擲彈兵”概念,其主張裝甲車在運送部隊跟隨坦克後,應該留在坦克身邊,協助坦克進行進攻或防禦。在戰鬥中,裝甲車應該壓制敵方步兵、輕裝甲目標、固定式反坦克炮等目標。減輕坦克部隊的壓力,並支援其步兵開展戰術行動,設計上這種裝甲車必須強調防禦和火力。

這兩種裝甲車運動的差異,從而導致了分歧,也最終促使步兵戰車的誕生。最早步兵戰車是西德在1956年推出的HS.30。HS.30步兵戰車重14.6噸,兩側佈置裝甲30毫米裝甲鋼,可以抵禦20mm穿甲彈的攻擊,前後裝甲厚度則為45mm。車上設計有一個小型炮塔,載有一門20mm機關炮和7.62mm同軸機槍。西德軍隊設想這種步兵戰車用來打擊華約國家的輕裝甲目標,並且可以承擔偵察、騷擾等任務。防禦戰時,步兵可以依靠步兵戰車作為依託,進攻時可以乘車狀態跟隨坦克部隊一起突破對方防線後再下車,減少步兵徒步突破防線時受到的傷亡。西德的HS.30

這種變化很快引起裝甲大國蘇聯的重視,其在1966年推出自己的非常經典的BMP-1步兵戰車,跟西方國家相比,蘇聯的步兵戰車設計射擊孔,步兵可以在車內對外射擊進行戰鬥。蘇聯認為在全面戰爭原子彈洗地情況下,在輻射區減少乘員下車作戰可以減少核輻射傷害。BMP-1步兵戰車火力很強,裝有73mm低壓榴彈炮和7.62mm機槍,並帶有反坦克導彈發射器。裝甲防禦上正面很強,達到33毫米,可以抵禦23mm機關炮的攻擊,但是兩側為16毫米,後部更是隻有7毫米。

美國起初非常鄙視這種步兵戰車概念,在1960年推出的M113裝甲車上,依舊是以裝甲運輸車概念為主,但是稍微加強了點防禦,並可以加裝一定的武器。當時美其名曰“裝甲騎兵突擊車”(ACAV),M113裝甲車側厚度達到28毫米,正面更是達到44毫米,但是用輕質鋁合金,防禦能力僅為鋼裝甲的1/3,導致其防禦水面側面抵禦7.62mm步槍子彈,正面可以抵禦12.7mm機槍子彈的水平。

但可惜實戰證明這種強化了的裝甲在面對游擊隊這類缺乏重武器的輕步兵面前表現還不錯,一旦對方稍微有點反裝甲武器,例如RPG、槍榴彈、以及IED簡易爆炸物等表現極差。在越南戰爭後期,以及以色列的中東戰爭期間,M113的傷亡都非常慘重。在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南越軍以及澳大利亞軍等總共有1381輛M113裝甲車被摧毀或繳獲。

所以美軍在越戰後也推出自己的步兵戰車,M2/M3布拉德利,其重量達到27.6噸,比M113重了一倍不止,防禦能力大大增強。裝備有25mm機關炮以及反坦克導彈,乘員數從11人降低到6人。M2布拉德利步兵戰車取代M113裝甲車的戰鬥地位,M113則變成純粹的裝甲運輸車,不投入戰鬥。


五嶽掩赤城


顧名思義,步兵戰車可以搭載步兵隨時隨地投入戰鬥,也就是邊走邊打。而裝甲輸送車則是快速將步兵運送前線,然後步兵下車展開作戰。兩種車輛區別在於前者是戰鬥車輛,後者是裝甲運送車輛比單兵跑的快並多了層裝甲防護。

步兵戰車主要是供步兵機動作戰用的裝甲戰鬥車輛,在火力、防護和機動性各方面都要優於裝甲輸送車,而且車上設計有射擊孔可以讓搭載步兵乘車射擊。

步兵戰車協同主戰坦克進行作戰,通過快速機動步兵分隊消滅敵方輕型裝甲車輛、步兵以及反坦克火力點、工事等。在火力上配備較豐富,帶有中小口徑火炮、反坦克導彈、車載機槍等,任務範圍較廣可以對付低空目標以及各類工事裝備目標等。


裝甲輸送車則主要用於運送步兵、武器彈藥及物質等戰鬥車輛,可以伴隨部隊快速推進,將隨車搭載步兵快速機動到需要地方。以運送兵員、物質為主所以火力及防護能力較弱,裝備小口徑機關炮、榴彈發射器以及機槍等,機動能力較強。履帶式裝甲輸送車最大時速55-70公里,最大行程500公里,而輪式裝甲輸送車最大時速可達100公里,最大行程可達1000公里。

兩者造價也有差異,步兵戰車更貴裝甲輸送車更便宜,兩者戰場定位用途不同。步兵戰車更則重於直接正面對決作戰,而裝甲輸送車用於運送兵員物質,相當於戰爭帶防護的汽車重在機動能力。


河東三叔


小時候玩過紅警的朋友都知道,紅警裡面的履帶裝甲車可以裝載不同類型的士兵,在裝上不同類型的士兵之後,裝甲車的性質和用途也會發生變化。由此可見,裝甲車是一個概念非常大的平臺,在所有軍用機動車輛裡面,只要是帶有防護裝甲的車輛,大部分都可以被稱之為裝甲車。不管帶有裝甲的車輛是用來指揮,還是用來掃雷,或者是用來運送士兵,都可以被統稱為裝甲車。

而步兵戰車則屬於裝甲車中的一個小分支,步兵戰車並不是單純運載步兵的裝甲運輸車輛,而是一種具備較強的裝甲防護能力和攻擊能力的戰車。因為步兵戰車屬於裝甲車的一個分類,所以我們可以說步兵戰車就是裝甲車,而裝甲車不一定是步兵戰車。裝甲車和步兵戰車的區別就是裝甲車包含了步兵戰車,但是也包含了其他類型帶有裝甲的作戰車輛,而步兵戰車只有裝甲車的一個分類,這就好像手槍裡面有左輪手槍是一個道理。

相比於普通的裝甲運輸車,步兵戰車在火力和裝甲防護能力上都具有一定的優勢。步兵戰車的車載武器中可能會包含火炮、反坦克導彈等重型武器,這些武器的出現,保證了步兵戰車能夠具有攻擊輕型裝甲車輛的能力。而且步兵戰車上有射擊孔和機槍,士兵們能夠憑藉著步兵戰車進行靈活的機動作戰。

而裝甲運輸車輛的攻防能力都比較弱,主要依靠著士兵作戰,不如步兵戰車的裝備更加全面。因為步兵戰車的攻防能力比較出色,能夠適應現代化陸戰中靈活作戰的需求,現在步兵戰車已經成為了各國陸軍的主流裝備。同裝備的簡易裝甲的其他軍用車輛相比,步兵戰車具有極大的優勢,堪稱是未來陸戰車輛的主流發展方向。


軍武小咖


步兵戰車和裝甲車不同的是火力配置不一樣,裝甲防護性不一樣,步兵戰車。主要的作戰功能是以偵查為主,配有30毫米機關炮可以摧毀輕型防護裝甲還配備了簡易的火控系統,裝甲運輸車的用途,主要是運輸人員和物資武器配備只有12.7毫米重機槍。防護性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