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车把中控屏单独立起来,不做整体的?

村上老树



这玩意叫悬浮中控屏,先说明下并不是越来越多车把中控单独立出来,而是越来越多车不做悬浮式中控屏了。


悬浮式中控屏风潮最早由奔驰S掀起,后早期BBA车型常常会配置悬浮式中控屏,对消费者而言,这种中控屏设计约等于高级车的象征,这个题主你去翻阅一下自主品牌车的官方新闻就能看到(大部分自主品牌三大件不行,但是内饰豪华感绝对一绝)。


但是自从BBA不在使用这个设计以后,似乎悬浮式中控屏的趋势已经有所放缓,车企们在往内嵌式大屏中走了。

改款奔驰S

奥迪A6L


而且越来越大...越来越奇怪:

荣威Marvel X


理论上来说,仪表盘,中控屏都是获取行驶信息的一个工具。工具向何种方向演进,取决于驾驶员希望从这些工具中获得何种信息。


正常情况下,在开车时,一般驾驶员需要获得的信息是什么?老司机一定比汽车小白们有更深的体验:转速表,温度表,油量表,再多一点就是导航、倒车影像。


在我看来,大屏需求归根结底是一种面子需求。因为大屏所展示的过多的信息,例如:电视剧、上网、APP互动等等,在实际驾驶中,起到的作用只能干扰驾驶,他所展现的功能毫无必要。


中控屏中的虚拟按键屏更是如此,尤其是无阻尼的那种,在实际驾驶中,驾驶员还需要分散注意力去核实是否按正确,简直是反人类驾驶员的设计。


目前为止,笔者认为的最能满足目前年轻驾驶员需求的人机交互方式,依旧是宝马的横置式中控台+悬浮式屏幕,机械按钮做辅助的那种。机械按钮可以给驾驶员最直接的回馈,比触摸屏更安全、直接。中控屏展示必要的驾驶信息,足够。


但是汽车智能化内饰的演变,有时就和智能手机的演变一样,会随着车企的不断产出而形成流行。


自从主打科技和体验的特斯拉在2014年时开始使用大屏之后,国内外各大主机厂也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大屏造车计划,试图为汽车在造型上形成高科技氛围。这一点看PPT造车车企们的动态就能窥见一二:


注:特斯拉Model X系列,中控屏达到17英寸。


天际ME7内饰


五年过去了,新上市的车型如果没有大屏,直接被淘汰,大屏没有超过7寸,也直接垫底。标配化成为当今汽车一个活生生的必备项。


年轻的消费者作为手机大屏一代,中控屏幕的大屏化,对汽车厂方而言,无疑更能讨好年轻用户。


但是大屏作为承载车载系统信息交互的中枢,车企们在造车的时候,必须要保证信息能够有安全、有效、合理进行分配。


特斯拉怎么做呢?推出L2级别甚至更高的“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系统,解放驾驶员的双手、双脚。人类驾驶员无需“目不离路”,那么中控大屏对驾驶员而言,驾驶安全性就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特斯拉Model 3


题主你说的整体,目前有没有?有。来自据说2020年会量产的拜腾汽车。

拜腾汽车


车企对于这个大屏,打出了这么个宣传标语:


为了让你和爱车时刻心意相通。BYTON的48英寸共享全面屏将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量产车车载大屏,为你的数字生活提供专属空间。


不知道你们怎么想,我反正是hold不住。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车则


悬浮屏潮流趋势,这就和穿衣一样,属于人们正常的审美变化而已。

如果要追溯历史,悬浮屏并没有出现很多年。大概在2010年前后,最早由BBA主推起来。特别是奔驰,比如2013年的全新奔驰C级中控台使用悬浮屏就让人印象十分深刻,作为奔驰走量款,奔驰C级对它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要说悬浮屏有什么好处,普遍看来,它有着简洁大气的特点,因为角度更贴合驾驶员驾驶视线,舒适性(人机工程)也要稍微好些。因为BBA的大力推动,以及后来一众豪华品牌跟进,悬浮屏很快被贴上了高大上的标签。

但如果说除了以上这些,悬浮屏是不是还有其他优点,我觉得就不太好说了,首先在功能属性上它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操作体现也没有发生质的升级;其次,悬浮屏更容易受外力损坏,有些悬浮屏还可以活动,虽然高大上,但也增加了故障的风险。


而且题主这个问题可能会很快过时。从新的潮流趋势看,悬浮屏可能成为历史。究其原因,普遍看来是因为现在大量10万级车型都能配备悬浮屏了,这种设计已经逐渐失去了“高级感”标签。


所以我们能看到,继奔驰S级等车型取消这个设计之后,2018款奥迪A8L也取消了这个设计,改为尺寸更大、清晰度更高的全液晶内嵌屏幕。可以预见,下一轮潮流会是“一体式全液晶内嵌屏幕”的天下。

像哈曼、拜腾这样的超大全面屏就不多说了,吉利博瑞GE上的一体化全面屏设计也很唬人(仪表盘、中控屏与副驾台采用一体化全面屏设计)。


东拉西车


从加工设计角度来看,独立的中控屏对于汽车内饰的改动最少!

随着大屏幕触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在车内使用了大屏,从功能角度来看,大屏可以显示更多信息,也是凸显内饰高端的一个利器。

最早的大屏时奥迪,在车内创新性的使用一个可升降的大屏,在汽车发动以后,可以自主升起,在汽车熄火以后,可以自动下降并隐藏,这个功能在当时比较高端。不过这个功能实现起来成本并不低,需要在中控内开一个口子,还需要设计机械升降结构,还要考虑机械寿命等情况。

在车内立一块大屏应该是奔驰最先开始的,作为豪华车品牌,自然不会效仿奥迪再去做一个升降的。而当时的奔驰内饰还属于中期改款,不可能为了一款大屏做太大的变动,于是,在中控安装一个额外的大屏就是最显而易见的办法。

由于我国在电子设备方面的优势,于是国内很多车企也就跟风了,毕竟安装一个独立起来的大屏成本并不高,而如果把大屏集成到内饰里,涉及到塑料开模、集成工艺相对工程量更多。

从功能上来说,大屏幕集成显示可以降低成本

大屏幕是一个集成显示设备,中控独立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因为只需要利用相关的接口读取数据,其余的显示切换完全可以利用大屏本身的触控去解决。

不过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更多的车型还是选择了大屏集成,而不是大屏独立,奔驰在E级车内率先集成了两块屏幕,这样做法有助于提升大屏幕的集成感提升车内档次,后来,奥迪也逐渐的采用了大屏,开创性的在车内集成了3块大屏。

总体来说,大屏有利有弊,好处是显示丰富,可以提升车内档次,坏处也比较明显盲操不行,反馈有限,本来开个空调,一个旋钮就开了,可是如果是大屏触控的情况下,很难一次搞定。磁瓦大屏还是一个指纹收集器,脏了以后很难看。


众口说车


我认为中控屏单独竖起来有两部分原因,主要原因是现在的中控屏幕越来越大,如果做成内嵌式的会占用很大的实体按键空间,为了使一些很实用的实体按键得以保留,就不得不把屏幕独立出来腾出空间。次要原因是审美跟风,类似于手机的超窄边框设计。下面来分析一下内嵌式和独立式中控屏的优劣势,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会设计成独立式的。

屏幕信息越来越丰富,屏幕在变大,原有的内嵌式设计弊端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中控屏幕的中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屏幕也越做越大。这样的设计最典型的是保时捷的卡宴、国内的博瑞GE,由于中控屏幕过大,一般大于10寸,导致空调出风口和空调调节实体按键只能往屏幕下方布置,但这样的坏处就是失去了档把前边的储物空间,而且空调出风口位置过低,制冷效果不容易发挥出来,而且空调调节位置过低。

博瑞GE的12.3寸大屏,导致空调调节按键非常靠下,已经低于档把,如果与档把位置过近会导致操作空调时别扭,甚至由于空间有限,直接把空调温度调节按键做成了虚拟按键。

宝马的中控屏幕由内嵌式改为独立式

宝马的中控屏最开始是内嵌式的,如2011款的宝马X5就是内嵌式的,屏幕较小,不到10寸。而2019款的宝马X5屏幕尺寸已经达到了12.3寸,为了使中控台能腾出更多的空间布置实体按键,宝马不得不把屏幕做成本独立式的,奔驰的也是这个发展套路。

大众一直坚持内嵌式,原因是屏幕比较小

我们知道,大众的车子都是内嵌式的中控屏幕,我认为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大众的中控屏幕一般是小于10寸的,即便有大于10寸的车型,如大众途锐搭载12.3寸屏幕,但是造成了途锐没有空调实体按键,在操作便利性上打了折扣。

即便是顶配,大众帕萨特的中控屏幕依旧很小,但是实体按键得以保留,操作便利性上更好。

大众途锐为了突出科技感,设计了一块很大的屏幕,导致实体按键无处安放,操作便利性打折扣。PS:大众途锐都70万的车了,方向盘咋看起来这么廉价?

独立式屏幕设计可以满足更大的屏幕尺寸需求,但是会破坏整体性

虽然越来越多的车型采用独立式中控屏的设计,但是如果屏幕尺寸太大,反而会影响中控设计的整体性以及豪华感,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比亚迪的唐,虽然它的外观看起来像几十万的车,但是中控这一块太单调,留白太多,略显廉价。同样的例子还有新天籁。

为了满足豪华感和操作便利性上双重目的,更多的车型选择了一体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奔驰的一体屏,这种一体屏解决了屏幕过大无处安放的困扰,同时也不失豪华感、科技感。不过奔驰最新的中控屏幕貌似要改成特斯拉那种竖屏,个人觉得奔驰的豪华感直接掉价30%。

最新一代奔驰S级内饰谍照,个人觉得奔驰的内饰已经被这个屏幕毁了。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车型,也有不走寻常路的,比如说奥迪的新款A6L,做了两块屏幕,几乎没有实体按键,虽然科技感上来了,但是你不觉得变得不那么优雅豪华了吗?时间一长,屏幕上可能到处是手指印,或许这也就是新款奥迪A6L卖不好的原因吧。


道远说车


汽车中控屏形态的变化有两点原因

其一是为迎合用户习惯的改变、其二是适应生态的多样化。

早期的中控屏大部分为6~8英寸的横屏,功能非常单一只有媒体播放功能和GPS导航演示;这一阶段的中控机属于功能机,系统可以使用的软件仅限于导航软件,充其量有些视频播放器。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部分车主逐渐适应了竖屏操作,汽车制造商为迎合用户习惯的变化逐渐将中控屏的形态转换为与手机相同的竖屏,这种设计看似增加成本实际不然。

竖屏的优势不仅是展示区域更宽,过大的屏幕会大面积占用中控区域,甚至会延伸到物理按键的区域;与其通过异形设计增加成本,不如一步到位让把物理按键集成到中控屏内虚拟控制,这种车比如。

而把物理案件集成到屏幕中对于老司机而言几乎是“反人类”的设计,误操作的概率提高很多、便利性直线下降、同时影响驾驶证操控安全性。

所以竖屏很快就被消费者否定了,但技术只能进步不能倒退,再用回小尺寸横屏的可能性是没有了,于是才有了独立外置屏幕和旋转屏。

将屏幕独立在中控台上部既留出了物理按键的控制区域有显得特立独行,不过固定屏幕又必须是横屏否则尺寸过大会遮挡视线,最终的解决方式只能让屏幕转起来。

物理按键仍旧保留且屏幕同时集成虚拟按键,正常驾驶中使用横屏不影响操作、需要以触摸操作为主时屏幕可以自动旋转提供虚拟操作,提供两种选择用户则可以逐渐适应不同的操作习惯、排斥的心态也会逐渐被功能抵消。

其次汽车在智能化后中控屏不是在单纯的播放器,而是能使用N多APP的智能终端。

  • 假设在使用导航时竖屏只能在上部分小区域显示,可视范围较小不容易识别;而旋转屏在打开导航后屏幕自动旋转为横评可以全屏现实,识别的难度变小驾驶安全也会升高。

  • 其次如果想在驾驶中拍一条小视频上传共享的话竖屏又有很大优势,大部分平台只支持竖屏视频共享这点是横屏做不到的。


系统生态越来越丰富汽车中控的可玩性会很高,不再是仅限于听音乐和看导航,最终会成为与手机一样的智能终端,所以形态自然也要按照需求来变化。一体式集成CD的中控屏已经是过去式了,后期会以旋转屏居多,尝试适应全新形态的中控后期换车也能比较快的适应。




天和Auto


要说近两年来汽车内饰上的改变,我想科技化一词便能很好的概括。试想,在以往车机屏幕的尺寸较小,流畅度以及功能性都受到许多限制。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在其汽车产品中加入了中控大屏,全液晶仪表盘、全液晶多媒体屏幕、全液晶的空调操作面板等等,更有像特斯拉这样的“一屏解决所有”的设计。针对这样的趋势,不由得让人们产生一个问题,这些大屏幕从原有的整体设计到如今的独立式,其优势会有哪些?汽车厂家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第一点:人机工程学上的进步。如果车机屏幕仅局限于整体设计,那么车机屏幕的位置会受到整体内饰的影响,也就是说车机屏幕的位置并不能完全为了人机工学来考虑。而独立出来后的车机屏幕,位置往往都在中控台的上方,即使是行驶过程中也能有着更好的可视性,让驾驶者能够不过多分心就能获取相关的信息。所以,人机工程学上的进步,是车机屏幕独立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点:易于内饰整体布置。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一旦车机屏幕仅局限于整体设计,那么车机屏幕与内饰整体之间的布置就要互相妥协,内饰设计师的发挥空间也会被压缩。为了拥有更多的内饰整体布置,为了腾出更多的地方布置功能按键,车机屏幕的独立化功不可没。这也是如今内饰整体设计越来越前卫、越来越大胆的一个因素。

第三点:功能性的突破。以往,我们都会吐槽车机屏幕或是车机系统的发展过于落后,无论是导航或是其他功能都有着非常差的使用体验。然而随着车机系统的快速发展,系统内的功能性愈发完善,人们使用车机的频次也越来越高。这个时候,车机屏幕唯有独立化,才能有尺寸上的突破,才能有功能性上的延伸。从效果来看,独立式的车机屏幕的确要比整体式车机有着更好的使用体验。

小结:从以上三点就能看出,车机屏幕的独立化有着众多的好处,但也不排除某些汽车厂商会为了设计而设计。总的来说,车机屏幕再大、功能再华丽,也需要有完善、流畅的使用体验才能带给消费者好感。你们觉得呢?


汽车观察家


这个设计问题其实很好回答,竖起来的中控屏我们一般叫做悬浮屏,是当下汽车内饰设计的潮流趋势,就像手机设计一样,苹果采用了“齐刘海屏”,于是其他手机也有了“齐刘海屏”,华为采用了“浴霸摄像头”,于是其他手机也有了“浴霸摄像头”。为什么悬浮屏能流行起来呢?大致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豪华车型的领头作用:大约在2010年前后,BBA车型就推出了这个设计,这个在当时标新立异的设计,在许多人眼里就成了豪车的代表,于是其他品牌的车也争相模仿,给自己贴上高大上的标签。

悬浮屏的好处:目前看来,悬浮屏在功能和属性上跟普通屏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都是汽车多媒体的一个载体,但它的好处是看起来更加简单大气,其次就是角度更加贴近驾驶员的行驶视角,舒适性和便捷性有一定提升。

悬浮屏虽然看着高大上,但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外露的屏幕更容易受到外力损坏,需要承担一定故障风险。而且随着更加潮流的设计理念的诞生,悬浮屏也渐渐失去了“豪华车专属”这个光环,在不是紧凑车型上也能看到它的身影,不禁让人感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滑稽)


TMAX越野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车把中控屏单独立起来,不做整体的?我觉得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人们审美的变更,就好像手机一样,第一代的大哥大就像板砖一样,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个性,这样笨重且落后的机器注定被淘汰,慢慢演变成如今的大屏无边框设计,但是我个人比较喜欢悬浮式中控屏幕,在增加显示效果的同时也不会损失原车的物理按键,便于车主盲操,大大增加行车安全。

汽车中控屏幕的发展

想必大家对于中控屏幕最初的印象就是车辆刚刚流行的时候,为了增加车子的科技感都会选择安装车机系统,安装这个的最初目的就是能实现倒车后视功能以及车载导航功能(曾经火爆地图市场的凯立德地图,随着免费的手机地图的发展,逐渐被淘汰掉了,我身边几乎看不到有人还在使用凯立德导航,基本都是百度地图或者高德地图)。

流行趋势则是安卓大屏机,从最初的7英寸上升到10.1英寸,但是安卓大屏机在我看来完全是“为了大而大”,很多厂商在设计安卓大屏机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美观性,由于中控的空间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很多厂商在直接将屏幕设计的突出于仪表台之外,美观性实在太差,并且大屏机的推广伴随着物理按键的消失,这是最大的退步,当车机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车内的中控功能将全部失效。


悬浮式屏幕的鼻祖——奥迪A6L,最早看到悬浮式屏幕的车型就是换代之后的新款奥迪A6L,启动的时候屏幕升起,熄火自动收回,慢慢的都是科技感;还有换代之后的宝马5系以及新款的奔驰GLC等等,这些车型无一例外的在配备悬浮式中控屏幕,主要还是汽车仪表的空间有限,屏幕与实体按键必将发生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想要继续使用实体按键,就必须将屏幕独立,并且悬浮式的屏幕大小也可以按照厂商的意愿来控制,这才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中控内嵌式屏幕的弊端

中控仪表台的大小和纵深是有范围的,所以如果想要安装内嵌式的屏幕的话,也是有很多限制的,并且如果想要屏幕大,就肯定要将实体按键和屏幕上的虚拟按键进行整合,为了美观而丧失实用性,我觉得是十分不明智的。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奔驰想到了最这种的办法,S级采用12英寸的中控屏幕,将仪表与中控连成一个整体,并将实体按键移植到中控扶手中间,大大增加便利性,也能满足车主日常的盲操,算是对于实体按键的一种妥协吧。

总结

越来越多的车型配备悬浮式屏幕,而放弃内嵌式屏幕,主要是因为内嵌式如果想要将屏幕做大,就必须牺牲原车的物理按键,将其整合到屏幕上成为虚拟按键,最大的弊端就是操作不方便,容易误触,并且当车机系统发生故障时,车辆的空调和其他一些功能将全部无法调节;但是设计成悬浮式的屏幕则不一样,在保留物理按键的同时,屏幕的大小完全可以跟随当下的潮流。


陈先森说车


其实汽车中控屏不仅仅只有独立样式的,下面结合自己一些积累给大家稍微介绍一下目前汽车中控屏常见的种类。


第一种:数字仪表+中控竖屏

这一种属于作者所说的中控独立屏,不过判别的特征是竖屏而不是横屏,其中典型代表当数特斯拉Model系列了,现在不少汽车都是根据特斯拉这种设计演化而来的,例如说蔚来的ES8、上汽MAXUS的D60,小鹏的G3等等。

这种大屏特点的是功能高度集中,几乎没有太多实体按键,对于科技控来说比较适合。


第二种:数字仪表+两块中控屏

说到两款屏,首先会想到谁?奥迪肯定是第一印象,例如说在奥迪A8上,就是两块独立的中控屏幕,完全取代了实体按键,上面的屏幕主要是影音娱乐、导航等等,下面的屏幕则主要是空调区域的控制。

这样的屏幕特点在于用触屏代替物理按键功能,但不改变功能的区域,操作会比较方便一点,类似的这种布局还可以见于路虎的一些车型上。


第三种:数字仪表+横向中控屏

那么这一种其实就不是作者所说的独立中控屏范围了,中控屏幕与仪表相互连接,两块屏幕形成完整的整屏,其中代表就是奔驰S了,这样的屏幕整体视觉效果比较震撼,仪表与中控的功能相对还是比较独立,有一些比较常见的交互,例如说中控导航投影到仪表上。

近年上,有一些品牌模仿奔驰S这种设计,也推出了自己的双屏,可惜只是用了一些加黑边的小技巧让两块屏看起来“像”是连接在一起一样。


第四种:无数字仪表+中控大屏

这一种常见在电动品牌上,直接取消掉了数字仪表,车上只有一块屏幕,无实体按键,一块屏搞定所有的功能,其中代表就包括特斯拉的Model 3、几何A等,看起来很酷炫,也很前沿,缺点就是有一定危险,毕竟驾驶员需要偏头去看中控屏。


我行车行


个人觉得现在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车型将中控屏幕单独立起来,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节省出更多的中控面板空间,让设计师有更大的发挥余地,可以设置一些比较实用的物理按键以及配置。毕竟如果仍旧按照之前屏幕放置在中控面板的设计风格,占用面积大,过分压缩了布局的美观程度,一些按键也无法合理布置。而且这种设计更加美观实用,驾驶员不需要刻意俯下头去屏幕,一定程度上,对行驶安全也是有帮助的。

中控屏独立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

车机屏幕放置到中控上方,原因之一就是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众所周知,现在汽车内饰设计的很多细节都为了达到这一标准,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能够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安全标准。而中控屏独立设计的做法,让驾驶者无需分心低头去看屏幕信息。比如在车辆使用导航功能时,目光平视就可以了解到行驶路线,视线无需离开路面,不仅体验更好,而且让行驶安全更有保障。



中控屏独立设计节省空间也比较实用

一辆车内饰设计好不好看,中控面板设计是重要的得分项。我们为什么经常会吐槽某些车内内饰太丑,比如说大众车型,千篇一律的内饰风格,最主要的还是车机屏幕中置,中控面板已经没有多少可以发挥的余地。中控屏独立设计摆脱了传统屏幕中置的束缚,中控面板位置空可以余出更多的空间,设计师们就能更好设计出更加合理有质感的内饰风格和实用功能,让人看到独树一帜的新奇感。



中控屏独立设计并非主流

实际上,中控屏幕独立的设计并非主流设计风格。屏幕中置风格依旧有着不小的市场受众,很多车企也不愿意有太多的变化,对他们来说,革新还有相当的风险,与其冒险改变,不如继续维持下去。另外,屏幕风格还有很多种风格的,主要有中控连体屏(红旗HS5、奔驰E级)、上下双屏(本田雅阁、路虎极光)、全屏(比亚迪唐、特斯拉Model 3)等。






中控屏独立设计存在的弊端

中控屏幕独立也不是说就一定好。首先就是视线多少会受到影响,屏幕越大,在中控台上占据的空间越大,虽然驾驶员只需要注意车前方的情况,但是大屏幕依旧会影响到视线角度。其次操作有点难度,屏幕放置的位置比较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就需要稍微侧身才能进行操作。再者,屏幕独立也更加容易受到外力损坏,而且有些中控屏是活动的(奥迪A4),频繁收起放出,增加了故障的发生概率。




总的来说,中控独立式设计,各有利弊。但是从目前BBA在新款车型上纷纷取消这一设计,可以得出结论,这种出现时间不长的屏幕设计风格正在慢慢过时,取而代之的是,豪华车型越来越多使用的一体式镶嵌液晶屏。不管是中控连体屏还是上下双屏都可以算作这个风格的体现形式。而中控屏独立风格,正在被厂商们所抛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